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风机负载用6/8极双速电动机提出两种变极绕组方案:非正规绕组与对称化绕组.以Z=36为例进行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对称化绕组.  相似文献   

2.
常俊国 《电机技术》2017,(5):46-48,54
介绍了不等匝全换相4/6极双速绕组的排列分析过程,并对该结构的槽满率、工艺可行性和谐波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其与3Y/3Y+Y绕组的主要性能参数的对比,证明不等匝全换相4/6极绕组具有绕组系数高、谐波含量少等优点,同时还能满足恒功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般的6/4极或8/6极双速电动机,大都采用单绕组型式。但如果两种速度下的功率相差较大时,如用于拖动风机的双速电动机,也可采用双绕组。此外,8/6/4极三速和12/8/6/4极四速电动机,也大都采用双绕组型式。其中倍极比的两种极数合用一套绕组。双绕组多速电动机在其中的一套绕组通  相似文献   

4.
刘剑辉 《微特电机》2002,30(2):44-45
罩极电动机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单相异步电动机 ,具有制造方便 ,适合批量生产而成本特别低廉的优点 ,而且运转时噪声低 ,没有无线电干扰。罩极电机起动转矩小 ,T0 /TN=0 .3~ 0 .8,而风扇类负载转速近似与转速的平方成比例 ,是过圆点的曲线。所以 ,罩极式电机适用于带风扇负载。1结构设计的特点考虑到冷柜风机的工作环境 ,风机的结构一般设计为封闭式 ,这样电机温升比开启式结构要高 ,但由于风机所带负载的特殊性 ,正常运行时温升一般不会超过 70K。风机采用 4极的凸极式罩极电机 ,定子绕组是集中绕组 ,绕组直接通过绕线机绕在四只线圈骨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的用“三等分规法”及“槽矢量集中法”设计出的新型接法(△/(?)或3Y/3Y+Y接法)的换相变极绕组,双速下分布系数均较高,起动性能和运行性能均良好,变速切换简单安全,克服了以往采用2Y/Y 或2Y/△接法的反向法变极绕组的缺点,从而能广泛应用于发电厂风机、泵用电动机,配合电网负荷实现变速节电,节电率达20%~30%。本文用具体实例说明了该新型绕组的设计方法,并列出了样机的测试结果以证实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一、用途: 船舶起货机是装在船上用的一种装卸设备,它由机械部份和电气动力部份组成。电气部份包括电动机、控制屏和主令控制器。新设计试制的电动机为交流恒力矩变极变速鼠笼型异步电动机,该电动机与3/5吨起货机配套使用时,起货速度为72/43米/分。这套设备按装在“昔阳”轮上经实船使用,比原来起货装卸效率提高一倍左右,使用情况良好。二、结构特点: 电机为甲板防水式,与齿轮箱凸缘连接,他扇冷式轴向通风,打开风门,自动接通电源,风机鼓风,才能起动电机。在非轴伸端装有直流电磁制动器,电机有两套定转子铁芯、三套绕组,其中一套铁芯定子绕组为24极,另一套铁芯的定子绕组有8极和4极  相似文献   

7.
极数为 P/4P、q为 4/1、2Y/Y单绕组、单层变极双速在远极比多速塔吊电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4/16极绕组、4/6/24极中的6/24极绕组、4/8/32极中的 8/32极绕组,采用该绕组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经测试电机性能较好,满足了用户要求。由于该绕组排列复杂,致使绕组内部接头较多。以4/16极、q为4/1、2Y/Y单层、单绕组双速变极绕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风机负载的双速电机中,往往要求高速(6极)时功率比低速(8极)时大得多。这样不论以8极为基本极的反向法变极,或用换相法变极都难以满足要求。而应当采用以6极为基本极,8极为变后极更为合适。但是,众所周知:当变前极 P_1=3K,而变后极 P_2≠3K,(K 为任意正整数)时,排出的绕组不仅几何上不对称,且主波磁势也不平衡。用矢量计算可得出:在变后极运行时,从某些相去掉部分匝数可达到三相主波磁势平衡。即称之为不对称绕组对称化运行。  相似文献   

9.
以60槽电机为例,提出采用“对称迭加法”设计8/10极、3Y/3Y连接、不等匝线圈的换相变极绕组。所获得实用方案的线圈匝比有1:2和1:2:3两种,均为双层布置,工艺简单,与采用等匝线圈的方案相比,3Y并联部分的线圈导体利用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谐波起动电动机广泛采用的定子绕组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控制更加方便的定子绕组,该定子绕组线圈的匝数、线规都相同,解决了谐波起动电动机定子绕组不等匝引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困难的问题.对该绕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以8极72槽定子绕组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绕组配置和定子齿宽对近极槽永磁电机的性能影响。比较了近极槽永磁电机隔齿绕组和全齿绕组的性能特点,设计了6种不等定子齿宽方案,对6种方案电机的输出转矩、齿槽转矩和脉动转矩等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隔齿绕组永磁电机采用合适的不等定子齿宽结构可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  相似文献   

12.
周峰 《电机技术》1996,(1):43-43
94年,我厂将正弦绕组应用在Y系列电机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绕组为双层同心式,不等匝绕组。通过特定的设计,使电机气隙内的磁势呈正弦分布,电机有害的高次谐波磁势含量和磁势谐波得以削弱,减少了杂散损耗,提高了效率,从而可减少用钢量。应用正弦绕组后,除电机的定干线圈绕组形式、节距、匝数与原Y系列绕组不同外,冲片等仍与原Y系列电机相同,但嵌线工时比同规格的Y系列电机有所增加。以Y160的2、4、6极电机为例,工时增加约40%(但2极电机正弦绕组比原统组嵌线容易)。Y180及以上中心高的2、4、6极电机嵌线所用工时与原绕组…  相似文献   

13.
《微电机》2016,(2)
为了削弱风机用外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使其性能得到改善。根据永磁同步电动机产生齿槽转矩机理进行分析得知,通过采用不等厚永磁体和对极弧系数进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本文以一款24槽8极风机用外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存在较大的齿槽转矩为例,基于Maxwell 2D建立该款电机有限元模型,将磁钢的偏心距和极弧系数分别设为变量,进行扫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合理的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优的偏心距和极弧系数使该款电机的齿槽转矩得到明显削弱。因此,本文为降低风机用外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在理论上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非倍极比4/6极双速电机的“换向”绕组。这个绕组比“反向”的双速绕组绕组系数提高,磁势谐波含量明显下降。从三台样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其出力可提高14%,功率因数提高7%,效率提高5%。低速档力能指标接近单速电机水平,高速档性能显著改善。因此用“换向”的4/6极绕组取代“反向”的4/6极绕组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一种适合风机类负载6/8极变极电机的新型带调整线圈的3Y/3Y绕组,该绕组采用换相法原理设计,保证了电机在两上极下都有较高的分布系数,并可以相对独立地设计两个极下的性能。与2Y/Y、2Y/△接法绕组相比,明显提高了低速级的力能指标,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对旋风机大流量运行时后级电机轻载运行效率过低,而小流量运行时后级电机功率增大甚至过载的问题,采用电动机变极调速的方法,仿真分析获得各转速配合的风机及叶轮的全压升、效率和轴功率特性,给出高效率运行范围。采用对称轴线法设计一款单绕组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其基波绕组系数在6极时为0. 925,8极时为0. 945,其额定效率在6极时为89. 0%,8极时为90. 7%,性能指标满足风机叶轮驱动要求。最后,分析对旋风机电动机变极调速节能原理,给出相应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控制简单,不明显增加投入,最高可节能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双速电机是利用特殊接线法来改变定子绕组的极对数,以达到变极调速的目的。介绍如何通过改变54槽8/4极电机绕组布线,达到降低温升、提高电机运行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反向法变极原理 ,阐述了绕线型变极调速感应电动机在定子绕组从 8极变为 4极的同时 ,转子绕组内部自行短路变极原理 ,用三只集电环实现双速运行。本文作者在YZR系列电机的基础上派生设计绕线型变极调速电机 ,并对此种电机电磁设计中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样机试验和实际工况运行证明 ,这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电机新产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反向法设计非倍极比双速电机时,既要用到正规分布绕组(在电势星形图上,各矢量方向所含槽数相等,各矢量之间夹角相等),也要用到非正规分布绕组(各矢量方向所含槽数不等或夹角不等),以提高某一极下的分布系数,从而满足电机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不等齿顶宽间隔绕组对直接驱动转台电机转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直接驱动数控转台对低速大转矩电机的要求,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极槽数相近结构的不等齿顶宽间隔绕组多极永磁同步电机。多极电机保证了转台具有较低的额定转速。极槽数相近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绕组短距系数,更能有效地降低电机的齿槽转矩波动。间隔绕组和不等齿顶宽结构的配合设计最大化了定子齿磁链和绕组系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电机的转矩密度。另外,还采用解析计算方法分析了不等齿顶宽结构对齿槽转矩波动和谐波绕组系数的影响。从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样机的齿槽转矩波动小于额定转矩的1%;与等齿宽电机相比,不等齿顶宽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电机的平均转矩,证明了所提出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