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敏强  方厚勇 《轮胎工业》2019,39(1):0049-0051
对不同方案摩托车轮胎进行装配试验,分析钢丝圈底部材料和胎圈材料的均匀性、刚性及胎圈与轮辋的过盈量对轮胎装配就位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方式不同,胎圈材料和钢丝圈底部材料均匀程度不同,材料不均匀会导致轮胎装配就位压力增大;胎圈部位材料硬度低,胎圈刚性小,轮胎充气过程中胶料受挤压变形大,胎圈与轮辋的接触表面积增大,轮胎装配就位压力增大;胎圈与轮辋的过盈量设计大,轮胎装配就位压力高,安全性高,但是轮胎装配困难。  相似文献   

2.
分析钢丝圈、胎圈和轮辋等对轮胎装配嵌合压力的影响。钢丝圈直径与轮辋标定直径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钢丝圈底部刚性越大,轮胎装配越困难;钢丝圈直径增大,嵌合压力减小;胎圈压缩变形性能好,轮胎装配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充气压力对充气工况载重斜交轮胎影响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充气工况下,充气压力对斜交轮胎外形轮廓尺寸影响明显,其外直径、断面宽度均随充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充气压力的大小对胎圈接触应力分布影响很小,但胎圈最大接触应力随充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胎圈压力试验机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仿真技术探讨轮胎胎圈压力三维仿真方法。分别建立分离式轮辋块和轮胎三维模型,从模型和模拟过程入手提高轮辋装配三维仿真过程的计算效率。结果表明:三维仿真精度比二维仿真精度提高;钢丝圈内直径对胎圈压力影响显著,轮胎设计时应严格控制此参数;钢丝圈的弹性因数在0.30~0.50范围内,钢丝圈材料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真实钢丝圈材料;轮胎与轮辋之间的摩擦因数设定为0.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李娜娜  杨和涛  邢伟运  郭磊磊 《轮胎工业》2021,41(12):0729-0732
研究缺气保用轮胎胎圈轮廓设计对就位气压的影响。以245/45RF18轮胎为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4种胎圈轮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充气状态下胎圈接触压力分布云图、接触压力分布曲线及实测就位气压的对比,找出影响就位气压的关键因子,从4个方案中选出改善就位气压的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胎圈角度和轮胎着合直径是影响轮胎就位气压的关键因子,胎圈角度减小、着合直径增大,轮胎就位气压减小。  相似文献   

6.
吴美丹 《轮胎工业》2013,33(4):247-251
分析汽车制造整车厂在轮胎装配时就位压力大、不平衡量大、装胎和充气困难及轮胎轮辋接触面漏气问题的原因。通过增大钢丝圈直径和轮胎着合直径、改变胎圈角度、减小轮辋凸峰及轮辋直径、减小胎圈宽度及胎圈饱满程度、适当涂刷润滑剂都可降低轮胎就位气压。降低轮胎和轮辋不平衡度、采用竖直在架子上存放也可以改善总成平衡。对轮胎轮廓、施工设计、模具设计和仓储进行调整可以改善充气困难和轮胎轮辋接触面漏气问题。  相似文献   

7.
解凯萍  赵兴海  孟海狮  王瑶 《橡胶科技》2023,21(12):0601-0603
分析农业轮胎钢丝圈上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内部、外部所有因素逐一进行分析验证,确定胎体帘线伸张和胎圈压缩率不合理是造成钢丝圈上抽的根本原因。通过适当减小胎圈压缩率和胎体帘线伸张值,并合理选取胎里直径与成型机机头直径比值,解决了钢丝圈上抽问题,轮胎的充气外缘尺寸及各项性能均满足设计及企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满足轮胎装配的条件下,减小胎圈着合直径和钢丝圈直径,增加钢丝挂胶厚度和胎圈宽度,能够有效解决胎圈质量问题。对于9.00-20及其以上加强型载重轮胎通过采用三钢丝圈设计,提高帘布层反包高度,增加胎侧胶厚度能够有效减少胎圈质量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轮胎胎圈压力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龙  李宁  荣英飞  付新华 《轮胎工业》2016,36(12):716-719
通过轮胎胎圈压力试验机模拟分析胎圈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节省试验时间和成本。在了解此试验机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方法计算得到与试验结果相同或者近似的胎圈压力曲线。通过对185/65R15规格半钢子午线轮胎一系列的方案设计以及仿真分析,找到了正确进行胎圈压力仿真的方法,误差达到25%以下;考虑到制造过程存在波动,这一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证明仿真方法切实可行,能够很好地模拟胎圈压力试验。  相似文献   

10.
轮胎胎圈上抽或松散的原因主要是结构设计不合理:胎圈着合直径、钢丝圈直径、钢丝圈安全倍数、帘线伸张等取值不当;成型及硫化工艺操作不当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Under pressure     
《化学与工业》2017,81(6):4-4
  相似文献   

12.
0 前 言造气油压集成控制系统是固定层煤气发生炉生产操作的核心部件 ,它与 DCS集散控制系统联网 ,实现了造气油压阀的微机控制操作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劳动强度 ,增加了造气生产的安全稳定性。该系统在神马集团尼龙 66盐公司化工四厂造气工段已使用了近 5年 ,故障率低 ,运行可靠 ,但也出现过一些故障。本文就油压控制系统油压波动的原因及处理办法进行了分析总结。1 油压控制系统简介神马集团尼龙 66盐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四厂共有两台煤气发生炉 ,应用富氧造气工艺生产半水煤气。油压控制系统主要由油泵、油压换向阀站及执行机…  相似文献   

13.
高压蒸汽从低压放空应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压蒸汽的放空对周围环境及安全会带来较大影响。如何避免之前粗放、简单的放空模式,对煤化工企业的稳定运行意义重大。在低压蒸汽管网上放空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实际运用过程中又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实践来改进,不断地完善,为企业理性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15.
16.
High-pressur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essure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which is the very first step in most coal utilizing processes, and pyrolyzates from TGA were analyzed by on-line GC/MS. Results showed that pyrolysis of coal with steam under high-pressure conditions exhibited a slower reaction rate compared to the lower pressure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 is more evident at the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Coal rank also exhibited a distinct effect on the pyrolysis rate such that a subbituminous coal showed a bigger effect by steam-addition and pressure than bituminous coals. Weathered coal sample illustrated a slower reaction rate compared to the unoxidized coal. In addition, the implication of pressure effects on pyrolysis has been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7.
分离压/结合压作用下的活性剂液滴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学民  姜凯  李春曦 《化工学报》2013,64(10):3581-3589
当含活性剂液膜厚度小于100 nm时,分子间力表现出的分离压或结合压效应将对其演化特征及去润湿特性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可溶性活性剂液滴的铺展历程,采用润滑理论建立了液膜厚度、活性剂表面浓度和内部浓度的演化模型,模拟了正负体系中受分离压或结合压影响的液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分离压可促进正体系下的液滴稳定铺展,并抑制去润湿现象的发生;而负体系下,分离压则加剧不稳定性,并改变Marangoni负效应对液滴演化的影响。正体系下液滴受结合压作用呈现不稳定特征,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破断;结合压对负体系下的液滴演化影响与分离压作用相似,具有促进液滴不稳定演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kinetic separation of air for the production of nitrogen by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was studied by using a highly selective carbon molecular sieve. The recovery generally increases as the specific purge decreases, and the pressure ratio increases. However, for certain ranges of purities and cycle times, a maximum in the performance is found experimentally at intermediate pressure ratios. This phenomenon can be explained with an existing model of adsorption kinetics on carbon molecular sieves: the slit-potential model. The theory is used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cess variables on the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predictions is found.  相似文献   

19.
气缸压力测压通道的误差修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卫华 《化工机械》1999,26(2):78-81
分析气缸压力测压通道所引起的误差,了解通道结构尺寸对误差的影响,提出了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压力/差压变送器的选型原则,同时对其在离子膜法烧碱装置中接液材质的选择做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