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动测试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动测试系统”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测控领域的高速发展,我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对自动测试系统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环节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效果良好,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有很大帮助。本文详细介绍了这次改革的思路,分析了取得的效果和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今后的打算。  相似文献   

2.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大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结合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引入课程思政;综合运用翻转课堂、项目驱动、虚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围绕学习成果产出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改革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步明显。  相似文献   

3.
“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技术课程。本文详细介绍了《现代检测技术》——普通高等教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编写特色;阐述了在本课程课内学时较以往压缩1/3情况下,根据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检测技术”课程与其它相关技术课程一起整体协调改革和优化建设,依托自行研制的多参量“柔性检测系统实验平台”,加强课程实验,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信息专业"数字信号处理"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息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文首先指出了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及具体思路,然后重点介绍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MATLAB来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步骤与实施过程.内容涉及课堂教学、实验、作业及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实践证明,这种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运用MATLAB软件来进行课程全教学环节的改革具有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东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述了改革的建设目标、主要措施、基本认识和实践效果。指出“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优秀原版教科书,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网上学生评教信息表明,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兴趣和科学态度。最后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作为电气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加强其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说明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我校该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层次性、综合性、先进性的原则前提下,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措施和具体做法。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实践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积极开展"现代电子课程教学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电子课程教学论”研究高校相关专业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中的问题,从培养目标看,电子专业应能培养在相关行业从事各项工作的专门人才,而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至少应使学生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学习、创新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是目前电子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文章提出了一些研究课题,并准备在湖北大学电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进行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本校精品课程“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重点介绍了课程建设基础、改革理念和具体的改革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组织方式、考核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本文介绍对“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所做的一些探索和总结。首先调整教学内容与大纲,改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其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抓好实验室建设,强化实验环节,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将编程和模拟调试引入其中;再者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TLAB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将MATLAB引入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和实验,大力改革了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验室建设方面,在保留原有硬件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论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构想,并对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与实践进行研究,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手段等方面论述了我校“通信原理”课程改革的基本做法。通过精选教学内容、精炼讲课题材、建立开放实验室、强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就如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常常因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而不易理解和掌握,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文章详细论述了基于LabVIEW的DSB信号调制与解调的仿真过程,实现了系统输入输出波形的直观显示,动态展现了模拟调制系统的时域波形与频域频谱的关系。教学实践表明:运用LabVIEW仿真软件可以使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无线通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在分析《无线通信》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具体阐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对下一步的课程建设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供电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讨论了“供电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思路、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提出了理论一实践一应用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以及采用问题引导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探索了增添新的教学内容,更新课程设计资料与强化课程设计的管理,合理配置习题和改革考试方式的教学改革思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是电子类相关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为了满足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需要,减小课程内容与实际通信技术发展的差距,深入研究了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该课程的内涵和知识体系,对于如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实践与探索。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教改,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为建设高水平的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电路的工程应用性是电路课程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就要求电路的教学除了注重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之外,应将电路的工程应用放在重要的位置。本文讨论了工程实例电路在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工程实例电路的选择原则,介绍了工程实例电路的具体教学表现形式和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从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实验仿真等三个方面来阐述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的主体内容。目的在于形成通信原理教学的全新模式,促进教学的深入改革,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适应通信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曼 《电子世界》2014,(5):178-179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是每个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学习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对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初步探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是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介绍了该课程作为中国计量学院重点课程建设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创新性实践教学。本项目是我校多年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探索,是我校深入开展基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