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以玫瑰花为原料,玫瑰花色苷提取量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常温下超高压提取玫瑰花色苷的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其稳定性。结果显示: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柠檬酸浓度13.2%、压力400MPa、保压时间6min、料液比1∶25(g/mL),此条件下,花色苷的提取量为1089.42mg/100g,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决定系数R~2=0.9952。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色苷在pH 1~3的条件下比较稳定,60℃内的稳定性良好;氧化剂和还原剂会显著加快花色苷的降解,Zn~(2+),Na~+,K~+对花色苷无显著变化,Mg~(2+),Fe~(3+)能够破坏花色苷的结构,使其降解,Al~(3+),Ca~(2+),Cu~(2+)对花色苷有显著增色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火龙果皮花色苷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19%,提取时间11 min,提取温度40℃,料液比1∶95(m∶V),在该条件下提取火龙果皮花色苷含量为159.14 mg/100 g。高温、碱、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严重降低其稳定性;光照可使花色苷分解;葡萄糖和蔗糖对花色苷影响很小,甚至可以保护花色苷;Ca~(2+)、Sn~(2+)等金属离子能破坏其稳定性,Na+、Zn~(2+)、Mg~(2+)、K~+等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毛葡萄皮渣为原料,用乙醇提取花色苷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毛葡萄皮渣花色苷对p H、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和防腐剂敏感;葡萄糖、果糖、蔗糖对该花色苷有一定的护色作用;金属离子K~+、Na~+、Mg~(2+)、Zn~(2+)对毛葡萄皮花色苷影响较小,Fe~(3+)、Cu~(2+)对该花色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马齿苋为原料,榨汁提取马齿苋花色苷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马齿苋花色苷在酸性条件、低温、避光有利于其稳定;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能使马齿苋花色苷稳定性降低;木糖醇随浓度的增加对马齿苋花色苷有增色作用,呈对称的正态分布走势,浓度为10%达到峰值,随后随浓度增加增色减弱;甘露醇随浓度增加对马齿苋花色苷的减色作用增强;随着甜菊糖苷用量增加对马齿苋花色苷先减后增再降,呈倾斜的S形,浓度为0.06%时减色到谷底,浓度为0.13%时增色到峰值,超过此浓度增色下降,但浓度为0.26%时仍然处于增色状态;柠檬酸和乳酸浓度为0~3%时随浓度增加增色作用增大,浓度3%随浓度的增加增色作用减弱直至减色;金属离子Na~+、Mg~(2+)、Zn~(2+)、K~+对马齿苋花色苷影响较小,而Ca~(2+)、Cu~(2+)、Fe~(3+)对马齿苋花色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马齿苋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为马齿苋榨汁保健饮料的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冻干所得紫甘蓝色素粉末为原料,研究pH、温度、抗坏血酸、金属离子及寡糖等因素对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pH对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大,花色苷含量随pH增大而下降,且当pH>7时,花色苷稳定性呈极显著降低趋势;紫甘蓝花色苷热稳定性较好,但温度>80℃时,紫甘蓝花色苷热稳定性较差;金属离子影响存在差异,Na~+、K~+对花色苷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Ca~(2+)对其稳定性影响显著,而Zn~(2+)、Al~(3+)影响达到极显著程度;高浓度抗坏血酸影响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蔗糖对紫甘蓝花色苷表现为辅色作用,葡萄糖、乳糖、果糖等寡糖对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用加盐-微波法提取橘皮色素,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橘皮色素在330.0 nm处吸光度有最大值。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时间90 s,料液比1:15,加盐量(盐/橘皮质量比)4%,水浴温度50℃,水浴浸提2 h。同时,橘皮色素溶液稳定性研究表明,金属离子Al~(3+),Co~(2+),Cu~(2+),Fe~(3+)对橘皮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其中Fe~(3+) 影响最大;食品添加剂中,仅碳酸氢钠会降低橘皮色素稳定性;碱性条件下,橘皮色素稳定性明显下降;该橘皮色素对还原剂稳定,强氧化剂KMn O_4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橘皮色素对光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探讨pH、光照、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防腐剂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可以稳定存在;对光、热敏感,稳定性差;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Na^+、Fe^(2+)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有破坏作用,Mg^(2+)、Mn^(2+)、Cu^(2+)可起到一定辅色作用;苯甲酸钠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大,抗坏血酸具有减色作用。在今后的加工或贮藏中,应尽量选择避免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具有破坏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黑花生衣花色苷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陈琼  张琪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73-76
从黑花生衣中提取花色苷,并测定其含量;测定不同温度、酸碱度、光照及金属离子(Cu2+、Mn2+、Mg2+、Fe3+)对黑花生衣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在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浓度60%且为酸性、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时,黑花生衣色素中花色苷含量为10.3mg/g;加热对花色苷有增色作用;pH小于5.0时随着pH增大花色苷的吸光度降低,pH大于5.0时随pH增大花色苷的吸光度增加,并朝蓝色趋势渐变;pH越接近7.0,光照后花色苷保存率越高;在Mn2+、Mg2+浓度为2.00mmol/L时,花色苷吸光度最高;随Fe3+、Cu2+浓度增加花色苷的吸光度随之增加,铁离子对黑花生衣花色苷无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彩麦麸皮花色苷在外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彩麦麸皮花色苷的加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并加快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选取河南彩色小麦中普黑麦1号和漯珍6号蓝麦为原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H、温度、金属离子及VC等几种添加剂对彩麦麸皮花色苷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彩麦麸皮花色苷在偏酸性和低温(≤65℃)条件下较稳定。离子浓度为2.0 mmol/L时,K~+、Na~+和Ca~(2+)的加入增强了花色苷的稳定性;Fe~(3+)、Cu~(2+)、VC及一定浓度的柠檬酸(≥0.5%)和蔗糖(≥5%)的加入则使花色苷稳定性下降;2%或3%的食盐可显著提高其稳定性。故彩麦麸皮花色苷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的金属离子和添加剂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酿酒》2017,(6)
研究单一澄清剂和复合澄清剂对桑葚酒的澄清效果,得到最适合桑葚酒的澄清剂及其用量。确定最佳澄清工艺为:硅藻土-鸡蛋清复合澄清剂,最佳配方为0.6g/L:0.3g/L,最佳添加量0.8g/L,透光率为80.1%,澄清后的桑葚酒呈淡紫红色,稳定性较好。桑葚酒中的花色苷在510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光照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大,紫外线造成花色苷的分解;微酸性环境有利于花色苷的稳定;金属离子Cu~(2+)和Zn~(2+)对桑葚酒中的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小;过高的温度导致花色苷稳定性变差,20℃是保存桑葚酒的较好温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微波辅助提取紫马铃薯花色苷的工艺条件和稳定性。用pH示差法对紫马铃薯中的花色苷含量进行测定。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的优化条件:提取时间40s,微波功率480W,料液比1:70,提取溶剂酸度0.11%盐酸水溶液,提取液花色苷含量达到3.649mg/鲜紫马铃薯(g)。稳定性研究表明紫马铃薯花色苷具有较差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应避免光照和高温;氧化剂H2O2对其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和常用食品添加剂对紫马铃薯花色苷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玫瑰花色苷为研究对象,以CIELAB色空间a~*、b~*和△E~*值及花色苷保存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10种金属离子对玫瑰花色苷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3.0的溶液中,Na~+、Mg~(2+)、K~+、Pb~(2+)对玫瑰花色苷的颜色稳定性无明显影响;Ca~(2+)、Zn~(2+)、Mn~(2+)、Al~(3+)4种离子不会使花色苷水提液颜色发生明显改变,Cu~(2+)可导致水提液颜色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较低浓度的Fe~(3+)可使花色苷水提液明显褪色,花色苷保存率大幅降低。玫瑰花色苷进行加工时,应避免与铜、铁质器具接触。该研究结果为玫瑰花色苷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探讨了p H、热、光、金属离子(Na+、Ca2+、Fe3+、Mg2+、Cu2+、Zn2+)、H2O2、Na2SO3、蔗糖、苯甲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以及不同包装材质对两种蓝莓花色苷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花色苷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可稳定存在;对热、光敏感,稳定性差;氧化剂及还原剂对蓝莓花色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蔗糖却有明显的增色作用;PET材质更适合做为蓝莓产品的包装材料。由两种蓝莓比较得出低丛蓝莓花色苷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在今后的加工或是色素提取中应该选用花色苷性质相对稳定的蓝莓品种。  相似文献   

14.
千日红花色苷的微生物法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忠  张海华  王航  聂芊 《食品科学》2007,28(7):125-130
采用微生物法提取千日红花色苷,研究了菌种、温度、pH值、固液比和处理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在光照、酸度、氧化剂、还原剂、温度、糖及金属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花色苷的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可见光范围内千日红花色苷的最佳吸收波长为530n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提取效果优于康氏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绿色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 Oud.)。在花色苷稳定性研究中发现,光照、氧化剂、高温、Fe2+、Fe3+和Al3+存在的条件不利于花色苷的稳定,而在有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花色苷的稳定性增强。酸性或中性环境中,花色苷较稳定。糖、Zn2+和Ca2+对稳定性基本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天然蓝色素资源稀缺的现状,本研究选择花色苷和Fe~(2+)为原料制备花色苷-Fe~(2+)螯合物,并采用酸性(pH=3.0)模拟饮料体系,评估其作为天然蓝色素的可行性,以及在储藏和热处理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结果表明:以花色苷与Fe~(2+)摩尔比为1∶350制备的花色苷-Fe~(2+)螯合物颜色呈蓝紫色,其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R20.80)。黑暗储藏14 d,花色苷-Fe~(2+)螯合物在4℃的颜色稳定性优于20℃,通过添加黄原胶能提高花色苷-Fe~(2+)螯合物的半衰期和活化能,进而减缓降解和蓝色损失。然而,热处理过程中,花色苷-Fe~(2+)螯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差,高温加速花色苷-Fe~(2+)螯合物降解。总之,花色苷-Fe~(2+)螯合物作为天然食用蓝色素,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在低温食品加工和储藏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紫甘蓝花色苷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甘蓝叶为试材,研究其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方案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检测紫甘蓝花色苷较适宜波长为(531±1)nm,以pH=1的50%乙醇为提取剂,在料液比1:50,60℃提取30min为佳。pH值对紫甘蓝花色苷的影响显著。金属离子中Al3+、Ca3+、Cu2+对紫甘蓝花色苷色泽无大影响,而Zn2+能起促进作用;蔗糖,葡萄糖食品添加剂对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属离子对蓝莓花色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色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其稳定性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本试验系统地研究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为蓝莓花色苷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测定蓝莓花色苷在不同浓度金属溶液中的吸光度的变化,确定金属离子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花色苷在酸性水溶液中的吸收峰分别在279,520 nm处.K+不能使花色苷的吸光度增加,对花色苷的稳定性也无显著影响;Ca2+、Cu2+、Al3+具有增色作用,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高浓度Na+、Zn2+、Mn2+具有增色作用,而且能够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Fe2+、Fe3+、Pb2+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使花色苷的稳定性下降,含Fe3+、Pb2+的花色苷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18.
以红小豆种皮为试验原料,采用溶剂法、微波法、超声波法、酶法等组合工艺对红小豆种皮花色苷进行提取,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优化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pH、光照、温度、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对红小豆种皮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小豆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微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各因素对花色苷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463 W、微波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得出的红小豆种皮花色苷含量为32.08 mg/100 g。红小豆种皮花色苷在pH<5的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在光照时间大于2 d和温度高于80℃的条件下稳定性差,食品添加剂蔗糖、葡萄糖、氯化钠和苯甲酸钠对其无明显影响,添加柠檬酸对其有增色作用,在Na+、Mg2+、K+离子溶液中稳定性好,在Fe3+、Cu2+离子溶液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Cu2+、Al3+具有增色作用,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高浓度Zn2+、Mn2+具有增色作用,而且能够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Fe2+、Fe3+、Pb2+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使花色苷的稳定性下降,含Fe3+、Pb2+的花色苷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苯钾酸钠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良好。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使花色苷的稳定性下降。蔗糖对蓝莓花色苷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高浓度的蔗糖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20.
籽瓜色素的稳定性及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籽瓜瓤中色素的稳定性及其清除自由基能力。方法:将籽瓜色素添加在氧化性、还原性、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中,对其稳定性及清除羟自由基、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进行试验。结果:籽瓜色素在一定范围内,耐氧化性较好,在还原剂及葡萄糖中稳定性好,在柠檬酸中稳定性较差,Fe~(3+),Fe~(2+)对该色素均有增色作用,Fe~(3+)的影响最大,Zn~(2+),Cu~(2+),Al ~(3+),Na~+均有降色作用,Zn~(2+)降色影响较大,Cu~(2+),Al ~(3+),Na~+影响较小。抑制羟自由基1.268U/mg prot,抗超氧自由基能力18U/g prot,每分钟每毫克色素粗提物的总抗氧化活性0.238单位。结论:籽瓜色素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稳定性较好,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活性色素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