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维地震勘探应慎用Flexi面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exi面元®法是一种细分面元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方法,主要目的是既节省勘探投入又提高横向分辨率。该方法经实际应用,大多数均未达到预期效果。从Flexi面元®法的几种设计方法入手,通过大量的论证分析,研究细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实现过程,总结细分面元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局限性。分析研究表明,Flexi面元®法不能实现既节省勘探投入又提高横向分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Flexi面元法是一种细分面元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方法,主要目的是既节省勘探投入又提高横向分辨率。该方法经实际应用,大多数均未达到预期效果。从Flexi面元(R)法的几种设计方法入手,通过大量的论证分析,研究细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实现过程,总结细分面元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局限性。分析研究表明,Flexi面元(R)法不能实现既节省勘探投入又提高横向分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Flexi面元(R)法是一种细分面元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方法,主要目的是既节省勘探投入又提高横向分辨率.该方法经实际应用,大多数均未达到预期效果.从Flexi面元(R)法的几种设计方法入手,通过大量的论证分析,研究细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实现过程,总结细分面元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局限性.分析研究表明,Flexi面元(R)法不能实现既节省勘探投入又提高横向分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安店地区面元细分三维地震勘探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泌阳凹陷进行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时,选择了安店地区进行面元细分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试验。在面元设计上,基础面元与该区以往的三维地震勘探采用的面元一致,在此基础上设计的面元细分的方案合理,达到了细分效果。在资料处理时可以与以往资料采用一致的面元连片处理,也可以根据处理目标要求灵活选择面元的大小;设计的最大炮检距从工区北部向南逐渐增大,使最大炮检距变化与地层埋深变化相适应;一改以往窄方位角观测的传统,采用了宽方位角观测。存在的缺陷是:在宽方位角观测的情况下,基础面元上设计的横向覆盖次数偏低;细分后的最小面元仅5次覆盖,且为非纵二维观测,细分后的最小面元观测方位角近零度,细分面元上覆盖次数分布和方位角分布不具备三维属性,失去了三维观测的意义;最小面元上最小炮检距过大,导致浅目的层资料不连续。通过本次勘探效果分析认为:在设计宽方位角观测系统时,一定要有别于束状观测系统.大幅度增加横向覆盖次数,使横向覆盖次数与纵向相等或相近,才能把宽方位角观测的优势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细分线元地震采集方法在沙漠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线元细分观测系统是在常规二维观测系统三维面元理论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全新的二维观测系统。通过合理地布设炮检点位置,达到线元可分的目的。该观测系统与常规二维观测系统相比,可以在不改变观测系统的前提下增强过障碍能力,还可通过变线元处理为资料解释提供多种不同覆盖次数的剖面。该方法适合于勘探程度低且地表复杂的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细分面元观测系统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野外二维试验的结果,对二维常规与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对三维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细分面元观测系统会造成相邻面元内最小炮检距、方位角甚至空间波场出现剧烈的跳跃变化;细分数目越多,则跳跃性、突变性越大,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越严重。对于三维细分面元观测系统也有类似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面元本身的属性,包括炮检距及方位角的均匀分布,而且要考虑相邻面元间变化,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缩小排列线距、炮排距等,尽量减小空间的变化。通常二维以二分为宜,三维以四分为宜。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以奥陶系缝洞型储层为主,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提高该区小尺度缝洞体识别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采集参数优化来降低高精度三维勘探成本,对于塔河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塔河油田现有高精度三维采集试验区采用可细分面元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进行观测系统退化试验,按照相同面元尺寸不同覆盖次数、相同覆盖次数不同面元尺寸,将原始观测系统退化成若干子观测系统,分别抽取相应的资料进行叠加、叠后偏移和叠前偏移处理,从信噪比、分辨率、"串珠"反射数量与清晰度以及河道刻画等方面对不同子观测系统资料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价。综合勘探成本与奥陶系缝洞型储层的预测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该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采集参数建议,给出了应用该建议参数采集的相邻区块资料与试验区资料的效果对比。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可变面元三维地震勘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变面元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用了不同于常规三维观测系统的参数,可形成不同尺寸的面元资料。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四五家子—八屋地区断裂系统发育,小断层较多。为了提高破碎小断层的成像精度,采用可变面元观测系统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了层析静校正、多域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CMP重排与基准面重新计算和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对松辽盆地南部四五家子—八屋地区高精度可变面元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和解释,解决了该区特殊的地质问题,取得了好的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9.
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可在较大道间距和激发点距条件下形成“子面元”(小面元),但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会造成相邻面元最小炮检距增大、方位角分布不均,甚至空间波场出现剧烈跳跃等问题,影响地震数据采集效果。针对上述问题,通过2个实例,阐述了两种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奇偶三维观测系统和面元细分三维观测系统)“子面元”形成原理,分析讨论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及其对资料品质的影响,认为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在小投入情况下不可能得到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南堡滩海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堡滩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原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需要。自2002年后,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成藏规律和该区的整体地质评价,对其进行了整体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部署。新一轮采集在科学设计和严格施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采集技术并发挥现有设备条件,如细分面元观测系统、PATCH块束状观测系统、OBC海底电缆等,较好地解决了滩海地区三维地震采集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并获得了高质量的地震资料,为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提供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道内插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内插技术,可将二维测网数据内插成适合于偏移用的三维数据体,也可用于三维勘探。在用于三维勘探时,先按照在需要查明的最小断块宽度内有3个或3个以上采样点的要求,设计野外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然后把此数据按所需要的线距和CDP间距进行内插。文中介绍了道内插方法及东濮凹陷文南地区部分三维资料的道内插实例,表明道内插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滩浅海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滩浅海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具有陆地勘探和海上勘探两重性,地震资料在能量、频率和相位上存在较大差异。以LK工区为例,分析了滩浅海地区野外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难点,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在勘探采集阶段,通过声纳二次定位、点震源激发、合理变观等措施保证了原始资料采集的质量;在资料处理阶段,应用SLS初至波二次定位和子波匹配等技术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3.
地震层位信息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传统地震资料解释工作大多用平面,静态图形图像描述地下层构造形态与属性特征。本文提出的建立在OpenInventor基础上的地震层位信息三维可视化方法分4步:(1)建立地层空间曲面;(2)用地层属性生成纹理;(3)纹理向空间曲面映射,(4)视觉效果处理。  相似文献   

14.
多维地震瞬时信息的直接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维地震瞬时信息的分析是对一维复地震道分析的扩充,考虑了瞬时信息的空间变化,基于二维和三维的复地震道分析的概念,利用空间相邻道的平均直接提取信息,避免了较为复杂的二维和三维的Hilbert变换,所求信息更接近瞬时信息的特性。由于本文采用了差分方程计算瞬时信息的属性,与Hilbert变换方法相比,其计算效率有显著的提高,且计算结果相似,但本方法对数据的采样间隔有一定的要求。文中展示了用本方法提取的一  相似文献   

15.
宽方位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初探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唐云  李显贵  邱华  刘胜 《石油物探》2003,42(2):233-236
在地震勘探中 ,利用成本相对低的多方位P波勘探比利用成本较高的多波多分量勘探进行裂缝检测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JM和FG工区多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提出了关于多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地震约束反演的策略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3  
当前有井约束反演方法(SLIM,BCI,ROVIM等)多采用以下步骤;(1)通过逐步修改地层波阻抗值及其厚度值和子波,然后用褶积模型正演出合成地震记录,求其与实际地震道之间的误差;(2)根据此误差,再作摄动,修改波阻抗模型,直到误差趋于最小为主,然而,由于地震资料的高频信息往往不可靠,故对高频信息的反演是不准确的。本文证明,有效频带之外的地震高频信息永远是多解的,而且是无约束力的,因为高频信息不能  相似文献   

17.
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常规三维观测系统中,接收线间距是震源间距的倍数,震源线间距是接收器间距的倍数,这使得在震源线和接收线的每个交点处震源和接收器是重合的。这种布置理论上使得所有CMP点都在每个面元的中心。可分面元观测系统排列的几何结构简单、便于野外施工。震源线的间距为道间距的非整数倍。接收线间距也不是炮点距的整数倍。接收线间距与震源线间距之比的余数决定了接收线方向和震民期望的次反射面元。CMP点均匀分布在一个共反射  相似文献   

18.
一种三维地震数据空间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一直沿用二维的方法和流程,不能完全、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勘探目标的进一步细化,这种方法已不能满足解释的需要。根据目前解释技术的现状,将常规剖面与三维所特有的切片资料紧密结合,以大网格的剖面为格架,用水平切片精细解释构造。初步总结出层位标定、骨架剖面建立、构造解释、数据拾取、网格化、平滑、时深转换、成图等一套较完整的三维资料解释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高效、直观、可检查的特点。该技术在滨东和宁海等地区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全三维随机噪声衰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的随机噪声衰减技术(RNA)是使用一维空间预测算子,对三维地震资料按二维方式逐条测线进行处理.因而,它没有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中更多的信号空间相干信息,未能实现真正的全三维随机噪声衰减.为此,本文以二维矩形预测算子代替常规RNA使用的一维预测算子,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在相邻CDP面元上的空间相干信息,实现了三维地震资料的全三线去噪处理.  相似文献   

20.
拟真三维投影偏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二步法来实现偏移,但由于三维纵测线或横测线往往不在地质体的真倾角方向上,所以很难实现三维地震数据的正确偏移归位。而真三维地震数据偏移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机内存及计算量,故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本文介绍一种拟真三维投影偏移方法。该方法的实现过程是,首先利用三维叠加数据体的时间切片进行Radon投影,得到一系列径向剖面;然后对每条径向剖面作Radon正,反变换,得到径向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