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站时差无源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推导时差无源定位和定位精度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T型、Y型、菱形、正方形等典型四站布站的定位精度;分析了布站基线长度、布站高度、站址误差、测量误差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了不规则布站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四站时差无源定位精度与布站方式密切相关,工程应用应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不规则布站时差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源多站时差定位系统中布站方式对目标的定位精度有直接影响。在实际战场环境中,布站受地形和战术应用的限制,布站方式会出现不规则的现象。本文给出了多站时差定位的精度分析,并以四站时差系统为例,仿真分析了不规则布站条件下定位精度分布的变化,为战场环境下多站系统的布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载多站无源定位系统构成简单,优点众多,是一种先进的探测侦察系统.对采用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的多站无人机无源定位系统进行了研究,详细推导了时差无源定位原理和定位精度,仿真分析了布站方式、站址误差、测时误差,以及基线长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Y型和倒Y型布站方式,定位精度比其它布站方式高;菱形布站方式在偏离基线方向(Y轴方向)具有较好的定位精度;主站与辅站的基线距离越长,定位精度越高;站址误差与测时误差越大,定位精度越差.在实际的布站中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布站方式,从而得到比较好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到达时差无源定位的基本方法,以四站定位为例,具体分析了到达时差无源定位精度问题,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给出了几种典型布站情况下几何精度因子分布图。  相似文献   

5.
张政超  李文臣 《电讯技术》2012,52(11):1758-1762
在分析两站无源交叉测向平面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测向、时差联合定位的模型,并分析了其定位原理和精度;推导了组网雷达的探测精度表达公式,并比较了单站、两站、三站雷达定位精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源组网探测的优点和无源侦察只被动接收、不辐射信号的优点,提出了有源无源一体模式下的目标定位模型及其定位精度分析,并对五站定位中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有源无源一体模式下的目标定位方式能有效地对目标进行定位并有良好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雷达网星型布站是多站时差无源定位中最常用的布站方式,精确测量雷达网布站参数是高精度时差无源定位中的关键技术,本文给出一种星型雷达网布站参数测量方法,并详细分析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
一种三站时差定位的布站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量站的布站直接影响时差定位目标的定位精度.针对一定区域目标整体定位精度的优化,提出了一种三站时差定位的布站优化算法.以水平定位精度因子(HDOP)为定位精度的度量准则,建立布站优化问题的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通过构造最小最大评价函数,求解模型的最优解,从而得到三站时差定位的最优布站.仿真给出了该布站优化算法对某种初始布站进行优化前后两种布站的HDOP分布图.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相对于初始布站,最优布站对目标区定位精度的提高较为明显,验证了这种布站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无源定位精度作为对目标定位最为核心的一个技术指标,其定位技术方法有测向/ 交叉定位法、单站快速定位法、比相定位法、测时差定位法、测向/时差定位法、多普勒频率定位法、方位和频率定位法、相位差变化率和多普勒变化率定位法等。同时,比幅测向误差、定位模糊区、系统随机误差、定位站配置与布站方式、多径传输、时差、多普勒频移等多种因素均会对定位精度产生影响。文中主要探讨无源定位的分类及技术方法,分析多种误差影响无源定位精度的原因,以及减小影响无源定位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唐小明  王贞杰  张涛 《电讯技术》2011,51(11):47-52
在无源时差定位技术中,定位算法和布站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无源定位方案能否顺利应用于实际工程并满足工程需求.通过对常用定位算法的研究分析,选择了伪逆法和总体最小二乘算法为求解方法,同时选择了有利于工程实现的五站主站升高的布站方法.五站定位选择总体最小二乘算法求解,同时对4个辅站进行分组并用伪逆法求解,最后对所有定位结果进...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地球曲率的影响,文中使用基于球面模型的远距离多站时差定位算法来具体研究VLF源定位的精度.针对四接收站下的方型布站和星型布站两类典型布站几何,使用蒙特卡洛随机试验的仿真方法计算了探测区域内接收系统对VLF源定位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析了布站几何、基线长度和主站选择三类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基线长度可以...  相似文献   

11.
赵琨  何青益 《无线电工程》2012,42(5):15-17,33
为了满足三站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系统对定位精度的要求,论述了三站时差定位原理。用几何稀释精度(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分析定位精度并做了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站址测量误差和时差定位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要满足时差定位精度要求所需要达到的站址测量误差和时差测量误差指标,以及在工程实现中提高时差定位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四星时差定位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的定位精确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四星时差定位原理推导三维定位精确度模型,理论分析时差测量误差与站址误差对该三维定位精确度模型的影响。通过仿真验证四星不同布站情况T型、Y型、方型及不规则型对定位精确度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布站情况下的基线长度、卫星轨道高度、目标高度等对定位精确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四星时差定位在Y型分布时具有最佳的定位精确度;并且定位精确度随基线长度与卫星轨道高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目标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四星时差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星时差定位系统,在Y型、倒T型、方形和菱形分布的条件下对定位精度进行仿真,并分析了卫星高度、基线距离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四星时差定位在Y型分布时具有最佳的定位精度,且基线距离越大定位精度越高,适当的不规则分布有助于定位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瑞玲 《电子科技》2014,27(2):53-57
研究了低轨道双星通过测量时差和频差对地面固定辐射源进行无源定位的问题。双星时差/频差定位算法是时差、频差单独定位公式和WGS-84地球椭球模型的结合,该算法通过迭代的方法提高了定位精度。文中结合定位误差算法和定位精度的GDOP算法,通过仿真、对比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双星时差/频差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因素,分析结果对双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星时差定位的最佳星座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星时差定位的原理出发,构建定位方程组,推导理论定位精度公式,详细分析各种星座布局对定位的影响。根据定位误差的几何稀释,得出面积相同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定位效果最优;在两边长固定的等腰三角形中,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最佳星座布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大基线时差定位具有定位快、精度高的优点,但大基线各定位站接收到的脉冲序列之间的时延变大,各基线时差测定的难度增加,因此如何准确实现各基线之间脉冲序列配对成了大基线时差测定的关键。在分析时差定位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时差定位中相同序列脉冲多重分选及检测方法,分析了非周期脉冲重复间隔(PRI)和具有骨架或固定PRI对脉冲配对模糊性,给出一种基于多重分选的脉冲序列的分选配对方法,并针对模糊性进行定量分析,说明该脉冲序列多重分选配对方法在时差定位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三站对雷达辐射源测时差定位系统,提出了用"站间构型测度"分析构型对定位精度影响的方法,推导了几何精度稀释因子(GDOP)与三站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显式表达式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构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文中提出了站间编队构型优化设计准则,为提高三站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时差定位模型与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目标的定位精度通常只关心接收站的几何配置,而忽略定位求解模型的选择;通过对定位模型与定位精度之间依赖关系的深入研究,具体分析较少接收站情况下不同定位求解模型对目标定位误差的影响,给出了时差定位体制下几种不同的定位求解模型,并指出多点定位工程应用中模型选择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双机时差频差算法二维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空间双机时差频差定位算法。建立了三维空间中时差方程、频差方程和地球椭球方程的定位方程组,利用高斯—牛顿迭代法求解目标的位置。理论分析了三维空间中双机时差频差定位算法的几何稀释精度(GDOP),仿真试验分析了时差误差和频差误差对定位的影响,验证了三维空间双机时差频差定位算法能够满足工程实践的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于能量有限的分簇传感网实现对非配合辐射源的高精确度无源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传感网的接收信号强度差fRSSD)定位方法,并在其相关性能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RSSD定位为辅、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为主的两轮协同定位方案,即以RSSD定位结果作为目标位置初估计,并根据各簇在该初估计位置处的TDOA定位CRB,选择部分预期定位精确度较高的簇参与进一步的TDOA定位,最后通过对这些簇定位结果的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目标位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基于GDOP的簇选择标准和定位融合方法,提出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定位精确度,而RSSD/TDOA协同定位方案在保证较高定位精确度的同时,有效地减轻了网络负载,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