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饭"是许多家长给宝宝尝试的辅食之一。然而,除了直接煮稀、煮稠给宝宝吃之外,你可能没想过还可以运用稀饭的米汤调味,或是直接将稀饭磨成米糊做些变化吧?以下即提供了稀饭的多阶段制作方法,让你轻松掌握各阶段的制作要诀。  相似文献   

2.
沈美 《饮食科学》2005,(2):38-39
“稀饭”是许多家长给宝宝尝试的辅食之一。然而,除了直接煮稀、煮稠给宝宝吃之外,你可能没想过还可以运用稀饭的米汤调味,或是直接将稀饭磨成米糊做些变化吧?以下即提供了稀饭的多阶段制作方法,让你轻松掌握各阶段的制作要诀。  相似文献   

3.
煮,是人们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烹饪技法.无论是喝粥、吃饺子,还是食馄饨、元宵、面条,都要经过煮制这道工序.许多人都会煮东西吃,但不一定都煮得好.如有的人煮的粥,水米分家,水饺、馄饨成了片汤,元宵变成了烂糊等.这是因为没有掌握煮的规律的缘故.下  相似文献   

4.
[饣它]汤     
徐永清 《美食》2010,(10):69-69
安徽淮北、江苏徐州一带的城市,百姓的早餐,有道美味小吃—"[饣它]汤"。人们用它泡油条、就烧饼,个个吃得津津有味,痛痛快快。"[饣它]汤"是用整鸡、大麦长时间煨煮出来的。鸡子要煮得散架,麦仁要煮得稀烂,汤要熬得浓稠。有的人在煨汤的时候,还要加放"[饣它]汤"粉,这是专用的调料,佐料有十几种,跟火锅的底料差不多,南货店里均有专卖。  相似文献   

5.
谁都知道,要吃鱼,首先得把鱼杀死、除杂之后,加上必要的调料,或蒸或煮或炸或焖,烹熟之后才入口的。然而,本文所要说的一种奇特的吃鱼法,也许令你感到十分意外,不仅一般人从未吃过、见过,甚至连听都未听过。诸如《食谱大全》之类的专业书籍,也查不出只言片语。就连历代帝王和所谓饱尝人间美味的美食家,也会感到茫然的。 在这里,一定有人要问,这种奇特的吃鱼法,究竟是怎样个吃法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6.
胖嫂留言板     
读者园地中邓宁来信询问:蚕蛹是高蛋白食品吗?常吃蚕蛹害处大吗? 粳米是大米吗? 粳米是大米吗? 毛羽扬 稻谷经碾制脱壳后,即成为大米。大米一般可分为籼米、粳米和糯米。粳米是大米的一种,人们常说的大米主要就是指的粳米。 粳米主要产于我国的华北、东北和江苏等地区。粳米的质地硬且有韧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破碎。粳米中的支链淀粉较多,蒸煮后米粒的胀性较小,而粘性较大,烹饪中常用粳米做成的米饭或稀饭,食用时口感柔润细腻,吃口较好。一般人大都喜欢吃粳米做成的米饭或稀饭。粳米也可以磨成粉末状,形成大米粉,用来…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夏至面”就是指凉面,由于凉面吃口清淡,味道多样(鲜、香、成、辣、麻、酸等)可随意选择,不仅刺激食欲,而且可随拌随吃,方便又省事,所以,在夏季里颇受广大群众喜爱。做凉面,煮制和过凉是关键。其要点为:(1)煮面条时水要多,火要大,这样面条才能煮得利落、不粘。若火小、水少、面多的话,面条极易发黏糊稠。(2)面条不要煮得太熟,一般“断生”即可,最多八九成熟。如时间过长面条煮得太软烂,就不能保持凉面的风味了。(3)面条煮好后,要立即捞出置凉开水中过凉,然后再捞出沥干水分,用筷子拌开,加少许熟油拌匀,以防黏连成“坨”或成辫状。  相似文献   

8.
佤族喜欢吃辣椒。如若缺少辣椒,再好的莱也嫌美中不足。酸竹笋、臭豆豉粑粑,也是他们最喜爱的。每年夏秋季节,每个家庭都要腌制几罐酸笋子。把笋子削成薄片或切成长条,塞进罐内密封即可。一年四季都食用酸笋,尤其是煮鱼、煮螃蟹、酸笋更是少不了的佐料。在佤族饮食中,水酒、鸡肉烂饭、蘸水稀饭、绿豆莱、小黄散叶汤是最有民族特点的。  相似文献   

9.
盛夏季节,天气酷热,吃一块豌豆糕,可使人感到清口、润喉,沁凉、下火、筋道、绵甜,是夏季去暑的上好冷食。 豌  相似文献   

10.
去年署期,杉杉到外婆家渡假。临行前,本来说好要在外婆家住到新学期开学。可是时间还没有过半,她就被外婆“遣送”回来了。原因是她一到外婆家就整天守在冰箱旁,一个劲儿吃冷饮,就连外婆给她煮的稀饭,她也要放进冰箱“冰”着吃。  相似文献   

11.
去年署期,杉杉到外婆家渡假.临行前,本来说好要在外婆家住到新学期开学.可是时间还没有过半,她就被外婆"遣送"回来了.原因是她一到外婆家就整天守在冰箱旁,一个劲儿吃冷饮,就连外婆给她煮的稀饭,她也要放进冰箱"冰"着吃.  相似文献   

12.
蔗糖连续结晶的应用及其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F.S卧式连续煮糖罐的结构和在生产中应用的效果,以及强化措施。边疆煮糖罐煮得的糖的CV值虽然比间歇煮糖罐的CV值大一些,但由于对传统的连续煮糖罐存在的缺点进行了一些强化改进后,在收回率和节能等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都优于间歇式煮糖罐。  相似文献   

13.
韩城是新兴的煤炭、电力工业城市,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对我市的经济繁荣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商品粮人口的增加,为了保证工业生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的需求,调剂供应品种,特别是大米,保证城乡居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无虫的大米,我们根据近年来房式仓储存大米在盛夏季节生虫变色、品质劣变等  相似文献   

14.
缺粮的苦恼一直要持续到夏天小麦收割以后。1973年,锅底屯儿按照公社的指示开始种植小麦,因为是新作物,怎么种,甚至怎么吃都是陌生的。当时,有把麦子当成大米煮着吃的,而且煮熟一看,麦粒都是黄色的,嚼到嘴里很面;有加点盐炒着吃的,麦粒被炒得又黑又硬,当饭吃不行,只适合作孩子们的零食;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会煮点稀饭也算是厨师的话,那我十二岁时就已经是了。还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生火煮稀饭。因为那时家里穷得来只有稀饭喝,所以打那时起,我对稀饭就没有过好感,有时反倒是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为寒食节。相传这一节日的由来,与西周司 氏修木锋禁火有关。但大多史料认为,这一习俗源于介子推绵山焚骸。因此,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于寒食日断火吃“冷食”(即只有在寒食前将食物煮熟,然后冷吃)。 寒食节食俗两千多年来不断发生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其演变过程大致是这样:从先秦至汉三国,寒食节这天平民百姓皆吃粳米煮粥,粥煮得较稠,并放冷后吃,故名“冷粥”(又名“干粥”),但有钱人家吃的则是醴酪加杏仁煮的粥。大约从南北朝至唐宋这一时期,寒食节人们开始吃“麦粥”,主要是以…  相似文献   

17.
黄瓜又名胡瓜、刺瓜,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原产于印度。传说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将其引入中国。到了南北朝时改名为黄瓜。黄瓜颜色碧绿,味道清香,口感脆爽,是夏秋季节老少皆宜的佳蔬。盛夏酷暑之际,感到口干舌燥时,吃上一根黄瓜,可使满口生津,甘凉沁脾,干渴顿消,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8.
福建老作家郭风在《莆田的早餐文化》中说:“我感到一种文化(譬如食文化)不能不受到当地经济因素以至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莆田在福州与泉州之间,近海,所以佐稀饭的菜有腌蟛蜞、炸紫菜,还有各种鱼虾和海虾、丁香、小黄瓜(即小黄鱼)和缇鱼等。 莆田人早餐吃的稀饭,上海人吃的是泡饭,但多半  相似文献   

19.
夏天的怀念     
因为支援三线建设,离开家乡成都快三十年了。每当盛夏酷暑食欲不佳之时,就会使我想起成都的豆浆稀饭。二十几年来,虽然回过几次家乡,但都不是夏天,因而始终没有再享用过豆浆稀饭的美味。  相似文献   

20.
正凡是吃了有毒的食物而发病的,都叫做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数在几小时内发病,以急性肠胃炎型为最多见。剩米饭中毒盛夏的一天,老李吃了用开水泡的剩米饭,不一会便觉得肚子难受,随后便恶心、呕吐、腹痛,医生给他诊断为食物中毒。老李回家后告诉妻子,妻子不信,她想,米饭没变馊,怎么会中毒呢?她觉得扔掉太可惜,就把剩米饭煮了煮,和两个孩子一起吃了,不料想饭后也是呕吐不止,经抢救才脱险。医生化验了他们的呕吐物,证明李家四口人确实是食物中毒。由于夏天天气炎热,隔夜的剩米饭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后产生了肠毒素,这种毒素一旦产生,便很难破坏,它的耐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