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改良单质硅水解法工艺,经胶核制备和胶粒生长步骤制备硅溶胶.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对硅溶胶胶核平均粒径和硅粉转化率的综合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硅粉加入量>水玻璃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最优胶核制备条件为:硅粉加入量80 g;水玻璃加入量30 mL;反应温度90 ℃;反应时间6 h.此时得到的硅溶胶胶核粒径:7~9 nm,硅粉转化率:63%~66%,SiO2质量分数:16%~20%,Na2O质量分数:0.5%.经多次胶粒生长,可制得平均粒径20 nm、40 nm、60 nm、80 nm的硅溶胶产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硅粉水解-胶粒整理法制备硅晶片抛光所用硅溶胶,考察了单质硅粉的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硅溶胶底液浓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硅溶胶胶粒平均粒径增长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单质硅粉的最佳加入量为25 g、反应时间7h、反应温度80℃、硅溶胶底液的质量浓度为8%、选稀氨水为催化剂、用量为12 mL,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平均粒径为20 nm的硅溶胶产品.经过多次粒子生长可以制备得到适用于硅晶片抛光产业的高纯度大粒径硅溶胶.  相似文献   

3.
大粒径硅溶胶在涂料、化学机械抛光、催化剂载体等工业领域中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添加适量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单质硅粉氧化法制备了大粒径溶胶。重点介绍了大粒径硅溶胶的分类、性质及应用,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大粒径硅溶胶的粒径增长过程分析了大粒径硅溶胶制备过程中的粒径增长机理。在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浓缩蒸馏实验研究了大粒径硅溶胶粒径增长与其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大粒径硅溶胶浓度的增大,大粒径硅溶胶的粒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制备大粒径硅溶胶的粒径控制工艺。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质硅粉水解法,经过初级粒子制备和粒子多级生长,制备了单分散的大粒径硅溶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硅粉添加量、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对粒径及PDI的影响.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2h、硅粉添加量21 g、氢氧化钠浓度0.5wt%.最优条件下的硅溶胶粒径为20 nm,通过粒径的多次生长,制备出粒径为90 nm的硅溶胶,且呈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硅溶胶和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A型沸石.研究了不同硅源对纳米A型沸石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激光粒度分布仪(DL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硅溶胶作为硅源的产物结晶度较高,Si/Al=1.37,颗粒粒径分布为140~ 460 nm;而使用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的产物结晶度较低,Si/Al=1.15,颗粒粒径分布为60~150 nm.  相似文献   

6.
<正> 环氧树脂改性的丙烯酸酯水乳胶,由于环氧树脂的接枝和固化,降低了树脂的成膜温度,提高了涂膜硬度,改善了乳胶漆的回粘性。由它与硅溶胶配制的复合涂料,由于硅溶胶粒径细(<100毫微米)极易侵入到基层内部,而环丙乳胶粒径大(约200~300毫微米)覆盖在涂层表面。涂膜干燥时,由于硅溶胶的硅羟基缩合脱水反应,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及聚丙烯酸酯的成膜过程同时进行,涂层中环氧树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硅溶胶系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多聚硅酸的高分散胶体。粒径一般在200~400(?)之间,多数使用行业要求浓度在30%左右,比重约1.2的商品。广泛用于无机涂料、造纸、精密铸造、纺织行业等,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国内目前经前阶段反应形成的硅溶胶,浓度约在3%,达不到商品所需要求。一般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粉氧化水解法制备大粒径硅溶胶,可以应用于涂料、陶瓷、吸附剂、化学机械抛光等领域。采用种子生长法,先制备出种子硅溶胶,再利用种子硅溶胶制备大粒径硅溶胶。通过实验,考察温度、种子质量、催化剂用量,得出较佳实验条件:种子(A)生成温度为75℃,催化剂用量为2 g,所得种子平均粒径为25 nm;硅溶胶(B)生成温度为85℃,催化剂用量为4 g,种子质量为14 g,所得溶胶平均粒径为60 nm。  相似文献   

9.
王丽君  王力 《化工文摘》2008,(1):36-37,40
文章描述了粒子在利用单质硅粉制备硅溶胶反应中的一般生长过程,分析表明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可控粒径的硅溶胶,其关键是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促使种子生长并抑制次生粒子的形成,通过次生粒子的定量计算可反映出体系的粒径分布情况。实验发现当二氧化硅种子浓度为1.5wt%时对硅溶胶粒径增长最为有利。同时利用水溶液中二氧化硅粒子的核/壳模型对种子生长过程的行为做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将改性硅溶胶添加到聚丙烯酸酯乳液中制备高硅含量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SiO2/PA)。研究了硅溶胶用量对SiO2/PA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SiO2/PA复合乳液的SiO2含量高达48%,贮存稳定性好,平均粒径为170~180 nm。随着硅溶胶与聚丙烯酸酯乳液配比的增大,涂膜的耐水性、耐醇性、摆杆硬度和拉伸强度都有所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发现高硅含量涂膜表面平整致密,TGA分析表明SiO2/PA杂合涂膜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压粒子增长工艺合成丙烯腈催化剂载体专用硅溶胶,研究了硅溶胶的粒径、pH、稳定剂对丙烯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溶胶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23~25nm、pH9.0~9.5、适量加入氢氧化钠和氨水混合溶液作为稳定剂和加入少量助剂时,丙烯腈单程收率接近80%。  相似文献   

12.
李渊  孙丹  杨晨芳  谭小耀 《化工进展》2020,39(9):3701-3707
在合成SAPO-34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粒径的硅溶胶来考察其对分子筛酸性和甲醇制烯烃(MTO)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FTIR、NH3-TPD和29Si MAS NMR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表征,并通过固定床反应器对制备的SAPO-34分子筛进行MTO催化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硅溶胶对合成的分子筛酸性有很大影响,通过NH3-TPD表征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硅溶胶粒径的增大,分子筛的强酸量、弱酸量均降低。由分子筛的NMR表征结果发现,大颗粒硅溶胶合成的SAPO-34分子筛中存在硅岛。从MTO性能评价结果可以发现,适宜的硅溶胶粒径更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双烯选择性和催化寿命。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工业广泛应用的制备硅溶胶的离子交换工艺和单质硅溶解工艺,分析了与硅溶胶性能密切相关的钠含量、SiO2含量、pH值、黏度、粒径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的重要性,并汇总了这些性能指标的常用测试方法,期望对企业和科研单位硅溶胶的生产和测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典模  陈创  屈海宁 《硅酸盐通报》2014,33(11):2863-2867
文章讨论以水玻璃为原料,采用正交法和回归模型优化硅溶胶制备工艺.在硅溶胶增长阶段,当硅溶胶滴加液滴加速率0.555 mL/cm3·min,反应时间7h,滴加液与底液用量比20∶1时,所得碱性硅溶胶产品平均粒径在7.7~8.3 nm之间,浓缩后产品中SiO2的质量浓度可达35%,产品存放一年未见凝胶形象,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比了加入助剂制备的大粒径硅溶胶与普通硅溶胶的凝胶过程,重点考察了pH、胶粒粒径、温度、硅溶胶浓度、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对大粒径硅溶胶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TEM技术表征了大粒径硅溶胶的粒径增长方式.结果表明:加入助剂能提高大粒径硅溶胶的稳定性,而且硅溶胶的稳定性受硅溶胶粒径增长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丙烯腈催化剂用硅溶胶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压粒子增长工艺合成丙烯腈催化剂载体专用硅溶胶,研究了硅溶胶的粒径、pH、稳定剂对丙烯腩催化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溶胶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23~25nm、pH9.0~9.5、适量加入氢氧化钠和氨水混合溶液作为稳定剂和加入少量助剂时,丙烯腈单程收率接近80%。  相似文献   

17.
王娟  彭倩  丁玉强 《应用化工》2014,(5):827-830
以硅切割废砂浆中硅粉为来源,制备较高浓度硅溶胶,并回收得到高纯度碳化硅。结果表明,制备硅溶胶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90℃,硅粉活化时间5 min,反应时间1 h,废油砂∶蒸馏水∶碱=10∶30∶0.6(质量比)。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甲酸为催化剂,以不同粒径的硅溶胶作为主要成膜物质,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的混合物作为辅助成膜物质,制备了纳米无机陶瓷涂料,其在铝幕墙板上喷涂、固化后得到烤瓷铝板。分别研究了MTMS与KH560的配比以及硅溶胶的粒径对烤瓷铝板光泽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配方中加入KH560后,烤瓷铝板的光泽从52%增加到69%,说明KH560能够有效提高陶瓷涂层的光泽。当配方中m(MTMS)∶m(KH560)在95∶5~90∶10范围时,烤瓷铝板的综合性能最优;使用小粒径的硅溶胶,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陶瓷涂层的光泽度,考虑成本和涂层的综合性能,硅溶胶的粒径以20 n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有机硅/氟纳米杂化疏水涂料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正硅酸乙酯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低分子含氢硅氧烷等前驱体制备醇基纳米杂化有机硅溶胶,研究了硅溶胶的制备工艺、渗透性及其涂膜的疏水性、硬度、强度和附着力.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醇基纳米硅溶胶平均粒径为40~80 nm,硅溶胶对硅基底材有很好的亲和力和渗透性,涂膜疏水性强,硬度达6H以上,附着力1级,还具有优良的耐污染性和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水玻璃为原料,稀氨水为催化剂,通过离子交换制备硅酸溶液、硅粉水解增长粒径、纳滤膜浓缩等步骤制备催化剂级硅溶胶.由正交实验获得较佳工艺条件:浓度5%硅酸溶液150 m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8h,10%的稀氨水加入后体系氨浓度为0.6%.在此条件下,可获得平均粒径20 nm左右,浓度40%的球状催化剂级硅溶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