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拓展石榴籽开发用途,了解其多酚粗提物和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强弱。方法: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石榴籽中的多酚物质并以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纯化,采用ABTS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Fenton法和DPPH法测定了石榴籽粗提液及纯化液对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石榴籽中的多酚粗提液和纯化液对ABTS、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多酚粗提液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7.13 191.82 μg/mL,多酚纯化液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9.11、143.26 μg/mL;纯化液对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粗提液。  相似文献   

2.
研究越橘提取物中花青素的组成与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对越橘提取物中的花青素组成进行鉴定,并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为标准品测定了花青素的含量。以VC为对照,测定越橘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越橘提取物中含有14种花青素,包括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矮牵牛素、芍药素和锦葵素类;越橘提取物中花青素的总含量为408.74 μg/mg,其中,矢车菊素类花青素含量最高,为159.93 μg/mg,占总含量的39.12%;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越橘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26.16、13.07、1.91 mg/mL,还原力在浓度为250 μg/mL时达到0.617。本研究为越橘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与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乙酸乙酯、正丁醇、氯仿、石油醚对核桃仁皮多酚进行提取,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ABTS自由基法与铁离子还原能力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对核桃仁皮多酚提取能力为乙酸乙酯>正丁醇>氯仿>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5.004和29.654 μg/mL,其次为正丁醇(9.596、23.681 μg/mL)、氯仿提取物(62.719、144.475 μg/mL)以及石油醚提取物(48.316、146.424 μg/mL);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最强的O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为393.578 μg/mL,其次为乙酸乙酯(510.186 μg/mL)、氯仿提取物(627.003 μg/mL)与石油醚提取物(840.315 μg/mL);在铁离子还原能力实验中,当样品浓度均为100 μg/mL时,各提取物的吸光度为乙酸乙酯(0.821)>正丁醇(0.509)>氯仿(0.406)>石油醚(0.142)。总之,不同极性提取物其抗氧化能力有差异,依次为乙酸乙酯>正丁醇>氯仿>石油醚,且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评价箭叶淫羊藿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生物活性。方法: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箭叶淫羊藿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及原花青素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提取物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通过清除DPPH、OH、ABTS+自由基法评价了箭叶淫羊藿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对胰脂肪酶、酪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结果:箭叶淫羊藿提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及原花青素含量分别为105.60±0.92、70.09±0.75、18.45±1.27、8.79±0.13 mg/g;HPLC测定5种黄酮类成分中淫羊藿苷含量最高、朝藿定C次之,分别为266.16±4.22和43.35±0.67 mg/g,宝藿苷I含量最少,为2.54±0.07 mg/g;箭叶淫羊藿提取物对DPPH·、·OH、ABTS+·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4.43±0.40、2.83±0.09、2.04±0.08 mg/mL,清除能力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同时,箭叶淫羊藿提取物对脂肪酶、酪氨酸酶、乙酰/丁酰胆碱酯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97±0.04、2.27±0.23、9.27±0.07、7.41±0.26 mg/mL。结论:箭叶淫羊藿提取物活性物质丰富,对DPPH、OH、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对胰脂肪酶、酪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药典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康定灵芝多糖、三萜及灵芝酸A、灵芝酸C1、灵芝酸F的含量。通过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考察以及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评价了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康定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分别为1.15%和1.50%,灵芝酸A、灵芝酸C1和灵芝酸F含量分别为0.052%、0.020%和0.064%。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康定灵芝多糖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75 mg/mL和1.24 m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1.45 mg/mL和1.97 mg/mL。三萜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65 mg/mL和1.06 m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1.44 mg/mL和1.09 mg/mL。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康定灵芝功效成分含量高,同时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辣木籽为原料,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纤维素酶解时间、超声时间对辣木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辣木籽多酚工艺。此外,研究辣木籽多酚的体外抗氧化和降糖降脂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辣木籽多酚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0.30%、乙醇体积分数53.00%、酶解时间31.00 min、超声时间33.00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辣木籽多酚的提取量为6.90 mg/g,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辣木籽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0.76和0.61 mg/mL。同时,辣木籽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其对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的IC50分别为1.35和6.55 mg/mL。该研究为辣木籽多酚提取物的提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花倒水莲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黄花倒水莲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采用95%乙醇制备黄花倒水莲提取物,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纯化,分别得到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氯仿部位和水相部分;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采用NaNO2-Al(NO3)3法分别测定其黄酮含量;通过ABTS法、DPPH法、羟自由基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来评价黄花倒水莲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黄花倒水莲醇提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丰富,经萃取分段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可达(483.9±0.8)mg/g,石油醚部位黄酮含量最多高达(53.1±0.57)mg/g。黄花倒水莲醇提物及各萃取物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能力。ABTS总抗氧能力显示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远高于阳性对照VC,此外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0.064±0.013)mg/mL),其作用强度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0.867±0.032)mg/mL)。因此,黄花倒水莲各部位均有抗氧化,降血糖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最佳,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两种提取方法对猴头菇、杏鲍菇、松茸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三种食药用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本文采取浸提和热回流方式分别提取了猴头菇、杏鲍菇和松茸子实体多酚。通过改进的Folin-酚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多酚含量,分别采用了DPPH和ABTS法测试了三种食用菌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后以MTT法对提取物在UVB所致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防护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提取物总多酚的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热回流法对多酚的提取效果较高,该法提取猴头菇、杏鲍菇和松茸的多酚含量分别为(2.684±0.02)、(4.781±0.06)、(5.028±0.05)mg/g;热回流法的松茸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非常强,其IC50分别为(0.534±0.03)和(0.271±0.01)mg/mL;当三种食药用菌提取物剂量达100 μg/mL均可显著(P<0.05)提高细胞存活率。综上所述,三种食药用菌中热回流法的松茸提取物多酚含量最高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多酚含量与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呈正相关,而对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富士’苹果为对照,研究了4种海棠果实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和对人胃癌细胞BGC-803的体外抑制活性。用福林-酚法测定总多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体酚种类和含量,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和倒置显微镜检测对人胃癌细胞BGC-803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果实提取物总多酚含量变化范围为405.99~4663.30 mg GAE/100 g,海棠果实提取物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富士’苹果;5种果实多酚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BGC-803的抑制作用(IC50值)比较结果显示,红果肉的‘亚当’海棠(42.29 μg/mL)和‘红丽’海棠(64.67 μg/mL)优于黄果肉的‘海红果’海棠(1466 μg/mL)和西府海棠(2291 μg/mL),4种海棠均优于‘富士’苹果(3476 μg/mL);5种果实多酚提取物中单体酚主要有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儿茶素、表儿茶素等;两种红果肉海棠(‘亚当’海棠、‘红丽’海棠)中,以矢车菊素半乳糖苷和低聚原花青素类为主的多酚类物质含量高于黄果肉的‘海红果’海棠、西府海棠和‘富士’苹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槟榔壳、槟榔籽和槟榔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7±0.48)mg/mL、(1.50±0.31)μg/mL和(4.00±0.53)mg/mL,其中槟榔籽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为(0.71±0.09)mg/mL]。对提取物中多酚、多糖等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槟榔籽提取物中具有较高含量的多酚及多糖,含量分别为(441.73±4.79)mg/g和(411.47±6.01)mg/g。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壳及槟榔籽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而槟榔花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桑黄裂蹄针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为研究对象,采用6 种溶剂对其进行提取,对提取物中多酚和麦角甾醇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每种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的多酚含量最高为(3.03±0.27)mg GAE/g DW。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麦角甾醇含量相当且显著高于其他溶剂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具有最高的DPPH 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分别为(23.37±0.83)、(78.42±1.28)μg/mL]、铁还原能力[(50.05±1.90)mmol/g]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 为(13.95±0.79)μ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桑黄裂蹄针层孔菌的多酚含量与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相互协同的酚酸类物质是潜在的功能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蕨菜制品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NaNO2 -Al(NO33法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法、ABTS法、普鲁士蓝法、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评价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Pearson法分析成分含量与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蕨菜醇提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鲜品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可达(593±3.45)mg GA/g、(156.75±1.28)mg RT/g,且鲜品醇提取物铁离子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湿品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蕨菜醇提取物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降血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蕨菜鲜品抗氧化活性较强,湿品降血糖活性较强,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和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桑树叶片在传统医学中被用作降糖和降血压的药物,其作用机理与活性成分含量有关。评价桑叶提取物不同生物活性,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抗α-淀粉酶活性。方法:采用SPE(固相萃取技术)将多酚粗提液分离纯化为花色苷、非花色苷多酚和水层三个组分,采用HPLC-PDA和HPLC-ESI/MS2对桑叶中的多酚物质进行系统地定性和定量。利用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和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三种方法测定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福林酚法、pH差异法和比色法测定桑叶提取物总酚、总花色苷和总原花青素含量。结果:桑叶中共鉴定出6种花色苷、42种非花色苷多酚,其中,矮牵牛素-3-葡萄糖苷和原花青素衍生物含量很高;桑叶中总酚、总花色苷和总原花青素的含量分别为14.09 mg GAE/g DW、0.17 mg C3G/g DW和17.24 μg PA2/g DW;多酚粗提液、花色苷、非花色苷多酚和水层对α-淀粉酶活性的IC50(半抑制浓度)分别为8.31、13.70、0.25和12.00 mg/mL,由此看出非花色苷多酚的抗α-淀粉酶活性最高。结论:桑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花色苷显示出最高的抗氧化活性。这些数据可以为蒙古桑叶用作功能食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沙蒿籽的四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沙蒿籽总黄酮和总多酚的提取含量与溶剂的极性相关,甲醇提取物的总黄酮(33.30±0.11)mg/g和总多酚(80.1±0.16)mg/g含量最高,其次是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含量较低。相对应的是,甲醇提取物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其IC50分别是19.09、26.30μg/m L,其铁离子还原能力也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提取物。通过HPLC法检出槲皮素和儿茶素两种黄酮,均在甲醇提取物中含量最高,分别为5.15、28.24 mg/g。这表明,甲醇更适宜于沙蒿籽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提取,这为沙蒿籽作为抗氧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成分-功效”关联模式下,探究补骨脂四种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及胆酸盐结合能力差异。方法:以补骨脂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75%乙醇、50%乙醇、水进行提取,比较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并分别通过3种抗氧化体系与胆酸盐结合能力进行体外抗氧化和降脂活性评价,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无水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50.317±0.018 mg/g)和总多酚含量(3.860±0.045 mg/g)最高。补骨脂50%乙醇提取物对ABTS+·和DPPH·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76和1.63 mg/mL,无水乙醇提取物还原能力最强,A0.5值为2.63 mg/mL。补骨脂水提物对胆酸钠的结合能力最强,IC50值为0.67 mg/mL,而50%乙醇提取物对牛磺胆酸钠和甘胺胆酸钠结合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1.26和0.41 mg/mL。相关性结果表明,补骨脂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与DPPH·清除率、牛磺胆酸钠结合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还原能力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而总多酚含量与胆酸钠结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性(P<0.05)。结论:补骨脂50%乙醇提取物活性含量较高,抗氧化及结合胆酸盐能力最强,可以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及降脂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食叶草的开发应用价值,测定了食叶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并通过检测食叶草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力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探究食叶草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食叶草中的总蛋白含量高达34.70 mg/100 mg (干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药用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和65%,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超过68,表明食叶草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力分别为11.35 mg GAE/g (干重)、3.56 mg RE/g (干重)和15.24±3.40 U/mg pro;苹果酸和草酸是食叶草中最主要的有机酸(~89.24%);食叶草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65 mg/mL和0.066 mg/mL,当还原力(吸光值)达到0.5时的提取物浓度(IC0.5)为0.528 mg/mL,且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体现出良好的抗氧化...  相似文献   

17.
栓皮栎橡子果仁多酚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秦巴山区栓皮栎橡子果仁,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栓皮栎橡子果仁多酚的成分组成,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抑菌圈直径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及抑菌特性。结果表明:栓皮栎橡子果仁粗多酚得率为20.5%,其多酚含量为345 mg/g没食子酸当量,经D4020大孔树脂纯化后多酚得率为34%,多酚含量提高至702 mg/g没食子酸当量;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中均具有酚羟基、羰基和芳烃C=C骨架等结构;HPLC分析纯化的橡子果仁多酚至少含有28种物质,其中包括咖啡酸、原儿茶酸、鞣花酸、阿魏酸、槲皮素和山奈酚6种多酚物质,含量分别为24.9、14.6、3.2、2.2、0.5、0.2 mg/g;橡子果仁纯多酚及对照V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50、3.20 μg/mL,清除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28.67、28.82 μ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VC相当,对Fe3+还原能力与VC差异较小,但对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远低于EDTA-2Na,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与VC相当,说明栓皮栎橡子仁多酚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栓皮栎橡子仁粗多酚、纯多酚均对阪崎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栎橡子果仁多酚含量丰富,其多酚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和广谱抑菌活性,是开发保健品和天然抗菌剂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海蒿子是一种可药食两用的褐藻,具有多种功能活性。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海蒿子多酚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并测定了海蒿子多酚提取物及其萃取组分的总酚含量、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5%,提取时间55 min,提取温度42℃,超声功率494 W,海蒿子多酚的含量为1.81 mg GAE/g DM。海蒿子粗提物正丁醇相的总酚含量最高,为24.45 mg GAE/g E。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二氯甲烷相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49.34μmol TE/g)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249.22μg/mL)最强。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相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明显高于阿卡波糖,为其9.61和10.33倍。同时,乙酸乙酯相有最强的DPP-Ⅳ酶抑制活性(IC50=25.83μg/mL),该溶剂能很好地富集海蒿子中的抗糖尿病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是海蒿子中主要的抗氧化剂,α-葡萄糖苷酶和DPP-Ⅳ酶抑制活性呈高度相关。该研究发现海蒿子多酚作为多靶点抗糖尿病药物或健康食品的潜力很大,可促进海蒿...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高良姜为原料,制备甲醇提取物,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AlCl3比色法测定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利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评价抗氧化功能,同时检测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功能。结果显示,高良姜醇提物中多酚和总黄酮分别为62.91mg GAE/g DW和13.12mg QE/g DW。当醇提物浓度达到50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5.78%,半抑制浓度IC_(50)为6.37mg/m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9.03%,IC_(50)为2.24mg/mL。FRAP值为428.92μmol Fe~(2+)/g DW。醇提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205.87,1.32mg/mL。表明高良姜醇提物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功能,在降脂降糖药品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少静 《中国油脂》2021,46(11):57-62
以4个产地(陕西宝鸡、山东菏泽、安徽亳州、安徽铜陵)凤丹籽为研究对象,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凤丹籽提取物(90%乙醇提取)中多酚含量,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评价其降糖活性,并运用液相色谱-加热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LC-MS/MS-HESI)对活性最佳的凤丹籽提取物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铜陵凤丹籽提取物多酚含量最高,为40.69 mg/g;4个产地凤丹籽提取物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和降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和降糖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安徽铜陵>安徽亳州>山东菏泽>陕西宝鸡;从安徽铜陵凤丹籽提取物中鉴定出24种多酚类化合物。安徽铜陵凤丹籽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及抗氧化、降糖活性优于其他3个产地,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