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的教改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一条主线、两个结合的教改思想,对“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进行了教改实践,强化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使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际和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完善了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了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可编程控制器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PLC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组态监控设计相结合的"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新课程。在进一步明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教学手段、教学研究、实践教学几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实践结果表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合理的,监控组态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PLC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编程技巧和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达到全方位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电工学"课程的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特点, 分析了典型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避免措施.在和设计PLC控制电路时,往往忽视临的串行工作方式,结果造成电气控制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造成事故. 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目的是引起从事本课程教学和实践的有关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4.
围绕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微电子工艺”、“微电子器件基础”以及实践课“微电子生产实习”和“微电子器件与工艺实验”等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围绕学生教学主体进行课程群的内容及教学模式调整;运用现代教育MOOC平台和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及校企合作实践资源共享等几个环节进行了“微电子工艺与实践”课程群建设,完善教学环节设计,强化实践实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工厂电气控制”实践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工厂电气控制”课程的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研究,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出发,对上述实践环节进行整合,构建了基础训练和能力训练二个实践模块,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该课程理论知识难、实践环节多.的特点,项目组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建设了《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开放课程,并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进行了推广试验教学.试验教学测试结果标明,所建立的开放课程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掌握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电气控制与PLC"为机电类专业一门专业课程.为了改变本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我院课程组在课程内容体系、教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模式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作为电气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加强其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说明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我校该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层次性、综合性、先进性的原则前提下,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措施和具体做法。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实践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技术和目前相对滞后的逻辑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修改了课程体系,添加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础与应用"课程.本文描述了该课程的主要建设工作和两年来教学实践中得到的经验.课程建设中介绍了课程系统编排和实验平台自建两个部分.教学实践发现硬件描述语言的教学只有通过大量设计实验来支持,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等。根据基本指令与典型电路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和项目设计与实训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PLC的三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将PLC课程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使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实践中充分遵从三结合的思想,并将其付诸实施,缩减了总学时,强化了设计和实践内容,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工学中可编程控制器内容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将可编程控制器内容引入电工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该内容引入电工学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航空航天供电系统”课程具有知识面宽、结合实际紧密、新概念多、理解困难等特点,为了搞好课程建设,更好地帮助学生从系统的角度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设计了“航空航天供电系统”物理仿真及计算机演示系统教学平台。本文介绍该平台的硬件系统构成和演示软件。该平台成功地实现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3.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多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给出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学--开放课程"数据库系统"改革的有效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开放课程“数据库系统”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在课程改革中进行了案例教学的实践。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通过对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突破现有教材内容单一的局限、介绍数据库系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利用正/反案例进行技术比较以及案例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等方面的做法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指出案例教学是“数据库系统”课程改革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光电子技术"课程教改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课教学环节是理工科大学的重要教学过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专业课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体现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专业技术的应用.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跟踪反映一些国内外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为此,笔者结合我校"光电子技术"重点课程的建设计划,从课程内容的安排、科技论坛的组织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整理出来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时代新工科人才需求特点和电工学课程特点,分析非电专业学生的电类实践需求,提出构建电工学课程为核心的电工电子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构建教学资源体系和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使我校电工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加、一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机学”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本文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实践环节几方面提出了“电机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的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探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除按照传统模式在主干课程学习后安排与课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外,又安排了一门开放式、综合性课程设计,旨在将强化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本文重点介绍了专业综合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具体内容及其组织实施和实际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应用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了融合工程实际的教学项目,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法。通过以教学项目为核心的教学及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工程实际项目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