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CAN总线通信网络的温度测控系统。该系统由一台主控机采用主-从式通信方式完成对多台下位机的信息交互与操作控制。下位机以SOC系统级MCU芯片为核心,并通过多路温度传感器,完成对多个实验大棚温度数据的采集及处理。上位机利用LabVIEW实现对实验大棚温度值的实时监控、对继电器的自动控制和对历史采集温度数据进行的各种管理操作。整个系统设计智能化、功能稳定性强且性价比高,对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研发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智能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法。下位机以AT89S52单片机为微处理器,通过串口通信将下位机采集的数据送至上位机,上位机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通过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实现对温度的显示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把虚拟仪器与智能温度控制相结合,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炉温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热处理产品的质量。在管式热处理炉设备的改造中,设计了一套基于STM32的炉温控制系统。系统采用STM32F103C8T6微处理器为下位机、中达优控触摸屏为上位机、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Max31855温度转换模块。上位机负责设定温度、显示温度、显示温控曲线。下位机根据设定的温度利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对炉温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炉温稳定在设定温度(800±1)℃,上位机触摸屏可精确地显示温度值与温控曲线变化趋势。整套控制系统满足管式热处理炉温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通过测量频率方式的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使用软件与PC机实时通信。对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及温度曲线的绘制,并给出了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方法。该系统具有体积小,硬件电路简单。性价比高,用户操作界面简单、直观、实时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系统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构成温度检测仪,对8路温度信号实现实时在线智能巡回检测,同时具有温度设定、报警和与上位机通信功能。系统构成简单,精度高,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对温度监测较难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小空间温度监测系统,将虚拟仪器与硬件电路相结合,发挥虚拟仪器在测量和计算中的优点。系统主要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ATmega16来采集温度,然后利用无线收发模块将数据传送到上位机所在位置,可以实现远距离的监测。由于采集卡的成本较高,因此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至上位机系统,上位机通过LabVIEW来进行温度的监控、测量、存储、报警等工作。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小型空间温度检测和调节,使温度控制在室温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集中供热过程中因无法监测供热效果所导致的供热不足或能源浪费问题,提出了实时监测远端居室内实际温度的技术与系统实现方法,给出了温度采集和通信机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论述了温度采集和通信机的工作过程。该系统应用ATmega-16L微控制器、CMX865调制解调器等电路实现嵌入电话机中的实时温度采集终端和指挥控制中心服务器的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电话通信。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工作稳定等优点,实现了对室内实时监测供热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燃气机热泵系统实验装置,对使用制冷剂R134a和R152a的燃气机热泵系统的供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了两种制冷剂对燃气机热泵系统的能源消耗、冷凝温度以及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凝进水温度下,R152a产生的热水温度高于R134a,约为1°C,且压缩机排气压力和燃气消耗量更低;在压缩机排气...  相似文献   

9.
给出一种适用于中小规模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存储方案:在自由口模式下实现PLC与PC机的通信,PLC采集温度数据并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采用VB6.0编程实现温度数据的实时显示,并将数据存储在Access数据库中供浏览和查询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稳定可靠地采集和存储数据,为中小规模监测系统的数据检测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温度测量与显示系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以AT89S51单片机、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和LCD1602液晶显示屏为主要器件,介绍各元件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温度测量与显示系统的硬件设计和用C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与传统采取的温度传感器加A/D转换与数码管显示的温度测量与显示系统相比,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电力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线路巡检管理是有效保证电力线路及其设备安全的一项基础工作。文章重点阐述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并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掌上电脑(PDA)相结合的智能电力线路巡检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由手持机和后台管理机组成,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在实现原理、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满足巡检工作快速、高效、及时的要求。通过变革传统巡检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出线路巡检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漏检、错检,确保电力线路长期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河北检验检疫局现场执法流程管理系统是一套充分利用CIQ2000系统的数据信息,对CIQ2000管理系统未关注环节进行流程监控,将检验检疫业务如报检、施检、出证、督办、监督检查、业务分析、在线查看、提出质疑、业务预警等实现网上运行和管理的检验检疫现场执法管理平台。以该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机界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仿真培训的智能评估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系统和权函数结合的变电站仿真培训评分机制,代替变电站培训教员,实现对学员的日常变电站操作培训。该系统能够灵活地完成诸如变电站正常和事故巡视、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培训任务的智能评估,给予学员全面、客观的操作评价;还利用电能质量指标作为智能评估理论的辅助判据,进一步提高了评判的客观性.该系统的构建有效地提高了变电站仿真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行机动车的交通管理存在严重滞后,报废车、假牌、套牌、未缴罚款、未买交强险、未按期年检等违法车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为加强对这些违法车辆的查处,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将先进的RFID技术引入智能化交通管理中,提出了基于RFID的车辆不停车稽查系统,即在车辆上安装防拆卸的RFID电子标签,并同时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限速路段等已安装摄像装置的相关路段上安装RFID阅读器,当违法车辆经过此路段时系统即会发出报警声,从而提示执法人员将其缉拿.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对违法车辆的查处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总线测温系统的实现方案。系统采用二叉树算法实现单总线器件的ROM动态搜索功能,系统还采用总线控制的连接方式。软件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并且具有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该系统在实验室实现并通过性能测试,现已投入到商场温度监测中,系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大数据平台各系统的复杂性,测评公司在执行等保测评时,针对各系统的安全配置检查尤为重要。大数据需要高计算能力和大存储量,各组件系统一般采用分布式系统,测评师需要登录各系统的众多配置文件中去检查需要加强的安全配置,这不仅效率低下且容易遗漏重要配置项。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种适于Hadoop大数据平台的安全配置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知识库,直接出具安全配置检查结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评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医望诊信息系统普遍存在数据不规范、显示效果差异大的问题,指出目前望诊图像数据采集与描述的误区,给出信息规范化的解决途径.认为6 500 K日光模拟光源可作为望诊信息系统的标准评价光源;提出采用色度空间作为数据描述的标准空间,通过基于成像模型的图像数据颜色修正方法实现原始图像数据向标准空间数据的转换,达到标准化数据描述的目的,由此形成了望诊图像采集与描述的标准化框架及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可使不同望诊图像信息系统达到较高的数据一致性;最后,结合显示器颜色属性测试和修正方法,实现了显示图像的颜色复现.  相似文献   

18.
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在许多制造和运行监测领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将探讨超声导波应用于电厂高温部件状态监测的可能。进一步了解超声导波检测的物理原理和波动力学可以有助于无损检测和评估的实际应用。与此同时,目前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可能很容易推广到电厂部件无损探伤的一些超声导波检测相关的传感器和软件技术在文中进行了简单地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用云台式检测方式对水泥回转窑表面温度进行自动监控的系统。论述了该自动监控系统的检测原理、控制方法以及整个系统的特点。文中主要针对温度信号的处理进行了论述。本系统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易于操作,现场应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环境温湿度检测系统功耗高、设备维护成本高的现状,设计了以CC2530为主控制器,以SHT11传感器为温湿度采集节点的环境温湿度检测系统.根据环境温湿度检测技术的要求,设计了温湿度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给出系统的软件流程.系统在ZigBee协议栈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开发,采用无线传输数据的方式实现通信,并使用串口接收检测的温湿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每秒发送一次采集数据,数据准确;掉电后重新上电可以自组网,上电即可采集数据;监测数据无丢包现象.该温湿度采集系统性能稳定,可扩展性好,供电功耗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