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比较研究各种不同提取方法下的苦荞黄酮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分别对苦荞总黄酮溶液、苦荞水溶性黄酮溶液、苦荞醇溶性黄酮溶液用α-淀粉酶进行体外活性抑制作用试验,并绘制抑制曲线,所得的结果与阿卡波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阿卡波糖、苦荞总黄酮、苦荞水溶性黄酮、苦荞醇溶性黄酮对α-淀粉酶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095、0.086、0.10、0.202 mg/mL。本研究为三种提取产物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芦丁、槲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苦荞黄酮降血糖作用的机理,以及苦荞黄酮中产生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成分,故分别研究芦丁和槲皮素的降血糖功能。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成阳性,表明芦丁溶液和槲皮素溶液都具有辅助降血糖的功能。芦丁和槲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物阿卡波糖相比,均优于阿卡波糖。芦丁溶液和槲皮素溶液、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061mg/mL、0.055mg/mL、0.52mg/mL。  相似文献   

3.
以药桑叶为实验原料,通过集成提取工艺,获得3 种含量稳定的粗提物成分,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不同粗提物间组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采用乙醇提取、柱色谱分离纯化等方法,获得桑叶中具有潜在降血糖活性的黄酮、多糖和生物碱粗提物;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评价3 种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采用CompuSyn软件对不同粗提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桑叶中黄酮、生物碱、多糖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抑制活性,且生物碱粗提物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多糖粗提物在高质量浓度作用下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作用与多糖质量浓度成正比;在本实验所使用的质量浓度与剂量配比内3 种粗提物相互组合时,黄酮+生物碱组合、多糖+生物碱组合表现为拮抗作用;黄酮+多糖组合、黄酮+多糖+生物碱组合在高质量浓度下对抑制α-葡萄糖苷酶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采用萃取法制得太行菊黄酮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使用体外(PNPG) 法建立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筛选模型,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作用的抑制类型。太行菊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活性与黄酮的质量浓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黄酮质量分数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相,且高于阿卡波糖,而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低于阿卡波糖。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IC50=1.01 mg/mL)<正丁醇(IC50=1.25 mg/mL)<阿卡波糖(IC50=1.47 mg/mL)<残余水相(IC50=1.77 mg/mL)<石油醚(IC50=2.12 mg/mL)。酶抑制动力学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混合型抑制类型中竞争与非竞争关系;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抑制类型。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黄酮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在开发成辅助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或药品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有望将太行菊醇提物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黄酮开发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探讨酸荔枝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将酸荔枝干燥核粉碎,用乙醇超声波法提取,对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采用α-葡萄糖苷酶体外活性抑制模型,测定酸荔枝的4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这4种提取物对α-葡萄苷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活性均高于阿卡波糖,其中水部位的抑制作用最强,提示酸荔枝在抗糖尿病产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试验揭示酸荔枝核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Batal.)Ijinskaja)抑制α-葡萄糖苷酶有效成分及其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改善和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和总甘油三酯(TG)的影响。用聚酰胺柱富集青钱柳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三萜,用水提醇沉法和sevag法制备青钱柳总多糖;以阿卡波糖为对照体外检测各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通过STZ联合高糖高脂饲料诱导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不同剂量组给青钱柳总黄酮(CPF),四周后检测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富集后CPF中黄酮含量达到55.66%,对α-葡萄糖苷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60.477mg/L接近阿卡波糖的IC50值58.608mg/L;能明显改善正常小鼠糖耐量,降低餐后血糖;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FBG、TC、TG。CPF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红松松球鳞片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了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红松松球鳞片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略弱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二者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713.94μg/m L和623.73μg/m L;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及阳性对照阿卡波糖,二者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902.91μg/m L和865.96μg/m L。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红松松球鳞片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  相似文献   

8.
寇秀颖  杜阳吉  徐勇 《食品工程》2010,(4):39-41,48
从桑叶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并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猪胰液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以评估其降血糖功能。结果表明,桑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对这两种酶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总黄酮和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及猪胰液α-淀粉酶的抑制存在协同作用,两者混合对两种酶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薯蔓提取物降血糖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彧  高荫榆  张锡彬 《食品科学》2007,28(12):466-469
研究徐薯18和大地1号两个品种红薯茎叶多糖和黄酮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治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薯茎叶多糖和黄酮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红薯茎叶多糖和黄酮提取物具有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但均弱于阿卡波糖。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多糖提取物,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徐薯18红薯茎叶黄酮提取物和多糖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好于大地1号。  相似文献   

10.
探究苦荞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比较研究了苦荞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超滤技术,结合HPLC分析鉴定了苦荞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成分,并研究了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苦荞80%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30%丙酮提取物,而水提取物相对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80%乙醇提取物中主要有3种成分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中2种物质分别是芦丁和槲皮素,两者可与α-葡萄糖苷酶中的多个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从而"占据"酶的活性中心,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比较经优化条件提取的番石榴叶总黄酮粗提物(样品A)和经AB-8大孔树脂纯化的番石榴叶总黄酮精提物(样品B)的体外生物学活性。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还原力检测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及研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来比较样品A、B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样品A和样品B的黄酮含量分别为7.8%、13.28%,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7.61%、97.22%,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2.32%、80.45%,样品B的还原力远大于样品A;样品A和样品B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9.17%、99.81%,远大于阿卡波糖。样品A和样品B都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总体上样品B高于样品A,可能与其中的总黄酮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紫山药粉为原料,对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紫山药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微波功率300 W、微波时间30 s、超声功率270 W、超声时间3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紫山药多糖平均得率为11.12%。醇沉后的紫山药多糖粉末中多糖的质量分数为45.80%。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试验中,紫山药多糖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较阿卡波糖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醇提物及8种主要黄酮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用75%无水乙醇回流提取制备显齿蛇葡萄提取物,对其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之后选取显齿蛇葡萄中8种主要黄酮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醇提物在(0.1~1.0)mg/mL之间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338mg/mL。8种黄酮化合物均对α-葡萄糖苷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槲皮素的抑制效果最强,半抑制浓度为0.083 mg/mL,是醇提物的1/4。结论:显齿蛇葡萄醇提物与主要黄酮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显齿蛇葡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桐花树叶70%醇提取物经萃取获得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5个部位。对各部位进行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清除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活性物质含量高、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的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其用α-葡萄糖苷酶进行体外活性抑制作用试验,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与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酶抑制类型,所得的结果与阿卡波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和桐花树叶水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均优于阿卡波糖,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59μg/m L和60.79μg/m L。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类型为混合Ⅱ型抑制,对游离酶(E)的抑制常数(Ki)为0.245 mg/m L,对酶-底物络合物(ES)的抑制常数(Kis)为0.023 mg/m L。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旨在探讨β-葡萄糖苷酶法辅助提取琯溪蜜柚疏果黄酮的工艺及提取得到的黄酮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试验对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酶解pH、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并研究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琯溪蜜柚疏果黄酮提取的最优条件是: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0.0128 U/mL、酶解pH4.4、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8 h,在该工艺条件下疏果总黄酮提取量为34.0 mg/g;该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31 mg/mL。本研究结果说明酶法工艺可显著提高琯溪蜜柚疏果黄酮的提取量,且琯溪蜜柚疏果黄酮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琯溪蜜柚疏果黄酮提取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利于促进琯溪蜜柚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对油菜蜂花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富集黄酮,然后对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抑制α-葡萄糖苷酶实验,并利用红外光谱(IR)和液-质联用(LC-MS)对体外降糖活性最高的组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中起主要作用;AB-8大孔树脂纯化得到的PEFS-3组分总黄酮含量为68.77%,IC50为72.16μg/m L,远小于阿卡波糖的IC50(1124.86μg/m L),表明其抑制效果强于阿卡波糖;PEFS-3组分中共鉴定出5种主要物质,其中4种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4’-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第5种推断为亥茅酚苷或黄烷醇,具体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参皂苷Re、Rg_2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利用人参皂苷Re、Rg_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体系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变化,并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进行比较,判定人参皂苷Re、Rg_2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情况。人参皂苷Rg_2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为18.1%,人参皂苷Re的抑制率为13.4%。人参皂苷Re、Rg_2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手段研究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对淀粉消化酶的抑制效果和作用机制,及二者联合使用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类型均为疏水相互作用力和以氢键为主要驱动力的竞争性抑制,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36 mg/mL和0.22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均为通过氢键结合的混合型抑制,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30 mg/mL和0.362 mg/mL。同时,二者均能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酶的活性,且只存在一个(或一类)作用位点;二者按照不同浓度比联合使用均可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产生协同抑制的作用,当二者浓度比为7∶1和3.6∶18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联合指数分别达到0.20和0.22,苦荞中黄酮对两种消化酶达到最佳协同抑制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黄酮与淀粉消化酶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对指导富含黄酮食药同源植物的加工利用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有利于促进苦荞产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桑叶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调节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桑叶中提取、分离并部分纯化了多糖和黄酮。酶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桑叶多糖是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竞争性抑制剂,其抑制率约比拜糖平片高8倍多,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大,作用时间为5min时抑制效果最好。桑叶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有激活作用,是潜住的升糖功能因子。在桑叶黄酮加入乳化剂硬脂酸单甘酯,可改善黄酮在水中的分散度,解决了水溶性欠佳的黄酮酶活性调节剂的动力学测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番石榴叶中提取总黄酮以及多糖,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以及猪胰液α-淀粉酶抑制活性以评估其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番石榴叶中提取的黄酮类以及多糖类化合物对这2种酶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黄酮和多糖对蔗糖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3.5%和29.3%,对麦芽糖酶的抑制率分别为47.7%和20.6%,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4.4%和31.9%。此外,所提取的总黄酮以及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以及猪胰液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存在协同作用,两者混合的酶抑制活性更好,其中黄酮和多糖的混合物对蔗糖酶,麦芽糖酶以及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5.8%,53.5%和6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