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55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含铌0.09%和不含铌的两种铸坯,将铸坯分别加热至不同温度,并保温30 min后进行淬火处理,利用JEM-2011透射显微镜对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同时在扫描电镜下确定铸态组织中黑色物质的形貌,通过观察析出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数量分布情况,分析比较取向硅钢在含Nb和不含Nb两种状态下析出物的固溶温度。结果表明:含铌取向硅钢铸坯的晶粒尺寸与不含铌铸坯的晶粒尺寸相比更加均匀细小,铌元素有阻碍晶粒长大的作用;含Nb取向硅钢中析出物的完全固溶温度在1 250~1 300℃,不含Nb的析出物完全固溶温度在1 300℃以上,说明Nb能够明显降低析出物的完全固溶温度。  相似文献   
2.
使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出(Fe50Mn30Co10Cr10)94Al6合金,利用冷轧及在不同温度对合金进行退火,以期望得到由多尺度再结晶晶粒构成的层状结构;并对不同退火温度的样品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利用扫描电镜和EBSD对合金组织形貌进行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其相组成。结果表明:合金在铸态和冷轧后相组成未发生变化,700 ℃退火得到较好的多尺度再结晶晶粒的层状结构,其屈服强度为487 MPa,抗拉强度为708 MPa,断后伸长率为39%,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研究了铌对取向硅钢冷轧过程中的组织与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铌正火板和不含铌正火板经冷轧后都是条带状组织,但含铌冷轧板在宽度方向更窄。铌元素的存在对织构也具有优化作用,经过中间退火后,含铌冷轧板二次冷轧织构得到明显改善,相较于不含铌二次冷轧板拥有强度较低的旋转立方织构以及强度较高的{111}<112>织构,其取向密度最高可达12.460。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万能拉伸实验机研究了0.4C-1.0Cr-0.2Mo钢冷轧后退火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冷轧态试验钢中的渗碳体有少量呈球状,在后续的退火过程中球化比例增加,并随退火时间的增加逐渐发生粗化。当退火时间从15 min增加到240 min时,铁素体晶粒尺寸由0.670μm增加到0.803μm,屈服强度由1301 MPa下降至921 MPa,均匀延伸率在退火120 min时达到最大。从整体上看,当冷轧试验钢在600℃退火120 min时,强塑积值达到最高,为5688 MPa·%。  相似文献   
5.
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在平行于轧面的AZ31镁合金试样表层中产生了纳米级晶粒。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纳米压痕仪等设备分析了经过SMAT处理后的AZ31镁合金试样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OM观察表明,SMAT处理后,AZ31镁合金形成了梯度组织结构; TEM观察表明,晶粒细化可归因于位错的运动和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在距离表面较深的低应变区域,由于变形量小,位错缠结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在亚微米晶层,由于应变量的增加,晶粒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在最表层,由于发生了再结晶,使晶粒得到更进一步细化,从而产生纳米晶层。EBSD分析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晶界取向差连续增加,说明旋转再结晶主导了晶粒的细化过程。纳米压痕硬度分析表明,由表及里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Instron拉伸机,在室温对热轧态AZ31B镁合金进行拉伸试验,分析了其在具有初始轧制板织构状态下,沿轧制方向、垂直轧制方向和与轧制方向成45°时拉伸变形机制。结果表明:沿轧制方向拉伸时,柱面滑移占主导地位,并有少量{10 1-1}压缩孪晶参与,具有高的屈服强度;沿垂直轧制方向拉伸时,{10 1-2}拉伸孪生占主导地位,屈服强度低;与轧制方向成45°拉伸时,基面滑移为主要变形方式。因此在不同方向拉伸时塑性变形机制启动类型和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板坯加热温度的含铌取向硅钢热轧板进行二次冷轧,通过EBSD等手段研究不同板坯加热温度的热轧板在二次冷轧后的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板坯温度热轧板经中间退火后进行二次冷轧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晶粒显著细化,二次冷轧平均晶粒尺寸为13μm,二次冷轧后获得的{111}112织构强度与板坯加热温度呈负相关,当板坯加热温度由1170℃增至1220℃,二次冷轧中{111}112织构强度下降27%。  相似文献   
8.
利用SEM、EBSD和拉伸试验研究了轧制温度对中碳马氏体钢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轧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板条逐渐变宽,等轴的铁素体数量增多且尺寸增大,析出的颗粒状碳化物的数量逐渐增多,尺寸逐渐增大,分布相对也越来越均匀。轧制温度由500℃升高到600℃时,在85%压下率下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由0.45μm增加到0.63μm,碳化物颗粒尺寸由60 nm增加到230 nm,抗拉强度由1094 MPa降低至960 MPa,总伸长率变化不明显,温轧后试验钢的屈强比在0.9779~0.9822之间。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淬火相变仪、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和SEM等手段,研究了试验用高强度舰船用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的静态CCT曲线和动态CCT曲线均由铁素体加贝氏体、贝氏体、贝氏体+马氏体和马氏体四个区域组成。静态热模拟组织中冷却速度达到5℃/s时奥氏体才全部转变成贝氏体,而动态热模拟组织中冷却速度为3℃/s时奥氏体就已全部转变成贝氏体组织,且贝氏体组织相对细小。当冷却速度达到20℃/s时,静态和动态热模拟组织中都是完全马氏体组织,形貌均呈板条状,动态热模拟试样的马氏体板条更细小、密集。无论是静态热模拟组织还是动态热模拟组织,硬度都随冷却速度的提高,逐渐升高,但动态热模拟试样的硬度比静态高3~6 HRC。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合金相比,高熵合金表现出了高强韧、良好的软磁性、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等突出特点,在许多的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主要介绍真空熔炼、粉末冶金、激光熔覆和磁控溅射等制备高熵合金方法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高熵合金制备和模拟计算等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