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岩土地层结构是影响工程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地质及岩土工程勘测的主要内容。研发了一种地层地质界面识别系统,阐述了其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钻进过程识别码及岩土地层结构实时识别方法;通过花岗岩地基钻进试验研究,确定了岩体风化等级以及土层/散体、碎裂岩体及整体岩体结构的比能值范围,建立了金刚石钻进比能的地层结构分级标准,比能值分别是土层及散体为0.0017~0.6955 k N·m/cm3,碎裂岩体为0.0258~0.9798 k N·m/cm3,整体岩体为0.0018~2.4935 k N·m/cm3。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岩土勘测结果一致,可用于地层地质及岩土地层结构的实时识别,为岩土工程智能勘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KP2200型工程钻机是我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最新研制的种全液压转盘式钻孔机,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机采用全液压驱动、恒功率变量回路、电液复合操纵,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设有人工操纵钻进和自动钻进两种方式,工作更为可靠。人工操作钻进时,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自动钻进时,能够根据地层的变化自动改变转速、扭矩,提高钻进效率。根据钻进情况,自动下放或提升钻具,实现减压钻  相似文献   

3.
全自动钻孔过程监测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由香港大学研制的全自动钻孔过程监测DPM系统。利用DPM现场监测和记录系统,实现了对整个地质钻探过程中重要钻进参数的自动化监测和实时记录,并通过建立区分准则和分析系统实现了原始数据的快速筛选与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钻进过程与性能,提高钻进效率,而且为复杂地质情况的准确判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雄  刘晓祥 《土工基础》2023,(3):468-472
准确识别地层性质对保证边坡的稳定至关重要,在一些限制条件下,可能未能进行取芯钻探勘察,致使对实际地层的划分因人而异,缺乏客观依据,岩体工程性质无法准确掌握,影响边坡的设计和稳定。随钻测试技术能获取钻孔过程本身携带的地层信息,但目前缺少可靠的数据分析方法。以DPM技术为基础,提出了新的随钻测试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对钻进速度进行平滑,解决了钻机动力参数随机波动的问题,并以云南省昆磨高速公路小勐养至磨憨段公路某挖方段边坡为例,全程监测了锚索孔的钻进过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平滑分析,建立了钻进速度与岩性的关系,识别了地层,为边坡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钻进参数用于香港复杂风化花岗岩地层的界面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采用仪器钻进系统对复杂风化花岗岩地层界面进行成功识别的基础上,在复杂风化花岗岩场址的勘探中进行进一步应用和检验。在该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强风化与中等风化花岗岩交错,地层特征相当复杂。试验采用R–20液压回转式钻机,并安装数字式钻孔过程监测系统,在钻孔过程中对穿孔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对穿孔参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在此地层中,有效轴压力、钻具转速、冲洗压力、钻头位移及穿孔速率等监测参数在界面处亦具有明显的涨落,说明这些参数与界面处岩石强度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响应特征,能可靠地揭示复杂地层的变化。同时,采用变斜率法对地层中的主、次界面进行识别。t检验表明,仪器钻进系统对岩土界面识别的置信度为99%。  相似文献   

6.
谭卓英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9):1303-1306
利用钻进过程监测系统在风化花岗岩地层中的试验数据对钻进系统的动能、轴力功、黏滞能耗及钻进总能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钻具系统的动能在钻进能量中占主导地位,轴力功与黏滞能耗所占的比重很低,钻具系统的动能以及钻进总能量与岩石的风化程度呈负相关,轴力功与岩石的风化程度呈正相关,说明钻进能量与岩石风化程度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最后,从破碎单位体积能耗的观点出发,分析了钻进比功与岩石风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全风化及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金刚石旋转钻进比功值明显低于冲击凿碎比功;在微风化的坚硬与极坚硬岩石中,金刚石旋转钻进比功则明显高于冲击凿碎比功。这为金刚石旋转钻进中岩石的实时分级与实时判层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广勋 《建筑机械化》2004,25(6):18-18,22
KP2200型工程钻机是我公司最新研制的全液压转盘式钻机,具有适用地层广、钻进效率高、成孔质量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该钻机采用全液压驱动,在工程施工中能够根据地层的变化自动改变钻杆转速,调整扭矩。采取分泵启动,电液复合操纵。利用减压自动钻进技术,以保证成孔的垂直  相似文献   

8.
旋挖钻机钻进参数是在钻进过程中分析钻进情况的基础数据。地层结构的变化必然使钻进参数发生变化,进而使旋挖钻机显示出与不同埋置深度地层相适应的动态特征。采用旋挖钻机随钻检测与控制系统,对钻进过程中的直测参数和派生参数进行采样和分析,根据钻机工作参数和地层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固有特性、统计特性、结构特性,建立单一指标到多指标的地层识别模型,把地质条件和钻机的工况参数联系起来,利用钻机的转速、扭矩、钻进压力预估岩石抗压强度和土质地基承载力,并与一桩一孔勘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基于随钻参数的持力层判定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研的炮孔钻进信息采集系统,记录钻进速度,在不同质量等级的围岩中开展钻进测试,对炮孔钻进地质预报在隧道掘进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钻进速率与岩体级别密切相关,钻进速度越快围岩的质量越差,钻进速度可作为判识岩体质量的关键指标。测试隧道的钻进速度变化幅度与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密切相关,钻进速度的变化幅度越大与岩体节理裂隙越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埋深最大的实验室。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CJPL–II)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变形、开裂、弹性波、扰动应力、微震、声发射、三维激光扫描、岩体结构面遥测、爆破振动测试等原位综合监测手段,实时获取深部地下实验室开挖全过程的岩体响应及其演化特性,实现对深部岩体微观到宏观多尺度破裂、隧洞表面到岩体深部变形的综合监测。研究工程场址的地质辨识方法,给出深部复杂地质结构条件下的地质分区,结合真三轴、结构面实验和地应力测试,揭示各实验室开挖过程中不同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实时捕获了深部工程灾害变形破裂的前兆信息,有效预警了岩爆和塌方工程灾害,确保了实验室施工全过程的工程安全。研究成果和基础数据为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安全建设运行、探讨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科学难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岩体非均质性研究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地下空间及矿产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实时准确地评价页岩储层岩体的非均质性,将钻孔过程监测(Drilling Process Monitoring,DPM)引入铜川地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的现场勘察钻孔试验中,分别监测了钻头转速、钻杆前推压力、钻杆回撤压力、动力头位置4个参数,利用DPM钻进速率参数从多尺度对页岩岩体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刻画。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PM钻进速率与岩石可钻性、岩体完整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具体地,储层尺度上,DPM钻进速率的变化可反映出储层岩性的变化,DPM钻进速率可定量地评价岩石的可钻性;岩心尺度上,DPM钻进速率的变化可定性地反映出岩芯的完整程度,但在≤100 mm完整岩芯上的钻进速率并不能有效反映出纹层岩性的变化。进一步地,纹层尺度上,>100 mm厚度页岩纹层的纯钻过程位移曲线可被较好地进行线性拟合,而100 mm以下,泥岩、粉砂岩及凝灰岩纹层的纯钻过程位移曲线线性拟合性较差。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DPM对岩体非均质性的划分及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露天矿开采为背景,基于牙轮钻单齿冲击压入破岩的机理,借助理论分析及现场实验,建立了牙轮钻的工作参数(进尺速度、钻杆轴压、转速)与岩体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对应关系。理论分析时,基于布西内斯科问题弹性力学解和Drucker-Prager塑性准则,给出了单齿压入破碎区域的几何形态,建立了单齿破岩体积与钻杆轴压、黏聚力、内摩擦角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钻杆旋转一周单齿破岩体积的累积量和宏观破岩体积相等,建立了进尺速度、转速与单齿破岩体积的对应关系。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单齿作用下,破碎区域基本呈椭球形,并在压入点附近的表层出现薄层破碎;进尺速度与转速呈线性关系,进尺速度与钻杆轴压呈3/2次方的关系,进尺速度与黏聚力呈-3/2次方的关系,内摩擦角对进尺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鞍千矿南采区进行了牙轮钻钻进规律的现场实验,研究了进尺速度与钻杆轴压、转速、黏聚力间的对应关系,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以为牙轮钻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及岩体强度的动态测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超  刘建华  张东清  王磊 《岩土工程学报》2015,37(10):1810-1817
常规井壁稳定预测方法计算量大、操作繁琐、适用范围有限,严重影响其实钻应用效果。通过考察声波速度、地震记录及井壁稳定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起利用地震资料直接反演孔隙压力、地应力、岩石强度的模型。根据反演模型的非线性特征,结合井壁稳定参数的地质统计特性,运用随机地震反演方法预测待钻地层的孔隙压力、地应力、岩石强度,并根据反演结果进一步预测井壁稳定性。在实钻过程中,利用录井资料的实时分析和井壁稳定参数的分层地质统计模型,对钻头前方地层的井壁稳定性进行随钻预测。在川东北元坝气田的应用情况表明,本方法的综合性能相比常规方法有明显提高,具有较强的随钻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旋转钻井中岩石破碎能耗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旋转钻井中破碎岩石的能耗分析,应用分形岩石力学理论,从钻井过程中钻头破碎岩屑的粒度分布、能量耗散等角度,建立旋转钻井中钻头破碎岩石所需能量的分形描述模型,详细分析影响钻头破碎岩石能耗的因素。该模型显示出旋转钻井岩石破碎能耗不仅与钻压、转速等钻井参数关,还与地层岩石破碎体的尺度和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等因素有关。应用该模型不仅可以确定钻井过程中破碎岩石所需的能量,还可以反演计算,根据所需岩石的破碎能量优选钻进参数。将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适当简化,可得到经典岩石破碎比功三大学说表达式,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及其东缘高山区的交通建设和能源开发,需要修建众多的深埋长大隧道,采用TBM掘进具有显著优势.依托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DXL隧道双护盾TBM掘进施工,就隧址区工程地质环境、基于尾渣的围岩特征信息的即时获取方法以及围岩性态判别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高地应力环境下,隧址区裂隙性硬质围岩微细观破裂,造成宏观大变形...  相似文献   

16.
A single rock type was drilled using two types of thermally stable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 (PDC) and an impregnated diamond core bit using a fully instrumented laboratory drilling rig at a fixed rotational speed, and over a range of weights on bit (WOB).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the bits such as WOB, rate of penetration (ROP), rotational speed (RPM), torque and drilling specific energy (SE) wer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during the drilling trials. The effects of these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its were examin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drilling variables are also described. At each set WOB for each bit, the drilling detritus were collected. The detritus sizes between 1180 and 53 microns were analysed using wet sieving and sub 53 micron was analysed using a Malvern particle size machine. Both data were combined to obtain a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t set WOBs for each bi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drilling detritus and operating parameters, cutter size and wear of the PDC and impregnated diamond core bits, and original rock grain size were established. An increase in WOB, ROP, wear rates, pins or diamond size increased the drilling detritus size for the bits. No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drilling detritus and the rock grain size due to the regrinding effect and the high proportion (> 30%) of matrix material in the rock.  相似文献   

17.
考虑岩石疲劳损伤的空气冲旋钻井破岩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东北PGP-X井为研究对象,对2 140~4 914 m地层进行分段采样,运用静态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采样岩石进行动、静态力学性能室内试验。利用LS-DYNA建立空气冲旋钻井活塞–钻头–岩石相互作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中岩石采用H-J-C动态本构,为考虑冲击载荷往复加载对岩石造成的损伤积累,在每次冲击后,对井底岩石进行强度修正。在此基础上,研究PGP-X井钻井参量及空气锤结构参量与冲击功及破岩比功的关系,探索冲击功、冲击末速度、钻压、冲击频率、转速、井深及岩性对破岩能效的影响。分析发现冲击功–破岩比功曲线具有界限明显的波动区与稳定区,由此得到空气冲旋钻井的临界冲击功及临界钻压;临界冲击功及临界钻压与井深和岩性密切相关,随着井深和岩石硬度增加,临界冲击功和临界钻压都有逐渐减小。通过以上研究,推荐了典型深部地层的临界冲击功、临界钻压、最佳转速与冲击频率组合,这些结果可以作为现场空气冲旋钻井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钻孔过程中钻杆扭矩及钻屑推力的力学分析,理论上给出了利用钻杆扭矩及钻屑推力判断煤体应力、煤体强度的可行性,提出通过测试钻孔过程中的钻杆扭矩和钻屑推进力来判断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扭矩-推力测试装置,对预制煤体相似材料试件进行了不同煤体应力、不同煤体强度和不同推进速度条件下的钻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一因素影响下,钻杆扭矩与煤体所受应力存在线性递增关系,钻屑推力与煤体应力呈近似线性递减关系,且钻杆扭矩变化规律与煤体应力及钻屑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钻杆扭矩和钻屑推力均与煤体强度呈线性递增关系。③同种煤岩体材料,相同压力条件下,钻进速度越快,钻屑扭矩越大,反之,钻屑扭矩越小。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动力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