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高巍  张伟维 《软件》2020,(4):256-260
本文对试验场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姿态测量方法进行研究,从试验场实际需求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出发,提出了用于试验场的四天线姿态测量算法,以及双天线、单天线航向算法,并研究了在试验场中,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姿态测量时,多径效应和天线架设位置两个主要误差源对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象自动观测网数据传输需要,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气象自动观测数据编码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传输帧数据,从而实现自动观测数据的传输。采用该方案使得指挥终端能实时接收自动站发送的观测数据。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实现观测站点的快速部署和观测数据的高效获取。  相似文献   

3.
鉴于北斗卫星系统在空间信息传输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空间飞行器发展现状及应用需求,对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空间飞行器天基测控技术进行研究。介绍了北斗卫星系统组成及应用前景,论述了天基测控技术在提高空间飞行器测控能力方面的巨大优势及国内外天基卫星资源的建设及发展现状,给出了基于北斗卫星的空间飞行器天基测控系统组成模型,并结合北斗卫星系统特点及空间飞行器特殊应用需求初步梳理了北斗卫星应用于空间飞行器天基测控需解决的“扩展服务接入”、“高速数据传输”、“信息安全传输”三项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北斗卫星通信链路试验表明性能指标满足空间飞行器天基测控需求。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行车记录仪发展趋势,结合国标及交通运输部部标对行车记录仪的要求,给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行车记录仪的硬件、软件设计思路,并为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数据漂移、数据处理与传输等关键点提供了解决方法。产品已通过交通运输信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  相似文献   

5.
针对民用北斗短报文传输频度低和单次报文长度受限等问题[4],提出一种在船载冷链运输过程中采用北斗短报文数据传输的分类数据压缩方法,该压缩方法通过对短报文所传输数据的设计实现利用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功能对海洋冷链运输过程中船舱温湿度等信息的实时传输。与传统的数据压缩算法进行对比,本次设计的压缩方法具有较好的压缩效果,对应用于海洋冷链、利用北斗短报文数据压缩传输场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气田偏远井场,采集和传输面临困难的问题,通过引入北斗卫星,设计并实现了面向数字气田的无人值守信息采集平台体系结构。重点讨论北斗卫星传输方式,3G+APN+VPN的安全传输通道等传输技术、形成基于元数据网格服务、数据变化率的自适应数据压缩以及基于请求和数据缓冲交换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应用在油气生产实际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实现为其他行业无线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北斗B1频点中频信号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属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开展对北斗信号调制体制及北斗信号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处于建设阶段,无法满足全球导航的实际应用需求,且基带信号处理中需要的动态航迹及弱信号环境下卫星中频信号不易获取。为解决此问题,通过对北斗B1频点信号体制及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对中频信号进行建模,进而对北斗B1频点中频信号仿真系统进行设计实现。仿真系统可完成基于设定卫星、航迹、载噪比、仿真时间的中频信号仿真并保存,为北斗基带信号处理提供可重复使用的中频数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防军事建设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于卫星导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斗导航系统是由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的四大主要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北斗系统的发展、建设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更好的改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并在“智慧景区”这一背景下,在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中导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符合位置服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基于此,本文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旅游业中的研究及应用做了叙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北斗卫星的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北斗短报文单次通信数据量限制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北斗卫星的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管理系统。系统由FPGA处理器模块、北斗模块和外部检测控制模块组成。系统通过LZW编码和Huffman编码实现气象数据的高效无损压缩传输;系统基于北斗短报文实现对自动气象站的远程管理;系统具有自动检测和管理功能。目前,该系统已通过验证,气象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了3倍,解决了北斗短报文单次通信数据量限制气象数据传输的难题,提高了对自动气象站的远程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崔铭  刘瑞华 《计算机安全》2010,(4):55-56,59
目前我国正在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有比较高的兼容性,因此借鉴GPS卫星导航系统的成熟经验,可以使我们在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将在空间中对GPS导航信号进行反欺骗性研究,通过对GPS卫星导航信号的分析,设想欺骗信号的可能性,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提出反欺骗算法。  相似文献   

12.
北斗一号系统是中国的第一个区域性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过一年多的民用试验和试点,2004年12月13日,北斗导航系统主管部门正式授予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营分理服务牌照,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正式进入规范的商业化运营阶段。  相似文献   

13.
《软件》2017,(2):98-104
卫星应用系统领域,存在海量的大数据需要通过广域网传输,为了提高广域网传输速率,进而可以把基于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卫星数据缩减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卫星数据的地面传输将卫星地面接收站作为数据的原始起点,中心站或其他需要卫星数据的站点作为数据的目的站点,本课题研究的是卫星地面数据传输的加速优化技术。文中设计了一种卫星数据缩减方案,通过传统的数据压缩与现今大热的重复数据消除技术相结合。两种优化技术互相融合实现数据压缩与重复数据块消除珠联璧合,达到数据量的递减,减轻了地面站传输压力。最后设计了针对卫星数据缩减发送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4.
卫星导航是未来航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对民航星基导航的学术研究较少情况下,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我国民航导航的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了民航导航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需要;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航导航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析,结论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区域导航、进离场RNP、进近着陆导航三方面对民航导航的变革有重要意义;结合欧美国家在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所遇到的问题,给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航应用的紧迫性和前瞻性启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针对天气预报数据的特点,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用Huffman算法、算术编码对其进行数据压缩,并与压缩软件WinRAR的压缩结果进行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的介绍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并详细分析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笔者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一导航导航系统在导航精度、稳定性、设备成本以及导航信息完备性等方面的局限性,设计了卫星导航/惯性导航组合导航系统;针对GPS导航系统受制于人及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尚不完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北斗/GPS/SINS的军用机载组合导航系统软硬件设计;搭建了北斗/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硬件平台,采用基于不确定度的加权平均数据融合算法提高组合导航系统的导航可靠性和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组合导航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航天最后一次发射于2000年12月21日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人以全年5战5捷的优异成绩向20世纪道别。2000年12月21日零时2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它与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自主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可以满足国内卫星导航需求。这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  相似文献   

1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在传输容量上具有一定的限制,并且无回执信息,属于不可靠的通信方式。为了提高长数据报文的传输可靠性,通过对传输协议的改进,提出了一套基于混合纠错技术的长报文可靠传输机制。通过前向纠错技术和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结合,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出错情况进行自纠正,并对超出自纠能力的传输出错进行反馈重传,从而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位精度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基本的性能指标之一,也是广大用户非常关心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卫星导航系统性能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从精度的计算方法人手,重点分析了影响精度的各个误差以及误差的修正模型,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分析了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