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高压射流技术对白酒中四大酯的影响。方法:利用超高压射流技术加压至350MPa处理白酒,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酯类含量,自然存放3个月后再次检测,并请专业品酒师进行鉴品。结果:超高压射流处理后,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含量呈下降趋势,乳酸乙酯含量呈上升趋势;酱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含量呈下降趋势,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含量呈上升趋势。专家品评认为经超高压射流处理后,酒体醇和,有良好去杂效果。结论:超高压射流技术处理后白酒酯类变化与自然陈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研究超高压水射流技术对浓香型白酒催陈的影响.白酒经常压至350MPa超高压水射流技术处理,分别检测、品评刚催陈白酒和放置3个月、6个月白酒.经超高压水射流处理后,白酒的总酸含量升高,总酯及杂醇油含量降低,压力越高,风味及口感越好,放置6个月效果更佳.总酸、总酯及杂醇油的变化与自然放置趋势基本一致,放置6个月没有出现"回生"现象,超高压水射流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的催陈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提供的干红葡萄酒为实验材料,采用超声波处理、臭氧处理、橡木保温处理等方法对葡萄酒进行人工催陈实验,研究了葡萄酒人工催陈过程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葡萄酒经超声波催陈18min时,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臭氧产量为200mg/h时处理葡萄酒18min,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当采用橡木片催陈时,在500mL葡萄酒中加入烘烤过的橡木片50g,在50℃条件下恒温保藏4d,有利于提高葡萄酒中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降低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  相似文献   

4.
以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波醇化温度、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白酒陈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因素组合对微波催陈白酒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醇化温度50℃、微波功率70 W、处理时间10min为最佳催陈工艺条件,该条件下白酒的总酸含量为1.46g/L,总酯含量为2.98g/L,与新酒的总酸、总酯含量差异显著(P0.05)。经微波处理后,白酒中酯类物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发生红移,基团有更加不稳定的趋势;白酒中主要微量成分的浓度及配比与自然陈化最为接近,如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酸等;此外白酒中还产生了丙酸、戊酸、己酸己酯、癸酸乙酯等呈香呈味物质。  相似文献   

5.
陈龙 《酿酒科技》2020,(5):60-64
为了确定浓香型白酒一个生产周期不同排次白酒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以古井镇某酒厂一个生产周期不同生产时期所产的白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与己酸乙酯之比的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白酒中主体风味物质在生产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并采用色谱结合白酒品评技术对分段摘酒进行了研究,以期最终达到量质摘酒的目的。结果表明,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含量随排次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新老厂区乙酸乙酯与己酸乙酯之比排次差异显著,乙酸乙酯与己酸乙酯之比呈现增长趋势;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随着断酒酒精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乳酸乙酯随断酒酒精度降低而增加,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和异戊醇随断酒酒精度降低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随断酒酒精度降低呈上升趋势。以上研究为进一步解决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结合色谱检测技术指导酿酒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于白酒中醇酯等主成分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沈尧绅  曹桂英 《酿酒》1994,(2):32-40
关于白酒中醇酯等主成分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探讨沈尧绅,曹桂英,孙洁,程光田(内蒙古轻工研究所,山东景芝酒厂)一前言白酒中含量较多的酯为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和戊酸乙酯。主要的醇类除乙醇外,还有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甲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高压水射流催陈对白酒微量成分的影响。方法:对常压至350MPa催陈白酒微量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经超高压水射流催陈后,以异戊醇、异丁醇为代表的杂醇油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乙醛、乙缩醛含量缓慢减少;随着压力增加,总酸含量上升,而三大酯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经超高压水射流处理后,白酒微量成分变化为探讨超高压催陈对酒体香味影响机理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高压对丹阳封缸酒进行人工催陈处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检测分析其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丹阳封缸酒分别经300MPa、400MPa、500MPa、600MPa处理15 min后,与未经超高压处理的酒相比,其香气成分中的异丁醇、活性戊醇、异戊醇、2,3-丁二醇、苯乙醇等醇类和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等酯类及糠醛、苯甲醛、乙酸含量明显增加,乙醛含量明显减少;而在400MPa下经15 min处理后其变化最明显,说明超高压对丹阳封缸酒有着一定的催陈效果.  相似文献   

9.
四特新酒在贮存过程中,低沸点醇、醛、酸不断挥发及发生各种理化反应,可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杂味;新酒贮存若增大总酸含量,贮存容器以不锈钢罐最好;贮存过程若要增加总酯含量,贮存容器以陶缸最好;基础酒经大水泥池贮存后,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在7~8个月达到最高值,故以7~8个月贮存期为宜;新酒经不锈钢罐贮存后,乳酸乙酯到6个月达到最高值后下降,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随贮存时间延长其值增加,故贮存期越长越好;新酒经陶缸贮存后,己酸乙酯随贮存期延长其值增加,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在半年内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故贮存期以半年为好.(孙悟)  相似文献   

10.
刘千  李华  杨敏敏  杨志杰  陈黎 《食品科学》2018,39(4):206-211
为进一步明确地理标志产品“宜宾酒”原酒的主要品质指标,为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按照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对524份原酒样品的乙醇体积分数、总酸和总酯含量,以及其中267份样品的单体物质(乙醛、乙缩醛、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含量进行测定,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乙醇体积分数越高,总酸、总酯、乙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含量差异越大。总体上,“宜宾酒”原酒具有适宜含量的总酸、高含量的总酯和己酸乙酯。样品中达到DB511500/T10—2014《地理标志产品多粮浓香型白酒(宜宾酒)传统固态法酿造工艺要求》标准特级酒要求的比例很高,可依据本研究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该研究为“宜宾酒”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川法小曲白酒主体挥发性成分组成。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技术分析川法小曲白酒主体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 4种不同地区川法小曲白酒(江津、永川、开江、自贡)中共检出6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江津检出29种、永川31种、开江44种、自贡45种。4种不同产区酒中的共有物质为乙酸乙酯、正丙醇、异戊醇、癸酸乙酯等15种成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正丙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癸酸乙酯、乳酸乙酯等15种成分在挥发性成分体系中贡献率较大。定量结果显示,4种不同地区川法小曲酒中的乙酸乙酯含量为0.4170~2.0880 g/L;乳酸乙酯含量为0.1115~0.2809 g/L;正丙醇含量为0.5416~0.9729 g/L;异丁醇含量0.3327~0.6371 g/L;异戊醇含量为0.7721~1.1701 g/L。结论 4种样品酒中异戊醇与正丙醇的比值分别为:1.0、1.2、1.1、1.5,异戊醇与异丁醇的比值分别为2.5、1.8、2.2、2.4,可作为川法小曲白酒特有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新工艺白酒中,己酸乙酯香气随酒度增加而下降,乳酸乙酯有助香作用,乙酸乙酯对己酸乙酯有掩盖作用;适量丁酸乙酯对己酸乙酯有助香作用,杂醇油对己酸乙酯有相杀作用。酒精要符合国家食用标准,并采用净化介质法,活性炭法,高锰酸钾法,复蒸法处理。选用合格的香精和香料,避免影响白酒质量。浓香型白酒配方设计,根据口感要求而定。利用固态白酒,酒头,酒尾和中草药勾调新工艺白酒,能够使产品提高质量,突出白酒风格。  相似文献   

13.
建立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别对100年、300年窖龄窖池的酒醅在蒸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准确定性浓香型白酒中70种典型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酯类39种,醇类14种,酸类6种、烷烃类3种,醛酮类5种,其他3种;其中46种化合物属于两个不同窖龄窖池酿造白酒中的共有成分。同时,在蒸馏过程中,丙二醇、2,3-丁二醇、乙酸、苯乙酸乙酯、十四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均呈上升的趋势;辛酸乙酯、丁酸己酯、己酸丁酯、庚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丁酯、戊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正丁醇、戊醇、2-甲基丁醇呈下降的趋势;己酸、丁酸、己醇、辛醇均增加。本研究初步阐释了不同窖龄馏分酒中风味物质的含量差异,发掘了不同馏分酒蒸馏过程中风味物质含量与流酒时间之间的关系,为酒企科学蒸馏、质量摘酒和分级贮存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选用4种大孔树脂和4种酒类专用活性炭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首先对57%酒精度模拟加标酒样进行吸附实验,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ethylhexyl phthalate,DEHP)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吸附率为指标进行初选。之后用57%酒精度浓香型原酒进行验证,以塑化剂的吸附率和原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4种香气成分的损失率作为指标,筛选出理想的吸附剂。结果表明:1)JT201、JT203酒类专用活性炭对模拟酒样中4种塑化剂的吸附效果较好,平均吸附率为91.01%和87.21%,大孔树脂中非极性的D4006较其他树脂吸附效果好,吸附率达73.67%;极性大孔树脂NKA-Ⅱ和颗粒活性炭的吸附率不足60%,初选JT201、JT203酒类专用活性炭为原酒中塑化剂的吸附剂。2)JT201、JT203酒类专用活性炭吸附后,原酒中DMP、DBP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JT201对DIBP、DEHP的去除率均达80%以上,JT203对DIBP、DEHP去除率为78%、72%;JT201、JT203吸附处理后原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分别损失7.7%、6.1%、11.9%、11.6%和10.4%、8.6%、33.9%、16.0%,本研究确定JT201酒类专用活性炭为去除浓香型原酒中塑化剂的最佳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制备了铜-凹凸棒石粘土(凹土)(Cu-ATT)、锌-凹土(Zn-ATT)、铁-凹土(Fe-ATT)催熟材料,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其金属元素组成及微观结构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利用氢火焰气相色谱仪、ICP-MS对酒样主要香味成分及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样相比,Cu-ATT、Zn-ATT酒样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含量增加,乙酸、己酸含量减少,与白酒自然老熟的酸与酯类变化不一致,并且酒样风味不良,金属元素溶出较多。而Fe-ATT酒样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含量减少,乙酸、己酸含量增加,与白酒自然老熟成分变化基本一致,酒样窖香纯正,酒体协调,丰满、味净,Fe元素溶出量较少,催熟作用显著。Fe-ATT白酒催熟效果是否与Fe元素的引入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金银花纯花固态发酵酒风味特征及活性功能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宇  黄永光  唐东亚  潘承金 《食品科学》2018,39(24):249-255
对金银花纯花固态发酵酿造花酒的风味及其活性功能成分进行研究,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金银花酒中重要的香气化合物,结果表明纯花固态发酵金银花酒中主要含有β-大马酮、辛酸乙酯、乙缩醛、3-甲基丁酸乙酯、芳樟醇、苯乙醇、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月桂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醛、罗勒烯、辛酸异戊酯、2-甲基丁醇、反式丁香烯,其风味与清香型白酒有相似性,同时金银花特征风味明显;金银花固态发酵酒中检测出绿原酸等活性功能成分。利用纯花直接固态发酵工艺酿酒,更有利于原料中的香气、活性功能成分得到大量保留和转移到酒体中,增加酒体风味及活性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7.
白酒基酒典型风味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与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新的、同时测定杜康不同级别白酒基酒中11 种典型风味物质含量的气相色谱外标法,采用AT.LZP-930型色谱柱(25 m×0.32 mm,0.1 μm),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进样口温度220 ℃,检测器温度250 ℃,柱流速2.0 mL/min,载气为氮气(纯度99.999%),载气流速30 mL/min,H2流速30 mL/min,空气流速300 mL/min,尾吹流速25 mL/min;采用分流进样方式,分流比10∶1,进样量1 μL。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性高;通过对不同级别白酒基酒中11 种典型风味物质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合品酒师的品评结果可以得出:杜康不同级别中白酒基酒11 种典型风味物质中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4 种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己酸的含量随着级别的降低而显著递减,而乳酸乙酯的含量随着级别的降低而递增,其他7 种物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己酸乙酯与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的最佳比例分别在1.2∶1以下和1.7∶1~1.4∶1,己酸含量在160 mg/100 mL时最佳。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酒度低度白酒活性炭除浊、香味损失及化学性能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酒度白酒进行活性炭处理,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酒中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色谱骨架成分及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总酸、总酯也随着活性炭添加量的增加有一定程度减小,且酒质香浓感减弱,酒体抗冻能力增强。用同量活性炭对不同酒度白酒进行处理,酒度越高,其处理降度后的低度白酒微量香味成分越丰富,酒质香浓感越好,但酒体抗冻能力越弱。新处理工艺能够增加酒体香浓感,且大幅度提升酒体口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