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粉末冶金和轧制工艺分别制备TZM合金和掺杂稀土元素镧的La-TZM合金板材,通过对其在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退火后样品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与对比,研究掺杂稀土元素镧对TZM合金再结晶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TZM合金的开始再结晶温度为1200℃左右,La-TZM合金的开始再结晶温度约为1300℃。La2O3在TZM合金的晶界处形成细小的第二相,阻碍了晶界的迁移,提高了TZM合金板材的再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粉末冶金和轧制工艺制备TZM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TZM合金烧结坯和板材的组织.研究表明:烧结坯的密度为9.94 g/cm3,硬度为65 HRC,烧结坯组织为等轴晶,晶粒分布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μm,晶界轮廓清晰.轧制后的TZM合金板材密度为10 g/cm3,抗拉强度为914 MPa,伸长率为4.6%.TZM合金板材在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退火后样品的显微组织分析与对比表明,1000 ℃、1100℃时TZM合金板材处于回复阶段,1200℃时开始再结晶,1600℃时TZM合金板材已经完全再结晶.  相似文献   

3.
采用粉末冶金和轧制工艺制备TZM合金和掺镧TZM合金,通过对其分别在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 ℃退火后样品的显微组织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La2O3对TZM合金再结晶温度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TZM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为1100 ℃左右,La-TZM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为1200 ℃,La2O3在TZM合金的晶界处形成细小的第二相,阻碍了晶界的迁移,可提高TZM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同时可提高晶界第二相的形核概率,且可细化晶粒。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对80%冷轧Al0.2CoCrFe2Ni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 、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合金进行了晶体结构、织构类型和力学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合金在铸态、轧制态以及退火态都表现为稳定FCC晶体结构。合金铸态下呈现典型的树枝晶组织,经80% 轧制后出现了明显的轧制变形带,在随后的退火过程中发生再结晶,其再结晶晶粒体积分数及其晶粒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合金经过80%轧制后主要表现为(111)<112>织构,其织构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80%轧制使Al0.2CoCrFe2Ni合金获得较大的抗拉强度(1005 MPa)和较低的塑性(10%), 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合金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强,并在700 ℃退火时合金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该过程主要取决于合金中的位错密度、再结晶体积分数和晶粒尺寸及其再结晶织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TZM粉末冶金板坯进行轧制热模拟研究.在温度为1150~1300℃,变形量为500%,变形速率分别为1,3,5 的试验方案下,采用10 mm× 15 mm× 20 mm矩形试样,研究了TZM合金板坯的轧制变形抗力与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变形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ZM合金轧制变形...  相似文献   

6.
以双相亚稳Fe50Mn30Co10Cr10高熵合金为基体,通过添加Al元素,制备了(Fe50Mn30Co10Cr10)97Al3高熵合金。对其进行轧制及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再结晶行为、退火孪晶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组织分别发生了部分再结晶、完全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现象。由于高熵合金具有严重的晶格畸变效应及迟滞扩散效应,使得合金在退火后表现出较高的再结晶温度(0.59 Tm)和抗晶粒粗化温度(700 ℃)。600~700 ℃退火态合金中形成大量退火孪晶,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800~900 ℃),由于晶界/孪晶界的迁移,退火孪晶界密度显著降低。拉伸试验结果表明,700 ℃退火态合金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730 MPa,均匀延伸率为50.5%。同一退火温度下,单个晶粒中退火孪晶变体的数量与其晶粒尺寸有关,尺寸较小的晶粒中易形成单孪晶变体,尺寸较大的晶粒中易形成多孪晶变体。  相似文献   

7.
针对CrCoNi中熵合金具有优异的液氮性能,但其液氮轧制后塑性较差(<8%)所带来的难加工问题,以电弧熔炼铸态CrCoNi中熵合金为研究对象,在液氮(77 K)下对CrCoNi合金进行3道次轧制变形,总变形量为50%。随后,在650、700、800℃下保温30min进行退火。结果表明,CrCoNi中熵合金经过液氮轧制及随后退火,未发生物相结构改变。退火后,变形晶粒发生再结晶而细化,并产生∑3退火孪晶。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程度增加,延伸率提高。通过液氮轧制与中温短时间退火进行性能调控,可获得强度与韧性匹配的性能,并提高了热处理工艺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莎  杨亚社  南莉  杨永福 《热加工工艺》2012,41(12):184-186
对N04400合金钻孔管坯进行冷轧加工成管材,并进行了不同温度保温90min的真空退火处理,研究了加工态管材的组织与性能及退火温度对管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态时管材的显微组织沿轧制方向被拉长,抗拉强度为740MPa,屈服强度为695MPa,伸长率6.5%,屈强比为0.94;经600~650℃退火后,晶界更加清晰,显微组织仍为拉长的纤维状,强度较轧制态略有下降,伸长率稍有上升;700℃退火后,变形晶粒开始发生再结晶,抗拉和屈服强度急速下降,伸长率大幅上升;750℃退火后,组织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力学性能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9.
新型粉末高温合金静态再结晶退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热等静压态某高温合金冷变形试样在不同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段进行再结晶退火试验,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合金中r′相的开始固溶温度为1109cC;在1050℃;低于r′相温度再结晶退火,晶粒尺寸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在1150℃或1170cC高于r′相固溶温度区间再结晶退火,晶粒尺寸明显粗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G3合金晶间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G3合金经500 ℃退火后仅在晶粒内部生成极少量的γ'析出相,同时热处理部分或全部消除了试样的残余应力,使得500℃退火试样失重比固溶态试样还要少.700℃退火后晶内和晶界均有析出相生成,腐蚀速率最大.900℃退火时析出相已大量在再结晶区域生成,组织的均一性较700℃退火热处理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方法研究了单向轧制、交叉轧制和退火温度对Al-4Cu-0.73Mg(wt%)合金织构演变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轧制试样在100~300 ℃退火保温1 h后显示出明显的Copper织构{112} <111>、S织构{123} <634>和Brass织构{011}<211>,而交叉轧制试样表现出强烈的Brass织构和H织构{011}<755>。当退火温度高于300 ℃,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试样中的变形织构逐渐沿α取向线转变为由P织构{011}<001>、L织构{011}<011>、E织构{111}<110>和R织构{124}<211>等组成的再结晶织构。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试样的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均在350 ℃退火1 h后有最大晶粒尺寸,分别约为8.2 μm和11.5 μm。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试样均在冷轧后硬度值最高,约为108 HV,之后硬度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两种轧制试样的硬度值最终均稳定在50 HV左右。总体来看,轧制方式对试样织构的影响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维氏硬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电阻-温度测量仪,研究了不同温度(300~900 ℃)退火1 h对Ni47Ti44Nb9合金冷轧板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400 ℃时,材料硬度值变化不明显,合金未发生马氏体相变;当退火温度为400 ℃时,硬度值显著下降,合金开始发生再结晶;当退火温度在500~800 ℃时,随着温度升高,再结晶越充分,马氏体相变温度越高,相变焓增加。800 ℃退火1 h后,合金基本完成再结晶,晶粒尺寸约11 μm;当退火温度升高至900 ℃,晶粒出现长大现象,晶粒尺寸增加至20 μm。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冷轧制再结晶处理,在CoCrFeNiMo_(0.2)高熵合金中实现了典型的不完全再结晶组织,并研究了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室温和深冷轧制及热处理后的不完全再结晶组织。结果表明,CoCrFeNiMo_(0.2)高熵合金室温轧制35%(RTR35%)和深冷轧制35%(CTR35%)试样经800℃、30 min退火处理,均产生了由未再结晶的大晶粒和再结晶细小晶粒组成的不完全再结晶组织。深冷轧制能提高合金的再结晶速率,退火后产生的再结晶细小晶粒体积分数更高,更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加工硬化能力。因此,CTR35%退火试样的屈服强度为539.3 MPa,延伸率为46.8%,与RTR35%退火试样相比,其屈服强度相似,但延伸率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4.
中间退火对Ni-7at%W合金基带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真空电磁搅拌电弧熔炼制备的Ni-7at%W合金初始锭,经热锻、热轧、大形变量冷轧和最终再结晶退火制备出100 μm厚合金基带。采用X光衍射技术(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轧制过程中的中间退火处理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中间退火次数可以削弱轧制织构α取向线上的取向强度,提高β取向线上的取向强度,促进轧制组织中立方取向晶核的形成,消除再结晶过程中晶粒异常长大现象,最终提高再结晶立方织构的份额。  相似文献   

15.
对爆炸复合工艺制备的Pt-Ti电极试样分别进行300℃×1.5 h、450℃×1 h回复再结晶退火及650℃×1 h完全再结晶退火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加工态及退火态Pt-Ti电极的Pt层及扩散层形貌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加工态及退火态试样电化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加工态和退火态Pt-Ti电极的Pt层形貌并无明显差异,均具有沿轧制方向的加工流线;不同退火工艺均可使Pt-Ti电极出现约2μm厚的扩散层界面,提高了两种金属的结合强度;热处理工艺对Pt-T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300℃×1.5 h、450℃×1 h回复再结晶退火可提高Pt-Ti电极的抗腐蚀性能,而650℃×1 ...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维氏硬度测试,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新型铝钛强韧的CrCoNi中熵合金组织演变规律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退火温度较高(1100℃)时,合金的退火孪晶密度较高,且孪晶形貌更加平直规整;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和退火温度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超过临界温度合金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明显加快,在1100℃下退火1 h可得到平均晶粒尺寸20.89μm的等轴晶组织,由于加工应力释放,合金硬度下降到302.9 HV0.2。  相似文献   

17.
以2块热轧Fe-3%Si-Cu合金板为研究对象,分别过时效处理和固溶处理后多道次冷轧再进行500~800 ℃再结晶退火处理,分析了合金再结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及不同再结晶退火工艺下合金的硬度变化,从而研究了冷轧Fe-3%Si-Cu合金的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热轧试样经650 ℃过时效处理后有椭球形或棒状的面心立方ε-Cu相析出,棒状富铜相的尺寸较大,其长轴≥100 nm。不同工艺热处理的试样经冷轧后均表现出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完全再结晶时间缩短,且由于富铜相的析出,经固溶处理后的试样退火后其再结晶时间明显比过时效处理后试样的短。当再结晶退火温度为500 ℃时,冷轧前进行了固溶处理的试样出现了回复引起的软化不足以抵消析出造成的硬化的现象,在104 s时硬度曲线上出现明显的时效硬化峰;在600 ℃以上退火时,则表现出再结晶占优势的退火特征,硬度曲线没有明显的时效硬化峰。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01420铝锂合金轧制开裂及晶粒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变热处理方法制备了01420铝锂合金细晶板材,研究了预热温度、中间退火温度对板材轧制开裂及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材在低温(<300℃)轧制时常常开裂,将开轧温度提高到400℃,在53%~70%轧制变形量后将板材在340~400℃退火2 h,可解决开裂问题.但中间退火温度对最终的再结晶晶粒大小有很大影响:温度为400℃时,合金发生了明显的部分再结晶,位错密度大大降低,虽获得了82%变形量的无开裂的板材,但再结晶后的晶粒粗大,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6μm.温度为340、370℃时,合金发生了回复,无明显的再结晶发生,且退火温度越低,所保留的位错密度越高,81%轧制变形量的合金再结晶晶粒尺寸约为11μm.  相似文献   

19.
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AgCu28合金的轧制变形织构组织和退火织构组织,对它们的延伸率和抗拉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AgCu28合金轧制变形量为95%时,Ag和Cu的主要变形织构是{110}112Brass织构;在H2气氛下经650℃,1.5h退火后,AgCu28的退火织构与变形织构相同;加工态AgCu28合金沿横向(TD)和轧制方向(RD)的抗拉强度分别为750和680MPa,退火态AgCu28合金沿TD和RD的抗拉强度分别是374和327MPa;退火态沿TD和RD的延伸率都约为12%。这表明在两元共晶合金中两相晶粒相互影响导致它们的变形织构与退火织构一致、晶粒显著细化、再结晶温度明显提高、抗拉强度显著提高并存在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十字交叉轧制工艺制备了Mg-1.5Y合金板材,研究了再结晶退火(475℃/15min)对其微观组织、宏观织构、力学性能及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促使轧制板材发生强烈的静态再结晶,形成均匀的等轴晶组织。轧制态板材呈现出近圆形-双峰织构分布特征,(0002)面极点由法向(ND)向轧制方向2(RD2)倾转大约±20o;再结晶退火后,基面极点沿轧制交角方向发生劈裂,形成蝴蝶状-多峰弱织构分布特征,且晶粒取向更加随机化,最大极密度由轧制态的5.0降低至2.8。退火态板材的断后伸长率、杯突值分别达到30.5%、4.4mm,相对于轧制态分别提高了63%、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