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浦哲  李欧阳  边慧光 《轮胎工业》2016,36(6):368-371
研究成型接头工艺及结构设计的优化对轿车子午线轮胎胎侧凹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胎体帘布层接头根数越多,胎侧凹陷发生的风险越大;胎体帘布层接头间距越小,胎侧凹陷发生的风险越大;胎侧厚度越大,胎侧凹陷发生的风险越小。通过合理设计胎体帘布层接头根数、接头间距以及增加胎侧厚度可以改善胎侧凹陷程度。  相似文献   

2.
庄剑 《轮胎工业》2013,33(10):626-627
分析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侧起鼓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胎侧起鼓通常有径向单条实鼓、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实鼓、径向多条放射状实鼓3种类型,产生原因主要有胎体钢丝帘线稀开、内衬层或胎侧/外护胶接头过大、胎体局部多根钢丝帘线排列不均匀、胎坯修整时未修平整以及机械鼓成型机胎侧反包方式等,通过采取严格控制成型胎体拼接器或直裁拼接器间隙和气压以及压延、直裁、成型工序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用胶囊鼓替代机械鼓等措施,基本解决了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侧起鼓问题。  相似文献   

3.
丁家翔  程鹏  陶亚诚 《轮胎工业》2011,31(10):585-588
概述子午线轮胎鼓包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试验研究情况。子午线轮胎鼓包影响因素包括轮胎选型、胎体帘布层层数、胎圈护胶、充气压力和断面高度等,研究鼓包的试验包括深坑撞击试验、路牙石撞击试验和摆锤冲击试验等。目前业内对子午线轮胎鼓包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合理选择胎侧高度、增设胎圈护胶、采用双层胎体帘布层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轮胎抗鼓包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静萍 《轮胎工业》2017,37(1):32-32
<正>由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 106004256A,公开日期2016-10-12)"一种具有特殊胎侧结构的飞机轮胎",涉及的飞机轮胎包括胎体第一帘布层和密封层,其特征是:在胎体第一帘布层和密封层之间的等距两侧各设置一块弧面向下的弧形补强胶片。这种特殊的胎侧结构可以使轮胎胎侧内层帘线变形最大部位远离应力集中区,以避免轮胎在大载荷、全压缩状态下内层帘线由于过度压缩  相似文献   

5.
轮胎黑胎侧是保护胎体,防止天候老化的外表层,胎侧胶料要用天然橡胶和工丁二烯橡胶的燕用胶,旨在提高耐候性、耐臭氧老化性、耐磨耗性、抗撕裂和龟裂性以及疲劳寿命等。由于与这些烯不饱和弹性体反应会导致合物因断链而分解,所以对防止臭氧老化特别有益。人们已经证实N-烷基和N-芳基对苯二胺抗臭氧剂非常有效。但是它的使用也会导致轮胎侧褪色,因此,当外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时,只能限制其使用量。本文研究了表面褪色 黑胎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使用的硫化机采用氮气定型,二次水硫化的工艺。由于特种工程胎胎体偏厚且大,成型机都比较大,生产过程中的帘布筒、钢丝、胎侧等部件都比较重且大。成型胎面使用胎面缠绕机缠绕,所以整个生产过程难度较大。特种工程胎硫化外胎的主要质量问题有:胎面皮泡、胎侧缺胶、胎侧泡、胎肩侧皮泡、子口内侧露线、子口缺胶、胎肚内缺(窝气)、胎肚露线、胎肚皮泡、胎肚串泡、子口支边、胎冠支边、子口鼓包、外胎花缺等。通过对特种工程胎硫化外胎质量缺陷原因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减少硫化外胎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进现有轮胎翻新设备,开发了一种新的胎侧贴合方法。以过去用于将薄垫片胶贴合到打磨胎体上的设备为基础,在一定压力下挤出并贴合胎侧,可免去喷涂操作对挥发性溶剂的需要和减少了因切去搭接处多余材料造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介绍半钢子午线轮胎使用的白胎侧的结构设计及工艺特性。根据白胎侧胶镶嵌在胎侧胶中的形式以及覆盖胶片的形式,白胎侧结构大体分为白胎侧胶内嵌结构、白胎侧胶夹持结构和白胎侧胶内含结构3种;内嵌式和夹持式白胎侧采用三复合或四复合挤出生产线生产,内含式白胎侧采用普通三复合挤出生产线生产,但需设计预成型体;设计白胎侧胶配方时应同时设计非污染黑胎侧胶和覆盖胶配方,白胎侧胶夹持结构和白胎侧胶内含结构的胎体胶配方也应使用非污染性配方。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9.00R20轮胎实际使用的需要,采用3+9+15×0.22+0.15钢丝帘线作为胎体骨架材料,对胎体强度与胎侧曲挠变形以及胶与钢丝帘线的粘合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改进.产品经过实际使用性能考核,达到改进设计目的,克服了胎侧"拉链式"爆破病疵,提高了轮胎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马晓 《轮胎工业》2022,42(2):0127-0127
由山东新豪克轮胎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布号CN 113246662A,公布日期2021-08-13)“超低断面全钢子午线巨型轮胎”,公开了一种超低断面全钢子午线巨型轮胎,包括与轮毂一体成型的胎体,胎体从内至外依次分布有气密层、胎体层、钢丝帘线层、带束层、胎面以及胎侧,胎面与胎侧之间形成有弧形结构的胎肩,并且胎肩的胎冠弧采用仿生猫爪掌垫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张梦洁  朱金先  张伟伟  张永锋  任帅 《轮胎工业》2022,42(12):0720-0724
针对235/60R16半钢子午线轮胎出现的胎侧周向凹痕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轮胎进行充气模拟及凹痕产生机理分析,研究充气压力、胎体帘线材料和结构参数对凹痕的影响。结果表明:胎侧周向凹痕与轮胎充气状态有关,凹痕不会引起塑性形变,充气压力越大,凹痕越明显;凹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胎体反包端点附近受较大的拉伸应力作用,通过适当降低胎体反包高度、减小胎体帘布层宽度,解决了胎侧周向凹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23.5-25工程机械斜交轮胎胎趾软胶边、胎侧重皮裂口和出疤、胎体变形和胎里不平、花纹圆角以及胎肩气泡等外观质量缺陷的产生原因,通过采用改进胎侧胶配方、增设模具排气线和排气槽、加强成型和硫化工艺管理等措施,成品轮胎的外观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成品轮胎的外观合格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薛桐宝  冯玉珍 《轮胎工业》1995,15(10):586-589
轮胎胎侧胶料采用三元乙丙橡胶与天然橡胶和氯化了基橡胶并用、硫黄硫化体系、古马隆和RX-8树脂增粘剂。结果表明,工艺正常,硫化胶耐日光老化、耐热氧老化和耐臭氧老化等性能较正常生产胎(胎侧胶NR/BR=50/50)有进一步提高,耐久性试验后试验胎胎例与胎体粘合强度为7.65kN·m-1(正常生产胎为7.35kN·m-1),实际使用两年后胎侧未见裂口。  相似文献   

14.
研究改性氯磺化聚乙烯在轮胎胎侧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胎侧胶中加入改性氯磺化聚乙烯,胶料的硫化特性和物理性能变化不大,耐老化和耐疲劳性能改善,成品轮胎胎侧胶老化后的物理性能以及胎侧胶与胎体帘布层间的粘合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5.
朱鹏  张凤杰  刘国英  赵辉 《橡胶科技》2021,19(5):0247-0250
分析半钢子午线轮胎不同位置缺胶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胎冠缺胶、胎肩缺胶、翼胶端点缺胶、胎体帘布反包端点缺胶、胎侧拐点缺胶、三角胶端点缺胶、轮辋线缺胶、胎圈缺胶都是常见的缺胶形式。通过合理选取工艺参数、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优化结构设计等措施,有效避免了半钢子午线轮胎缺胶的产生,从而降低轮胎废品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李克  李忠玉 《橡胶科技》2009,7(12):13-15
介绍高性能再生橡胶SRR 16在轻型载重汽车斜交轮胎胎侧胶中的应用。室内外实验表明,在6.50-16 10PR轻型载重汽车轮胎胎侧胶配方中添加30份高性能再生橡胶SRR 16,对胎侧耐天候老化、耐热氧老化、耐屈挠龟裂性能影响不大,且胎侧胶与胎体帘布层的粘合性能也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轿车轮胎白胎侧的设计与放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登祥 《轮胎工业》2001,21(4):233-237
介绍了白胎侧设计和放置的要点,模具设计中径向位置和宽度的选择、配方设计以及打磨操作的工艺。分析了造成白胎侧污染的因素,并介绍了白胎侧轮胎的二种保护性措施即覆盖涂料和合理装运。指出在我国发展白胎侧轿车轮胎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吴东霞  张敏  李华  程丽娜  吴月仙  杨旭 《轮胎工业》2022,42(7):0391-0393
研究了一种基于CATIA的轮胎胎侧文字内容与位置关联的设计方法。将胎侧设计分为文字内容及其位置信息2个部分,分别进行内容信息、位置信息及文字内容与位置关联设计模块创建,并建立标准模板库。在使用CATIA装配设计平台进行胎侧设计时可调用标准模板库,实现胎侧文字内容与位置信息的关联设计,进而实现胎侧的快速建模。该方法可用于轮胎胎侧模板自动化设计,提高胎侧模板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介绍高性能再生橡胶SRR—16在轻型载重汽车斜交轮胎胎侧胶中的应用。室内外实验表明,在6.50-16 10PR轻型载重汽车轮胎胎侧胶配方中添加30份高性能再生橡胶SRR-16。对胎侧耐天候老化、耐热氧老化、耐屈挠龟裂性能影响不大,且胎侧胶与胎体帘布层的粘合性能也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玉龙  陈薇  张道梁  周强 《轮胎工业》2024,44(2):0112-0115
分析全钢子午线轮胎胎侧径向单条实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径向单条实鼓分为强光下呈现胎侧部位凹陷和凸起两种形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对应位置胎体帘线密、胎体帘线稀开、胎侧/内衬层复合件接头大或裂开等。通过采取调整缝合器压合轮间隙、碟簧片间距,规范压合底辊形式,打磨压合轮及规范胎侧/内衬层接头大小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全钢子午线轮胎胎侧径向单条实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