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双曲线法和星野法对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典型断面进行工后沉降推算,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推算误差分析,得出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双曲线法的起始时间点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津高速(二期)软土地基,采用了塑料排水板和深搅桩等处理方法,加速了软土的固结、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大大的缩短施工工期。依据软土地基预压阶段、运营阶段的沉降观测数据,利用双曲线法、指数曲线配合法两次推算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对预压阶段实测数据推算结果进行修正,预测路基工后残余沉降量,计算路基沉降系数。  相似文献   

3.
姚杰  罗志雄  杨爱文 《山西建筑》2009,35(14):254-255
结合温州滨海园区工程地质概况,介绍了该滨海园区等载预压路基设计情况,并分别采用双曲线法和星野法进行了沉降分析,指出星野法完全不适用滨海园区的土质,双曲线法虽与沉降实测阶段基本吻合,但不适用于工后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4.
张金雄 《福建建筑》2010,(1):96-97,95
简述了福建某高速公路软基路段施工期间软基沉降监测的埋设及测量方法,根据观测的沉降资料,统计平均沉降速率和绘制沉降-荷载-时间曲线图,并进行分析和判断路基沉降的稳定性,其后尝试应用双曲线法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某软土路基为例,采用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三点法、Logistjc曲线法、Asaoka法对软土地基沉降变形进行沉降预测,为路基的安全稳定运营提供了重要参考,并提出控制路堤填筑的工后沉降量和预压时间等沉降控制措施,以期为类似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山区高填路堤沉降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沉降的一些因素.通过三种计算模型对实测数据计算的对比,得出双曲线和指数曲线法更适合施工中期预测,灰色预测理论方法更适合于工后的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针对软弱地基处理后路基填土可能产生过大沉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博深高速公路K断面为例,通过沉降板监测,得出了软弱地基沉降规律,并采用双曲线拟合法推算出工后沉降为225.1 mm,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推算最终沉降中工后次固结沉降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吉福 《工程勘察》2012,(9):13-16,21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工后沉降,利用室内常规压缩试验、长期压缩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三点法、双曲线法、星野法等最终沉降推算方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与工后次固结沉降的关系。研究表明,采用三点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包含的工后次固结沉降较少,采用双曲线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包括约23%~52%的工后次固结沉降,采用星野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基本包含了绝大部分工后次固结沉降。故建议采用三点法和双曲线法推算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并预测工后沉降时还应考虑工后次固结沉降。  相似文献   

9.
朱育雄  陶小委 《山西建筑》2009,35(24):277-278
根据武英高速公路某软土路基实验段的实测沉降资料,应用双曲线配合法推测了该路基段的最终沉降量,并与现场实测的沉降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双曲线配合法预测软土路基堆载预压的沉降值虽然较实际值稍微偏大,但该方法预测误差较小,精度较高,适用于本工程。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模型在软土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级公路路基沉降问题,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根据HJ公路先导段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建模,运用Matlab编程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能够满足路基沉降预测的预报,可用来指导施工,减小工后沉降,确保路基收敛稳定,实现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改进BP神经网络算法在基坑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来预测深基坑沉降的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构建了预测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具体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作为预测沉降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子新 《山西建筑》2014,(29):228-230
采用基于时序分析的方法,对深基坑周边建筑物进行了变形监测,通过研究不同时序模型,结合实际沉降数据,得出其模型以及模型参数,并利用参数进行预报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时序分析的方法处理沉降数据十分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GM(1,1)与GM(2,1)模型在基坑工程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灰色系统理论已经在岩土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把灰色系统中的GM(1,1)模型和GM(2,1)模型应用到基坑工程中,并编制了预测计算程序GYC1.0用于锚杆拉力、地面沉降和地面水平位移预测计算。工程实践说明:GM(1,1)模型比GM(2,1)模型更可靠,稳定性高,但是GM(1,1)模型短期预测时效果良好,中期预测时效果偏差较大,长期预测则要慎重。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地基沉降的灰色模型GM(1,1)预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晓亮 《安徽建筑》2006,13(6):143-143,151
文章主要运用灰色理论建立基于实际观测数据的沉降预测模型GM(1,1),并通过其与另外2个工程中常用到的模型在同一实际工程的沉降预测值和实际观测结果的比较,证明GM(1,1)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结果,可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灰色理论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鹏  张德军 《山西建筑》2007,33(20):88-89
系统介绍了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并对灰色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五个灰色理论预测模型,通过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得出灰色理论预测模型适合于沉降过程曲线发展缓慢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而采用灰数等维递补动态预测模型和改进的灰色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引入了MGM(1,n)多变量灰色模型,并且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将该模型应用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量预测,同时将预测结果与目前比较成熟的GM(1,1)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MGM(1,n)多变量灰色模型用于复合地基沉降量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地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射洪  袁聚云  赵昕 《工业建筑》2014,(Z1):738-741,681
地基沉降包括初始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对于软黏土地区,地基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占很大比例。目前,计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为依据固结理论并结合各种土本构模型计算沉降量的有限元法;第二类为根据实测资料推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预测方法。综述已有的各种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将其分为六大类,同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将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应用于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概念,这对于研究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时间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基坑变形系统的不确定性及灰色性,结合工程实例,采用自适应GM(1,1)模型对基坑监测数据进行了变形预测,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模型大大提高了长时间段预测精度,预测结果完全满足工程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波  王家帮  龙华 《城市勘测》2010,(6):146-148
影响山区(高填方)机场沉降的因素很多,可以将高填方沉降过程看成一个灰色系统。本文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山区机场的形变监测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和预测,最后将其应用于某山区(高填方)机场沉降预测中。经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预测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孟宇 《山西建筑》2011,37(32):65-66
根据试验现场实测沉降数据,分别利用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BP神经网络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法进行建模,对深厚软土层中桩基础的长期沉降趋势和最终沉降值进行预测,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并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