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地震层序模型为基础 ,采用联合反演技术对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高分辨率处理。处理参数的确定是建立在对已有地质信息和原始地震资料进行时频分析基础上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处理后的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分辨率和信噪比都有明显提高 ,其地质效果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信息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带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针对裂缝性油气田民经成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攻目标,尝试了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和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带的4种方法技术,即(1)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相干体分析技术:(2)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沿层构造属性分析技术:(3)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目标层介质平均吸收参数分析技术;(4)叠前三维地震数据体的AVO及AVA分析技术。实践表明,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裂缝及其发育带确实有较大的难度,但在资料信噪比较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
地震属性在SU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SU气田地下地质情况复杂,有效储集砂体分布非均质性强,常规方法对含气有利区的预测符合率低,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利用保真处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叠前及叠后地震资料的地震属性、波形分类、频谱分解处理和三维可视化、AVO远近道对比研究,并综合上述研究成果进行岩性与含气砂体的横向预测,较好地解决了有效储层分布及含气有利区块分布的非均质性问题,同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使用地震属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在复赛谱域提取混合相位地震子波的新方法,提出了利用所提取地震子波对叠后数据体进行反褶积处理的流程,并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试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方便地提取理想的混合相位子波,用其进行反褶积能够有效地提高叠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立足原始叠加地震数据,利用分频技术处理出任意单频及连续频带积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在有效的地震频带内,可以降低子波叠覆和鸣振效应造成的成像模糊,最大限度地突出薄层响应,使得薄层成像清晰。在解释过程中可随时根据不同的地质目标对资料进行实时处理,解决了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无法对所有地质目标都达到最佳成像效果的问题。该技术在大庆油田高台子区块和辽河油田荣72井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曲波变换的叠后三维地震资料去噪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曲波变换的数学原理,采用数值算法最新研究成果,设计并实现了二维曲波变换应用于叠后三维地震资料去噪处理的算法和流程。采用曲波变换对南海某工区叠后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去噪处理结果表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去噪后的地震剖面反射波同相轴清晰、连续性好、保真保幅、方差体清楚,从而为该地区后续的层位和断层解释、地震异常体识别、油藏描述和地震反演提供了更为真实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7.
全三维地震解释是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三度空I’目]的立体解释,即三维数据体解释。目前常见的三维解释仍是三维地震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造成诸多信息未能利用,地下地质体反映的精度不够高。文中讨论了三维数据的地质和地震意义:介绍了全三维解释中可采用的现有和未来技术及其解释流程。  相似文献   

8.
地震属性是指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数学变换而得到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特征。地震数据体中隐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可以通过地震属性来实现和表达。目前地震属性主要用于储层岩性及岩相、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分析,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常规地震资料含有微弱油气信息而人工难以分辨的情况下,人们致力于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其地震属性参数,并利用各种数学方法对地震闭等形成的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所占份量越来越大。为此,充分利用地震属性分析预测油气的分布成为形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子体相干技术以三维地震资料中任意尺寸的子体为基本计算单元,求取与其他子体之间的地震属性相干结果。在实际地震资料的子体相干处理中,可以同时得到相干体、倾角体及方位角体3种数据体,并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像像素合成技术把这3种数据叠合成像并显示。子体相干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像素合成成像等技术的结合使用,可以表征更丰富的地震地质信息,能有效地获得我们感兴趣的断层、裂缝,以及储层的地质信息。这2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松辽盆地某三维地震探区的地震解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丘起伏变化较大.地震资料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振幅衰减问题和多次波问题。为此.对该区多个区块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在静校正、多次波衰减、一致性处理、速度分析、叠后去噪和叠后偏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该区的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和处理流程。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兼顾信噪比。应用结果表明.剖面品质满足了地质解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地震平衡技术及其在地震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平衡技术是一种在地震反演中改善井震关系的新技术。它通过单井对比、空间分形建模以及平衡处理的手段,克服地震反演中子波空变的影响,使得经过地震平衡技术处理的地震剖面井震关系得到较好改善,从而可以用统一的子波对研究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反演。  相似文献   

13.
地震平衡技术是一种在地震反演中改善井震关系的新技术。它通过单井对比、空间分形建模以及平衡处理的手段 ,克服地震反演中子波空变的影响 ,使得经过地震平衡技术处理的地震剖面井震关系得到较好改善 ,从而可以用统一的子波对研究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反演  相似文献   

14.
在干扰强烈而不易得到有效反射的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可以采用超多道地震法进行油气勘探攻关。它是利用其道数特多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扩展采集范围,加密空间域时间域的采集密度,选择最有利的采集区间,以适应浅、中、深层和不同类型波的空间变化;同时提高叠加次数,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这样能大大加强反射波,压制相干噪音,提高信噪比和分辨力,突出反射波组,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解释剖面。本文介绍了超多道地震技术及其在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的试验、应用,展示这一方法解决复杂构造问题的良好效果和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震地质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以来,石油探勘的地震技术发展很快,经历了三个阶段:光点照相记录的“五一”型地震仪器阶段,模拟磁带地震仪器阶段,以及数字记录地震仪器阶段。目前可以利用这些地震信息对所勘探的地区提出较全面的资源评价。于是,地震地质就发展成为石油地质学中一门分支学科了。地震地质所研究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区域地质构造,各层构造图的解释,地震地层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三维模型试验的装备和自制换能器的特点。较详细地叙述了直角断层和两个背斜加一个倾斜断层的典型三维模型的观测结果,并与有关的二维模型记录做了比较,由此说明野外三维勘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及矢量代数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地震深度剖面中断层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即断层线在深度剖面中的倾角)与断面真倾角、反射界面真倾角以及测线方向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本文观点对测线布设及资料解释等实际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震数据的谱白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谱白化处理是提高地震勘探分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简述了谱白化处理的原理、实现过程及其参数的选择和使用。从实际处理中我们认识到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广、可控性强、效果稳定的特点。文中给出的实例说明该方法既能提高分辨能力又不致将噪音放大得太厉害。最后还讨论了该方法的其它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用于岩性预测的地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