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从上次文献调查(“1986~1988年国内流态化文献目录”,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0,6,[2],103)以来,国内流态化研究与应用又有一定发展。本次文献调查表明,1989~1991年3年间,在有关国内发行的43种杂志及国内有关学术会议上,流态化文献约370余篇,其中低、中速流态化方面增长19篇,中高速流态化文献增长18篇,三相流态化方面增长18篇。在流化床应用方面,文献量与上次调查基本持平。这些结果说明,包括传统流化床在内的流态化基础研究依然是流态化技术研究的热点,对各种流动现象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在液—固及三相流态化方面,生物流化床的研究引人注目。在气固流态化方面,超细颗粒的流  相似文献   

2.
1992~1994年国内发表的流态化文献目录黄水源,陈卫,俞芷青,金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1.前言从上次流态化文献调查(“1989-1991年国内流态化文献目录”,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3,9[2],220)以来,国内流态化研...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从事流态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国内的情报资材,掌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整理了1980—1985(含部分1986年)的国内流态化文献约376篇。文献主要来源为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杂志19种及1980与1984年两届全国流态化会议文集,内容涉及到气—固、液—固、三相流动状态的基础研究及流态化技术在石油、化工、冶金、能源及其它物理过程中的应用。在整理过程中,考虑到查阅方便,将覆盖几个方面的报告分别归纳在相应的栏目中,对于某些概念较广或不易简单确定的报告,则统一归入综合、杂类栏中。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自1995年以来,流态化科学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文献数量也相应增加.本次文献调查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为基地,收集了1995~1998年间发表在国内106种杂志和中国颗粒学会首届年会、第九届化学工程科技报告会上的702篇流态化文献.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中—日流态化会议于9月12—15日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方代表81人,日方代表26人,特邀代表15人(其中美国3人)。会上共宣读了论文46篇,在大会和分组讨论中代表们还提出了论文多篇。特邀代表美国杨文庆博士,苏绍礼和范良士教授和河野尚志教授在大会上作了专题研究报告。代表们分别就基础研究(3/1)~*、颗粒运动特性及其应用(2/4)、快速流态化、颗  相似文献   

6.
第五届全国流态化学术会议将于1990年4月9日至13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共收集论文90余篇:1.有气泡接触的气-固流态化;2.无气泡接触的气-固流态化;3.液-固及气-液-固三相流化床;4.煤的气化及燃烧;5.流态化测试技术;6.流态化的工业应用。联系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蔡平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委托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技术协会筹备的第六届全国流态化会议,于1993年10月6日至9日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国内外的71个研究院校、设计单位和工厂企业的代表144位(包括5位国外代表).其中工厂企业代表占近一半,会上共宣读学术论文121篇,其中3篇为大会报告.其他论文则分为气—固流态化及其他、液固两相流态化及气液固三相流态化和传热与分离器及料腿、流态化燃烧技术及其他3个专题小组进行宣读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有关工程塑料的文献综述,它汇集了1982~1983年国内150余篇文献,分别介绍了在本刊选题范围以内的两年来有关资料、刊物报道的我国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加工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它可对我国当前工程塑料有一个概貌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高温气——固相流态化是为了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水泥熟料煅烧工艺而提出。通过对传统流态化技术和水泥熟料煅烧工艺特点的分析,说明高温气—固相流态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发生高温气—固相流态化的颗粒粒径为4~8mm,属于大颗粒聚式流态化。  相似文献   

10.
会议消息     
第三届全国流态化会议初步定于1984年4月份召开。经学术小组评定,选出内容包括流化床内流动特征、设计与模型、传质、传热、液固和三相流态化、测试技术以及工业应用等约60篇论文。它们反映了国内近期流态化工作的进展。论文集拟在会前出版。愿参加会议者(列席,有论文  相似文献   

11.
高温冶金19 1 29 41 5078,工2 2 2 229 17 25 35 4553胜1 3 3 3 3 8 3 331 1 2 2 2 2 2 4 4 44热风炉不稳态传热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SM“高炉炼磷试验总结SM“高炉炼磷操作技术总结气体喷吹精炼过程中的钢水循环流动高炉滴下带气·液二相流的模拟研究高炉型钦渣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一) 流态化冶金流态化反应器分布板附近的湍流运动中国流态化概况快速流态化流体力学关联三维流态化床喷咀区气体和固体颗粒的行为(日)流态化床塌落动力学流态化床分布板区鼓泡区和稀相区颗粒的行为(日)光导纤维,在流态化系统的测示应用模拟流态化床煤…  相似文献   

12.
年来国内蓖麻油产量随蓖麻蚕普遍推广而增长甚速。结合当前情况,作者根据文献,在实验室中作了少量“聚癸二酸—癸二胺酰胺”的试制工作。所取合成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绪言流态化反应器的放大是流态化工作者公认的难题,流态化催化反应器的放大就更困难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工艺过程是靠数学模型放大的,人们始终没有摆脱小试验、模试验和工业规模试验这三步耗时长、投资大的老模式。英国学者 Geldart 谈到,基础知识、冷模试验和工程判断是他赖以放大的依据;国内的情况也大致走的是这个路子。作者之一在早期论及流态化催化反应器的设计时曾提出图1的方框图,图1的右边部分是直接影响工艺过程的一些工艺方面的因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固体流态化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较快的新技术,独特的“三传”性能,使其广泛的应用于焙烧、催化转化、物料输送、干燥等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而流态化技术在固体物料的浸取和洗涤上的应用,亦为固相分离技术开拓了新的途径。我国六十年代以来,所获得的流态化浸取和洗涤的试验研究之重要成果,已由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非流态化流体—颗粒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多相流理论与颗粒介质力学研究非流态化流体—颗粒两相流动力学。建立了一系列动力学方程式,将流体压力、颗粒间接触压力、床层空隙率与颗粒和流体的性质、床的几何结构、操作条件相关联。这些方程的计算结果与大量实验数据相吻合。本文还归纳了垂直非流态化两相流的十三种操作状态,绘制了垂直移动床流体颗粒流动相图,定量地指明了各种操作状态存在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并对理想料封状态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6.
液—固磁场流态化模型及普遍化相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磁场流态化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实验分析了均匀磁场中液-固流态化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对Ma 和 Kwauk 提出的指数模型作了补充,使之与经典流态化加以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磁场流态化的普遍化关系图。完善后的模型可根据经典流态化的基础数据直接预示磁场作用下流态化的一些特征,模型计算结果与水-钢丸系统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本文叙述由长链(R=C_(18))脂肪酸为原料的N—烃基—1,3—丙二胺RNH(CH_2)_3NH_2及其衍生物的工业合成。这类化合物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可以作为抗硫化氢和水的腐蚀抑制剂的主要组份,用于蒸汽裂解装置、催化重整装置和加氢装置等的钢材抗腐蚀;也可以作为烃燃料(特别是航空汽油和柴油)的配合剂,具有去污、抗结冰,抗结垢、减少污染、改善分散性和抑制金属腐蚀的性质。本文报告的化合物RNH(CH_2)_3NH_2及其衍生物的合成,都是国内迄今未见研制和生产的品种。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1978年进行的,今年又做了一些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18.
在触媒流态化层中氧化二氧化硫气体的优点过去已经阐述过。如果是高浓度SO_2,则可以完全氧化(在触媒流态化层的多搁板接触器中),或氧化60—80%(在单搁板接触器中),然后在触媒固定层的接触器中最终氧化。 研究证明,在直径约1米的四搁板接触器中,当气体中含有11—16%SO_2时,氧化率达到95—98%。  相似文献   

19.
84年1~3月间PVC树脂进行XS—4型“部优”及“夺牌”的批量生产工作。我们采用的配方是根据83年3~5月间30m~3釜聚合新配方进行的。这一聚合新配方在30m~3大釜进行了XS—6型44釜试验产树脂380余吨,其中XS—4型就生产了60余吨,并在当年10月通过了化工部部级新配方鉴定。产品质量达到了日本信越公司、锺渊公司同类  相似文献   

20.
第二届全国流态化会议继1962年8月第一届全国流态化会议之后,于1980年12月14—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化冶所和煤化所组织筹备的。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高等院校,化工、冶金、石油、机械、电力、煤炭和建材等4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