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翟文琪  马贵阳 《油田化学》2018,35(4):671-675
为了获得不同碱类对稠油乳化降黏及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4种无机碱(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H2O)和碳酸铵((NH4)2CO3))和3种有机碱(甲醇钠(CH3ONa)、乙醇钠(C2H5ONa)和叔丁醇钠(C4H9ONa))对稠油黏度和稠油与碱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碱对稠油乳状液的乳化性能好于无机碱,同时有机碱可以避免无机碱给管道等设备带来的结垢和腐蚀等。无机碱与有机碱对稠油与碱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不同。随着各无机碱加量的增大,稠油与无机碱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值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无机碱NH3·H2O、(NH4)2CO3、Na2CO3和NaOH与稠油间达到最低界面张力时所对应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1.0%、1.0%和0.6%;随着有机碱加量的增大,CH3ONa和C4H9ONa与稠油间的界面张力值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界面张力最低值所对应的有机碱质量分数为0.15%,而随着C2H5ONa加量的增大,稠油与碱间的界面张力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有机碱在稠油乳化降黏及提高稠油采收率方面较无机碱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压力下含CO2超稠油的粘度和不同含水率体系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稠油溶解CO2后,体积会膨胀增大,原油粘度降低;CO2在超稠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O2在油水系统油中所溶解的比例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力升高而减小,随含水增加而下降;CO2在稠油中的溶解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不同压力下原油和CO_2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压力下原油与CO2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原油与CO2间的界面张力和采收率的影响.首先,在可视化高压饱和单元中,进行一系列不同平衡压力下的原油-CO2饱和测试来确定沥青质沉降的初始压力.然后,采用对称悬滴形状分析法来研究在27 ℃下、平衡压力时的原油-CO2原油体系的界面张力.通过可视高压视窗可以观察到实际地层条件下原油-CO2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平衡压力低于门限压力时,原油-CO2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随着平衡压力呈线性降低.平衡压力足够高,原油中的轻质组分会很快从油相中进入CO2相,即强烈的轻质组分抽提.通过饱和实验发现,发生强烈的轻质组分抽提时的压力高于沥青质沉降的初始压力.最后,做了不同注入压力下的CO2的驱替实验,研究了原油与CO2的相互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岩心实验表明,注入压力在适当的范围时,CO2采收率随注入压力的增大而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4.
注蒸汽加气体开采稠油技术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注蒸汽开采稠油的效果,开展了注蒸汽加汽加气体开采稠油技术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应用。室内研究表明:(1)CD2,N2,N2+CO23种气体高温高压下在草104井稠油中溶解度随压力增大(1-14MPa)而增大,随温度降低(150,100,65℃)而增大,溶解气体的稠油粘度随温度升高,压力增大而显著降低;(2)N80钢试片在35%N2/9%CO2/1%O2/555H2O体系中的腐蚀率,随温度升高而线性增大(40-350℃,压力相应增大或保持恒定),气相无机缓蚀剂GHX-1可有效抑制这种腐蚀;(3)加入CO2,N2+CO2和N2可极大幅度地提高蒸汽在岩心中的驱油效率。在草桥和单家寺油田8口蒸汽吞吐进行注蒸汽加N2现场试验,油气比,单井日产油量和周期产油时都注蒸汽井大幅度提高。注蒸汽加N2+CO3现场试验的阶段已见到日产油量急剧上升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Co-K/SiO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重时空速和n(H2)∶n(CO)对该催化剂催化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提高,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增大,重质烃(C 5+)选择性减小;升高反应压力有利于提高CO转化率和重质烃选择性;增大重时空速不利于重质烃的生成,同时CO转化率减小,CH4选择性增大;随n(H2)∶n(CO)的增大,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增大,重质烃选择性减小。Fe-Co-K/SiO2催化剂用于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3~513 K、反应压力1.5 MPa、重时空速600~800 h-1、n(H2)∶n(CO)=2.00。  相似文献   

6.
在活塞流式微分反应器和脉冲微型反应器中,反应温度550~750℃,分别通过连续反应和脉冲反应,考察了Ni/α-Al2O3催化剂上CH4/CO2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550~600℃,原料气CH4和CO2的反应级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产物CO的反应级数随温度提高而提高,H2的反应级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650~750℃,原料气CH4的反应级数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而CO2的反应级数恒定,产物H2不再影响反应速率,产物CO反应级数随温度升高几乎恒定.并且发现以上两个温度区间的CH4/CO2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有显著不同,表明Ni/α-Al2O3催化剂上CH4/CO2重整的反应历程在650℃左右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压力下含CO2超稠油的粘度和不同含水率体系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稠油溶解CO2后,体积会膨胀增大,原油粘度降低;CO2在超稠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O2在油水系统油中所溶解的比例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力升高而减小,随含水增加而下降;CO2在稠油中的溶解有利于提高超稠油采收率,且CO2溶解得越多越有利。  相似文献   

8.
在油藏温度下,采用ADSA(axisymmetric drop shape analysis)技术测定了不同压力下CO2/原油和N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实验发现,原油与超临界CO2接触的初始阶段存在强烈的扩散作用,原油中的轻质组分被超临界CO2溶解抽提,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加,这种溶解抽提作用增强;原油与N2接触时,也存在相互扩散作用,但在本实验所测试的压力范围内(小于36 MPa)并不明显。两种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随着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其中CO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N2/原油体系;N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随压力基本呈线性变化。在CO2/原油体系中,当压力低于17.7MPa时,平衡界面张力下降非常快;当压力大于17. MPa时,CO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9.
CO与N_2、CH_4等组分在NA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静态法测定了CO、N2、CH4、CO2在NA型络合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并用吸附柱动态实验装置测定了CO与N2、CH4、CO2二元混合体系以及CO、N2、CH4及CO、CO2、CH4三元混合体系的动态吸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O有很高的选择性,与N2和CH4的分离系数较高,对CO2有一定吸附量,但基本不影响CO在该吸附剂上的穿透吸附量。CO与其他组分的分离系数随CO分压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有些油气田在,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如我国莺-琼盆地的崖13-1油气田的二氧化碳含量为9.6%,东海平湖油田中二氧化碳含量为3.95%。当其在多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压小于0.516MPa,温度低于-56.5℃时,将成为固相,堵塞管道;同时在天然气液化流程中液化二氧化碳是不经济的。为此在天然气液化前要除去它,通过相变分离是除去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文章测量了N2、CH4和CO2三元体系在温度为227.15K,压力为2.0MPa、2.5MPa、3.0MPa下的相平衡数据;用试验数据关联了试验温度下SRK方程和PR方程中的CO2与N2、CO2与CH4的二元交互作用系数;并对试验数据在联及验证性计算。最后进行了计算值与试验值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凝高粘油井的特殊性,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港油田高凝高粘原油的物性,依据实验数据,将采取配套措施的高凝高粘油井的加热参数、掺水等参数纳入到优化设计计算中,提出了兼顾经济效益并以最大系 统效率为目标进行系统优化方法,增强了以提高系统效率为目的的优化设计方法对双高油井的适应性,通过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高凝高粘油井系统效率最高的优化设计方案并非最优方案的结论,对提高采取配套 措施的高凝点、高粘度油井的机采系统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复合稳泡剂泡沫体系(稳泡剂:HXYP+YPA,质量浓度分别为1 800 mg/L和200 mg/L;起泡剂: XN,质量浓度为2 000 mg/L),考察了NaCl与CaCl2混合盐、温度、原油对泡沫性能的影响;运用HAAKE流变仪,表、界面张力仪研究了泡沫体系的流变性、不同矿化度下的泡沫体系的表面张力以及泡沫体系降低原油界面张力的能力;对泡沫体系的长期热稳定性进行了测定;运用电镜扫描、并联填砂管研究了泡沫体系的微观结构以及油藏条件下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泡沫体系具有优越的性能,在80℃、矿化度为0-20.3×104 mg/L的泡沫体系稳定,驱油效率显著。  相似文献   

13.
ROS驱油表面活性剂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 ROS 驱油表面活性剂用于华北油田晋45断块的有关性能,包括溶解性、界面张力性能、耐高温性能、吸附性能以及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ROS 驱油表面活性剂在晋45断块地层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耐高温性能;当 ROS 质量分数大于0.2%时,油水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3)mN/m 的超低值;在设计注入质量分数0.3%附近,吸附量小于1.0 mg/g,能够满足华北油田晋45断块对表面活性剂驱油的要求;质量分数为0.2%的 ROS 驱油表面活性剂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3.3%。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质高酸原油破乳脱盐困难的问题,首先在原油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市售部分破乳剂进行性能评定,筛选几种性能优良的破乳剂单剂,将这些破乳剂单剂与不同助剂进行复配,筛选出两种脱水效果较好的破乳剂。通过比较两种破乳剂的加注量、脱盐效果及使用成本最终得到油溶性破乳剂FO6。破乳剂FO6动态脱盐试验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10 μg/g时,脱后原油含盐量低于3 mg/L,脱后原油含水量低于0.3%,电脱盐排水中污水含油量小于150 mg/L,各项工艺控制指标符合炼油厂原油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11-1油田老化油配制的W/O型乳化液,采用静态静电聚结破乳实验,并辅助以离心机强化脱水,针对高频/高压脉冲AC电场下电场强度、频率、电压波形、含水率等因素对老化油乳化液电场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老化油乳化液的反相点位于40%~50%之间,W/O型老化油乳化液破乳脱水的最优电场参数为电压6 kV、频率2 kHz、波形为矩形波;以含水率40%较稳定老化油乳化液为例,其脱水率可达74.074%;改变乳化液含水率,最优电场破乳参数不变。上述研究结果为流花油田老化油处理流程的改造提供设计参考,并可为生产运行参数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阿南油田中高含水期重复压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二连油田阿南油藏中高含水期(51%~72%)重复压裂(以下简称复压)难见成效(施工泵压高、砂液比低及有效期短(尤其是多次复压时))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该油藏的复压技术体系。包括选准复压井层、选好复压时机、优化复压设计、制定高砂比和强制闭合的工艺措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复压前后的注采匹配等内容。其核心是,使用现有常规数据,并借助油藏地质、油藏工程与压裂工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准井层,选好时机;应用高砂比和强制闭合的技术;以及注、采、压配套技术进步。经现场实施6口井,日产油量由压前的2.7t 增加到8.1t, 综合含水则由60%降为40%,平均14d 回收了复压成本,6口井复压后累计生产608d 统计,已累积增油3252t, 累计创收236万元,并继续有效。实现了该油藏控水稳油,综合治理的开发要求,提高了整体复压工作水平,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或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聚乙烯醇为分散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并在体系中加入致孔剂,以程序升温的方式,采用悬浮共聚法合成了2种(甲基)丙烯酸短链烷基酯高吸油树脂P(BA MMA)和P(BA-BMA)。研究了树脂的饱和吸油率、离心保油率、吸油速度及缓释行为。实验表明,P(BA-MMA)和P(BA-BMA)吸油树脂均具有较高的吸油率,它们对CCl_4的饱和吸油率分别达36.93 g/g和39.16 g/g;P(BA-MMA)对甲苯的离心保油率达83.32%,P(BA-BMA)对煤油的离心保油率达87.16%;P(BA-MMA)对CCl_4具有较快的吸油速率,6 h基本达到吸油饱和,而P(BA-BMA)的吸油速率相对较慢,对CCl_4的吸收需要12 h以上才能基本接近饱和;P (BA-BMA)在最初的5 h内具有较快的缓释速度。  相似文献   

18.
高凝油集输及其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油田高凝油集输采用二级布站,充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油井回压.实现油气密闭混输的办法。油气集辅半径l~3.5km,井口回压1.0~1.2MPa。集输混程主要有:原油凝固点大于45℃的油井.大部分采用水力活塞泵采油集输,其动力液来自本区块自产的高凝油;闭式热水循环集输工艺,其循环介质采用热污水,闭式循环自成体系,介质入井压力低,这种流程既可提高污水利用率,又可节能,对低产的边远井可随时掺水输送;投球输送工艺.适用常温运行,当原油凝固点为28~36℃,气油叱大干40m^3/t时,可采用此集输流程,但流程较复杂。油气处理工艺,沈阳油田采用一级油.气、水三相分离与加热,二级热化学脱水。高凝油稳定工艺,采用微正压闪蒸工艺,原油稳定深度控制在C5组分拔出量不超过稳定前原油中C6组分总量的5%;天然气处理采用二甘醇吸收脱水工艺.可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干度;轻烃回收装置采用氨为冷冻剂,配以膨胀机和分离机,能回收100%轻质油和50%的液化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废油脂制备高滴点锂基润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张天胜 《润滑油》2005,20(3):27-29
研究了餐饮业废油脂制备皂基润滑脂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可用废油脂代替硬脂酸等制备润滑脂的稠化剂,为废油脂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采用加入复合剂提高锂基润滑脂和锂-钙基润滑脂的滴点,加入草酸复合剂对所制备的锂基润滑脂的滴点的提高最为有效,加入癸二酸复合剂对锂-钙基润滑脂的滴点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文东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堵水难题,研制了以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主剂的凝胶型堵剂和以热固性树脂和无机充填增强剂为主剂的颗粒型堵剂。通过环境因素对堵剂性能的影响,认为堵剂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具有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有效期长等优点,现场应用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