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认证是宽带以太网实现可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步。本文结合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802.1x协议和身份认证中所使用的一种协议——RADIUS协议,讨论以太网环境下用户认证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利用以太网技术传输DMX512数据是数字调光技术的一种趋势,Art-Net协议将网络技术应用到灯光控制系统,其实质就是在以太网上传输DMX512信号。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以太网和嵌入式控制器的景观照明控制系统,主控PC采用Art-Net协议将数据打包,通过以太网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分控器(基于ARM9与FPGA实现),分控器将数据解包,并分配到各个DMX512总线,实现LED恒流驱动。该系统可应用于室外大型景观照明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信息化发射平台控制系统不同网段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了一种能够对以太网、CAN等不同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过滤及转发的多协议网关。该网关采用DSP+FPGA的控制器架构,在FPGA内部通过CAN IP核的方式实现了六路CAN控制器;FPGA内部还实现了一路Microblaze软核,软核上运行lwIP以太网协议栈,实现一路以太网控制器功能。DSP作为控制核心,调用FPGA实现的驱动函数实现以太网和CAN数据收发,并根据特定的转发策略对接收数据进行解析、过滤和转发。试验结果表明,该多协议网关单元具有通信接口种类多、数量多,数据转发实时性强、可靠性高,数据解析、转发规则可编程设定、灵活性高等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系统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连的技术要点,首先分析互连技术在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协议转换.然后提出了一种CAN总线与以太网系统互连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其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采用高速微控制器SX52来设计嵌入式透明网关,详细介绍了用SX52在TCP/IP协议栈实现的方法,以SX52较强的网络协议处理能力保证了整个系统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工业以太网自动IP地址服务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德昆  黄迪明  赖均 《计算机工程》2005,31(24):202-204
工业以太网IP地址分配的关键问题是实现替换设备的IP地址自动分配。在深入分析BOOTP和DHC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宝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BOOTP、SNMP协议并适合于工业以太网自动IP地址分配和服务的解决方案,并对系统实现的各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搭建了一个基于DSP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入硬件平台,给出了软件设计思路及具体实现方法,对开源的uIP协议栈进行裁剪和修改,完成了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和嵌入式uIP协议栈的移植,最终实现了嵌入式系统接入以太网的功能,且其实现过程简单、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业以太网实时协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超  张曦煌 《计算机应用》2005,25(10):2250-2254
介绍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实时协议,参考Profibus DP现场总线技术,基于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在以太网上实现了Profibus DP的基本功能,使以太网适应实时通信的要求和能够应用于设备级,并且与已经存在的Profibus DP现场总线上的应用保持了连续性和兼容性。最后介绍了协议的实现和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太网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精确的时间同步是网络化测试和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分析比较了几种主要的以太网时间同步协议,并重点介绍了IEEE 1588协议(精确同步时钟协议)如何实现以太网的时间同步,分析了该协议在武器装备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科学和微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把监控系统的设计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详细阐述了一种新型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的软件的实现.主要阐述了包括嵌入式以太网模块驱动、TCP协议以及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设计:同时详细给出了裁减的、适合嵌入式系统的TCP/IP协议的实现算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以太网硬件协议栈的DSP嵌入式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以太网硬件协议栈芯片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具有网络数据高速传输功能的DSP嵌入式系统.以太网选用专用芯片WS100,该芯片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并具有Intemet协议.通过配置系统网络信息来实现整套系统的TCP和UDP连接,同时以Server或Client模式进行数据传输.以基于WS100的DSP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为例,通过合理编写程序和配置各寄存器,验证表明,系统可以通过以太网成功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11.
对以太网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作了实践性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执行机构以太网控制系统的概况,并根据其通信特点制订出简明、实用的通信协议。然后以80C196MC作为执行机构控制单元,介绍了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实现和上层控制软件的设计。最后,在实际设备上做了通信试验,结果表明此系统完全可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太网可以成功地运用于执行机构的集中管理控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2.
协议识别是网络安全与对抗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网络协议识别的重要性,分析了Ethernet类协议的特征,构建了协议识别的系统模型,依据Ethernet类协议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式串匹配的协议识别算法NEWMATCH,并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模式串匹配算法(如:BF、KMP、BM等)进行了比较。该算法在Ethernet类协议识别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李军 《计算机工程》2004,30(13):75-76,91
为解决IP地址资源日趋紧张和以太网的安全网络管理问题,进行了IPv6用户认证模型的研究与设计。该模型无须对现有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改动,从IPv6主机的无状态自动配置技术出发,利用已有设备所支持的802.1x协议和RADIU协议,使用户在局域网内的任何地方、自动配置冗长的IPv6地址,输入用户认证信息,就可以接入网络,提高了局域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以 L inux为平台 ,利用 PCAP技术获取以太网范围内 IP地址所对应的网卡 MAC地址 ,使网管人员在网络管理中获得主动 ,同时为自主开发网络管理软件提供可能。还介绍了网卡的两种地址、ARP协议、PCAP及程序 getmac.c部分清单实现  相似文献   

15.
基于MCF52231的CAN-Ethernet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CAN总线的特点、不足及以太网的优势。基于32位微处理器MCF52231,通过硬件及软件开发,制定了用于嵌入式工业现场设备的精简TCP/IP协议簇,阐述了协议的实现过程,实现了以太网和CAN总线的数据通信传输。该协议网关已应用在工业网络群控点焊机生产线。测试结果表明,该网关设备运行可靠,解决了网络系统的高效通信及实时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以太网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了搭建此网络测控模块所需要的核心以太网控制器,分析网络低层工作机理,讨论并分析通过设置特殊的内部寄存器以太网控制器CS8900A来完成以太帧的有效接收和发送,采用高性能的MSP430F449微控制器与以太网控制器相结合实现网络数据传输的方案,对电路接口作了详细的阐述。针对嵌入式应用中处理器RAM受限,在保证能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上对网络协议进行适当裁减,提供给TCP/IP协议实现程序的是应用程序接口(API)形式,屏蔽低层硬件(以太网控制器)细节。分析并实现了网络层协议IP、ARP、ICMP、TCP等协议并应用该模块做为数据采集服务器应用在测控通信中。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工业控制网络发展趋势、嵌入式以太网接入Internet网络数据传输需要的协议的基础上,针对现场总线通信方式的不足,设计了一个基于Ethernet的嵌入式测控系统。文章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在硬件电路设计上,重点介绍了测控系统数据采集节点设计和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在软件系统设计上,提出测控终端软件设计方案,并实现了基于TCP/IP协议栈的网络通信设计。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灵活、可靠、稳定,可直接使用企业内部的Intranet信息网,也可直接接人现行的公共Internet网络。  相似文献   

18.
曹华伟  尹治本 《计算机应用》2005,25(7):1517-1519
对IEEE802.1X协议的原理和认证流程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根据交换机在以太网应用环境中对认证和端口控制的实际需求,结合端口控制和认证机制的选择,以及认证服务器的兼容性和安全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802.1X协议的扩展方案。该方案在百兆交换机上予以实现,并在以太网环境中进行了认证测试。  相似文献   

19.
AFDX协议及关键技术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太平  娄莉  田泽 《测控技术》2012,31(10):81-84
为了满足市场对机载数据总线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展性的要求,在IEEE 802.3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增加特殊机制来保证网络通信的高实时性、高可靠性和延迟确定性的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以太网(AFDX)协议应运而生.首先介绍机载数据总线的发展,指出其中的不足,进而引出并且分析AFDX协议,在此基础上就AFDX协议关键技术的实现做出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