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茄皮提取物(Solanum melongena Peels Extract,SMPE)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采用LC-QTOF-MS阐明茄皮提取物的物质基础。体外实验采用不同浓度SMPE和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进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试验,测定抑制率。体内试验采用四氧嘧啶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给药组(正常小鼠给予15 g/kg SMPE)、SMPE高剂量组(15 g/kg)、SMPE中剂量组(5 g/kg)、SMPE低剂量组(2.5 g/kg)、阳性药组(阿卡波糖1 g/kg)、模型组。连续灌胃4周,并观察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浓度和糖耐量。结果表明,SMPE 10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49.13%,且不同浓度SMPE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SMPE对正常小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浓度无影响;与模型组相比,SMPE低、中、高剂量组体质量分别增加了20.34%、23.91%和15.20%,空腹血糖浓度分别下降了5.97%、11.91%和42.20%。SMPE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其机制可能与SMPE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迟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发酵巴戟天蒽醌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方法:以蒽醌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测定蒽醌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来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蒽醌对线虫寿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来评价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蒽醌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来评价体外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桦褐孔菌体内降血糖作用,挖掘其有效干预高血糖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比较干预前、后小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值的变化,并对不同处理组小鼠进行葡萄糖耐受试验。通过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肝组织中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变化,探究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桦褐孔菌水提物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水提物效果优于醇提物;体外酶活抑制试验显示水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远高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结论:桦褐孔菌水提物可作为一种有效干预高血糖的功能因子,多糖组分是其发挥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基础,其降血糖的可能机制是对α-葡萄糖苷酶的良好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优化复合酶提取昆布多糖的工艺参数,并考察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以昆布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酶解时间、pH、液料比和温度对昆布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体外酶抑制实验测定昆布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添加量为纤维素酶100 mg、果胶酶90 mg、木瓜蛋白酶55 mg,最佳酶法提取工艺为酶解时间1.8 h、酶解温度49.4℃、pH6.1、液料比59:1 mL/g,最佳工艺条件下昆布多糖预测得率18.183%,实测多糖得率18.19%±1.04%,其中性糖、酸性糖、蛋白质及硫酸根含量分别52.72%、11.76%、2.66%、19.49%;在1~5 mg/mL范围内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升高,最大抑制率为79.04%±3.17%,IC50为1.443 mg/mL。复合酶法提取的昆布多糖得率高,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优化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提取石榴幼果总黄酮的工艺,并测定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复合酶配比,正交试验设计对料液比、介质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进行优化,并以PNPG为底物测定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复合酶最优配比为:纤维素酶44.2%、果胶酶31.6%、木瓜蛋白酶24.2%,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8 (g/mL)、介质pH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0 h,总黄酮得率为3.38%,其浓度为1.5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到63.9%,抑制作用的IC_(50)为1.059 mg/mL,在浓度0.15~1.5 mg/mL范围内,石榴幼果总黄酮浓度与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效果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抑制机理属于可逆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该方法可为石榴幼果总黄酮的提取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牡蛎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确定牡蛎糖胺聚糖复合酶解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对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料液比为1∶15(g/mL)、起始pH8.0、复合酶添加量2.20%、复合酶质量比(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1∶1.20、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4 h 时,可以达到对牡蛎糖胺聚糖最佳的提取效果,提取率为(0.71±0.02)%。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结果显示,牡蛎糖胺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在0.2~1.0 mg/mL时呈正相关,当牡蛎糖胺聚糖样品浓度为1.0 mg/mL 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可达到42.65%,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月份香椿不同部位叶片提取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布规律和降血糖效果,2020年8~11月,从3棵香椿树中采集36个样本,φ=50%乙醇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分析香椿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酶抑制动力学和荧光光谱特征。进而将不同浓度香椿叶提取物与质量分数为3%葡萄糖共暴露斑马鱼,研究在斑马鱼体内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香椿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时间分布规律为8月、11月抑制率较高,可达99%;空间分布规律为从上层到下层抑制率依次递减,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在时间和空间呈现显著性差异。香椿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为0.45 mg/mL,远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5.05 mg/mL。香椿叶提取物的酶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香椿叶提取物与酶的相互作用模式属于动态荧光猝灭。当香椿叶提取物暴露浓度为4 mg/L时,斑马鱼体内血糖浓度与高糖组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为从香椿叶中大量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采样方法设计及开发一种新型降血糖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对产于西藏的滇结香花选取极性大小不同的正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依次进行提取;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选择活性较高的组分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及对高血糖模型小鼠降糖作用评价。结果显示,滇结香花水提物(EMW,1 000 mg/kg)对酵母和大鼠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活性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EMW并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EMW中高剂量(每千克体重用药量)200 mg/kg和300 mg/kg给药对小鼠高血糖模型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表明,EMW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及体内降糖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栘依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黄酮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栘依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0℃、复合酶比例(纤维素酶和果胶酶)3:2、提取时间50 min、液料比30 mL/g、乙醇浓度55%、pH4.5,在此条件下云南栘依黄酮得率高达13.10%,与预测值(13.01%)接近。体外抗氧化实验发现云南栘依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4、0.29、0.70 mg/mL,当黄酮浓度分别为0.24、1.40、4.0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3.98%、97.60%、84.26%,同时云南栘依黄酮还具有一定的铁离子还原能力,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体外降血糖实验发现云南栘依黄酮抑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IC50分别为0.86、0.37 mg/mL,当黄酮浓度为12.0、5.0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符群  王梦丽  李卉  吴桐 《现代食品科技》2018,34(11):157-164
为了高效制备鸡树条荚蒾果实中的降血糖成分,本研究以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优化了高速剪切-超声联合法辅助乙醇提取荚蒾果中降血糖成分的工艺。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酶抑制率与剪切转速、料液比、提取温度之间的关系。最佳工艺条件:高速剪切乳化机转速为18000 r/min,料液比为1:19 (g/mL),提取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40 min,剪切时间为120 s,超声功率为270 W,此时提取物的双酶综合抑制率(65.89±1.03)%,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72.11±0.86)%,α-淀粉酶抑制率为(56.57±1.05)%。此条件下测得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IC_(50)为0.844 mg/mL,α-淀粉酶抑制率的IC_(50)为1.422mg/mL。高速剪切-超声联合法提取物的综合抑制率较普通超声法提高了11.39%(p0.01),较单一高速剪切法提高了13.64%(p 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草果甲醇溶出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高血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法(PNPG),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进行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试验,评估草果甲醇溶出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用高脂饲料喂养小鼠构建异常血糖小鼠模型,在高脂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100、200 mg/k...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杨梅果渣醇提物降糖活性组分,评价其体内降糖活性。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杨梅果渣粗提物,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10%,30%,50%,70%和90%)洗脱,筛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的组分,采用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价其体内降糖活性。结果:30%乙醇洗脱组分(EC30)的总花色苷、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分(P<0.05),分别比粗提液提高了5.5,12.4倍和11.4倍;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0.006±0.001)mg/mL】显著低于粗提物【IC50,(0.056±0.008)mg/mL】(P<0.05)。EC30可缓解Ⅱ型糖尿病小鼠体重减轻症状,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并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来降低氧化应激作用。此外,EC30对糖尿病小鼠损伤的肝脏和肾脏细胞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结论:EC30活性成分含量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高,其通过改善小鼠糖代谢,降低氧化应激等代谢途径对Ⅱ型糖尿病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玉红  李佳启  马捷  王路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6):177-182,207
为增加老山芹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以老山芹为原料,采用不同溶剂(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甲醇、乙酸乙酯)超声波辅助提取老山芹活性成分,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指标,确定适宜的提取溶剂,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可保留老山芹降血糖功能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提取溶剂为80%乙醇溶液,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49 ℃,超声时间114.5 min,料液比1:15.3 (g/mL),在此条件下得到老山芹提取液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69.52%±1.13%,α-淀粉酶抑制率为56.38%±0.96%,二者的IC50分别为0.169、0.339 mg/mL。老山芹可以作为具有降血糖功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4.
雷红  王毅  蔡亮亮  吴梧桐 《食品科学》2010,31(11):263-267
研究灰树花子实体多糖MT-α-glucan 对自发性2 型糖尿病模型KKay 小鼠降血糖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对KKay 小鼠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糖原合成的影响,以及对α-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T-α-glucan 给予剂量的增加,降血糖作用逐渐增强,以112、225、450mg/kg bw 剂量组降血糖作用较为明显;MT-α-glucan 450mg/kg bw 单次给予后8h 降血糖作用最为明显,随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给予后24h 恢复到给予前水平。MT-α-glucan(450、150mg/kg bw)多次给予具有降低KKay 小鼠空腹血糖、提高口服葡萄糖耐量、促进糖原合成的作用,并可使小鼠24h 内随机血糖维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而且,MT-α-glucan 对α- 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MT-α-glucan 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作用机理与抑制α- 葡萄糖苷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花椒果皮为研究对象,通过乙醇提取得到花椒果皮粗多酚,再采用分级萃取,依次得到二氯甲烷相(F1)、乙酸乙酯相(F2)、正丁醇相(F3)和水相(F4),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分析其酚类物质组成,通过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及II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评价其降糖活性。结果从花椒果皮中共鉴定出20种多酚类化合物,包括9种酚酸及其衍生物和11种黄酮类化合物。各相中总酚、总黄酮及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为F2>F3>F4>F1,说明分级萃取对多酚类物质能起到良好的富集作用。花椒果皮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F3的抑制率最高可以达到85.86%,且是通过反竞争性抑制的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F3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和芦丁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显著正相关。F3能使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降低64.2%,口服糖耐量降低21.42%,对小鼠的体质量和饮食异常也有一定改善作用。因此花椒果皮多酚有望成为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潜质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以及潜在的降糖机制。方法:以实验室34株益生菌为研究对象,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具有降糖功效的菌株,并通过体外表面疏水性、自聚性衡量菌株益生特性,将筛选出的目标益生菌应用于动物模型,探究其降糖功效及潜在机制。采用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所有小鼠连续灌胃8周后,检测其血糖水平、葡萄糖耐受量、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状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在体外筛选实验中,副干酪乳杆菌J5和干酪乳杆菌K11有着良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肠道黏附能力。动物实验中,干酪乳杆菌K11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P<0.05),改善糖耐量受损以及胰岛素抵抗(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明显提高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和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P<0.05)。结论:干酪乳杆菌K11可显著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肠道菌群产物短链脂肪酸、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并调节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红枣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 Design-Expert8.0设计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对红枣多糖超声辅助提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随后以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评价多糖的抗氧化效果、以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证实红枣多糖具有降糖潜力,最后建立体外模型探究其降糖机制。首先对提取过程中主要影响多糖得率的水浴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同时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红枣多糖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20,超声功率80 W,水浴时间30 min,多糖得率达6.58%,与理论预测值6.71%一致。同时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证实红枣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此外,当多糖浓度达14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51.56%,而当浓度为4 mg/mL时对α-淀粉酶抑制率为28.43%,证实红枣多糖具有明显的降糖活性。在此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以葡萄糖试剂盒测定及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红枣多糖的葡萄糖消耗作用,结果表明当加药浓度为1.0 mg/mL时,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量最大,GT/MTT达到模型组的154.2%。采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中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确定红枣多糖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缓解胰岛素抵抗,发挥细胞保护作用。本研究对红枣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同时证实红枣多糖在体外具有抗氧化活性及降血糖活性,可作为一种潜在药食同源的抗氧化剂或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芋头球蛋白体外调节血糖活性。方法:以磷酸缓冲液提取芋头球蛋白,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和次数对蛋白质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EAE-52离子纤维素柱层析法纯化粗蛋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化所得球蛋白的纯度,并测定其等电点和分子量。研究了芋头球蛋白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及抑制动力学,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评价其体外调节血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6 g/mL、温度41 ℃、时间124 min,此时提取率为36.75%±0.31%,得率0.70%±0.04%,纯度85.72%±0.47%。纯化后的球蛋白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一主峰,纯度为93.27%,得率为0.20%±0.01%,等电点pI=5.6,分子量为22 kDa左右。芋头球蛋白对两种酶的抑制活性与蛋白浓度存在量效关系,对α-淀粉酶的IC50为0.75±0.10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2.09±0.19) mg/mL,而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的IC50为(0.61±0.13)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69±0.16) mg/mL,说明芋头球蛋白对α-淀粉酶略低于阿卡波糖,而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远低于阿卡波糖,二者的抑制类型均为可逆性的非竞争性抑制,对α-淀粉酶抑制的Ki=(0.61±0.05)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Ki=(0.26±0.02) mmol/L。结论:本研究优化了芋头球蛋白的提取工艺,纯化得到芋头球蛋白,研究发现其有一定的体外调节血糖的活性,对功能食品的研发和芋头产品提高附加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优化了山楂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进行了研究。在考察固液比、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对山楂多糖提取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初步纯化的山楂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抑制率和DPPH·清除率,评价山楂多糖的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山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3 ℃,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7 min,在此条件下山楂多糖提取量为(147.10±0.32) mg/g。山楂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抑制率和DPPH·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99.22±0.89) μg/mL、(22.50±0.79) mg/mL、(185.80±0.64) μg/mL,表明山楂粗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