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柠檬酸钠为主要配位剂,乳酸、甘氨酸、硫酸铵分别为辅助配位剂,在硬铝上二次浸锌后化学镀Ni-W-P合金。基础镀液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 20 g/L,Na2WO4·2H2O 20 g/L,NaH2PO2·H2O 30 g/L,CH3COONa·3H2O 20 g/L,硫脲2 mg/L,pH 8.0,温度85℃,时间1 h。研究了不同配位剂组合对化学镀Ni-W-P合金沉积速率及镀层显微硬度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0 g/L柠檬酸钠+10 mL/L乳酸时,所得镀层的孔隙率最低,为0.63个/cm2;使用30 g/L柠檬酸钠+10 g/L甘氨酸时,镀层的显微硬度较单一使用柠檬酸钠时有所提高;使用30 g/L柠檬酸钠+25 g/L硫酸铵时,沉积速率最高,为14.69 mg/(cm2·h),镀层的显微硬度高达786.9 HV。  相似文献   

2.
肖力光  尚晓月 《硅酸盐通报》2021,40(6):2110-2117
为探究与制备更加适用于太阳能储能应用的四元相变材料,以Na2HPO4·12H2O为主储热剂,Na2SO4·10H2O,Na2CO3·10H2O,Na2S2O3·5H2O与CH3COONa·3H2O为辅储热剂,在四种辅储热剂中任取三种与主储热剂按照设计的配比进行混合,制备四元相变储能材料,并选取纳米TiO2,ZnO,Al2O3以及Na2SiO3和Na2B4O7·10H2O作为成核剂分别对其进行改性,通过步冷曲线、DSC、SEM、IR、XRD对样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Na2HPO4·12H2O/Na2CO3·10H2O/Na2SO4·10H2O/Na2S2O3·5H2O为四元PCMs的最佳组合,其最佳配比(质量分数)分别为60%、10%、20%、10%(60/10/20/10)。在多种成核剂中掺加氧化锌的效果最好,当掺量10%(质量分数)时,四元PCMs的过冷度由3.0 ℃降低到0.2 ℃,相变焓由95.11 J/g升至472.39 J/g,相变温度区间从15.44~39.90 ℃改变至50.79~129.64 ℃,且无相分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氯化铬(CrCl3·6H2O)和氯化镍(NiCl2·6H2O)浓度和存在形式对氯化胆碱-乙二醇(ChCl-EG)低共熔溶剂的黏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结果表明,在溶解有CrCl3?6H2O和NiCl2?6H2O 的ChCl-EG(ChCl-EG-NiCl2·6H2O-CrCl3·6H2O)溶液中出现了配阴离子[Cr(H2O)2Cl4]和[Ni(H2O)2Cl4]2-。由此可以推断,Cr3+(或Ni2+)的两个d轨道、4s 和4p轨道发生d2sp3杂化,形成6个等同的杂化轨道,接受6个配体(Cl-和H2O)形成阴离子配合物。该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此外,溶液黏度随温度和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电导率相反。这主要是由于镍和铬配离子的形成改变了溶液中的离子组成。  相似文献   

4.
罗秀玉 《山东化工》2024,(4):22-25+29
以实际富镍电镀废液为研究对象,使用沉淀回收得到的Ni(OH)2为镍源制备次磷酸镍(Ni(H2PO2)2·6H2O)。主要考察反应pH值和温度对金属沉淀效率的影响、反应P/Ni物质的量比和温度对Ni(H2PO2)2·6H2O合成反应速率、产率和纯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沉淀效率随反应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值为3.6,反应温度为85℃的条件下,以1 mol/L的NaOH溶液作沉淀剂,Fe、Al、Cr的沉淀率和Ni损失率分别达到98.7%,95.6%,96.2%和3.47%。在pH值为8.2,反应温度为85℃的条件下,Ni的沉淀率为97.5%;XRD物相分析表明,P/Ni物质的量比是影响Ni(H2PO2)2·6H2O合成反应速率、产率和纯度的重要因素。在P/Ni物质的量比为2.4,反应温度为6...  相似文献   

5.
王雪莹  黄雪莉  黄河  罗清龙  邹雪净 《化工学报》2020,71(11):5059-5066
新疆卤水硝酸盐矿主要含有Na+、K+、Mg2+、Cl-、NO3-、SO42-六种离子,属于高元复杂体系,其合理利用和开发需要不同温度下的相平衡研究作为理论支撑。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Na+, K+, Mg2+//Cl-, NO3-, SO42--H2O体系在-15℃、NaCl·2H2O饱和条件下的相平衡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相图。相图中有六个零变量点和八个两盐结晶区,只存在一种复盐KCl·MgCl2·6H2O。八个两盐结晶区,分别对应于NaCl·2H2O+Na2SO4·10H2O、NaCl·2H2O+NaNO3、NaCl·2H2O+KCl、NaCl·2H2O+KNO3、NaCl·2H2O+MgSO4·7H2O、NaCl·2H2O+MgCl2·8H2O、NaCl·2H2O+Mg(NO3)2·6H2O和NaCl·2H2O+KCl·MgCl2·6H2O,其中NaCl·2H2O+Na2SO4·10H2O共晶区最大,在低温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小,降温过程中较易结晶析出。与该体系在25℃下的相图相比,复盐种类减少5种,零变量点减少19个,相关系得以极大简化。  相似文献   

6.
以电阻率为性能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化学镀 Ni-W-P 的镀液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优配方与工艺为:NiSO4·6H2O 15g/L,NaH2PO2·H2O 25g/L,Na2WO4·2H2O 10 g/L,Na3C6H5O7·2H2O60 g/L,C3H6O35 mL/L,NH4Cl 30g/L,pH = 9,温度 88℃,时间 2 h。采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Ni-W-P 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显微硬度等性能。在最佳配方与工艺下,化学镀 Ni-W-P 的镀速为 6.9 μm/h,所得Ni-W-P 合金镀层的电阻率为 204.7 mΩ·cm,为典型的非晶态结构,表面均匀分布着大小不一、致密的胞状结构,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力牢固,显微硬度高于 Ni-P 镀层,耐磨性和耐蚀性均优于 Ni-P 镀层。  相似文献   

7.
聂国亮  桑世华  崔瑞芝 《化工学报》2019,70(9):3267-3274
针对四川盆地地下卤水富含钾、溴资源的特点,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五元体系NaBr-KBr-MgBr2-CaBr2-H2O在298 K和323 K时的相平衡关系,测定了该五元体系在相应温度条件下平衡溶液的溶解度,根据相平衡实验数据绘制相应的干盐相图(KBr饱和)。研究结果表明:该五元体系在298 K和323 K条件下(KBr饱和)均有复盐生成,其中298 K温度下有复盐KBr·MgBr2·6H2O生成,相图中含有两个共饱点,五条单变量曲线和四个结晶区(KBr·MgBr2·6H2O、NaBr·2H2O、NaBr、CaBr2·6H2O的结晶区);323 K温度下有两种复盐KBr·MgBr2·6H2O、2MgBr2·CaBr2·12H2O生成,相图中含有三个共饱点,七条单变量曲线和五个结晶区(KBr·MgBr2·6H2O、NaBr·2H2O、NaBr、CaBr2·4H2O、2MgBr2·CaBr2·12H2O的结晶区)。同时,对该五元体系在两个不同温度下的相图、KBr图以及水含量图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Cu–Ni合金电镀液(由NiSO4·6H2O 174 g/L、CuSO4·5H2O 16 g/L、Na3C6H5O7·2H2O 87 g/L和CH3COONa 10 g/L组成)中添加0~5 g/L硼砂(Na2B4O7·10H2O),对比了硼砂质量浓度不同时铜基材上所得Cu–Ni合金镀层的外观、厚度和表面形貌。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和Tafel曲线测试研究了硼砂质量浓度对电镀Cu–Ni合金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1~5 g/L硼砂对沉积速率影响不大,但能够提高Cu–Ni合金镀层的均匀性、致密性和平整性,进而改善其耐蚀性。随电镀液中硼砂质量浓度增大,Cu–Ni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先改善后变差。当硼砂质量浓度为3 g/L时,Cu–Ni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最佳,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含锂盐湖大部分位于青藏、新疆等干旱少雨、冬季寒冷且漫长的地区。为指导低温提锂工艺的开发和设计、利用冬季冷能进行目标离子的富集及明确含锂盐湖在低温下的析盐规律,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258.15 K、二水氯化钠饱和条件下的交互五元体系Li+,Na+,Mg2+∥SO42-,Cl--H2O相平衡关系进行研究并构建等温平衡相图。结果表明,相图中有4个共饱点、6个两盐结晶区(NaCl·2H2O+Na2SO4·10H2O、NaCl·2H2O+MgCl2·8H2O、NaCl·2H2O+MgSO4·7H2O、NaCl·2H2O+Li2SO4·H2...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溶液燃烧法,分别以Ni(CH3COO)2·4H2O、Ni(NO3)2·6H2O、NiCl2·6H2O和NiSO4·6H2O为镍源制备系列Ni/Al2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手段,进一步揭示了镍源对合成Ni/Al2O3催化剂结构与其催化加氢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i(CH3COO)2·4H2O为镍源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达到225m2·g-1,最大孔容0.39c...  相似文献   

11.
Two types of salicylaldiminato-based nickel complexes, mono-ligated Ni(II) complexes ([O-C6H4-o- C(H)=N-Ar]Ni(PPh3)(Ph) (5), [O-(3,5-Br2)C6H2-o-C(H)=N-Ar]Ni(PPh3)(Ph) (6), [O-(3-t-Bu)C6H3-o-C(H)=N-Ar]Ni(PPh3)(Ph) (7)) and bis-ligated Ni(II) complexes ([O-(3,5-Br2)C6H2-o-C(H)=N-Ar]2Ni (8), [O-(3,5-Br2)C6H2-o-C(H)=N-2-C6H4(PhO)]2Ni (9), Ar=2,6-C6H3(i-Pr)2)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mass spectrography (M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EA). In the presence of methylaluminoxane (MAO) as cocatalyst, all the nickel complexes exhibited high activities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nd syndiotactic-rich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was obtained. The complexes with less bulky substituents on salicylaldiminato framework possessed higher activities, while with the same salicylaldiminato, the mono-ligated nickel complexes showe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bis-ligated ones.  相似文献   

12.
B-ZSM-5沸石分子筛膜的制备及正/异丁烷分离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两次变温热浸渍法在大孔α-Al2O3多孔管状载体外表面涂覆B-ZSM-5大小晶种,以制备平整、连续且致密的B-ZSM-5晶种层,随后在晶化成膜液的稀溶液体系下,利用二次生长法在α-Al2O3管外表层成功制备B-ZSM-5沸石分子筛膜.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B-ZSM-5沸石分子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对以铋盐和吡啶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化学镀镍复合光亮剂的组成进行了优化,化学镀镍液的组成及工艺条件为:NiSO4·6H2O25g/L,NaH2PO2·H2O28g/L,CH3COONa15g/L,苹果酸6g/L,乙酸10mL/L,乳酸10mL/L,装载量1.0dm2/L,pH4.5~5.5,80~85°C,20~30min。得到光亮剂的最佳组成为:Bi(NO3)36mg/L,白屈菜氨酸或邻菲啰啉2mg/L,十二烷基磺酸钠2mg/L,CuSO4·5H2O2mg/L。化学镀镍液中加入新型复合光亮剂后,可制得几乎为镜面光亮的、耐蚀性和结合力良好的镍镀层。该光亮剂的用量小,对镀速影响较小(仍在20μm/h以上)。  相似文献   

14.
张颖  贾瑛 《电镀与环保》2011,31(1):34-38
基于化学镀技术在涤纶织物表面进行了化学镀Ni-Co-Fe-P处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化学镀工艺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沉积速率高、稳定性好的工艺配方.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镀层形貌、组分进行表征,并对镀后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缓冲剂的质量浓度为14 g/L,镀覆...  相似文献   

15.
牛立博  刘辰  马苑媛  张慧玲  白国义 《化工学报》2017,68(11):4161-4168
分别以硝酸镍和氯化镍为镍源,利用热分解法和水合肼还原法制得镍纳米粒子,再经模板剂造孔法在镍核外部包裹一层介孔壳,通过焙烧和氢气还原制备了核壳结构催化剂Ni@mSiO2和Ni-N2H4@mSiO2,并以肉桂醛加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核壳结构镍基催化剂与负载型镍基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核壳结构镍基催化剂在肉桂醛加氢反应中比共沉淀法制备的负载型镍基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氢化肉桂醛的收率可达90%以上。同时,Ni-N2H4@mSiO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磁饱和度,可实现该催化剂在反应后高效回收并循环套用。采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及孔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H2-程序升温还原和H2-化学吸附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所制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初步探讨了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于双鹏  杨启容  陶礼  刘亭  杜威  姚尔人 《化工进展》2021,40(6):3119-3131
运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轮胎橡胶的热解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结合模拟结果和密度泛函数对其气相产物的反应路径进行推测计算。模拟结果表明,热解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低温热解阶段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橡胶长链断裂形成单体,主要产物为异戊二烯、苯乙烯和1,3-丁二烯;高温热解阶段发生的主要反应是单体进一步生成小分子气体,产物中CH4、H2、C2H4占大部分,还有少量C2H6、C3H6。其中CH3·攻击异戊二烯和苯乙烯单体夺取特定位置的H·是生成CH4的最优路径,H·攻击苯乙烯单体夺取特定位置的H·是生成H2的最优路径,CH2CH·攻击1,3-丁二烯单体夺取特定位置的H·是生成CH2CH2的最优路径。本文还将热解产物分别跟天然橡胶单独热解和天然橡胶与丁苯橡胶共热解的热解产物做对比,为废旧轮胎橡胶热解得到特定的气相产物和催化热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罗振敏  苏彬  王涛  程方明 《化工学报》2019,70(9):3601-3615
为研究C2H6/C3H8对甲烷爆炸极限参数及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标准的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装置测定了不同配比的C2H6/C3H8混合气体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规律,同时得出了氮气惰化条件下甲烷爆炸临界参数的变化规律。此外,利用Chemkin软件模拟了C2H6/C3H8混合气体对甲烷爆炸过程中中间产物浓度的影响情况,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C2H6/C3H8的存在降低了甲烷的爆炸上下限,增大了甲烷的爆炸危险度;在氮气惰化过程中甲烷的爆炸上限下降,爆炸下限上升,最终爆炸上下限重合,重合点处甲烷浓度和氮气临界浓度均随C2H6/C3H8的添加而逐渐减小;此外,C2H6/C3H8混合气体使甲烷爆炸过程中CO和·H的生成量逐渐增大,而CO2、·O和·OH的生成量则有下降趋势,通过对爆炸过程中甲烷体积的敏感性分析,发现C2H6/C3H8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甲烷爆炸。对比不同配比的C2H6/C3H8混合气体,发现C3H8含量越高,其对甲烷爆炸过程中相关参数的影响越大,这可为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运用溶剂热法制备了负载铁的球状生物质炭,系统研究了pH、醋酸锌(C4H6O4Zn·2H2O)与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投料质量比、碳化温度、碳化时间等条件对生物质炭制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生物质炭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2.26、C4H6O4Zn·2H2O与FeCl3·6H2O的质量比为0.51、碳化温度为203.96 ℃、碳化时间为2.92 h时,生物质炭的实际得炭率达到最大为56.82%,回归模型在研究区域内的水平显著,且预测的准确性较高。生物质炭的物相和形貌表征证明了四氧化三铁(Fe3O4)负载在球状生物质炭的表面,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52 m2/g,负载Fe3O4相较于未负载Fe3O4的生物质炭对铜离子具有更好的吸附性,且吸附过程可以使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镍、钴的醋酸盐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成功地用水热法合成了纯的尖晶石型钴酸镍。用XRD、SEM、TEM、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体系的酸碱性、矿化剂、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矿化剂氨水浓度大于4 mol/L或小于1.5 mol/L,钴、镍的醋酸盐物质的量比大于7∶3或小于2∶1,水热合成温度小于220 ℃,合成时间小于72 h均无法得到纯的钴酸镍。当钴、镍的醋酸盐物质的量比控制在7∶3,加入2.5 mol/L氨水,在220 ℃水热反应72 h可以得到纯的纳米级钴酸镍,并用醋酸洗去少量残存的氧化镍杂质。  相似文献   

20.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勇  董坤  邵磊  初广文  孙宝昌  邹海魁 《化工学报》2016,67(Z2):386-393
采用液相还原法在搅拌反应器内进行了纳米镍粉的制备研究。系统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物配比(N2H4:NiSO4)、引发剂浓度、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操作条件对镍粉物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较优操作条件:NiSO4为0.8 mol·L-1,反应物配比为6:1,NaBH4浓度为0.01 mol·L-1,NaOH浓度为1 mol·L-1,反应温度80℃,搅拌速度为2400 r·min-1,在较优条件下制备出常温下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107 nm的面心立方结构的纳米镍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