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浮选起泡剂仲辛醇起泡性能差、泡沫不稳定导致浮选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选择了超声乳化、化学改性以及两者耦合的作用方式分别对其进行改性试验,采用表面张力、浮选效果及红外光谱的测定等方法,探究了起泡剂仲辛醇改性前后对精煤浮选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改性方式都可以改善浮选效果,两者耦合作用改性效果要好于单独方式改性。经超声乳化-脂化改性后效果最好,可燃体回收率提高14%.  相似文献   

2.
浮选泡沫的性质对矿物的浮选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甲基异丁基甲醇(MIBC)为起泡剂,研究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CMC)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纤维素醚三种泡沫调整剂对起泡剂MIBC泡沫的稳定性、表面张力、气泡尺寸和数量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泡沫调整剂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降低,泡沫稳定性增强,HPMC对泡沫稳定性的增强效果最好。通过自建图像法测量系统、采用Image-Pro-Plus软件测定、分析气泡数量和尺寸,试验结果显示,泡沫调整剂的加入减少了气泡的数量、减小了泡沫尺寸、增大颗粒与气泡的碰撞概率。透射电镜表明,在纤维状纤维素醚分子链上吸附了MIBC颗粒。黄铁矿纯矿物的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泡沫调整剂的加入提高了黄铁矿纯矿物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阶煤浮选困难的问题,以复配药剂配比、捕收剂用量和起泡剂用量为影响因子,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响应曲面法优化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研究了不同复配捕收剂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捕收剂和起泡剂用量对浮选效果影响显著,在复配药剂-Span80质量分数为20%、捕收剂用量为3 600 g/t、起泡剂用量为770 g/t条件下,浮选精煤产率为83.06%,精煤灰分为11.62%,尾煤灰分为67.99%,精煤可燃体回收率达到93.12%,较未采用复配药剂时的浮选效果显著提高。通过对药剂作用前后试样的XPS测试结果和接触角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复配药剂的加入,可减少煤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大接触角,提高疏水性,从而促进煤样与煤油的作用,提高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4.
柴油对浮选泡沫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徐梦迪  晋伟  邢耀文  桂夏辉 《煤炭学报》2019,44(6):1876-1882
泡沫稳定性是影响浮选过程效率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探究柴油对浮选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借助泡沫扫描分析仪(FOAMSCAN)研究了气液两相体系下不同浓度的柴油与体积分数20×10-6的甲基异丁基甲醇(MIBC)混合溶液的起泡能力与泡沫稳定性,采用动态液膜分析装置分析了泡沫间液膜的最终状态,进一步明晰了柴油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细粒煤浮选及气液固三相泡沫稳定性试验探讨了柴油对实际浮选体系泡沫性质及浮选效果的影响。气液两相体系泡沫稳定性试验表明,随着柴油浓度的增加,溶液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逐渐降低。泡沫间液膜测试结果说明,柴油浓度加大使得泡沫间液膜由最终的平衡状态转为破裂状态,液膜稳定性变差,气泡更容易兼并甚至破裂,该结论与气液两相泡沫稳定性试验结果保持一致。浮选结果表明,柴油用量较低时,随着柴油浓度增加,最大泡沫层高度和半衰期逐渐增大,浮选精煤产率也随之增大,这主要是由于柴油改善煤样表面疏水性以及细粒煤的稳泡作用所致;但当柴油用量增加到一定浓度后,最大泡沫层高度和泡沫半衰期减小,浮选精煤产率减小,一方面,柴油油滴进入泡沫间液膜中,在范德华力等力的驱使下,泡沫间的液膜逐渐薄化直至形成经典的油滴架桥现象,最终导致气泡兼并甚至破裂,另一方面,柴油油滴竞争吸附起泡剂分子,使得气液界面的起泡剂浓度降低,从而导致泡沫稳定性降低,柴油具有一定的消泡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多、疏水性差,常规烃类油捕收剂很难吸附到低阶煤表面,导致浮选效果差。以正十二酸和柴油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复配药剂,以其作为捕收剂,对朔州某选煤厂低阶煤进行浮选试验,并探究了复配药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正十二酸和柴油复配,可改善柴油在矿浆中的分散性、提高煤泥颗粒的疏水性,对低阶煤浮选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复配药剂中正十二酸质量分数为25%时,精煤产率从柴油单独作用时的22.80%增加到61.66%,可燃体回收率和浮选完善度大幅度增加,浮选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浮选药剂是实现低阶煤高效浮选的关键。以传统药剂为基础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低阶煤高效捕收剂是近期的研究热点。等离子体处理具有反应时间短、环境友好、效率高的优点,工业化前景广阔,但在处理单一成分捕收剂存在着药剂消耗较高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以常规浮选药剂为基础,采用复配-等离子联合的方法制备出了低阶煤新型捕收剂。以我国典型动力煤为研究对象,采用浮选试验、GC-MS、XPS、FTIR、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新型浮选药剂的浮选效果、化学结构及与煤泥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以十二烷与仲辛醇80∶20质量比复配,采用等离子体处理10 min制备的新型捕收剂时,在用量2.5 kg/t的条件下获得了精煤产率、可燃体回收率分别为55.32%、64.81%的良好指标,较处理前精煤产率提升了15%,药剂用量降低了50%以上。常规复配浮选药剂在等离子作用下发生直接氧化、产生烷烃自由基、交联等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生成由药剂原始成分,十二醇、酮,长链含氧基团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长链含氧有机物与煤泥表面吸附能在54 kJ/mol以上,能有效覆盖于低阶煤亲水位点,显著改善了药剂的捕收性能。吸附药剂后,煤泥表面C—C/C—H含...  相似文献   

7.
针对七台河铁东选煤厂浮选精煤灰分高的问题,分别选用复合药剂MB2和MB25、捕收剂THT92和煤油、起泡剂仲辛醇进行浮选药剂选择试验和浮选速度试验,确定最佳浮选药剂种类及其用量。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捕收剂选用THT92,起泡剂选用仲辛醇,且其用量分别为120、24.60 g/t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此时,浮选精煤产率为59.50%,灰分为6.92%,浮选完善指标为67.73%,浮选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为80.82%。该研究可为铁东选煤厂的煤泥高效浮选和精煤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煤炭工程》2021,53(9)
采用传统捕收剂对龙王沟长焰煤煤泥进行浮选,药剂用量大、分选效果差,为了解决此问题,探究了表面活性剂与传统捕收剂复配对此低阶煤浮选的强化效果。结果显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pan80可以增加煤泥表面疏水官能团数量,遮蔽部分含氧官能团,十二烷与其复配后捕收剂用量大幅减少,精煤产率显著提高,当该药剂用量为6kg/t时,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度达到最大,分别为80.76%和37.03%,最大可燃体回收率由柴油的54.41%提高至复配药剂的92.01%,经典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浮选速率常数从柴油的0.85s~(-1)变为复合药剂的1.49s~(-1)。说明在龙王沟长焰煤浮选体系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pan80与捕收剂复配有效改善了煤泥表面的疏水性,增加了药剂的选择性和捕收性,强化了低阶煤的浮选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起泡剂MIBC、BK201、松醇油及2-乙基己醇对石英及黄铁矿单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并进行了实际矿石浮选试验。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 石英通过泡沫夹带进入浮选精矿, 而黄铁矿通过疏水上浮和泡沫夹带的双重作用进入浮选精矿。不同起泡剂作用下, 精矿中泡沫水回收率越高, 石英和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越高, 不同起泡剂对石英和黄铁矿具有不同的夹带效果, 使石英和黄铁矿浮选回收率最高的起泡剂分别为BK201和MIBC。实际矿石浮选试验表明: 浮选产率、精矿品位及回收率与泡沫水回收率密切相关, 泡沫水回收率增大, 精矿产率增大, 而品位降低。选择合适的起泡剂能够增加硫化矿物的回收率并降低石英的回收率, 获得较好的浮选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灰细泥浮选入料的逐渐增高,煤泥分选效果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添加浮选药剂改善煤炭的浮选效果是最重要的途径。本文分别选用煤油和柴油为捕收剂、仲辛醇和QPJ为起泡剂,测定添加浮选药剂后煤浆的表面张力,再使用煤油做捕收剂、仲辛醇做起泡剂,进行实验室浮选试验,从而探索了浮选药剂对煤浆表面张力和浮选效果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选过程中煤浆表面张力与浮选效果的关系密切,随着捕收剂或起泡剂用量的增加,煤浆表面张力有10mN/m左右的降低,可燃体回收率增加15%左右,并且表面张力最低时可燃体回收率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1.
对自主研发的新型起泡剂FG25进行了起泡性能研究, 结果表明, 当FG25浓度大于0.02 g/L时, 其起泡能力明显优于松醇油和MIBC, 而泡沫的稳定性介于松醇油和MIBC之间,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浮选起泡剂。FG25和松醇油作起泡剂的浮选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某硫化铜矿, FG25与松醇油相比可使铜回收率提高1.60个百分点, 品位提高5.71个百分点;对于某铅锌矿, FG25与松醇油相比可使铅回收率提高0.65个百分点, 锌回收率提高0.4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山东济北矿区气肥煤煤泥降灰的可行性,分别以柴油和仲辛醇(分析纯)为浮选药剂,采用拓展化浮选试验的方法,重新设计浮选流程,对煤泥进行了粗选试验和一次精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浮选药剂用量为1.0 kg/t、药剂比为5:1,矿浆浓度为80 g/L、撹拌速度为1800 r/min,精选多次刮泡条件下,时间累计在150 s之内,精煤累计产率为73.95%,累计灰分为8.47%,符合生产指标。此外,根据试验数据做出精煤产率-灰分非线性曲线,得到了多项拟合公式,为今后的气肥煤煤泥的浮选降灰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中矿物组成的自然属性使得浮选脱炭体系的泡沫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了未燃炭的有效脱除。通过添加无机盐阳离子的方式来改变粉煤灰浮选矿浆体系的液相性质,研究了不同离子种类和含量对两相泡沫和粉煤灰浮选三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浮选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盐阳离子的添加提高了泡沫的稳定性,阳离子价态越高,这种稳定作用就越明显。利用泡沫稳定性调节中的离子效应,对采自湖北黄石的粉煤灰样品进行了浮选脱炭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Fe3+对泡沫的稳定作用有效提高了粉煤灰的浮选脱炭效果,与空白浮选体系相比,在Fe3+浓度为3 mmol/L的条件下,浮选低炭灰烧失量由8.85%降低至5.57%,炭脱除率由41.94%提升至74.55%;与添加Fe3+的浮选体系相比,Mg2+和Na+对浮选指标的提高作用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4.
思茅某氧化铜矿选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某氧化铜矿石采用一段磨矿,磨矿细度为-74μm占70%.利用硫化浮选法回收铜,丁基黄药作捕收剂,松醇油作起泡剂,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的开路流程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指标:原矿铜品位Z83%,混合精矿铜品位14.54%,混合精矿铜回收率69.17%。  相似文献   

15.
煤炭浮选药剂评述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对近年来国内外使用的煤炭浮选药剂:捕收剂、起泡剂、复合浮选剂、调整剂等进行了综述,简述了它们的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并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目标正交试验的浮选药剂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浮选过程中捕收剂和起泡剂的用量进行优化研究,并用浮选完善指标和精煤产率两个指标来评价浮选效果,最终确定最佳捕收剂用量为吨干煤泥0.3kg,起泡剂用量为吨干煤泥0.36kg。  相似文献   

17.
方和平 《矿冶工程》1988,8(3):33-36
本文测定了仲辛醇和松醇油的起泡性能,实验研究了这两种药剂作鳞片石墨起泡剂的浮选效果。结果表明:石墨浮选时,仲辛醇是一种优于松醇油的高效起泡剂。  相似文献   

18.
Concentrators processing PGM bearing ores make use of polysaccharide depressants to reduce the recovery of the undesired naturally floatable gangue minerals, mainly silicates, present in the ore. Recent work has shown that high depressant dosages can completely depress naturally floatable gangue and thus prevent it from reporting to the concentrate. These high depressant dosages can, however,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valuable minerals present in the ore by reduc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froth. In order to counterbalance the effects of depressant addition, frothers are added. It is, however, preferable to maintain independent control over bubble size and froth stability which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with only one frother.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is to use a blend of frothers, e.g. a weaker froth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stronger frother. Such a system allows an additional degree of freedom: changing the ratio of the two frothers provides mor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bubble size and froth stabilit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rough the use of batch flotation tests how blend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alcohols with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rothers impacts the solids and water recovery, as well as the valuable mineral recovery and concentrate grade in different PGM ores. Higher water and solids recoveries together with higher valuable mineral recoveries (>90% copper and >70% nickel) were obtained from tests using frother ble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