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边占喜  范瑞清 《化学试剂》2002,24(5):260-263
用乙酰基二茂铁和乙二胺缩合制得2,7-二(二茂铁基)-3,6-二氮杂辛-2,6-二烯,经过还原制得2,7-二(二茂铁基)-3,6-二氮杂辛烷,以这两种化合物为配体分别和Co(Ⅱ)、Cu(Ⅱ)、Zn(Ⅱ)、Cd(Ⅱ)、Hg(Ⅱ)等金属氯化物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10个配合物,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并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的测定,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同时给出了配合物可能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2.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及微分脉冲伏安法对2-(喹啉-8-氧甲基)苯并咪唑镉配合物与DNA键合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镉配合物可以作为ssDNA和dsDNA的结构识别探针。微分脉冲伏安实验结果证明,该配合物有望用于DNA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文文  吕磊 《化学试剂》2015,(3):212-216
采用界面合成的方法,以3,5-二(4-吡啶基)-1,2,4-三唑(Hbpt)和乙酸盐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合成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属于同构物质,均为单斜晶系,P121/c空间群。固体状态的荧光性质测定表明,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稀土-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苯甲酰甲烷(DBM)和2,2’-联二吡啶(BIPY)为配体,采用乙醇-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三种稀土-β-二酮配合物:Gd(DBM)3BIPY、Sm(DBM)3BIPY、La(DBM)3BIPY。通过元素分析、MS、IR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研究表明:配体DBM以烯醇式异构体与金属离子螯合,受螯合效应的影响,配体的IR、UV特征吸收峰均发生红移,染料在340nm-400nm近紫外区有强烈的电子吸收。  相似文献   

5.
通过原位还原-缩合配位法合成了β-(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水杨醛Schiff碱锌(Ⅱ)配合物,并用FTIR、1H NMR、TG-DTG和DSC方法分析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锌(Ⅱ)配合物的收率为53.1%,且β-(2,4-二硝基苯氧基)乙醇(2,4-DNPE)还原产物β-(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2,4-DAPE)的氧化被有效抑制;TG-DTG及DSC分析表明,产物在温度超过114℃时即出现明显分解,在630℃时基本分解完全;在N2氛围中,锌(Ⅱ)配合物完全分解后的残余物为原样品质量的27.81%,结合FTIR和1H NMR的分析结果,说明锌(Ⅱ)配合物为目的物。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种新的稀土配合物Eu(TTA)2(AA)(DPMP)发光材料(TTA=α-噻吩三氟甲酰丙酮,AA=丙烯酸,DPMP=二吡啶并[3,2-a:2,3-c]-8-甲基吩嗪);并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在常温下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新型dmit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5- 二氰乙硫基-1,3- 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为原料,经醇钠消去保护基团,再与二价金属离子配位,合成了8种双(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4,5-二硫)金属配合物,为dmit型配合物合成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有特殊的电化学性质和很强的紫外吸收,并对其形成中性产物的主要原因和室温电导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水杨醛、邻香草醛、2,6-二氨基吡啶和硝酸钍为原料,采用研磨固相法合成了2,6-二氨基吡啶双Schiff碱钍(IV)配合物[ThL1(NO3)2] (NO3)2,[ThL2(NO3)2] (NO3)2。通过元素分析、EDTA滴定法、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钍与席夫碱配体中的亚氨基氮、酚羟基氧以及硝酸根离子形成了配位数为8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1,3-二羧甲基苯并咪唑有机配体,并与氯化铕、氯化钐反应得到了两个新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表明,两个配合物结构均为两个金属中心被4个配体桥联形成Ln_2O_8型双核次级结构基元,通过(κ~1-κ~1-μ_2)-(κ~1)-μ_3配位模式与配体形成(4,4)拓扑的二维网络结构。同时测定了这两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Eu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圆二色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实验研究在H2O溶液中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Hecip)](ClO4)2(phen=1,10-邻菲啰啉,Hecip=2(9-乙基-9H-咔唑-3-基)-1H-咪唑并[4,5-f][1,10]菲啰啉)与G-四链体DNA(AG3(T2AG3)3)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表明,配合物能够诱导无序的G-四链体DNA以平行构型和反平行构型的共存体存在;从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表明配合物与G-四链体之间存在较强的亲和力,拟合得到的结合常数可达106。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圆二色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实验研究在H2O溶液中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Hecip)](ClO4)2(phen=1,10-邻菲啰啉,Hecip=2(9-乙基-9H-咔唑-3-基)-1H-咪唑并[4,5-f][1,10]菲啰啉)与G-四链体DNA(AG3(T2AG3)3)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表明,配合物能够诱导无序的G-四链体DNA以平行构型和反平行构型的共存体存在;从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表明配合物与G-四链体之间存在较强的亲和力,拟合得到的结合常数可达106。  相似文献   

12.
赵菲菲  江霞  朱吉 《广东化工》2014,(10):19-20,27
合成了2,6-二乙酰基吡啶-苯磺酰肼Schiff碱(DAPBSH)及其与稀土Eu3+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等表征手段确定了配体的结构,采用元素分析及热分析初步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Eu(DAPBSH)2(NO3)3·2H2O并对配合物的紫外、荧光性质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60℃下,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钕(Nd)-氨基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利用配合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分析(TG-DTG)、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FS)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光学等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推测系列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Nd(Amino)3Phen]Cl3.3H2O。通过抑菌实验对配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氨酸的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的氮原子均与Nd3+配位,且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挥发法,以2-乙氧基-3-[[4-[2-(1H-四唑-5-基)苯基]苯基]甲基]-3H-苯并咪唑-4-羧酸(HL)为配体,与金属盐二水醋酸锌反应,得到一个新型的锌(Ⅱ)配合物{Zn(L)(DMF)2}n(1)。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稳定性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且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配合物(1)是由配体HL桥联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链间的氢键和C—H…π作用堆积成一个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5.
将二唑引入联吡啶,合成了配体4,4′-二[2-(4-壬氧基苯基)-5-苯基-1,3,4-二唑基]-2,2′-二联吡啶(DPOD),经多步配位反应与RuCl3.3H2O反应制备相应的钌配合物Ru(DPOD)2(NCS)2,并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对Hg2+、Zn2+、Pb2+、Co2+等金属离子的滴定实验表明,仅在Hg2+作用下,该配合物的MLCT态吸收由580 nm蓝移至566 nm,肉眼即可识别其溶液由墨蓝色变为粉红色。该配合物是一种较好的比色汞离子探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Sb(Ⅲ)离子与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形成配合物的条件及其光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碘化钾和乳化剂OP存在下的盐酸介质中,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与Sb(Ⅲ)形成橙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55~560 nm处。在锑的质量浓度为5μg/mL的显色液中,遵守比尔定律。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聂丽  张强  郑蕾  何良霞 《化学试剂》2007,29(4):204-206
设计合成了配体1,5-二(苯甲醛)双缩二氨基硫脲及其金属配合物,探讨了不同金属阳离子对1,5-二(苯甲醛)双缩二氨基硫脲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并将标题化合物应用于阴离子识别。当1,5-二(苯甲醛)双缩二氨基硫脲与汞以1∶2形成配合物(L-Hg2 )时,其溶液中引入AcO-等不同阴离子,配合物(L-Hg2 )的最大吸收光谱发生蓝移,溶液的颜色由紫红色转变为浅黄色,其中对AcO-表现出高灵敏识别选择性。1,5-二(苯甲醛)双缩二氨基硫脲-金属离子配合物可作为裸眼识别阴离子传感器。  相似文献   

18.
宋玉民  马俊怀  张玉梅 《化学试剂》2013,(12):1069-1072,1093
以稀土Ce、La、Nd金属(Ⅲ)硝酸盐和姜黄素缩二苯胺Schiff碱和姜黄素缩二(4-甲基苯胺)Schiff碱为配体,合成了6种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摩尔电导和元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同时研究了合成的6种配合物的抑菌性能。试验表明配合物比姜黄素、姜黄素Schiff碱和稀土离子具有更好的抑菌性质。  相似文献   

19.
利用HgCl2与1-(苯并三氮唑-1-甲基)-1-(2-丙基咪唑)(bpmi)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种双核配合物[Hg(bpmi)Cl2]2。采用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且测定了配合物[Hg(bpmi)Cl2]2和配体bpmi在甲醇溶液中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配体均在397 nm处有较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兴趣,不仅是因为它们在催化、磁性、医学和材料科学等方面具有迷人的性质,而且还因为它们较强的协调能力以及各种协调模式,可以有助于构建有趣的框架。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结合新颖的空间结构和过渡金属的特性,使其在降解处理环境污染物催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课题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锰配合物[Mn(L)·H_2O](其中L表示1,4-二(2-甲基咪唑基)对苯甲酸),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进行了表征。从这个配合物的结构可以看到其具有孔洞结构,对其光催化性质具有一定影响。实验研究证明,该配合物在光催化降解处理有机染料方面具有良好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