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沈鹤鸣 《住宅科技》2012,32(7):42-45
从现浇混凝土楼板负弯矩钢筋偏位质量问题处理,引发对质量、安全问题界定的思考。从而发现板类设计中普遍按惯例将钢筋保护层厚度直接取为规范最小值,造成施工中实际楼板类构件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困难,普遍超设计要求,从而引发对过度加固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通过荷载试验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外界的不可控因素使得混凝土很容易开裂,故需要对开裂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检测包含裂缝描绘、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板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板构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板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间距检测、板构件钢筋直径、楼板承载力复合验算七个项目。通过现场板厚、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钢筋直径的检测值与设计值的对比,并采用检测值进行承载力复合验算,以此确定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有主次梁的框架结构施工中,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按图绑扎钢筋,在主次梁的节点处主次梁钢筋及板的钢筋纵横重叠,按混凝土现浇板面的设计标高浇筑混凝土,在主次梁节点区域混凝土保护层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甚至没有保护层;如果主次梁节点区域混凝土保护层满足规范要求,同时现浇板除板中心区域的板厚符合设计要求,则现浇板的周边和主次梁节点区域明显偏厚,一般偏厚20~30 mm,形成一个锅状凹形.  相似文献   

4.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正确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施工中,许多施工人员对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存在错误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防止出现露筋现象,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越厚越好;(2)梁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是针对箍筋而言的;(3)认为保护层不重要,常用石子或其他东西代替砂浆垫块。这种错误的理解产生的后果是:如果保护层过厚将会降低构件抗弯设计断面的高度,对构件的受力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混凝土产生裂缝,梁柱混凝土容易缺棱掉角,难以保证混凝土的表观质量;如果保护层过薄,则梁板底会出现露筋现象。为克服这种现象的产生,正确认识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相似文献   

5.
钢筋保护层厚度直接影响结构构件的耐久性、承载力。只有在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混凝土才能对钢筋提供可靠的握裹力,两者才能更好地协同工作。对于墙、柱类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质量,当前标准还没有给出相应的结构实体检验的方法。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给出了墙、柱类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方法、步骤和评定方法。论文指出,墙、柱类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结构耐久性有重要意义,相关标准宜尽早给出验收要求。  相似文献   

6.
郭煜 《建筑技术》2006,37(4):298-300
某8层商住楼主要结构构件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个别构件钢筋锈蚀情况较严重。通过进行钢筋锈蚀情况普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混凝土施工质量及缺陷检查、混凝土碳化深度和Cl^-含量检测,发现主要原因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小及混凝土中存在蜂窝孔洞。按锈蚀情况的不同分别对构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其中包括钢筋保护层厚度,纵向受力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 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 8mm,-5mm。  相似文献   

8.
桁架钢筋叠合板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常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施工安装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质量问题,对桁架钢筋叠合板施工安装的整体式接缝混凝土质量,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钢筋碰撞问题研究,提出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减少质量常见问题,确保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庆建筑》2012,(5):41-41
正《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其中包括钢筋保护层厚度,纵向受力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相似文献   

10.
<正>混凝土保护层是指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设置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保证握裹层混凝土对受力钢筋的锚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混凝土碳化反应的差异和构件的重要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按平面构件和杆状构件分两类确定了保护层厚度。在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3.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20.
镇江市大市口广场设计构思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梅娟 《中国园林》2002,18(3):31-32
通过对镇江市大市口广场总体设计布局及功能分区设计构思的分析,强调城市广场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娱乐、休闲及活动,以人的需求为准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