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针对军民融合维修保障过程中军方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较少的情况,在识别了高新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基础上,采用TNF-AHP法对传统的基于AHP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在权重确定过程中引入三角模糊数,减少评价者打分时的个人影响,提高判断矩阵的合理性和可信性。最后以某型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为例进行了演示验证,并据此提出了该型号装备关键风险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建设的进程中,针对装备承研承制单位参与军械装备维修保障给军方带来诸多风险的问题,在军方签订合同前,系统分析评估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的风险,构建军械装备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群组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评估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风险评估模型,并应用模型对案例进行验证,为军方降低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的风险,科学选择装备承研承制单位提供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提升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中军民融合的效率,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效率风险评估进行研究。对军民 融合效率风险进行界定,依据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效率风险特点,从微观视角将军民融合效率风险进行分类,采 用三角模糊数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效率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国防科技 工业军民融合效率风险水平较低,危害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军方维修器材库存资金占用过大、维修器材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构建维修器材军民一体化联合保障储备费用模型。以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为研究背景,在维修器材储备中引入器材生产企业,分析军民一体化联合保障储备的结构和费用变化,提出对维修器材实施军民一体化联合保障的思路,并运用算例对军民一体化联合保障储备费用模型进行演示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提高器材保障的针对性,避免维修器材的呆滞和浪费。  相似文献   

5.
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对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进行评估。建立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造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评估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待评物元对评估等级的关联度和风险评估等级,并应用模型对实例进行验证。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严谨,计算简便,评估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部队军械装备维修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军械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运行效果,根据机制的相关设计理论,运用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军械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机制进行深化研究。从机制的关系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军械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现状,建立保障的6个机制,从机制链的角度明确各方机制间的整体性、关联性和重要性,并着重对机制链中最关键的3方面机制进行分析,为军械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有序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役地空导弹武器装备的修理状况, 建立了现役新装备在使用保障阶段进行修理级别分析的模型, 能对其维修保障体制进行有益的补充, 有效地提高效能, 降低维修保障费用.  相似文献   

8.
美军军民融合一体化装备保障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军民融合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是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根本保证。介绍了美军在军民融合一体化装备保障的实践和特点,给出了我军军民融合一体化装备保障实践方面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维修保障能力是舰炮装备保持战斗力的前提,不同单位的维修保障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合理反映不同指标因素对于维修保障能力的影响,评估不同单位在装备维修保障过程中的维修能力,运用德尔菲法结合专家意见构建装备基地级修理情况下的各保障单位维修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因素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各保障单位的维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清晰,计算简便,评价方法客观有效;对于检验不同维修保障单位的能力、指导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体系建设,客观与科学选择维修保障单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在装备、设备维修领域的双向转移,充分利用民用科技资源,构建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军民一体化的我军装备维修保障新体系,由总装备部装备维修工程技术专业组、中国兵工学会维修专业委员会等八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发展军民两用维修技术,提高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学术研讨会暨维修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拟于2008年10月18日-20日在杭州举办。  相似文献   

11.
在飞行保障装备军民融合维修过程中,为了选择最优地方维修合同商,提出了基于熵权法和序关系分析法(G1法)的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复合语言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采用熵权法和G1法综合赋权,使确定的指标权重兼顾客观性和主观性,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待评合同商的相对优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空军合理选择最佳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飞行保障装备军民融合维修过程中,为了选择最优地方维修合同商,提出了基于熵权法和序关系分析法(G1法)的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复合语言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采用熵权法和G1法综合赋权,使确定的指标权重兼顾客观性和主观性,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待评合同商的相对优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空军合理选择最佳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影响导弹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发挥的诸多因素,对基于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模糊综 合评价法的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进行评估。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导弹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价模型,利用层 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综合分析完成维修保障任务的保障效能,评估出导弹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中各要素 的能力水平,并对模型进行求解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对导弹武器装备维修体系的维修效能进行定 量评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平时陆军合成部队装备维修保障资源需求确定及其验证问题,开展合成部队装备维修保障资源需求分析和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研究。从保障对象、保障资源、保障策略3个方面对合成部队装备维修保障问题进行分析;以火控系统为例,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单装火控系统维修时间和备件需求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单一种类装备群火控系统和多种类装备群火控系统的维修时间和备件需求,进而确定合成部队火控系统的维修保障人员和备件需求量;通过效能评估检验合成部队火控系统维修保障人员和备件需求计算结果的可信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仿真方法确定合成部队各装备子系统的维修保障人员和备件需求是可行的;通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能够对维修保障资源需求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从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定义入手,深入剖析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和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区别,以贝叶斯 网络理论为基础,结合装备维修领域专家经验知识,建立以装备指挥效能、供应保障效能、装备维修效能等为主要 评估指标的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模型。依托Netica 软件实现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贝叶斯网络构建,采 用梯度下降法进行网络参数学习,并结合实际案例证明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研究缺乏对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规范化描述环节,对评估实施规范性不强的问 题,将DoDAF 技术引入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领域。在构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基于 DoDAF 的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思路,规范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描述内容,提出建模步骤,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结 果表明:该研究能实现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全面描述和客观评估维修保障能力建设情况提供技 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抢修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各环节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运用备件保障能力算法、排队网络、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等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计算备件保障、战损修理能力、机动能力、人员素质等对战场抢修的影响程度,用指数法建立了战场抢修能力预测模型,给出了计算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为战场抢修指挥决策和模拟仿真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装备技术水平日益复杂、后期维修保障难度日益加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随机抽样的维修性试验样本选取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来选择维修性试验样本的方法,针对电子类技术保障装备的技术特点,推导出试验样本数量的确定方法以及结论判定方法,并以某型技术保障装备的维修性为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最终判定结论的准确性,可对电子类技术保障装备维修性验证试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