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金精矿预氧化除铜提高金氰化浸出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项试验研究了在加温条件下,浸出温度、浸出时间、金精矿粒度、NaCl浓度、H2SO4浓度等因素对化学预氧化除铜、氧化渣氰化浸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金精矿粒度-320目占90%、浸出温度95℃、初始c(H2SO4)=0.72mol/L、起始NaCl浓度0.67mol/L、液固比4∶1、浸出时间26h、搅拌速度750r/min的条件下,铜的浸出率可到达80%以上,氧化渣中金的氰化浸出率可达97.45%。  相似文献   

2.
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硫脲酸性浸出难浸金矿中的金,并考察了各种影响金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最佳浸金条件是:硫酸初始浓度1.3mol/L、硫脲浓度14g/L、硫酸铁浓度24g/L、液固比10∶1、浸出时间10h,金浸出率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3.
某难浸金矿的次氯酸钠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次氯酸钠对贵州某难浸金矿进行浸出,考察次氯酸钠浓度,浸出时间和温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氯酸钠不仅可氧化分解矿石中的FeAsS和FeS2,同时还可以打开包裹的金;在下述优化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到75%以上:次氯酸钠质量浓度0.6mol/L,pH 13~14,液固比6,35℃浸出4h。  相似文献   

4.
以硫酸为浸出剂,采用热活化浸出的方法处理含铟0.4%的转炉渣回收铟。考察了热活化温度、热活化时间、硫酸初始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铟浸出率的影响,并比较了热活化浸出和常规浸出的试验结果,确定了热活化浸出的最佳条件:液固比(mL/g)5∶1、初始酸浓度6 mol/L、浸出温度363 K、浸出时间5 h、热活化温度1 323 K、热活化时间3 h。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铟的浸出率由常规浸出时的50.32%提高到81.32%。  相似文献   

5.
李辉  胡重  刘岩 《有色矿冶》2014,(2):35-37,45
研究了刚果(金)Shamitunba氧化铜矿的浸出过程。详细考察了矿石粒度、初始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还原剂加入量及其它因素对铜和钴浸出率的影响。考察了浸出矿浆沉降、过滤和洗涤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铜、钴的浸出率分别为95.32%,41.99%。浸出液含铜4.47g/L,浸出液含钴0.032g/L。  相似文献   

6.
高锰酸钾氧化预处理某难浸金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酸性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打开难浸金矿中金的硫化物、砷化物包裹,提高金浸出率。结果表明,最佳的氧化预处理条件为:高锰酸钾用量40g/L、液固比12∶1、H2SO4初始浓度1.0mol/L、氧化温度80℃、氧化时间5h。预处理后金浸出率可达87.75%。  相似文献   

7.
利用碱性体系浸出废铅膏中的铅,分别探究了浸出时间、温度、NaOH浓度及固液比对铅浸出的影响。在单因素最佳条件下,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探究了这4种因素对铅浸出的交互影响,经验证试验得到最佳浸出条件,并对最佳条件下浸出后的剩余固体做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铅的最佳浸出条件为:浸出时间33 min、浸出温度75℃、NaOH浓度7 mol/L、固液比43(g/L);最佳条件下的铅浸出率为56.35%,浸出浓度为17.33g/L,浸出后剩余固体主要为PbO2,可回收提纯后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8.
李勇火  杨祥 《湿法冶金》2012,(3):149-151
针对琼北地区某钴土矿,以硫酸亚铁和稀硫酸作浸取剂,通过一系列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了温度、时间、硫酸初始浓度、搅拌转速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钴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浸出时间2h、硫酸初始浓度1.2mol/L、搅拌转速250r/min、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条件下,钴浸出率可达96.1%。在优化条件下重复试验,钴平均浸出率达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硫氰酸盐体系从难处理硫化金精矿中氧压浸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难处理复杂硫化金精矿为原料,采用碱性—硫氰酸盐溶液加压氧化工艺浸出其中的金。采用L16(45)正交试验评估了碱用量、浸出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氧压大小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金浸出率的最显著因素。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180℃、硫氰酸钠浓度2.0 mol/L、碱用量为理论量的0.8倍、反应时间8 h,氧压1.2 MPa和木质磺酸钙为矿的1%,此时金平均浸出率可高达95.29%。  相似文献   

10.
对某毒砂金矿进行了硫氰酸盐氨性体系氧压提取金的探索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Cu2+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氨水浓度、氧分压和硫氰酸铵浓度等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优化条件下金浸出率为61.7%,即硫氰酸铵浓度3mol/L,液固比5∶1,反应温度150℃,浸出时间6h,搅拌速度750r/min,氨水浓度4.64mo/L,铜加入量1.5g/L。而经400℃焙烧预处理后金浸出率达到86.2%。  相似文献   

11.
从某难浸金矿石中提取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难浸半氧化金矿石进行氰化浸出时 ,加入助浸剂过氧化钙可明显提高金的浸出率 ,缩短浸出周期 ,降低 Na Cl耗量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含砷锑硫碳金精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控制焙烧条件,使金精矿中As、Sb、S、C有效脱除,其中的金表露。焙烧矿磨细至0.041mm以下86%以上,采用常规氰化浸出,金浸出率达92.13%,砷以三氧化二砷形式回收。  相似文献   

13.
东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北, 赋存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晚印支期碱长花岗岩和中燕山晚期细粒碱长花岗岩脉强硅化蚀变带中。矿石为强硅化贫硫化物金-银矿石。矿体矿石矿物成份简单, 金属矿物含量低, 总量只占2.8%,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 少量的毒砂、闪锌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 少量的长石、高岭土、绿泥石、绢云母等。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 以粒间金为主, 裂隙金次之, 包裹金少量, 粒度为中-微细粒为主。  相似文献   

14.
高龙金矿矿石类型属微细粒浸染型泥质高的含金氧化矿 .部分矿体含炭质矿石比较高 ,并有As,Sb等有害元素 ,属难处理矿石之一 .原工艺采用炭浆法 ,氰化浸出率一直很低 ,为了提高金回收率 ,公司与科研单位及高校合作 ,针对矿石特性把炭浆工艺改为炭浸工艺 ,并对设备进行改进 ,严格生产管理 ,找出最佳条件 ,因此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采用活性炭吸附碘量法测定金泥中金含量的实验研究,先用王水溶解试样中的金,经活性炭吸附后炭化、灰化,再采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金泥中的金含量。实验提出了碘量法的最佳条件选择,探讨了活性炭的加入量、过滤速度、碘化钾的加入量、温度和试样的均匀性对金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对金泥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实验,金的回收率在97%~108%之间,进行精密度实验(RSD,n=6),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0.50%,对氰化金泥金含量为10%~30%的样品分析结果与火试金重量法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快速准确、低成本且污染小。  相似文献   

16.
某难处理金精矿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金精矿粒度为-0.043 mm占52.85%,一段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1 h(炉门关闭),二段焙烧温度为700℃(炉门稍开),焙烧时间为0.5 h;初始Na CN浓度为0.5‰,L/S=4,氰化时间为24 h。在此条件下,硫、砷的脱除率分别为99.99%和52.56%,金的浸出率为88.92%。  相似文献   

17.
童光煦 《黄金》1989,10(1):10-15
  相似文献   

18.
从含碳金矿石中提金工艺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定了一种从含碳金矿石中提取金的工艺方法,该方法采用氨水-煤油混合体系对矿样进行预处理,从而使可溶性铜形成铜氨络合物,使矿样中的碳吸附煤油而钝化,以消除碳在氰化过程中对金的吸附。在助浸剂H2O2存在的条件下,分别采用CaO和NaOH为pH值的调整剂进行氰化浸出,使金的氰化浸出率分别达到96.01%和97.79%,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铁帽型金矿石制粒堆浸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高泥质金矿石金浸出率低的问题,对某铁帽型金矿石开展了制粒堆浸提金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这类含泥较多的铁帽型金矿石,采用制粒堆浸工艺,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金的浸出率由常规浸出法的33%提高到72%。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进行实验研究。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金精矿粒度-0.043 mm 52.85%、一段焙烧温度450℃、时间1 h(炉门关闭),二段焙烧温度700℃(炉门稍开),焙烧时间0.5 h;初始氰化钠浓度0.5‰、L/S=4、氰化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硫、砷的脱除率分别为99.99%、52.56%,金的浸出率为88.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