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聚合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聚合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引入烯丙基磺酸钠将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进行改性,得到磺酸基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磺酸基的引入增强了共聚物螯合钙离子的能力和对碳酸钙的分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磺酸基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可以作为吸附剂去除工业硼酸中的钙离子,为碳化硼的制备提供了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2.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制备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SMA),采用氯磺酸进一步磺化后得到低分子量的水基钻井液降粘剂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SSMA)。研究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产物降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在St与MA的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聚合温度为65℃,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链转移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经磺化改性制得的SSMA降粘剂能显著降低钻井液的粘度。利用红外光谱仪、凝胶色谱仪和差热分析仪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可知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与设计结构基本一致,重均分子量在3 000~5 000之间,分子量较低;通过热重分析曲线可知,在289℃左右失重保持在90%以上,聚合物热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5):875-878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制备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SMA),采用氯磺酸进一步磺化后得到低分子量的水基钻井液降粘剂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SSMA)。研究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产物降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在St与MA的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聚合温度为65℃,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链转移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经磺化改性制得的SSMA降粘剂能显著降低钻井液的粘度。利用红外光谱仪、凝胶色谱仪和差热分析仪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可知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与设计结构基本一致,重均分子量在3 0005 000之间,分子量较低;通过热重分析曲线可知,在289℃左右失重保持在90%以上,聚合物热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为反应单体,加入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S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种类、用量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三元共聚物摩尔质量的影响,寻求最优的合成条件;并以自制的SAM来增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探讨了SAM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三元聚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效果优于过氧化苯甲酰(BPO),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60:38:2,链转移剂十二硫醇(TDM)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用量均为单体总质量的0.1%时,可获得摩尔质量为80 000g/mol左右的三元共聚物SAM;SAM对PC/ABS共混物起到了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分散剂,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引发剂用量4%;n(马来酸酐):n(丙烯酸):n(丙烯酸甲酯)=2∶2∶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得到的产品阻垢率为88.37%。并研究了水质条件及共聚物用量与阻垢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作链转移剂,合成聚丙烯酸-马来酸酐陶瓷减水剂。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丙烯酸用量、过硫酸铵用量、马来酸酐用量和和次亚磷酸钠用量对陶瓷浆料流动时间的影响,在正交实验结果基础上考察了反应时间对减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丙烯酸质量分数为28%,过硫酸铵质量为0.08g,马来酸酐质量为1.05 g,次亚磷酸钠质量为4 g。线红外分析表明聚合物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并研究了自制的聚合物与三聚磷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钠对陶瓷料浆分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性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二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考察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n(ST):n(AA):n(MA)=6:3:1,反应温度为85℃,引发剂为单体质量的12%;得到数均分子量为4678、分子量多分散指数为1.45的三元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单体,水作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具有阻垢性能MA/AA/SSS三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热重分析(TG)等物理手段对聚合物化学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以共聚物的阻垢率为考察指标,系统研究了单体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等因素对其阻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A、AA、SSS的摩尔比为4∶2∶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9%时,共聚物对Ca CO_3阻垢率可达85.6%。  相似文献   

9.
张英  孙晓日  王荣鹏 《广州化工》2009,37(2):131-132
以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以(NH4)2S2O8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螯合分散剂。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马来酸酐用量可以提高产品的分散性,增加丙烯酸用量产品螯合Ca^2+性能好。据此确定了最佳产品合成条件:m(MA):m(AA)=1:3,引发剂(NH4)2S2O8的质量为单体质量的4%,聚合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3h。产物为透明、淡黄色、稍有粘稠状的液体,具有良好的螯合分散性。  相似文献   

10.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酰胺、苯乙烯磺酸钠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四元共聚物P(MA-AA-AM-SSS)。使用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单体比例及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阻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酰胺、苯乙烯磺酸钠的物质的量比为2.5∶1.0∶1.0∶1.5时,引发剂质量分数为44%,共聚物阻垢效果最好,阻垢率为90.8%。  相似文献   

11.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丙烯酸(AA)和马来酸酐(MA)为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无磷助洗剂丙烯酸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对助洗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产品的合成条件:单体中MA∶AA=1∶3(质量比),引发剂与单体质量比为4%,氧化剂∶还原剂=2∶1(质量比),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1.5h。研究了此条件下合成的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与丙烯酸水溶液共聚合反应工艺 ,得出了合成低分子量丙烯酰胺 -丙烯酸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引发剂温度 2 5℃、丙烯酰胺浓度 3.5 mol/L、丙烯酸浓度 0 .7m ol/L、过硫酸钾浓度 0 .0 0 11m ol/L、亚硫酸氢钠浓度 0 .0 0 2 9m ol/L,溴化铜浓度 0~ 0 .0 0 0 45m ol/L。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聚合工艺研究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成利  李寒旭  董众兵 《应用化工》2005,34(11):697-699
以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以水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P(AA-MA)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共聚物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研究了各因素对共聚物的特性粘数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为:单体比例为8∶1,加料时间0.5 h,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2.5 h,过硫酸铵用量6%,亚硫酸氢钠用量2%,异丙醇100%(以单体质量计)。  相似文献   

14.
马来酸酐-丙烯酸二元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活泼单体滴加的方式,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备了MA/AA二元共聚物(PMAAA)。采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和优化。在n(MA)∶n(AA)=1∶2,聚合温度85℃,AA滴加时间为1.5h,聚合时间2h,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8%时,MA的转化率为72.78%。  相似文献   

15.
衣康酸多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衣康酸(IA)、苯乙烯磺酸钠(SSS)、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为单体,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衣康酸-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丙烯酸聚合物阻垢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单体配比(物质的量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以聚合物阻碳酸钙垢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原料配比(物质的量比)为IA:SSS:MA:AA=1:0.25:0.05:4,引发剂占总单体质量的10%,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85℃时阻碳酸钙垢率可达90.78%。  相似文献   

16.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彪 《精细化工》2001,18(8):487-489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单体 ,以过硫酸钠为引发剂 ,以亚硫酸氢钠为还原剂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 ,合成了用作洗衣粉代磷助剂的马来酸酐 -丙烯酸共聚物。m(马来酸酐 )∶m(丙烯酸 ) =1∶2 ,引发剂和还原剂分别为单体质量的 4.0 %和 1.9% ,聚合反应温度 90℃ ,保温 1h。产物为黏度较低的透明液体 ,分散性好 ,色泽浅 ,螯合力为 5 18mgCaCO3/g  相似文献   

17.
蒋冰艳  计红果  廖兵  刘海露  庞浩 《精细化工》2011,28(10):1004-1009
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得可用于分散陶瓷浆料的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聚丙烯酸钠。探讨了过硫酸铵用量、亚硫酸氢钠加入量、单体含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分子量的产物在陶瓷料浆中的流动性进行了考察。聚丙烯酸钠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8%,亚硫酸氢钠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12%,单体占溶液总质量的24%~26%,反应温度为70~80℃。采用FTIR、GPC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对添加不同量聚合物的料浆Zeta电位、黏度及其复合后制得粗坯的弯曲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 g/L时,Zeta电位绝对值由16.7 mV升高到54.6 mV。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25%,料浆体系的黏度从996 mPa.s降低到179 mPa.s。与添加无机陶瓷分散剂及聚合物的陶瓷粗坯样条相比,聚合物与无机电解质三聚磷酸钠以质量比1∶1复合后制得的粗坯弯曲强度可提高33.33%。  相似文献   

18.
新型阻垢剂IA-SSS-MA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建  王萍  宋小三  寇明旭 《应用化工》2006,35(7):510-513
以衣康酸(IA)、苯乙烯磺酸钠(SSS)和马来酸酐(MA)为单体,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作引发剂,合成了衣康酸-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IA-SSS-MA)三元聚合物阻垢剂,考察了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量、滴加时间等对聚合物阻碳酸钙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配比为IA∶SSS∶MA=5∶1∶0.25(摩尔比),反应温度100℃,引发剂量占单体总量13%,滴加时间为5 h,阻碳酸钙垢效果最好,阻垢率达到98.11%。  相似文献   

19.
以异辛醇、马来酸酐、正丁醇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通过单酯化、双酯化和磺化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FT-I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对各步反应的条件进行了考察。异辛醇与马来酸酐单酯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马来酸酐)∶n(异辛醇)=1.0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0 min;异辛醇马来酸单酯与正丁醇双酯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正丁醇)∶n(异辛醇马来酸单酯)=1.5,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的用量(基于总反应物的质量)为0.20%,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150 min;异辛基正丁基马来酸双酯与亚硫酸氢钠磺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亚硫酸氢钠)∶n(异辛基正丁基马来酸双酯)=1.1,反应时间150 min,反应温度95℃。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异辛基正丁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盐的总收率为91.38%。  相似文献   

20.
张强  朱春山  李留景 《辽宁化工》2009,38(7):437-441
采用顺丁烯二酸酐(MAH)对具有分子包结能力的β-环糊精(B—CD)进行化学改性,合成得到丁烯二酸单酯化β-CD单体(MAH—β—CD),再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使MAH—β—CD与丙烯酰胺发生聚合,制备含有β—CD结构单元的新型水凝胶。该水凝胶具有较好的pH值和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