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间科普机构"科学松鼠会"11月14日正式升级为注册非营利性机构——北京朝阳区哈赛科技传播中心,运营科学松鼠会、果壳时间等一系列科普项目。  相似文献   

2.
嵇晓华  吴欧  刘旸 《科普研究》2012,7(5):51-54
本文分享了在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的平台上,科学传播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案例,包括:科学传播促进科学共同体内部跨学科间的交流,科学传播帮助整合用于科研的社会资源,科学传播扩大科研结果的影响力,赢取公众信任,科学传播让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启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科学松鼠会微博、博客、网站的内容和受众关注内容的主题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者都偏向关注生物、健康、医学等类别,即传播内容的偏向与受众关注的偏向具有一致性。同时,通过对科学松鼠会主编"游识猷"(网名)的采访调查和对其微博粉丝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科学松鼠会的传播者和受传者分别在各自偏向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这两种偏向的关系,并为其他综合性科普网站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楠  龙琳 《科普研究》2015,10(5):25-30,61
由于当代科学传播越来越强调参与互动和民主平等并以“公益性科学传播”的姿态呈现,“非政府组织” 具有“草根性”和“公益性”特征,因此它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以科学松鼠会为个案考察,从其历 史沿革、常规活动与新形势要求,来探讨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新公益”下的科学传播之路,并对其今后发展 思路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柴玥  冷泉  高慧艳 《科普研究》2014,9(6):34-42
本文以科学松鼠会的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开博之日起到2013年8月31日为止,统计分析本时间段7745条微博的基本数据,分析其数量规律、信息附加价值、内容主题分布和传播效果,总结其传播规律。选取两类主体科普内容中,引起高转发高评论的代表性微博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科学传播建议,以期助推微博科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萱  李红林 《科普研究》2012,7(4):94-96
2012年6月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化学科学部、政策局联合主办第75期双清论坛,主题为"科学基金工作中科学传播问题的探讨"。本次论坛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以及科学松鼠会等2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部委机关以及媒体和NGO组织的50多位专家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已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文化传播为科技创新奠定最广泛、最坚实的社会人文基础,科技创新则为科学传播内容提供着不竭源泉。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深刻影响,科研活动已不仅仅是科技团体的行为,而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增加与公众对话的渠道,加强科学传播,推动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进而形成科技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已成为当代科研管理和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2012年6月8—1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科普研究所承办的第75期双清论坛召开,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以及科学松鼠会等2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部委机关以及媒体和NGO组织的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科学基金工作中的科学传播问题"展开了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出席会议并作开幕式讲话,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出席会议。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瑞平,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共同担任论坛主席。近20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和大会报告。本期的"理论探索:‘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专栏",全方位地展示此次论坛的名家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王以芳 《科普研究》2011,6(2):40-45
近几年,随着博客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科学博客浮出水面,逐渐形成了一股蓬勃发展的在线科学群体力量,在科学公共领域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科学博客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使科学家进入科学传播的媒介系统,成为科学传播的主体,显示了"自媒体"越来越大的传播潜力。另一方面,它以其开放性、互动性、高效性,成为科学传播的一个便捷、高效的载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获得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继而影响着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对科学技术态度。尽管科学博客想取代大众传播媒介还为时过早,但科学博客与专业媒体的汇流趋势已经在科学传播的变革中逐渐凸现。本文将从科学博客的现状、传播手段、传播主体、传播内容、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研究科学博客在现代传播体系中的特色,探讨科学博客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中发挥的作用和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时代更迭,传统科普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科学传播需要更多元化的形式,运用科幻电影作为 一种传播手段来丰富科学传播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但对于能否用科幻电影进行科学传播的观点褒贬不 一。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科幻电影中的可传播因素,并就科幻电影的科学传播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证明了运用科幻电影进行科学传播具有可行性,并有特殊的传播效果,也是多数公众愿意接受的一种科 学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0.
罗勇  高云 《科普研究》2012,7(5):46-50
在气候变化科学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问题,表现为与政治立场有关、与行业发展有关、与学术观点有关以及与媒体宣传有关的利益冲突等。为加强和改善气候变化科学传播,应进一步坚持以公众利益为优先的科学伦理;推动科研机构资源共享以及研究成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要求科学家要为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的全过程负责;建立完善包括利益冲突公开和回避在内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道德规范;强调科学严谨的媒体职业操守;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从根本上夯实科学传播的能力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牛桂芹 《科普研究》2014,9(3):23-28
中国的科学传播实践在内容上始终存在着失衡现象,技能性较突出。究其原因,技能性的科学传播理念应该起着决定性的引领作用。针对这一重要问题,本文对科学观、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国家意识形态及西方思想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论述中国技能性科学传播理念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最终诉求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及传播实践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伟龙  刘萱 《科普研究》2012,7(4):67-76
随着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如何完善该领域的有效激励制度已提上日程。参考国外科学传播奖项的设置,将给我们有益启示。本文选取西方发达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英国和美国,对两国的25个科学传播奖进行了评述,基本涵盖了两国较重要该类奖项,并总结了其整体特点,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础研究与科学传播相互作用的原理,科技先行国家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相结合方面的典型做法;分析研究了我国目前基础研究与科学传播作用的现状;并对国内外基础研究与科学传播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基础研究与科学传播相互促进作用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对于加强我国基础科学领域的科研与科普结合,促进科普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斌 《科普研究》2011,6(4):18-22
启蒙的两个特征是新观念出现及其迅速的世俗化。科学传播是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有助于科学传播的实现,是公众参与科学的前提和起点。基于启蒙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传播应该推动全方位的科学启蒙。在反思启蒙的基础上,科学传播应该倡导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本土启蒙提供实践经验和积累;应该推动精英文化与草根社会的结合,实现中国文化重建和人的现代化,完成启蒙。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普的新发展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比较系统地概括和梳理了我国近年来科技传播与普及(科普)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并总结了我国科普工作在科普理念、科普政策、科普实践、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普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并对我国未来科普工作和科普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认为,我国近些年来在科普研究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科普工作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科普研究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并将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罗子欣  张放 《科普研究》2013,8(5):25-29
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搜索引擎以及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等自媒体应用,人们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与速度有了大幅提高。传统强调科学信息传播的“科学普及”,逐渐被强调从受众出发的“科学传播”所替代,后者更加注重传播过程的趣味性、情节性和传播效果的影响力。科幻小说在传播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与知识方面,尤其符合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显现出其他通俗科普读物难以匹及的科普功效。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拟借助说服传播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将其中的AMO (能力、动机、机会)三因素作为分析视角,对科幻小说科学传播影响力的提升提出了分众化、娱乐化、多媒体化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微博发展非常迅速,能够有效地克服环境科技传播的时效性和交互性问题,降低环保科普的投入成本。以新浪微博@环保董良杰为环境科技微博案例,分析表明环境科技专业微博可以发展成为人气微博,上午6:00—10:00是发布微博的黄金时段,高质量的微博文源于网页新浪微博“原创”,话题紧扣环境热点、语言生动幽默、分析有理有据、观点言简意赅且富有强烈责任感是专业微博的重要生命力。环境科技微博面临着缺乏有效监管、专业性不足、“评论”与“转发”比例失衡、不能取代环境科技传播传统媒体等问题,应鼓励环境科技专家和专业机构开设微博,积极参与环境科技传播和互动,充分发挥微博优势服务环保科普。  相似文献   

18.
欧洲科学商店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商店是荷兰在20世纪70年代创造的,现在已扩展到欧洲许多国家。科学商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店,而是一种科学传播的理念和服务。它运用双向互动的科学传播创新机制,支持科研人员深入社区、拓宽研究范围;为社区居民提供科学和研究服务;为大学学生创造实践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参与科学商店研究项目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市民和其他专业人员都可以从中受益。我国的科普工作可以借鉴欧洲科学商店的运作机制和成功经验,在建立全社会支持科普工作的机制和网络、创新社区科学传播活动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谈的科学传播是指将科学信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观念等资讯)传播得正确、广泛、深入、快速且有效,实现科学普及、民智发达的境界。论述前提限于大众传媒的科普范畴,至于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则不在讨论之列。本文从科学与媒介、科学作者、科学写作、科学消息之传播,以及科学家等5个理论研究的面向来分析台湾的科普困境,以为台湾的科普是相当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科普人才总量至少比2010年翻一番。科普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高等教育环节加强科学传播素质教育。在这方面,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高校已经开展了多年工作。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科学传播素质教育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在高校中开展科学传播素质教育可从中汲取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