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锥形凹模板料不起皱条件和极限拉深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锥形凹模拉深变形过程,利用试验数据,列出了板料不起皱的条件;并运用主应力法和板料弯曲的外力功等于内力功的原理以及摩擦理论,推导出加工硬化时变形区危险断面最大拉应力计算公式和无压边装置锥形凹模的圆筒件极限拉深系数计算公式;均由实例进行验证。拉深系数为0.39的两种零件,从试制到生产,证明了锥形凹模是可以实现深拉深的模具。  相似文献   

2.
在金属板料拉深工艺设计中,拉深力的计算通常采用经验公式,不同参考资料上的经验公式有时差别很大。而滑移线法是求解理想刚塑性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力的方法之一。介绍了用滑移线法求解拉深力的方法,通过对金属板料拉深时凸缘区进行受力分析,利用滑移线理论建立了变形区的滑移线场,依据屈服准则和滑移线的沿线特性求解出了金属板料拉深时凸缘区的单位流动拉应力的计算公式,进而能够求出总变形力。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滑移线法得到的拉深力是61 kN,经验公式法得到的拉深力是63 kN,结果表明,根据滑移线法求解的应力计算出来的拉深力符合工程要求,能够实现设备吨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食品包装行业,易撕盖食品罐的应用十分广泛。锥形件作为易撕盖食品罐可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方便食品的盛装和夹取。由于锥形件拉深过程中侧壁悬空,起皱成为其拉深成形的一个难题,在薄壁易撕盖食品罐拉深过程中尤为突出。针对铝合金锥形易撕盖食品罐的拉深成形,基于有限元模拟分析技术,获取了不同厚度下的经向应力、纬向应力分布曲线,结合锥形件拉深效果图研究了锥形件拉深过程中的成形特点。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圆锥形零件拉深过程中 ,毛坯靠模时破裂失稳处的变形特点和受力情况。在拉伸失稳理论的基础上 ,推导出了圆锥形零件拉深成形时的极限承载能力 ,即破裂极限载荷的计算公式 ,并用实验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5.
锥形件拉深变形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锥形件拉深变形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坐标网格法探讨了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应力分界圆的变化情况,指出了在锥形件拉深变形过程中整个坯料都是变形区,揭示了随着拉深过程的进行,零件破裂和起皱的趋向性都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筒形件拉深时法兰变形区应力应变分析,利用线性化的Hill厚向异性屈服准则及各向异性理论,推导出筒形件拉深起皱的临界厚度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不同性能参数条件下拉深系数与临界厚度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塑性应变比的圆筒形件极限拉深系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Whitely危险断面强度计算公式,在分析圆筒形件拉深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的基础上,考虑塑性应变比对板料成形极限的影响,提出了适合各向异性材料的圆筒形件极限拉深系数的预测式,并探讨了计算误差的来源.实验结果表明:本预测式计算值与实验检测值的相对误差在4.4%以内,可较准确地反映板材成形性能与及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单工序模的试验,采用5道拉深工序,先拉深成形大圆角筒形件,再成形每个阶梯圆,合理分配每道拉深变形量,解决了在连续拉深过程中不能采用中间退火工艺以消除成形过程中残留应力的问题。实际生产表明,拉深件壁厚变化均匀,未出现危险断裂面。  相似文献   

9.
《塑性工程学报》2015,(3):58-62
采用Marc软件对球形件一次拉深成形和反复拉深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反复拉深成形时,球底区径向应力远小于一次拉深成形,周向应力表现为压应力和较小的拉应力,使得球底区厚向应变明显小于一次拉深,且反复拉深次数越多,厚向应变越小。反复拉深成形可改变制品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状态,抑制壁厚减薄,能够提高板材的成形极限。经3次反复拉深,可实现近似等壁厚成形。并设计成形实验模具,对球形件3次反复拉深成形工艺进行实验验证,成形出了质量良好的零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弯曲效应,中厚板拉深时厚度方向存在明显应力梯度,使其与薄板拉深变形有所不同。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中厚板拉深变形过程中不同阶段板材厚度方向的径向应力分布规律,揭示凹模圆角大小对中厚板拉深变形径向应力的影响规律。对厚度4.5 mm的5A06铝合金板材进行不同凹模圆角条件下内径为450 mm筒形件拉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厚板拉深过程中最大径向应力位于直壁区与凹模圆角过渡处;且随凹模圆角的增大,最大径向应力值逐渐减小;破裂缺陷发生在凹模圆角与直壁区过渡处,且随凹模圆角增大,破裂延缓发生,极限拉深行程显著提高,凹模相对圆角为12时的极限深度比相对圆角4.5时的提高了83%。  相似文献   

11.
管材挤压力能参数物理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主应力法确定了管材挤压力理论计算公式 ,分析了变形温度、凹模锥半角、润滑剂、挤压比等对管材挤压力的影响及规律 ,经实验验证 ,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对误差小于 2 0 %。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多次拉深工艺中拉深系数富裕量的产生,分配原则和计算方法,推导了调整计算各次拉深系数的公式,并应用该公式设计了程序。此公式可一次性地确定各次拉深系数,求解过程简单,计算结果能满足工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勤 《模具工业》2003,(5):25-28
给出了任意角度弯曲的简化计算公式和直角弯曲的近似计算公式 ,简化公式后计算结果精确 ,且方便快捷 ,近似公式记忆容易 ,误差小于0.3mm ,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产实践测试出普通镀铬溶液在不同的阳极电流密度下的电流效率,运用法拉第电解定律推导出的基础计算式,进一步简化得出尺寸镀铬时间最简计算式。上述公式易掌握,便于口算。在尺寸镀铬中能理想地镀到自己所需要的厚度,镀后不需修磨就可使用,有效率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适用范围宽的铸件有效浇注时间计算公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出了铸件有效浇注时间的概念,及在重力铸造条件下适用于所有金属铸件在各种浇注方式下的有效浇注时间计算公式;统计分析了铸件有效浇注时间计算公式的实用性和其较宽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nmass and volume ofone atom.a nem formula for calculatingthe densilv ofsimple metal substance from their atomic structure parameters is estabhshed.The densities of66 metals in the periodic table were calculated from this formula Tha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agreemem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reported in literature.The advan-tage of the presem formula over the others is brieflx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上界定理,推导了在柱坐标系下锥模挤压棒材挤压变形力的理论计算公式,给出了B.Avitzur在球坐标系下推导的上限算式和相关教材所给主应力法求解的公式,并经生产实验反复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上限法求解的两公式计算结果都比较接近实测值,前者(本文所给公式)的相对误差为-2.5%左右,后者的相对误差为6.8%左右;主应力法求解公式的相对误差为13.5%左右。本文推导的挤压力理论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为挤压模具的设计和挤压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inding forces in surface grin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inding forces are composed of chip formation force and sliding force.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of grinding forces in surface grinding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l is proved by comparison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model calculation results. Chip formation energy can be divided into static chip formation energy and dynamic chip formation energy which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shear strain, shear strain rate and heat in the metal removal process.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chip formation force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fic chip formation energy and chip formation force. Combined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researchers, a new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sliding forc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9.
二元系熔体中组元活度的计算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学勇  王文忠 《金属学报》1994,30(22):444-447
由Miedema二元合金生成热模型得到计算任意二元系中组元活度的新公式,该公式适用于任何液态和固态溶液,通过对大量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贺平  王巍  万良辉 《锻压技术》2005,30(6):21-23
考虑材料加工硬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圆筒件及带凸缘的圆筒件首次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材料的应力和应变的理论分析 ,推导出圆筒件及带凸缘圆筒件首次拉深时极限拉深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由推导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值相比误差较小.在实际拉深此类零件时,可由推导的公式直接计算出圆筒件及带凸缘圆筒件首次拉深时极限拉深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