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读: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建设城市生态文明,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发展理念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的高度,建设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功能多元、独具特色的新型城市,推动城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生态城市”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提出,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20世纪后期,“生态城市”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绿色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否则必然遭受大自然的惩罚。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生态文明及生态城市建设进行分析,指出绿色呼唤下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及其对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启示作用。认为要和解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4.
随着绿色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否则必然遭受大自然的惩罚。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生态文明及生态城市建设进行分析,指出绿色呼唤下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及其对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启示作用。认为要和解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做出的理性选择。生态城市建设也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综合分析了南通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通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何构建生态城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很多城市结合省情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促进了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构建指标体系是关键,然而在定量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各地的具体情况的不同,所建的指标体系侧重点和内容也不尽相同。结合甘肃省陇南市城市生态建设的实际,构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对陇南市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模糊综合评估,同时对该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生态学,自然生态环境(Naturul habitat)与人类居住环境(Human settlement),人类居住环境包括的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人工建筑系统所应达到的文明生态建筑的阐述,强调了建设文明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了与生态经济相结合建造文明生态城市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标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重要生态保护功能。在此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苏州为例,探讨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是21世纪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理想目标.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整体性发展理论、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理论和城市耗散结构理论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土地整治生态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人+植物”群落城市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并以陕西省渭南市渭东新城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空间群落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城市土地整治修复和生态空间建设中,重点利用本土植物群落特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 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平衡的生态链; 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并以“人+植物”群落为单位与城市设施、人类活动、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最终可以构建优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2.
试析生态旅游对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分析生态旅游对苏州的生态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指出生态旅游为苏州的生态旅游带动并促进政府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加快了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传承了生态文化,利于形成苏州创建生态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塑造了城市旅游品牌,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带动了苏州经济的发展等。这些分析旨在强调说明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能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活动,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建设遇到的很多问题,通过对生态城市内涵和特色的分析,寻求构建生态城市的途径和措施,找到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城市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生态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回顾了生态城市提出的背景,总结出生态城市的内涵为和谐性与发展性,并认为生态城市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的城市模式,是城市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最后从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角度对生态城市的规划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开展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生态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回顾了生态城市提出的背景,总结出生态城市的内涵为和谐性与发展性,并认为生态城市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的城市模式,是城市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最后从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角度对生态城市的规划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开展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吉安市要建设成生态城市,从形式上讲是要建设沿黄城市带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最富活力的滨河生态水韵城市,从内容上讲则是要促进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引起全球"城市病"危机,生态城市建设是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结合国家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西宁市的现状及其经济、地域特征,建立西宁市生态城市建设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揭示出西宁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矛盾和资源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观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已被人们逐步重视,由于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以城市、人和环境三者相互关系为基视角,以城市生态观的演进为思想主线,纵观我国各时期的生态观以及相应城市建设,探讨城市生态观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生态城市进行阐释,用现代城市生态观指引当前的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低碳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建设中重要发展模式,引领者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对杏花村建设现状的调查及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多方面对杏花村建设途径进行探讨和方案建议,分析杏花村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型城市的可行性。池州杏花村低碳生态城区的建设改善了池州的城市环境,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发展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及生活垃圾等生态问题,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遵守生态规划的原则,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能动地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解决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生活与生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