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茶树精油(Tea tree oil,TTO)是从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中取出来的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植物精油。茶树精油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对许多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已被研发成多种类型的产品如防腐剂、抗菌剂和芳香剂,主要应用于化妆品、药品、食品香料及美容行业等诸多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茶树精油对细菌、真菌的抑菌活性及机理、抗病毒活性以及抗寄生虫活性的研究,并对茶树精油抗微生物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茶树精油在减抗替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桉叶精油对水产品中4种微生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通过滤纸片法和倍比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DIZ)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植物精油(桉叶精油、薄荷精油、茶树精油、丁香精油)对水产品中4种常见微生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败希瓦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效果;进一步以腐败希瓦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导率、核酸含量、细胞内ATP含量分析植物精油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桉叶精油对大肠杆菌、腐败希瓦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3.33、27.87、38.88、39.61 mm,对大肠杆菌、腐败希瓦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1.00、1.25、0.75、0.63 μL/mL,在4种植物精油中显示出最强的抗菌活性。桉叶精油改变了腐败希瓦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造成细胞内容物的泄露及细胞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本实验将为桉叶精油作为一种天然抑菌物质应用于水产品行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进  曹先爽  宋丽  丁兆青  汤锋  岳永德 《食品科学》2017,38(12):131-136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种,广西香樟16种。3种香樟叶精油的共有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不小于1%的共有成分为月桂烯、β-石竹烯和芳樟醇。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在3个产地的精油中差异较大,依次为:广西产地(76.97%)江西产地(32.40%)安徽产地(1.39%)。进一步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成分,结合保留指数,鉴定出44种化合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对苹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半抑制浓度值(处理48 h后)分别为:31.74、35.79 mg/L和38.02 mg/L。香樟叶精油中的芳樟醇成分对其抑菌活性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为香樟叶精油在果蔬防腐保鲜剂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茶树花的特点、活性成分的功能及分离纯化、茶树花的专利及典型产品茶花茶、茶花饮料、茶花酒、精油、茶花花粉的利用现状,并对茶树花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桉叶精油在气相、液相和固相扩散方式下对供试菌的抑菌圈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桉叶精油气相扩散抑菌效果,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GC-MS技术,对比分析气态桉叶精油的抑菌成分。结果表明:桉叶精油通过气相扩散方式抑菌也具有明显抑菌效力,对供试菌的MIC值范围为0.045~0.36mg/mL,显著低于液相MIC值(4.5~18.0 mg/mL)和固相MIC值(4.5~18.0 mg/m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好,对黑曲霉抑制作用稍差;气态桉叶精油与桉叶精油的主要成分无显著差别,均以萜烯类和醇类物质为主,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的升高导致抑菌活性变强;气态桉叶精油的抑菌活性与α-蒎烯、右旋柠檬烯、3-蒈烯、异松油烯和月桂烯等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信阳茶树花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茶树花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通过抑菌圈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茶树花精油中共鉴定出1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脂肪酸类和萜烯类等化合物,其中苯乙醇(26.09%)和棕榈酸(17.93%)相对含量较高;茶树花精油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其对DPPH和ABTS+这2种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44.93 mg/mL和48.47 mg/mL;茶树花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均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5.3±0.2 mm, MIC为10%。试验结果可为茶树花精油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一枝黄花精油的提取及对灰霉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加拿大一枝黄花中提取挥发油,通过L9(34)正交实验研究料液比、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对精油得率的影响。采用接触法评价该植物的花、叶精油对灰霉菌的抑菌活性,并由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对其灰霉菌丝体和内部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对精油得率的影响最大,最优提取方案为料液比1∶12(g/m L),浸泡时间3h,蒸馏时间3h。该植物的叶部和花部精油都对灰霉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2个部位精油处理都能导致菌丝变细、表面皱缩度提高;细胞壁受损且质地疏松,亚细胞结构及界限模糊,细胞质外渗。其中,该植物叶部精油的抑菌效果和对菌体的破坏能力高于花部精油。  相似文献   

8.
以包埋前后的桉叶精油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打孔法和气相扩散法分别测定其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和气相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气相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探讨桉叶精油包埋前后抑菌性能差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比分析桉叶精油包埋前后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桉叶精油包埋前后对供试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细菌,对霉菌的抑制效果稍差。桉叶精油包埋前后对供试菌的气相MIC和MBC未有太大差异。桉叶精油包埋前后主要成分大体相同,均以萜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包埋后桉叶精油中部分萜烯类化合物的消失或相对含量的减少导致抑菌性能稍有下降,但气相MIC不变,仅对酿酒酵母和桔青霉的气相MBC稍有上升。  相似文献   

9.
精油是一类植物源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萃取于植物的叶、花、根、茎或果实等不同组织部位的具有挥发性油状液体的芳香类物质,因其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在果蔬贮藏保鲜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综述了植物精油对果蔬中霉菌的抑菌效果及其抑菌机理,简要分析了精油采前喷洒法、精油浸渍法、精油熏蒸处理、精油微胶囊包埋法、精油复合涂膜和精油保鲜纸等多种用于果蔬保鲜的处理方法及作用效果,最后对植物精油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为植物精油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孙达  夏兵 《现代食品科技》2020,36(11):104-113
为比较柠檬草、茉莉花、姜黄三种植物精油的组成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本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样品成分,进而通过滤纸片法和梯度稀释法分析样品的抑菌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姜黄精油主要特征成分为姜黄酮(12.87%)、芳姜黄酮(38.53%)和姜酮(20.36%),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包括莰烯(2.38%)等;柠檬草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柠蒙烯(12.72%)、柠檬醛(8.52%)和异松油烯(17.53%),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包括柠檬醛(8.52%)等;茉莉精油的主要特征成分为芳樟醇(11.88%)、乙酸苄酯(9.31%)和肉桂醛(31.87%),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包括肉桂醛(31.87%)等。柠檬草精油、茉莉精油、姜黄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10 mm、10.22 mm、7.84 mm,阳性对照的乳酸链球菌素抑菌圈直径则为13.40 mm。上述三种植物精油均包含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物质,且在抑菌圈试验中表现出抑菌性,与乳酸链球菌素相比,抑菌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柠檬草精油>茉莉精油>姜黄精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茶树精油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生物被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首先测定了茶树精油对1株MRSA标准菌株及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的MIC值为0.08%~0.32%。结晶紫半定量染色实验发现0.16%的茶树精油对MRSA生物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结晶紫半定量染色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0.32%的茶树精油可完全清除MRSA成熟的生物被膜,0.16%可明显破坏其生物被膜。抗生物被膜机制的初步探究发现茶树精油可以抑制MRSA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和胞外DNA(extracellular DNA,eDNA)的分泌以及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agr、ica、cid、sar的表达。因此,茶树精油具有强大的抗生物被膜作用,可能机制是抑制其PIA的合成,eDNA的分泌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了茶树油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采用茶树油(0.005μL/mL)干预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MTT法检测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发现经茶树油干预后,以CD11c设门,树突状细胞高表达H-2Db(48.20%),I-Ab(6.60%)和CD86(41.00%),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分别达到1.28倍,3.40倍和1.28倍的增长。混合淋巴培养实验发现茶树油能够增强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降低树突状细胞的吞噬功能。初步表明茶树油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成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新鲜兰州百合鳞茎为原料,对其进行轻加工预处理,并选用0(CK)、25、50、100 μL/L的茶树精油对轻加工百合进行熏蒸处理,置于4℃条件下贮藏,分析轻加工百合在贮藏过程中褐变的程度。结果表明:茶树精油熏蒸处理能够延缓轻加工百合白度值的下降,减缓褐变,50 μL/L使褐变指数BI值降低13.0%;提高了总酚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50 μL/L处理组将其峰值分别提高了18.5%、19.2%;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破坏性酶类的活性,50 μL/L处理组将其峰值分别降低了24.6%、32.2%。总体而言,50 μL/L茶树精油处理效果最优,其次是25 μL/L,最后是100 μL/L。  相似文献   

14.
以黑蒜、茶树菇和小米椒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价为标准,采用单因素实验、模糊数学评价和响应面优化法,对黑蒜茶树菇酱的茶树菇、小米椒、植物油、食用盐、白糖、淀粉、葱姜蒜等原料配方进行优化,研究一款黑蒜酱制品,并将其与市售春玖源茶树菇酱进行抗氧化活性对比。结果表明:黑蒜茶树菇酱最佳配方为:黑蒜20 g,茶树菇18.05 g、小米椒3.49 g,植物油6.96 g、食用盐3.48 g、白糖1.16 g、淀粉2.32 g、葱姜蒜各1.16 g,感官评分为88.26分。黑蒜茶树菇酱与春玖源茶树菇酱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均具有清除能力,对Fe3+具有还原能力,与体积浓度呈现正相关的量效关系,黑蒜茶树菇酱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均优于市售春玖源茶树菇酱,当体积浓度达到1 mL/mL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了93.6%、75.9%和50.8%,对Fe3+还原能力也达到最大,说明制备的黑蒜茶树菇酱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水分含量52.35 g/100 g,总酸含量2.02 g/k...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无水乙醇浸法提取柠檬花、茶树叶、留兰香叶挥发油,用抑菌圈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挥发油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s enterit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效果,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有效成分,抑菌机理通过实验菌菌液的电导率及扫描电子显微镜验证。结果表明:柠檬油、茶树油中有效抑菌成分分别为柠檬烯、1,8-桉叶素,其含量分别为65.50%、48.67%,留兰香油中有效抑菌成分为柠檬烯与左旋香芹酮,其含量分别为16.33%、35.67%。其中抑菌广谱性及抑菌效果最好的为留兰香油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左旋香芹酮。实验中的有效活性物质可能是通过改变实验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且可使细菌细胞发生皱缩破裂,以此起到抑菌及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茶叶籽油组成分析及其抗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茶叶籽油是我国卫生部认定的新资源食品。茶叶籽油含有二十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油酸含量最高,同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茶多酚、生育酚等。另外,研究表明茶叶籽油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耐储藏,其氧化稳定性可与橄榄油相近,高于其他食用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茶叶籽油组成分析以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并对茶叶籽油抗氧化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旨在为深入研究茶叶籽油及其营养保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commercial essential oils: lavender, tea tree and lemon, antimicrobials in washing liquid and O/W soft body balm. The inhibition efficacy of essential oils in washing liquid (1% alone or in mixtures), in soft body balm (0.5% alone), as well as combined with the synthetic preservative DMDM hydantoin and 3‐iodo‐2‐propynyl butyl carbamate mixture (0.1 and 0.3%), was tested against S. aureus ATCC 6538, P. aeruginosa ATCC 9027, Candida sp. ?OCK 0008 and A. niger ATCC 16404 in compliance with the European Pharmacopoeia standards. Th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preserving soft body balm were supplemented with a solubilizer. Washing liquids containing only essential oils met Criterion A E.P. only for S. aureus, Candida sp. and A. niger. In soft body balm formulations, oils at a concentration of 0.5% did not reveal any preserving activity. The introduction of a solubilizer to a system containing 0.5% tea tree oil led to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the formulation, 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its fungistatic properties. A combination of 0.5% tea tree oil, 5% solubilizer and 0.3% synthetic preservative ensured the microbiological stability of soft body balm in accordance with Criterion A E.P.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对植物油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但由于它的脂溶性差而不能直接使用于油脂中。本文就茶多酚的乳化法和溶剂法两种分散体系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溶剂法分散体系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其最佳使用浓度为0.015%。同时,维生素E对茶多酚的抗氧化具有增效作用,对于茶多酚溶剂法分散体系,其最佳使用浓度为0.04%。  相似文献   

19.
茶树油、丁香酚和柠檬醛对荔枝黑曲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茶树油、丁香酚和柠檬醛的挥发性香氛对荔枝致腐真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采用复配方法探究3种香料对黑曲霉的协同抑菌性。结果表明:丁香酚和柠檬醛的挥发性香氛对黑曲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3μL/cm3和0.4μL/cm3;茶树油挥发性香氛抑制黑曲霉的作用稍差,但与丁香酚和柠檬醛复配后协同抑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