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发酵面包、白芥丝、泡菜、酸菜中分离到14株乳杆菌,经核桃乳发酵产酸特性初筛,确定菌株L5、L7、L8及L12适合核桃乳发酵。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4株菌分别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将上述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嗜热链球菌SA进行核桃乳发酵实验,感官评分分别为78分、95分、83分和82分;4个发酵核桃乳中9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菌株L7发酵产品的氨基酸含量增幅最大,由0.67%增至1.60%。因此副干酪乳杆菌L7更适合发酵型核桃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了5株不同嗜热链球菌菌株(ST、ST1、ST5、ST7、ST9)在脱脂乳中发酵8 h和24 h的产酸和产粘情况的对比,并从中选出两株相差较大的菌株ST5和ST9,研究其在发酵过程中的p H、滴定酸度、氨基酸态氮和粘度的变化规律。5株嗜热链球菌中,产酸能力大小顺序为:ST5ST,ST7ST1ST9,产粘能力大小顺序为:ST5ST7STST1ST9。其中,ST5发酵乳的酸度和粘度最大,ST9则相反。对两种菌株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不同的发酵时间,ST5的产酸能力和产粘能力均较强,其对应的发酵乳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较低,且二者发酵乳的粘度变化均呈抛物线型,但是ST9菌株对蛋白质的降解能力大于ST5。研究发现,不同嗜热链球菌菌株在脱脂乳中的发酵特性具有差异性,且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嗜酸乳杆菌在乳酸饮料中的发酵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健康婴儿粪便中筛选出的具有良好产酸、耐酸特性的嗜酸乳杆菌G2菌株在乳酸饮料中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嗜酸乳杆菌G2菌株在单独发酵时 ,以 2 .5 %的接种量 ,酸凝时间为 1 2h ,酸乳中的菌体量可达 1 .3× 1 0 9mL-1。酸凝后的贮藏试验表明 ,D4℃ 值为 9d ,D2 5℃ 值为 4d ,将嗜酸乳杆菌G2和嗜热链球菌F0 1混合发酵 ,两菌株间存在一定的互生关系 ,酸牛乳中G2的菌体量为 8.3× 1 0 8mL-1,大大缩短了混合发酵后的酸凝时间 (只为 7.5h)。嗜热链球菌的存在对G2菌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6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6株嗜热链球菌、6株鼠李糖乳杆菌、4株双歧杆菌和天然发酵剂Kefir发酵产物的ACEI活性。结果显示,发酵产物的ACEI活性呈现种属和菌株差异性,发酵和贮藏条件对ACEI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菌株发酵结束后经冷藏,ACEI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9菌株在发酵6h时的ACEI活性为60%,发酵产物在冷藏24h和48h后,ACEI活性分别为55.72%和49.64%。嗜热链球菌Stnh16菌株发酵6h时的ACEI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嗜热链球菌菌株,为52.73%,冷藏24h和48h后,ACEI活性分别为48.82%和42.58%。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18h时的ACEI活性最高,其中F菌株为83.19%,R26为72.72%,LV108菌株为69.44%,但是冷藏24h和48h后,ACEI活性LV108菌株显著高于其他菌株,ACEI活性分别为66.19%和62.91%,显示其适宜用作生产降血压益生菌发酵乳的发酵剂。双歧杆菌不同菌株中,H4在发酵24h时ACEI活性最高,为46.55%。Kefir在发酵24h时,其ACEI活性最弱,仅为15.23%。该研究为筛选降血压益生菌发酵乳的发酵剂及发酵乳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从传统乳制品中分离出的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4株嗜热链球菌发酵特性及应用进行研究。利用脱脂乳进行培养,以发酵时间、风味物质及贮藏过程中的p H、滴定酸度、持水力、粘度变化为指标,研究单菌株的发酵性能。进一步对较优发酵性能菌株复配,考察不同接种比例时酸奶的酸度、粘度、风味、感官等指标,研究其在酸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Lb.YNF-5和嗜热链球菌St.GST-6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通过对此两株菌进一步复配,最终确定当保加利亚乳杆菌(Lb.YNF-5):嗜热链球菌(St.GST-6)配比为1∶1时,酸奶产品品质最佳,发酵时间为5.8 h,粘度为7186.47 m Pa·s,感官评价得分为76分。本研究综合表明,菌株Lb.YNF-5和St.GST-6具有开发优良酸奶发酵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羊奶酸奶优良发酵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选育适合羊奶酸奶发酵的优良菌株。通过对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4株嗜热链球菌在羊乳中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中,L.b-800菌株产酸速度较快,后酸化能力较弱,且乳酸菌活菌数较高;4株嗜热链球菌中,S.t-499菌株产酸速度较快,产粘能力较强,且乳酸菌活菌数较高。优良菌株L.b-800和S.t-499配比为2:1~1:2时,羊奶酸奶发酵酸度适中,粘度适宜,无乳清析出,乳酸菌活菌数高达1×109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嗜热链球菌具有优良的发酵特性及生物学功能,是发酵乳制品中常用的发酵剂之一。由于高产酸菌株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备受亲睐。方法:通过发酵乳的发酵试验,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自自然发酵乳产品中的28株嗜热链球菌进行了筛选。结果:共筛选出5株高产酸菌株,分别是IMAU80844、IMAU80809、IMAU10636、IMAU80287、IMAU80846。基于产酸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发酵试验结果一致,可将高产酸菌株和低产酸菌株区分开,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结论:本试验结果证实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快速筛选具有优良产酸特性的嗜热链球菌菌株,为今后筛选高产酸菌株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西藏灵菇中分离筛选、鉴定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发酵性能和流变学参数进行测试。筛选的9株菌,菌种鉴定结果均为嗜热链球菌,其中菌株KC1、KC2、KC6、KC17产胞外多糖,菌株KC5、KC7、KC15、KC16、KC22不产胞外多糖。产胞外多糖菌株发酵乳发酵性能、黏度和黏附性指标均明显高于不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进一步证实了嗜热链球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可以赋予发酵乳良好的质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嗜热链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的可行性。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实验室保藏的8株和全基因组公布的6株嗜热链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菌株的同源性,最后测定8株嗜热链球菌的产酸速率和蛋白质水解等表型特征。结果显示8株实验室菌株分属于4种基因型,6株全基因组菌株分属于5个基因型;菌株亲缘关系远近不一,其中分离自中国的ND03、MN-ZLW-002和0#具有较高同源性,分离自新疆酸奶的09086、09087和09088具有较高同源性,分离自内蒙古酸奶的菌株09067、09078和09079与分离自法国酸奶的JIM8232具有较高同源性,分离自法国发酵剂的s4与分离自法国酸奶的CNRZ1066具有较高同源性;8株实验室菌株的产酸速率和蛋白质水解具有菌株特异性,且表型特性与基因分型基本一致。多位点序列分型可对嗜热链球菌进行有效分型。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从分离自西藏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120株乳酸菌筛选到了5株具有较强乳蛋白分解能力的菌株,并对上述5株菌的凝乳能力、产酸特性、发酵后形成的风味和组织状态进行测试,筛选到一株兼具较强乳蛋白分解能力和良好发酵性能的乳酸菌P679,经鉴定该菌株是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了进一步改善该菌株的发酵性能,提高氨基酸产量,对复合乳蛋白发酵基质的成分进行正交优化,以乳清蛋白、脱脂乳、乳清粉添加量为主要因素,以终点p H值、蛋白水解度、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感官评价为考量指标,获得三种乳蛋白原料的最优复配比例为WPC80为4%、脱脂奶粉为6%、风味乳清粉为5%。该菌株在此复配乳蛋白基料上发酵8h,能够显著提高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特别是支链氨基酸总量较发酵前提高了12.5倍,并在21d货架内具有较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离、保藏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菌种,丰富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多样性信息。本文采用传统的纯培养分离方法和宏基因组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阿尤恩地区自然发酵牛乳的乳酸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纯培养结果表明:5份自然发酵牛乳中共分离出111株乳酸菌,鉴定为5个属10个种,其中Lactococcus lactis,占总分离株的45.95%;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5份样品中的细菌归属于8个门、66个属和131个种,其中优势菌门为Firmicutes(69.63%),优势菌属为Lactococcus(31.80%),优势菌种同样为Lactococcus lactis(22.95%),另外还检测到含量较高的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17.12%)、Lactobacillus helveticus(14.44%)等菌种。通过分析发现,Lactococcus lactis为阿尤恩地区5份自然发酵牛乳样品的优势菌种,并且自然发酵牛乳样品中细菌种类丰富,样品间细菌组成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对乳酸菌发酵核桃粕乳的不同菌株进行筛选,通过pH值、酸度及感官评定分析,从9株乳酸菌中筛选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两株优良菌种。研究两株乳酸菌的复配比例,并与传统发酵剂发酵的核桃粕乳进行品质对比。结果表明,以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接种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核桃粕发酵乳综合品质最佳,其感官评分90分,氨基酸态氮含量57.0 mg/L,活菌总数7.35×107 CFU/mL,经发酵后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传统发酵剂发酵的核桃粕乳。  相似文献   

13.
传统乳制品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优良发酵性能的乳酸菌,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从传统发酵乳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将分离菌株制备发酵乳。通过考察发酵乳的感官品质筛选优良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产酸性能及其制备发酵乳贮藏期内品质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67株乳酸菌,筛选出5株性能较佳的菌株(编号为C-1、Q164、Q165、Q166和Q167),均被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其中,菌株C-1生长性能和产酸性能最佳,该菌株制备的发酵乳奶香明显,口感细腻顺滑,感官评分最高(93.5分),30 ℃贮藏21 d后,酸度为86.0 °T,活菌数为7.2×103 CFU/g。综上,嗜热链球菌C-1具备优良发酵性能菌株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核桃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食品工程》2010,(1):17-18,23
主要通过实验筛选出在核桃、大豆等植物蛋白中适宜生长且产酸产香良好的乳酸菌种,研究出复合植物蛋白原料的最佳配比与最适接种量,经过发酵、调配,研制出品质达标的核桃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15.
发酵乳球菌菌株的PCR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株发酵乳球菌标准菌株进行MRS固体平板培养基划线分离和镜检观察,采用特异性PCR对其进行鉴定,划线分离得到11株菌;依据各菌种代谢酶编码基因序列差异设计菌种特异性PCR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其在菌株水平上鉴定为9株菌(6株乳酸乳球菌、2株嗜热链球菌和1株无乳链球菌)。实验还获得了2个乳酸乳球菌的种特异性PCR引物LclamyLF-R和LclmapA2F-R、2个嗜热链球菌的种特异性PCR引物SttglgPF-R和SttamyLF-R以及可能是标准菌株AS1.1936的株特异性的PCR引物LclamyYF-R。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重庆市涪陵区所产龙眼混合果蔬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以优质龙眼、胡萝卜、番茄汁为原料,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为菌种,进行菌种活化和驯化。确定了菌种、中间种子扩大液、发酵液及发酵饮料口感稳定性的工艺配方。结果显示,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按1∶1比例作为菌种;种子扩大液的最佳配方为龙眼、胡萝卜、番茄混合汁配比3∶6∶1,3%葡萄糖,4%脱脂乳,2%接种量;发酵液配方:龙眼、胡萝卜、番茄混合汁配比3.5∶5∶1.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接种量4%;发酵饮料调配配方:发酵原液中添加蔗糖6%,柠檬酸0.04%,CMC-Na 0.1%,黄原胶0.01%。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发酵果蔬汁,因其绿色、健康、营养,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我国梨种植业广泛、产量高,并且梨果自身营养素全面。因此,该研究利用3种复合益生菌研制一款发酵梨浆饮料。对发酵优势菌株进行发酵剂制备并优化工艺,保护剂配比为:谷氨酸钠2%、海藻糖5%、乳糖5%、脱脂乳10%、保护剂添加量与菌泥为3∶1(mL/g),在这些条件下,得到菌粉发酵剂菌活为8.48×10^9cfu/g;在发酵梨浆应用的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工艺为:植物乳杆菌299、保加利亚乳杆菌717、嗜热链球菌176体积比为4∶1∶1、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72 h。此条件下梨浆得到充分发酵,口感突出,风味酸甜;测定梨浆发酵前后有机酸的变化:酵前梨浆中含量较为丰富的有机酸为:柠檬酸、苹果酸、乳酸、草酸。其中苹果酸、柠檬酸有优势有机酸,含量分别为:36.49、38.59 mg/100 g。经3种复合乳酸菌发酵后,梨浆中有机酸含量发生变化,有机酸含量依次为:乳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其中乳酸含量由1.65 mg/100 g升高为116.27 mg/100 g。  相似文献   

18.
A total of nine milk products were analyzed for total and free amino acids and total and nonprotein nitrogen. The products were: (1) whole milk (WM), (2) skim milk (SM), (3) WM fermented by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4) SM fermented by S. thermophilus, (5) WM fermented by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6) SM fermented by L. bulgaricus, (7) WM fermented by L. acidophilus, (8) SM fermented by L. acidophilus and (9) commercially prepared buttermilk. Essential amino acid content of the fermented milk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or skim milk. Fermentation of milk by lactic cultures decreased the total lysine (except butter milk) and methionine contents of all the samples. Since these two amino acids are limiting amino acids in protein malnourished areas, lactic fermentation of milk may be undesirable based on the chemical scores of the protein. However, the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including that of lysine and methionin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upon lactic fermentation of milk. This predigestion of protein might result in an increased availability of the amino acids to offset the reduction in amino acids during fermentation and may even result in a better quality protein.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fermented milk proteins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ir nutritional quality. L. bulgaricus was the most proteolytic of all the organisms used.  相似文献   

19.
选择保加利亚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作为发酵菌种,通过逐步提高牛奶中豆乳的比例对菌种进行驯化的方法和改变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研究大豆酸乳发酵过程中酸度值和菌落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驯化后的保加利亚杆菌发酵大豆酸乳过程中,酸度值从37.5 °T上升至40.0 °T,活菌数量提高了0.5倍;经过驯化后的嗜热链球菌发酵大豆酸乳过程中,酸度值从35.0 °T上升至37.5 °T,活菌数量提高了1.67倍;经过驯化后的混合菌种(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比例为1∶1)发酵大豆酸乳过程中,酸度值从42.5 °T升至48.5 °T,活菌数量提高了1.85倍;5种营养因子对大豆酸乳酸度的提高作用顺序为大豆肽>氨基酸>胡萝卜汁>低聚果糖>西红柿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