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铜冶炼黑铜泥为原料,研究氧化酸浸和氧化碱浸过程的酸/碱过量系数、反应温度、液固比、通氧气量、搅拌速度等因素对Cu、As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黑铜泥氧化酸浸Cu、As浸出率分别为93.15%和94.74%;氧化碱浸As浸出率为90.27%。黑铜泥氧化浸出工艺实现了Cu、As与其他有价金属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2.
以铜冶炼黑铜泥为原料,研究氧化酸浸和氧化碱浸过程的酸/碱过量系数、反应温度、液固比、通氧气量、搅拌速度等因素对Cu、As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黑铜泥氧化酸浸Cu、As浸出率分别为93.15%,94.74%;氧化碱浸As浸出率为90.27%。黑铜泥氧化浸出工艺实现了Cu、As与其他有价金属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3.
在含锑难冶炼金矿碱性浸出脱锑生产工艺中的金伴随浸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此现象使金进入到锑浸出液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本文根据碱性硫化物在氧化环境中的不稳定性以及碱性多硫化物浓度对于金、锑浸出过程中的反应级数差等理论,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研究了空气氧化、二段浸出对碱性硫化体系浸锑过程中的抑制金浸出的效果。在浸出矿浆中通入4.5L/(L*min)的空气,氧化浸出4h后,Sb浸出率63%,Au浸出率0.86%。采用两段浸出法,Sb浸出率为89%,Au损失率为浸出4.2%,相比一段浸出Au损失率降低6.0%。  相似文献   

4.
广西河池某冶炼厂氧化酸浸—络合法浸出获得的含锑、铜浸出液中锑、铜含量分别为538.51 mg/L、395.91 mg/L。对该浸出液进行水解沉淀法回收锑,沉锑残液Na2S沉淀法回收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搅拌强度为150 r/min、反应温度为56℃、反应时间为20 min、反应终了pH=3.15条件下水解沉锑,可获得锑品位、沉淀率分别为10.35%、98.23%的沉锑产品;沉锑残液在Na2S添加量为2.5 g/L、搅拌强度为150 r/min、反应温度为50℃条件下反应10 min,反应完全后静置20 min进行过滤,可获得铜品位、沉淀率分别为36.92%、98.38%的沉铜产品。试验结果证明分步沉淀法是回收该浸出液中锑、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永斌  刘波  李骞  姜涛 《矿冶工程》2014,34(6):97-100
采用酸法浸锑-浸锑渣焙烧脱硫-氰化浸金工艺从某锑金精矿中分离提取锑、金。酸法浸锑最佳工艺条件为: 温度为95 ℃、[H+]=4 mol/L、液固比为4∶1、FeCl3过量系数为1.1、浸出时间为0.5 h, 在此条件下, 锑浸出率为99.05%, 进入浸锑液的金仅为0.99%, 实现了锑、金良好的选择性浸出。对浸锑渣直接氰化浸金, 浸金率仅为71.93%。为了提高浸金率, 在分析酸性浸锑渣的矿物组成的基础上, 对浸锑渣进行氧化焙烧, 结果表明: 碚砂中硫品位仅为0.18%, 硫脱除率达到了99.81%, 渣中的单质硫及硫化物显著减少, 主要以赤铁矿和脉石矿物为主。最终金浸出率达到95.92%, 比浸锑渣直接氰化浸金提高了约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铅阳极泥选择性脱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选择性脱铜—混酸浸锑、铋—硝酸脱铅—火法熔炼回收贵金属工艺综合回收铅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重点介绍了该工艺中选择性脱铜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脱铜条件:浸出温度28℃,初始酸度H2SO420 g/L,鼓空气浸出3 h,液固比L/S=5/1(mL/g),添加剂Fe3+浓度1 g/L;在该条件下,铜的平均脱除率为91.30%,锑的平均浸出率仅为2.11%,Bi,Pb,Au,Ag等不被浸出。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选择性脱铜效果,有效解决了铅阳极泥传统湿法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金属分离不彻底、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某露天剥离低品位铜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柱浸法对其进行浸出试验研究。分别研究了柱内温度、细菌接种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液p H值、浸出液氧化还原电位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常温噬酸菌BY1#浸出此露天剥离低品位铜矿石中的铜完全可行,浸出液p H值维持在1.6~1.9之间,氧化还原电位在480~560 m V之间,可在较短的浸出时间(160 d)内获得较高的铜浸出率(Cu浸出率70%)。本次试验获得的试验参数对该露天剥离低品位铜矿石生物浸出规律、控制因素及投入到生物堆浸工业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阮书锋  尹飞  王振文  王军  王成彦 《矿冶》2012,21(3):30-32
采用选择性脱铜—H2SO4+NaCl选择性浸锑、铋—硝酸脱铅—火法熔炼回收贵金属工艺综合回收铅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重点介绍了该工艺中H2SO4+NaCl选择性浸锑、铋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初始硫酸浓度2.5~3 mol/L,NaCl浓度为75~100 g/L,浸出温度80℃,液固比L/S=8/1(mL/g),浸出时间2 h;在该条件下锑、铋、铜的平均浸出率均大于99%,铅的平均浸出率仅1.68%,金银不被浸出,锑、铋、铜得以有效选择性浸出,铅、金、银在渣中得到了有效富集,为后续工艺中硝酸脱铅和贵金属火法综合回收工艺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传统铅阳极泥湿法综合回收出现的金属分离不彻底,贵金属直收率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催化剂组合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浸出的催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活性炭、Ag+及Fe2+组合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浸出的催化效应。研究表明:在细菌浸出的初始阶段,添加活性炭、Ag+及Fe2+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铜的浸出速度及浸出率,其浸出效果比单独添加活性炭或Ag+要好,其中浸出效果最好的是3.0 g/L活性炭+2.0mg/L Ag++8.0 g/L Fe2+组合,在浸出168 h后,铜的浸出率可达到83%,其次是3.0 g/L活性炭+2.0 mg/L Ag+组合,浸出310 h后,铜的浸出率可达到80%。而单独添加3.0g/L活性炭或2.5 mg/L Ag+,在浸出310 h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62%和20%。控制550~640 mV的低氧化还原电位条件有利于细菌浸出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中的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外某渣选硫化铜精矿,采用加温铁氧化酸浸工艺回收其中铜,考察了氧化剂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初始硫酸浓度、液固比等因素对渣选硫化铜精矿中Cu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浸出条件为:氧化剂赤铁矿用量0.2 g/g、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6 h、液固比5∶1、初始硫酸浓度200 g/L,此时铜浸出率可达97.96%。不同类型氧化剂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赤铁矿和磁铁矿在酸浸体系中均有较好的氧化性,可实现渣选硫化铜精矿中铜在中温条件下浸出,且三价铁化合物纯度越高,铜氧化浸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黑铜渣氧压硫酸浸出脱铜脱砷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硫酸体系中通氧加压浸出黑铜渣,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浓度180 g/L、浸出温度140 ℃、氧分压0.8 MPa、液固比8 mL/g、浸出时间3 h、搅拌速度600 r/min、黑铜渣粒径178 μm的较优工艺条件下,黑铜渣中Cu、As和Ni浸出率分别为97.59%、95.42%和98.37%,Sb、Bi浸出率分别仅为6.78%和2.31%,实现了黑铜渣中Cu、As、Ni的高效脱除,浸出渣中锑、铋、银等有价金属得到高度富集。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硝酸氧化酸性浸出法从高锡高砷铜阳极泥中浸出铜镍, 主要考察了硝酸添加量、反应温度、硫酸浓度、固液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铜镍浸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铜阳极泥质量20.0 g、2.0 mol/L硫酸溶液100 mL、固液比1/5、浸出温度85 ℃、浓硝酸用量2.0 mL、搅拌速度500 r/min和浸出时间90 min时, Cu和Ni平均浸出率分别达到94.58%和80.22%, 而As、Sb和Sn浸出率仅为4.52%, 1.11%和0.15%, 实现了Cu、Ni从阳极泥中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3.
在高铁生物浸铜液中通入H2S气体, 生成硫化铜渣, 双氧水-硫酸浸出硫化铜渣, 得到硫酸铜溶液, 后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制得硫酸铜。研究结果表明: 当生物浸出液pH=1, 反应温度为30 ℃, 反应时间为3 h时, 在生物浸铜液中通入硫化氢, 铜沉淀率接近100%; 双氧水-硫酸浸出硫化铜渣, 当双氧水与铜物质的量之比为6.4∶1, 反应温度为50 ℃, 液固比为15∶1, 硫酸浓度为3 mol/L, 反应时间为2 h时, 铜浸出率为92.1%; 所得浸出液中硫酸浓度为343.49 g/L, Cu2+浓度为 25.33 g/L, 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纯度为96%的硫酸铜, 其质量达到工业用硫酸铜质量标准(GB437-93)。  相似文献   

14.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釆用通氧加压强化浸出工艺对黑铜泥进行脱砷,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浓度为50 g/L、浸出温度140 ℃、氧分压0.6 MPa、液固比8 mL/g、浸出时间1.5 h、搅拌速度600 r/min的较优工艺条件下,黑铜泥中砷浸出率为96.74%,铜、锑、铋浸出率分别仅为1.19%、2.23%、1.08%,实现了砷的选择性脱除。碱浸液采用冷却结晶回收砷酸钠,结晶母液补加适量氢氧化钠返回浸出。渣中锑、铋、银等有价金属得到高度富集。  相似文献   

15.
刚果(金)某铜钴矿酸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刚果(金)某铜钴矿进行了酸浸实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反应温度、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矿浆浓度、反应时间对矿石中铜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0%、矿浆浓度33%、硫酸用量110 kg/t、亚硫酸钠用量20 kg/t、常温搅拌浸出5 h时,浸出尾渣铜钴品位分别为0.26%和0.025%,铜钴浸出率分别为94.85%和93.15%。  相似文献   

16.
酸浸-萃取法从炉渣中回收铜、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双氧水浸出低品位炉渣, 有效回收了铜和锌。分别进行了pH值、温度、双氧水用量对炉渣中铜锌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 当pH=2.5, 浸出温度70 ℃, 双氧水用量150 L/t时, 炉渣中铜和锌的浸出率分别为54.77%和72.33%。用P204作萃取剂, 硫酸作反萃剂, 得到铜回收率为84.97%, 锌回收率为96.47%。  相似文献   

17.
为回收含铜44.7%的高铜铅冰铜中的有价金属, 进行了氧压酸浸实验研究。考察了初始硫酸浓度、氧压、时间、温度、液固比和木质素用量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氧压酸浸高铜铅冰铜的适宜工艺条件为: 浸出温度140 ℃、氧分压0.5 MPa、浸出时间4 h、液固比7∶1、初始硫酸浓度180 g/L, 该条件下Cu、As、Fe、Sb、Pb浸出率分别为99.57%、12.24%、86.33%、85.73%、38.10%, 实现了铜的高效浸出。浸出渣主要成分为PbSO4, 实现了铅冰铜中铜与铅的分离。木质素用量对铅冰铜中有价金属的浸出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