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利用阴极微弧沉积技术在预处理后的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Al<sub>2</sub>O<sub>3</sub>陶瓷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生长过程和相组成。方法: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EDS)、电子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Al<sub>2</sub>O<sub>3</sub>涂层的生长过程中的微观形貌、组织成分以及晶体结构的演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TiAl合金表面阴极微弧沉积过程中,在阴极表面发生非晶态Al(OH)<sub>3</sub>的吸附、脱水烧结形成Al<sub>2</sub>O<sub>3</sub>陶瓷涂层的沉积。结论:Al<sub>2</sub>O<sub>3</sub>涂层生长分前期Ⅰ、中期Ⅱ和后期Ⅲ三个阶段,前期起弧阻挡层被击穿,涂层生长较慢、组织致密且与基体结合良好;反应中期涂层生长较快,Al(OH)<sub>3</sub>不断吸附和脱水烧结,涂层结晶度提高;反应后期涂层生长速度变缓,表层组织疏松、多孔,相组成为87.5 %的α–Al<sub>2</sub>O<sub>3</sub>和12.5 %的γ–Al<sub>2</sub>O<sub>3</sub>。  相似文献   

2.
钛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可长期工作在高浓度的沸腾硝酸介质中,是商业后处理较为理想的设备用材。本文采用SEM,EDS,XRD,XPS等表征手段对CP-Ti在含氟离子硝酸中试样表面出现的白色附着物进行分析,并解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氟离子浓度在50 ppm以下时,CP-Ti腐蚀速率呈现由大到小并趋于稳定的规律;氟离子浓度在50 ppm及以上时,腐蚀速率呈现由大到小再变大的“v”型规律。试样表面的白色附着物的物相为TiO<sub>2</sub>,其形成机理为:先是试样表面多孔膜的形成;其次是TiO<sub>2</sub>以多孔膜上的孔为基点进行生长、脱落。  相似文献   

3.
以高能球磨法制备的纳米MoSi&lt;sub&gt;2&lt;/sub&gt;-CoNiCrAlY复合粉末为喷涂材料,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H4169合金表面沉积了MoSi&lt;sub&gt;2&lt;/sub&gt;-CoNiCrAlY复合涂层,并研究了GH4169基材和复合涂层合金试样在900&#176;C静态大气环境下的循环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涂层表现出较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其氧化速率仅为1.23&#215;10&lt;sub&gt;-7&lt;/sub&gt; mg&lt;sub&gt;2&lt;/sub&gt;.cm&lt;sub&gt;-4&lt;/sub&gt;.s&lt;sub&gt;-1&lt;/sub&gt;,这归因于MoSi&lt;sub&gt;2&lt;/sub&gt;在氧化早期形成了SiO&lt;sub&gt;2&lt;/sub&gt;相,可以自封氧化膜。氧化后期SiO&lt;sub&gt;2&lt;/sub&gt;的脱落,Mo&lt;sub&gt;5&lt;/sub&gt;Si&lt;sub&gt;3&lt;/sub&gt;相的再次氧化生成MoO&lt;sub&gt;3&lt;/sub&gt;和MoO&lt;sub&gt;2&lt;/sub&gt;气相,以及MoSi&lt;sub&gt;2&lt;/sub&gt;的内氧化直接气化,会降低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LZO对热障涂层(TBCs)中粘结层氧化的抑制作用,利用爆炸喷涂(D-gun)在310S基体上制备NiCoCrAlY粘结层,大气等离子(APS)制备单陶瓷8YSZ涂层和双陶瓷LZO/8YSZ涂层。采用SEM、EDS和XRD表征了不同结构TBCs喷涂态及高温氧化后的微观组织和相结构。结果表明:1100 ℃下等温氧化(100小时)后双陶瓷LZO/8YSZ与单陶瓷8YSZ热障涂层相对氧化增重分别为2.82 mg/cm<sub>2</sub>和3.13 mg/cm<sub>2</sub>,TGO生长速率常数K<sub>p</sub>分别为5.79×10<sub>-2 </sub>μm<sub>2</sub>/h和6.26×10<sub>-2 </sub>μm<sub>2</sub>/h,厚度分布范围分别为3.75-5.25 μm和5-5.5 μm。相比单陶瓷TBCs,LZO/8YSZ双陶瓷TBCs中粘结层表现出氧化增重少、TGO生长速率低、粘结层中β相转变慢等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5.
低密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耐高温、低热导等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热防护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了提高低密度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本文设计并研制了耐高温低密度抗氧化碳纤维复合材料。首先,采用气相沉积工艺对传统低密度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强韧化处理,沉积210h时后材料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分别提高275%和341%。其次,采用刷涂浸渍和高温原位烧结方法设计并制备了双层超高温抗氧化涂层,采用高温马弗炉对材料在空气环境、不同温度下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700~1750℃考核条件下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质量增重率为1.1~1.5×10<sub>-5</sub> g/cm<sub>2</sub>?s,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硅氧化膜和氧化铪镶嵌氧化硅氧化膜为材料提供了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Zn<sub><sup>2+</sup></sub>共掺的Ce:GAGG陶瓷粉体。研究了Zn<sub><sup>2+</sup></sub>共掺的Ce:GAGG陶瓷前驱粉体的TG/DTA和FTIR曲线;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对Ce:GAGG陶瓷粉体相、形貌和颗粒度分布的影响;系统研究了Zn<sub><sup>2+</sup></sub>含量对Ce:GAGG陶瓷粉体光致发光,辐射发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前驱粉体在883℃的相组成为GdAlO<sub>3</sub>相和GAGG相;前驱粉体在煅烧温度为900℃时,完全转化为GAGG相;当煅烧温度为1200℃时,GAGG颗粒尺寸控制在20nm~60nm,分布均匀;随着 Zn<sub><sup>2+</sup></sub>含量的变化,光致发光和辐射发光强度也相应变化,特别的,当Zn<sub><sup>2+</sup></sub>含量为0.4mol%时,光致发光和辐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Zn<sub><sup>2+</sup></sub>掺杂含量的上升,荧光寿命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Zn<sub><sup>2+</sup></sub>含量对Ce:GAGG陶瓷粉体的辐射发光具有明显的影响,对降低荧光寿命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提高GAGG闪烁材料的快速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复合构件,拓展二者应用领域,本文以Ti/Ni复合箔片作为中间层,采用瞬间液相(TLP)扩散连接技术制备了TC4钛合金/GH4169高温合金接头,并对接头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连接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分析仪(EDS)、万能实验机和显微硬度仪等对GH4169/TC4接头进行连接界面和断口形貌观察、成分表征、剪切性能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在连接温度为960℃,保温时间30min,连接压力5MPa的工艺条件下,通过中间层与母材之间的元素扩散和化学反应,形成了“GH4169 / Ni(s,s)/ TiNi<sub>3</sub> / Ti<sub>2</sub>Ni/ Ti / Ti<sub>2</sub>Ni / Ni / TiNi/ TC4”的多层梯度结构接头,除了“Ni / TiNi+Ti<sub>2</sub>Ni”界面处存在一定的孔洞和微裂纹,其余各连接界面连续致密,无明显缺陷。所制备GH4169/TC4接头各区域硬度起伏较大,其中,残余Ti层、Ni层区域硬度最低,有利于缓解接头内应力;GH4169侧界面区域硬度最高,主要是由于连接过程中形成的Ni(s,s)和TiNi<sub>3</sub>硬度较高。结合接头剪切性能测试、断口形貌和物相分析,所制备GH4169/TC4接头剪切强度达124.6MPa,开裂发生在TC4附近的“Ni / TiNi+Ti<sub>2</sub>Ni”界面区域,呈脆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8.
将冷轧法制备的Cu/Al复合材料在475-525℃温度下退火1-8min,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Cu/Al复合材料在退火过程中的温度场,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电子背散射衍射(ESBD)、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Cu/Al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Cu/Al复合材料界面依次生成了CuAl&lt;sub&gt;2&lt;/sub&gt;、Cu&lt;sub&gt;9&lt;/sub&gt;Al&lt;sub&gt;4&lt;/sub&gt;和CuAl等3种金属间化合物,在Cu/Al界面层厚度小于4μm的退火工艺范围内,Cu和Al基体发生完全再结晶形成等轴晶,Cu、Al基体的显微硬度能够迅速的降低至低温长时间(350℃、1h)退火的硬度。另外,提出了金属间化合物初生相的形核机理,分析计算了高温短时退火工艺下的形核动力学,并提出了非等温条件下的金属间化合物生长厚度的经验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钛合金在高温条件下的服役性能,探索Cr_2AlC MAX相涂层对TC4钛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再经后续退火处理的方法,在TC4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高纯度的Cr_2AlC MAX相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Cr_2AlC涂层试样和TC4钛合金经750℃静态空气恒温氧化前后的相结构、组织形貌和组分,并采用分析天平测定了TC4钛合金和Cr_2AlC涂层试样在750℃静态空气中氧化后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结果经750℃空气中氧化10 h后,TC4钛合金表面形成厚度达13μm的疏松团絮状TiO_2和Al_2O_3混合物氧化膜。而Cr_2AlC涂层表面能够形成以α-(Al,Cr)2O3为主的致密氧化膜,可有效阻止氧元素向内扩散。Cr_2AlC涂层试样在750℃空气中氧化90 h后的氧化增重仅为无涂层TC4钛合金在750℃空气中氧化10 h后的6.6%。结论 Cr_2AlC涂层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能够明显提高TC4钛合金的使用温度,使其氧化增重速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未掺杂的粉末制备了MgB&lt;sub&gt;2&lt;/sub&gt;块体作对比,研究了石墨烯掺杂对MgB&lt;sub&gt;2&lt;/sub&gt;块材微观结构和超导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石墨烯掺杂MgB&lt;sub&gt;2&lt;/sub&gt;块材微观结构和超导性能的影响。对烧结后的样品采用XRD,SEM,SQUID进行了相组成,微观结构和超导性能等分析检测。研究发现石墨烯掺杂明显提高了MgB&lt;sub&gt;2&lt;/sub&gt;超导材料的临界电流密度,在20 K和1 T磁场下,最大的临界电流密度达到1.8&#215;10&lt;sub&gt;5&lt;/sub&gt;A/cm&lt;sub&gt;2&lt;/sub&gt;。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Ti6Al4V钛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在硅酸钠电解液中添加纳米铌(Nb)颗粒制备了Nb2O5/TiO2复合膜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纳米Nb浓度增加,膜层表面微孔直径增大、数量减小,膜层中Nb元素含量逐渐增加至5at%,膜层厚度由42.28μm增加至55.48μm;膜层由锐钛矿型TiO2、金红石型TiO2、Al2TiO5、Nb2O5及Nb-Ti化合物组成,金红石型TiO2峰值和Nb2O5峰值逐渐上升;试样增重由基体10.25 mg/cm2降低至Nb浓度为6 g/L制备膜层的2.281 mg/cm2,平均氧化速率由2.8472×10-5 mg·cm-2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氧化增量法测得新型Cr18Ni31Al合金的不同温度下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合金表面高温氧化膜的形貌及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新型Cr18Ni31Al合金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为Δm。700 ℃和800 ℃氧化后,氧化膜均由Fe2O3和NiCr2O4组成;900 ℃氧化后,氧化膜表面有尖晶石结构的Fe(Cr, Al)2O4氧化物生成。atn  相似文献   

13.
CORROSION wear and protection are the mainsubjects receiving much concern in industrial fields.Corrosion and wear are the main failure of thematerials,which have brought the enormous economiclosses and social danger to the mankind.Thus,it isvery important to prevent,control or lighten thecorrosion of the materials by means of the modemscientific technology economically and safely[1,2^3].In some specific industrial environment,thecoatings are especially useful in applications wherehigh wear …  相似文献   

14.
张学军  吴维 《金属学报》2005,41(4):369-374
利用TGA,SEM/EDS研究了Ag含量对β-NiAl合金高温氧化时生成Al2O3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及添加1%Ag(原子分数)对1000℃氧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β-NiAl合金的氧化动力学由两段抛物线组成,分别受亚稳Al2O3和稳态α-Al2O3的生长控制.NiAl-1Ag合金的氧化动力学由三段抛物线组成,分别受γ-Al2O3,θ-Al2O3和α-Al2O3的生长控制.1000℃时,向β-NiAl中添加少量的Ag(<1%)可以促进亚稳Al2O3向稳态α-Al2O3的转变.当添加量超过5%时,促进作用不明显.1100℃时,添加0.5%Ag对Al2O3的相变无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A402,A302,A202及Cr24Ni7不锈钢焊条熔敷金属的抗高温氧化腐蚀性能对比试验分析,设计了新的专用焊条合金系统Cr26Nil6,并在焊条药皮中分别添加微量稀土氧化物La2O3及CeO2,研究不同稀土氧化物添加量对焊条熔敷金属在空气中和含硫气氛中抗高温氧化及腐蚀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合理的稀土氧化物加入量。最后,对合金系统为Cr26Nil6的专用焊条进行工艺评价。结果表明,专用焊条工艺性好,用该焊条所焊焊缝的性能可满足抗高温氧化腐蚀使用要求。微量稀土氧化物在焊条药皮中的加入,对其熔敷金属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有所提高,对在含硫气氛中的抗高温腐蚀性能有显著提高;加入La2O3的焊条熔敷金属比加入CeO2的焊条熔敷金属抗高温氧化及硫化腐蚀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在Gleeble 3500热模拟机上对21Cr-1.4Cu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铜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研究加热温度对试验钢铜脆敏感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00 ℃加热时,试验钢由于过烧产生了高温脆性。1150 ℃加热时,铜脆敏感性最高,产生铜裂。1200~1250 ℃加热时,铜脆敏感性较低,发生塑性变形。研究发现,加热温度为1150 ℃时,形成的氧化物开始呈液态,冷却后形成包裹状或共晶结构的硅酸盐细颗粒。这些脆性物质使晶界强度降低,结合松脆最后导致严重铜裂。  相似文献   

17.
使用元素W、B、Y对Ti-45Al-8Nb合金进行了微合金化,研究了微合金化后高铌TiAl基合金在900℃静止空气中的断续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与Ti-45Al-8Nb合金相比,经过0.2B与0.1Y联合微合金化后合金的氧化增重小,氧化膜与基体的粘附性强,抗氧化性明显改善;经过0.2W与0.1Y微合金化后合金氧化增重明显,氧化膜容易脱落,合金抗氧化性下降;经过0.2B、0.2W、0.1Y联合微合金化后合金抗氧化性没有明显变化。对氧化膜进行的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联合添加B、Y促进了合金中的连续致密的Al2O3条带的形成,W、Y联合微合金化的合金中靠近基体处未形成连续的Al2O3条带,并且混合层中形成了较厚的低铌含量的TiO2层。W、B、Y联合微合金促进了混合层中富Al2O3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质量分析法(TGA)和X射线衍射(XRD)对MoSi2及其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性能、低温氧化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vol%SiC/MoSi2复合材料在1300℃高温等温氧化条件下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通过提高MoSi2的纯度、添加与氧有亲和力的元素及高温预氧化形成致密的SiO2保护膜都有利于改善和提高MoSi2材料的抗低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使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结合Fe-Al/Cr3C2粉芯丝材制备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对涂层的常温与高温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应用的探索.结果表明,Fe-Al/Cr3C2复合涂层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较高的结合强度和硬度;涂层的耐高温冲蚀性能良好,温度升高、角度增大,冲蚀性能提高;由于Cr2O3的存在以及涂层结合能的提高,Fe-Al/Cr3C2涂层的高温抗腐蚀性能较高;其常温和高温耐磨损性能也较高;应用研究表明,该涂层适合用于电站锅炉"四管"的防护.  相似文献   

20.
使用元素Hf和Y对Ti-45Al-8Nb合金进行了微合金化,研究了微合金化前后高铌TiAl基合金在900℃静止空气中的断续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与Ti-45Al-8Nb合金相比,0.5Hf(mol%)微合金化后合金的抗氧化性无明显变化,0.1Y(mol%)微合金化后合金抗氧化性增强,0.5Hf与0.1Y联合微合金化后合金氧化膜与基体粘附性明显增强,但合金氧化增重明显。对氧化膜进行的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单独添加Y及Hf、Y联合添加促进了合金中形成以Al2O3为主的连续致密的氧化层,Hf、Y联合微合金化的合金中存在局部内氧化现象降低了该合金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