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字媒体中的3D、CG、VR技术可弥补历史建筑保护中传统保护手段的不足和二维图纸、照片、文字等资料的缺陷,帮助全方位展现建筑,实现三维建筑场景复原、虚拟交互及电子资料库建设,扩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群众性与受众范围。文章阐述数字媒体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应用和优势,指出其对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数字媒体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创新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遗产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事实,文章对建筑遗产的现状和建筑遗产保护的实际意义、评价标准以及保护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多向对比,并借鉴以往先辈们的实际保护经验,积极地探索我们今天所进行的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在有效地保护建筑遗产使其体现原真性的同时,又能发挥它的当代利用价值。同时通过对在内蒙古秦直道遗址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设计中所做的一些直道复原实践工作的总结,文中提出一些遗产保护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思琦  王欣  王祎洁 《风景园林》2023,30(4):123-129
【目的】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遗产物质实体与文化之间的价值关联与精神统一阐发肤浅的问题,为此进行基于遗产点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护路径探究。【方法】以浙江省嘉兴市落帆亭名胜为例,通过叠加比对落帆亭、杉青闸、大运河的历史信息以及初步复原平面图,还原落帆亭名胜的历史样貌。【结果】将落帆亭文化遗产的有机生成过程分为运河作用与功能催生、事件发生与人文点染、风景建设与文化认同3个阶段,并总结出其生成机制。根据历史样貌与生成过程研究,对落帆亭文化遗产分别提出针对遗产本体和针对遗产生成机制的保护策略。【结论】揭示了大运河文化遗产点保护需要尊重遗产的历史发展规律,重视遗产所在地的地方风土与遗产的相互作用,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遗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广州五仙观历经多次变迁、重修、重建,牌坊早已不复存在,仅遗留了部分台基和数张历史照片.该文对五仙观牌坊进行了复原设计,并就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比各个时期照片来确定五仙观牌坊的建筑形制及其变迁过程,根据牌坊的建筑形制以及斗拱的细部特征将五仙观牌坊和岭南现存类似古建做对比研究,再结合文献记载对五仙观牌坊的年代进行推断.根据现状残留的台基、历史照片、以及类似古建筑推定五仙观牌坊的营造尺、色彩、构造等,提出具体的复原设计,为岭南同类牌坊复原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恭王府锡晋斋内檐装修复原设计从样式雷图档入手,结合历史照片,通过对现存内檐装修、已缺失内檐装修的历史遗痕以及相关文献及图片资料的考证研究,同时利用计算机三维模型辅助分析手段"重现"了乾隆时期锡晋斋内檐装修的历史风采,对文物建筑内檐装修复原设计的科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江天一  郑宁 《建筑遗产》2021,(2):122-131
建成遗产保护修缮设计策略的制定是一个随着项目推进,不断深入挖掘遗产价值、完善价值体系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重新审视、修正建筑的价值判定,从管理、文化、技术等多个层面评估设计方案,使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策略得到最优选择.文章以白公馆修缮项目为例,对历史建筑和场所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探讨了建筑活态遗产保护修缮的动态设计实践以及历史、文化等多元价值的融合与拓展.其场所空间演变、文化传承的独特属性和正面的改造结果也渗透至历史建筑的价值体系中,从而形成建筑活态遗产保护利用的正向反馈,为建成遗产的保护利用展现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伟  张婉婷 《华中建筑》2015,(2):158-162
该文首先从城市设计的视野出发探讨了历史环境保护问题,归纳并总结了城市设计与历史环境的定义,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国际遗产保护发展的历程中梳理了复兴型保护概念发展的脉络,总结并分析了国际遗产保护重要技术文件中关于复兴型保护方向的研究内容。该文挑选了美国查尔斯顿作为案例,以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复兴型保护的实例,总结了查尔斯顿的"循环基金"经验以及美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参与"经验。最后,综合归纳、分析,提出了构建城市历史环境复兴型保护的具体思路,也为城市体现自身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提供了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21,(2)
历史建筑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载体,面临着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和满足活化利用需求之间的现实矛盾。从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观角度,拓展各类传统建筑保护理念,针对当下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中的空间改造和功能提升的需求和困境,提出历史建筑空间可复原改造策略,并通过可复原策略内涵辨析以及技术和实施策略的分析,以期为解决当下历史建筑的遗产价值传承和活化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工业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已经成为遗产保护的重要议题,其价值构成中的经济价值、技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有深入的研究,然而美学价值仍较为欠缺。对于工业建筑遗产而言,其蕴含的美学内涵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是完善工业建筑遗产研究体系,确立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内容。从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分析,通过建筑美学的研究方法,将美学价值与历史、技术、经济价值相结合,挖掘工业建筑遗产中所蕴含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孙淼  朱怡晨 《风景园林》2023,30(6):61-69
【目的】工业遗产是生产型的遗产,过去的生产活动决定了遗产价值以及源于价值的景观特征。工业遗产数字景观具有虚实映射和沉浸交互的优势,能够深度重现遗产价值。尝试从虚实共生的视角拓展工业遗产数字景观的内涵。【方法】以上海市杨树浦发电厂为样本,通过记录、设计、阐述、传播的技术手段,复原4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生产场景,重现工业遗产价值及其景观特征。【结果】虚实共生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数字景观是一个数字交互平台,构建的主体、逻辑、方式和目标均不同于传统数字景观。进而提出“要素孪生—元素再生—虚实相生—活化共生”4步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方法。【结论】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的目的是服务现实世界,通过复原历史场景来重现遗产价值,以期实现保护和再利用。应强化虚拟现实互动、线上线下联动,以“元宇宙”等多元形式为工业遗产景观迈向可持续活化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1.
赵万民  毛芸芸 《华中建筑》2009,27(7):134-138
该文探讨了地方性寺庙建筑及建筑群保护规划的相关问题,并结合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梁平县双桂堂的保护规划实践,在历史遗产的文化多样性、文物古迹保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维修保养过程以及木结构油饰彩画的表面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重庆湖广会馆是重庆城市中心区的重要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物和历史文化价值。文章重点介绍了湖广会馆及其周边的社区复兴,湖广会馆古建筑的修复和再利用。修复设计中,将历史建筑保护与市场文化经济相结合,发挥其社会经济价值; 坚持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观,强调文物修复的“可识别性”原则,结合现代科技手段, 探索适合东方木结构体系的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试图通过介绍与分析注目世界遗产-圣米歇尔山的历史景观更新项目来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论证了只有在保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更新,才能为历史景观应对现代发展找到出路.科学而谨慎的更新,不但可以继续确保历史景观的原真性,同时能更好地协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发展,促使历史景观以一种主动的姿态适应、融人并且引导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4.
赵龙  张雪涛 《建筑师》2020,(2):96-105
当今,许多国家都有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宪章和准则用以支撑保护工作,重要国际间、跨区域保护组织所颁布的宪章、公约、建议和决议对各国国内保护宪章和准则的制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回顾过去,历史城镇景观是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保护理念中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遗产保护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针对历史城镇景观相关国际规制的解读是不足的,已有文献主要聚焦于历史建筑保存、维护、保护、修复等方面。本文献综述以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顺序,将早期建筑遗产保护组织、ICOMOS、UNESCO以及区域间保护组织颁布的一系列国际规制进行解读,从适应性与针对性、文脉与地方精神、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性利用四个主题进行回顾与评述。通过综述,厘清国际规制中涉及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的部分,为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国际规制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吴强 《城市规划》2007,31(5):93-96
以安徽东至尧渡老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为例,在基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的设计上,认为文化遗产的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在本质上都是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空间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源的文化解读,文化遗产的历史空间保护,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设计战略层面的把握与空间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国外历史园林复建研究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兼具自然生命力与人工艺术魅力的遗产类型,历史园林保护与复建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为全面了解历史园林复建研究的发展情况,对1983年以来国外历史园林复建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对历史园林复建的定义与内涵、历史园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复建的标准与依据、复建方法,以及复建效果5个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分析。基于历史园林遗产特征,从价值评判、活态特征、整体视角和动态变化4个方面探讨了历史园林复建原则,以期为中国历史园林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广东龙川佗城是岭南地区最著名的古城之一。本文通过对佗城历史街区景观修复设计与实施过程的详细分析,探讨了以景观设计引导的古城活化实践方法及其理论意义,为同类古建筑遗产保护和历史景观修复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由本体转向在城市景观视野内理解建成文化遗产,不仅有益于对古人传统设计智慧和营建逻辑的发见,也契合入遗之后的遗产保护需求,特别是遗产所在城市的发展要求。以大运河上一座重建的塔的周边环境提升为切入点,探讨入遗后遗产保护与景观设计如何全面认知价值和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以大运河上的塔和塔院这类特殊的文化景观要素指出古人整体性的营建逻辑和景观被赋予的多重属性,说明整体性的视野是应对入遗后需求的有效策略。风景园林设计应回归城乡背景而非从中剥离,方可为城市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对文物建筑修复原则运用尺度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蔚  胡斌 《新建筑》2006,(5):4-6
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和方法研究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与方法的东方解读成为有中国特色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修复中几个主要的原则,如修旧如旧、可识别性、现状保护以及复原重建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Historic preservation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 are two mainstream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ility and renewal of historic houses. With the aim of enhanc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historic houses, this article criticizes the view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that insists on preserving historic houses with their old appearances, which does not fully develop their sustainability. In contrast, the article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view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at aim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historic houses and related legislation.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which emphasizes and summarizes the one-way protection of cultural memory via historic houses. In the fourth part, the article turns to heritage conservation, highlights the sustainable cycle between historic houses and cultural memory, and underl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sustainable cycle. In the fifth par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lated legal safeguards by taking the renewal of historic houses in China's Bagua Village (or “Eight Diagrams Village”) as an example. In the last par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value, practical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article. The findings can facilitate the U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clusio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promote the heritage legislation and policy of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