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2年以来,科学媒介中心在各国相继成立,本文选取其中范本——英国科学媒介中心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其如何促进科学家与媒体间的沟通,增进两个群体间的理解合作。英国科学媒体中心为我国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应充分调动科学家利用媒体平台传播科学信息的积极性,在提高科学家沟通传播能力,培养记者科学思维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建立两者有效沟通互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周程 《科普研究》2012,7(5):40-45
"科学拓展活动"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科学学会、科学基金会之类公共团体开展旨在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增进公众与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的科学传播活动的总称。科研人员有必要围绕自己所开展的研究平等地面向公众开展双向科学传播活动,也即开展科学拓展活动,这是由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所决定的。科学拓展活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在英美兴起,各国重视科学家与公众的对话交流主要是因为科学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科学决策需要公众参与。尽管日本大力倡导开展科学拓展活动的时间稍晚于英国和美国,但是不到十年科学拓展活动就在日本实现了体制化,尽管如此,但是真要把科学拓展活动抓好,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
高健  陈玲  张会亮 《科普研究》2015,10(5):51-55
本文基于国内外科学传播相关案例,从科学家与大众媒体的沟通交流、科学家如何展示研究成果、科学 家参考公众心理特点谈论科学风险等方面,对《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指南》报告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基于此,本文 进一步提出我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工作的三点建议: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大众媒体的作用; 科学家应以足够审慎和负责的态度、简明易懂的通识语言与公众交流;科学家应谨慎表述和传达研究成果所带来 的风险和收益。  相似文献   

4.
公众盛赞科学,科学家责备公众和媒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大光  编泽 《科普研究》2009,4(6):10-20
本报告以“公众盛赞科学,科学家责备公众和媒体”为题发表在皮尔研究中心的网站(http://people-perss.org)上,是皮尔研究中心与美国科促会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的报告。报告结果提示了科学家团体和公众对发展优先科学领域,科学研究的阻碍、媒体的科学家共同体间的关系、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以及科学家形象的看法等。调查数据对中国科学技术传播领域的同行和对科学传播感兴趣的人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媒介中心是帮助协调沟通科学家、媒体和公众之间关系的新兴组织,世界多国都先后在本世纪建立了自己的科学媒介中心,日本作为科技领先于世界的亚洲发达国家,也在2010 年筹备了科学媒介中心,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该中心在2011 年“3·11”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中,发挥了及时有效的作用,奠定了其在日本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本研究针对日本科学媒介中心的运营机制和它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中采取的对应措施及其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归纳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金涛 《科普研究》2016,11(1):82-87
科学媒介中心是帮助协调沟通科学家、媒体和公众之间关系的新兴组织,世界多国都先后在本世纪建立了自己的科学媒介中心,日本作为科技领先于世界的亚洲发达国家,也在2010 年筹备了科学媒介中心,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该中心在2011 年“3·11”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中,发挥了及时有效的作用,奠定了其在日本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本研究针对日本科学媒介中心的运营机制和它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中采取的对应措施及其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归纳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以芳 《科普研究》2011,6(2):40-45
近几年,随着博客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科学博客浮出水面,逐渐形成了一股蓬勃发展的在线科学群体力量,在科学公共领域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科学博客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使科学家进入科学传播的媒介系统,成为科学传播的主体,显示了"自媒体"越来越大的传播潜力。另一方面,它以其开放性、互动性、高效性,成为科学传播的一个便捷、高效的载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获得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继而影响着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对科学技术态度。尽管科学博客想取代大众传播媒介还为时过早,但科学博客与专业媒体的汇流趋势已经在科学传播的变革中逐渐凸现。本文将从科学博客的现状、传播手段、传播主体、传播内容、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研究科学博客在现代传播体系中的特色,探讨科学博客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中发挥的作用和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立军 《科普研究》2013,8(6):26-26
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关乎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和实现理想愿望的能力。因此,开展科普工作,加强全民科学教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而科普的目的即在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并且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坚  黄婷 《科普研究》2011,(Z1):61-65
科学素养指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科学价值的基本理解,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熏陶可通过通识教育来进行。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涵盖了人的综合素质,因此要从根本上推动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造就既有科学素养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正确把握自媒体发展趋势与媒介传播特点,采取有效的手段强化青年新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所以,必须要深入了解新媒介素养的内涵,并且明确自媒体发展对青年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青年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策略,是解决自媒体时代对青年造成的媒介困境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它在英国起着全国科学院的作用,在世界上享有声誉,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并重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发展宗旨。本文简要介绍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发展概貌和科学文化传播的基本情况,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与社会对话、建立科学传播奖项构成皇家学会重要的科学传播特色,引领与示范科学传播在全球的发展。最后,本文就加强我国的科学文化传播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华杰 《科普研究》2014,9(5):80-82
正面对工业化—大科学的社会现实,科普界和科学传播界学者近20多年已经提出许多新鲜的理念,比如公众理解科学(PUS)、推销科学(selling science)、专家与公众的民主协商等。这里谈一下消费科学(consuming science)的想法。PUS重视科学家的认知优势和上下沟通,"推销科学"非常强调媒介所起的作用,民主协商的进路将政治学引入科学传播,而"消费科学"与科学技术提供方保持一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到来颠覆了原有的传播生态,也使新闻业界开始步入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革。传统媒体时代社会和公众对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要求已然落伍,专业记者只有顺应和利用新兴媒介渠道的特点创造生机,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中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公众话语权得到了提升,也为医方话语权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医方在塑造正面形象的同时,也接受着负面信息的冲击。随着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的变革,医方应增强媒介素养和话语权意识,文章合理有效地使用媒介资源,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在法制大环境保障下,努力促成自身话语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发达国家关于“科学素养”的讨论中,大众科学知识的核心通常是指科学家定义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2002年12月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研讨会上,研究人员和实践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公众对研究的理解更多地与一些基本问题相关为公众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让公众了解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性生活与艾滋病毒感染之间的必然联系等等。发展中国家促进公众对研究的理解的各种项目必须面向弱势群体,必须努力消除社会阶层与地域间的不平等。科学技术资源的分配在政策上不应无视差别地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媒格局的改变,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已经实现了较为深度的融合,传播方式日渐多元,新的传播倾向和信息特质也随之而来。这种新趋势对于受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传媒领域的变化趋势与媒介素养之间的关联性,对于传媒业实现良好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深入探讨了媒介融合时代电视节目创新与受众媒介素养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受众媒介素养下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希望能够对我国传媒领域的发展和公众媒介素养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黄婷 《科普研究》2012,7(2):22-28
在广义上的科普发展到科学传播的阶段,对公众需要了解什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都更加关注了,从而对公众科学素养的了解也经历着一个从定性研究到定量调查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维度——内容、方式、对象来看,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都需要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至于如何结合,则应在科学传播的实践中寻找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两三年,网络与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异军突起,新媒体受众人数大大增加,且受众主要集中在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体。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媒纷纷做出调整与转型,以期与来势迅猛的新媒体竞争。如此一来,无论是传统媒体抑或是新媒体都对广大受众形成了合围之势,对受众的影响与作用更是摧枯拉朽。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一时成为学界热点。但是,探讨媒体从业者媒介素养的文章却为数寥寥,甚至被当作一个伪命题,认为媒体人只有媒介素质一说,而无媒介素养可言。本文将对媒体人的媒介素质与媒介素养进行初步探析,大致梳理出媒体人媒介素质与媒介素养的分野。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公众理解科学”概念进入中国15年以来引发的讨论和开展科学素养调查的情况。作者探讨了科学素养概念形成的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国家对科学素养关注点的差异。文章对调查指标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提出了建立适合中国社会形态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同时,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调查中需要改革的思路。建议通过1至2年的努力建立既能够进行国际横向比较,同时能够进行国内发展趋势的纵向比较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是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点人群之一。为了促进未成年人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编制《青少年科学素养基准》,明确未成年人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的内容,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和监测提供依据。本文对国内外青少年科学素养标准和评价项目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以科学素养的"九要素模型"为参考框架,提出了青少年科学素质基准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