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总结赣抚平原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发展进程、经验和体会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成效、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桓  杨玉龙 《江西水利科技》2021,47(6):459-462,466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赣抚平原灌区坚持以水利工程良性长效运行管护为核心,以水价形成机制为依据,以精准计量体系建设和农业高效节水为基础,推行灌区农业、非农业用水水量分配和转移,探索形成独具大型灌区特色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是长江以南最大灌区,由于工程兴建年代早,加之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与管理粗放,导致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本文从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水价改革、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关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区用水效率之对策.  相似文献   

4.
简述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较好效果.根据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的运行实践,提出该管理模式进一步实施还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合理高效配置灌区水资源,是积极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支撑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赣抚平原灌区用水综合效益低下,各行业争水频发,供用水矛盾愈加突出的现状,开展灌区内部水量优化分配研究,切实做好水量的科学配置有助于在供水总量约束条件下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整体效益。文章通过分析赣抚平原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确定水量分配指标,为灌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何振 《江西水利科技》2013,39(2):114-117
赣抚平原灌区明渠量水自动测报系统的建成,为灌区实施动态计划用水、科学调配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得工程运行更加安全可靠,防汛抗旱有了技术支撑,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详细介绍了声学多普勒流速仪量水自动测报系统在赣抚平原灌区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中型灌区是江西省农业经济的重要命脉和支撑.实现大中型灌区规范、高效管理,安全生产和科学用水,对实现乡村振兴和水利改革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赣抚平原灌区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实践,提出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旨,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而灌区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文章以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建设效益。并依据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概况,对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设计技术应用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水利工程也向现代化迈进。现代化罐区作为水利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建设主要是仰赖于现代科学技术,促使罐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也能够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推动罐区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以赣抚平原灌区为例,对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思考进行探究,对当前赣抚平原灌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现行农业水价政策对淠史杭灌区灌溉用水的影响和水价不能按成本收费原因;对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成本和用水户承受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推行末级渠系水价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借奥运机遇,朝阳区水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了适应新时期现代水务的发展,必须切实做好水务规划工作.本文基于目前我区水务工作以及国内外水务工作的思路,贯彻市局提出的"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从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建设、安全供水、防汛以及节约用水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水务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引黄济津应急输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程概况2000年10月,为解决天津市饮用水源紧张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引黄济津应急输水工程。该工程从黄河位山闸引水100m3/s,经位山三干渠、穿卫枢纽、位临干渠、清凉江,通过清南连接渠进入南运河,输水至九宣闸供天津市饮用。工程全长384km。工程自2000年10月位山闸开启至2001年2月关闸,黄河位山闸累计供水8.66亿m3,历时112天,天津市九宣闸收水4.0亿m3。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各断面水质均能达到地面水Ⅲ类标准,大部分时段水质都能稳定在Ⅱ类,满足了生活用水要求。2水质评价水质评价参…  相似文献   

13.
加强水管理 保障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水安全的形势和特点,保障水安全不仅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水安全的工程基础,还必须特别注重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等方面着手,切实强化水管理,为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一、水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①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水法》的制定(1978--1988)。这一阶段处于多龙治水、水资源管理无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16.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各供水目标将由现在的当地水供水转变为引江水、地下水、地表水多水源供水的格局,因引江水年内年际来水的不均匀性,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引江水的同时,为保证各供水目标的供水保证率,需要研究当地水对引江水进行补偿调节的供水方案.  相似文献   

17.
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诸多。正确理解现代水利的内涵对水利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而得出搞好现代水利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水价改革全面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较“九五”有较大提高,水费的计收、使用管理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特别是末级渠系的水价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增强了水利投融资能力,“十一五”期间,水价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从引滦工程体系建设看科学调水化解水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勤农 《中国水利》2009,(14):19-20
一、20世纪70年代后京津唐秦地区水资源状况 京津唐秦地区是我国首都所在地.又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1965年以来,海河流域从丰水期向枯水期转变.可供水量衰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加上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加,特别是1970年以后,京津唐秦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