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思怡 《科普研究》2017,12(1):48-58
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紧密,认识观众是博物馆工作的必要基础,也是评估优质展览的标准。本文 从博物馆观众研究定义的演变、观众分类分层的理论梳理出发,结合互动体验模式及研究方法上的“以观 众为中心的评估层级”模式,从行为、知识获得和情感测量三方面对湖州博物馆《吴兴赋》展览进行观众 实例研究。同时,在不断演变的观众研究理论上,我们必须在观众研究过程中更加重视地方、社区及个人 体验。  相似文献   

2.
杨溪 《科普研究》2012,7(3):64-69
兴趣在观众参观科技类博物馆的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观众的参观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影响。本文结合举例,说明科技类博物馆可以通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下功夫,力求形式设计上的新奇、精美,增加观众对展览的参与度,充分利用观众相似的知识背景作为展览内容为切入点,结合人文科学领域的新思想表达展览设计者的传播意图。  相似文献   

3.
互动式博物馆展览在科学中心中普遍存在,在艺术、历史和文化博物馆中也越来越流行.在互动式展览中.观众可以作用于展览,展览也会反作用于观众.尽管具有互动式功能的展览能够促进科学认知的观点得到许多理论上和经验上的支持,但如果在展览巾过多采用互动性,不加批判地认为互动性"越多越好",会导致严重的设计问题.本文描述了设汁具有过多的互动性功能展览的五个隐患:(1)具有相同标准的多个选项;(2)允许多个用户互相妨碍的功能;(3)鼓励用户搞乱展览对象的选项; (4)难以找到关键对象的功能;(5)次要功能掩盖了主要功能.本文为以上每个阅题提供了相关示例,并设计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系统的介绍博物馆展陈电子留言系统的产生原因、发展历史、技术应用、成果展示等方面的情况,充分阐释了博物馆展陈电子留言系统的对博物馆和博物馆展览陈列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未来博物馆展陈电子留言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展望,阐释了未来博物馆展陈电子留言系统的的前景,做出了博物馆展陈电子留言系统必将引领更多的观众参与展陈之中,为博物馆管理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为观众实现更加人性化的博物馆体验,促进博物馆展陈社会功能的实现,最终为弘扬民族文化,实现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的功能的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海自然博物馆千姿百态展览为例,通过对63 组样本的跟踪观察,记录对话及相关互动行为, 从而分析群体观众在不同展项前的对话频率、对话类型差异。研究发现,群体内成员更倾向于独立参观,知 觉型对话是发生最多的对话类型。通过分析观众对话与展览的关系,总结影响观众对话的展览因素:观众视 线范围内、特征明显的展品展项前对话频率较高;标签和图文有助认知并促进对话交流;为观众提供建立联系、 推理等认知的展览设计更容易引起深层次的学习型对话。可以通过对目标人群需求的预先调查,合理利用图文、 标签视频等辅助手段丰富展览内容、优先选择特征明显的标本等方式,在探究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策划设计 展览,以便更好地促进观众在博物馆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6.
何琦  王军  尹雁 《科普研究》2010,5(4):80-84
在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有关博物馆教育的论述具有独到见解和超前认识,特别是他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美育功能的研究和推行,对于现代博物馆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政治经济逐步全球化的今天,博物馆教育已经超越了科技传播的层面,在让国民分享人类智慧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对个人而言,博物馆是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它为人的继续社会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促进了美好情感的构建和发展。基于蔡元培先生的博物馆教育思想,我们试图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探索现代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并使之不断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微信是一款应用于手机客户端的即时通讯软件,拥有强大的用户群。博物馆所面对的现有观众群体和潜在观众群体与微信的用户群具有相似之处,合理有效的利用微信平台,将微信平台作为观众接受和反馈信息的平台,为观众提供展览信息、社教信息、预约报名等服务,将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微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有博物馆微信平台的功能,提出了博物馆微信平台的结构模型,总结了博物馆微信平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温超 《科普研究》2014,9(2):47-53
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主要通过展览来实现,展览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展览效果评估的开展。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NSF对其资助的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的评估要求,总结了NSF项目展览效果的评估框架,并以"星球大战:当科学与幻想相遇"巡展的评估案例为例,探索展览效果评估如何具体实施,为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展览效果评估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褚凌云 《科普研究》2008,3(1):19-26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研究大发展的世纪.生命科学无沦在其研究本身(揭示生命的奥秘),还是在社会(健康保障、食品、安全)以及经济方面都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它的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和民众的关注.科学发展的基石是科普,它需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生命科学在国外的科技博物馆展览中是主要体现的内容之一.而我国生命科学展览比起基础科学和机械、能源、信息等展览起步较晚,多数科技馆对设计和策划生命科学展览还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其内容和规模均有限.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外生命科学展览的先进经验,总结我国科技馆的展览现状,根据生命科学的研究特点,思考怎样规划设计符合我国观众要求的生命科学展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博物馆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展览中去。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便捷、低成本、不受时间空间影响等特性,不但能更好地展示出展品所蕴藏的文化含义和历史底蕴,且更有利于观众更好地生动形象地获取展品知识和信息。文章对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思怡 《科普研究》2017,12(3):46-57,73
如今的博物馆功能已并非局限于保存、展示文物,它可以是学习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同时也 是人们思考和交流的场所。博物馆的参观过程已经不再是观众被动地吸收策展人精心设计的知识架构,而 是更加注重涉及感官、知识、美学及社会等方面的多层次体验。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台州博物馆民俗展厅“海 滨之民”多感官展项为例,采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从多感官在该展览中的认知效果与对信 息传播的评估来分析多感官的实际效用及优缺点。从而反映博物馆应更多地考虑“身体”与体验以及触觉、 听觉、嗅觉、味觉、本体感觉等感官体验之间的组合与复杂交互,关注其对观众在认知、情感、信息传 播等方面的潜在影响,这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线上展览已成为博物馆实现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线上观众的观展需求和体验需要得到重视。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公众在观展时的认知发展过程,探索线上展览开发的关键点,以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创新形态开始发生转变,以公众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各行各业由以往对功能和审美的追逐逐渐转向关注人性化和用户体验。至此,人类社会在发达的服务经济的基础上迈入了体验经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对于每一个博物馆来说,服务的核心就是观众,这也是博物馆能够生存下去的基础,博物馆的价值是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实现的。“以观众为本”是其核心思想也是博物馆实践基础。本文针对博物馆开发的观众统计与分析系统,进行详细信息记录、分析和研究,阐述其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庄智一 《科普研究》2016,11(4):63-6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我们已身处"大数据"时代,人们也日益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博物馆的发展建设也更注重开放和融合,强调以人为本,从而彰显自身的社会价值。以"百度指数"这一大数据分析工具为基础,以上海地区博物馆为例,对观众博物馆参观的时间选择,地点选择,参观选择所需实用信息,参观选择的主体、动机和偏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博物馆集群、宣传、展示教育、新媒体应用和差异化发展战略五个方面,对博物馆未来发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刘佳 《通讯世界》2016,(1):84-8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无线网络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无线网络建设情况,分析了无线网络在博物馆管理中以及观众服务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本体被计算机领域广泛用于知识表达、共享和重用,国内外很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对本体展开了大量相关研究。为了整合博物馆领域相关信息资源,实现博物馆知识的共享和重用,利用本体技术构建博物馆知识库。通过对本体描述语言、本体构建工具和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研究,采用七步法构建了博物馆信息本体,并用本体语言OWL描述该本体,最后设计并实现了B/S架构的博物馆知识库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博物馆的数字化及多媒体技术在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文章以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发展中起到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展开研究,着重介绍了安徽博物院门户网站、虚拟博物馆、触摸屏导览系统在博物馆应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蒋臻颖 《科普研究》2016,11(6):27-32
个人意涵图(Personal Meaning Mapping,PMM) 是一种针对博物馆设计的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博物馆学习 经历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与结果。与传统评估方法不同的是,个人意涵图没有“标准答案”,且可以多维度评价学习 者在科学素质中的学习成果,因此非常适用于诸如科学类博物馆的自由选择式学习环境下的评估。目前,个人意涵 图的应用与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还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介绍了个人意涵图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与应用 优势,并基于在上海科技馆临展《猿猴传奇》的实证研究,阐述个人意涵图在科学类博物馆评估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虚拟现实和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通过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设计和实现平顶山市博物馆虚拟漫游系统,使来访者可以通过网络身临其境般地参观博物馆。对开发过程中使用到的物体几何建模、用户交互、导航等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VRML虚拟博物馆的虚拟场景优化方案,该方案在保证用户畅游本系统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博物馆展品的细节显示问题。最终建成平顶山市博物馆虚拟漫游系统,该系统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导航、漫游、交互等功能,能够实现播放控制和解说控制。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博物馆的信息化体系飞速发展日趋成熟.本文从数据技术的角度出发,分析博物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价值,提出了以数据创新为主导的思路重构智慧博物馆服务体系,并从观众服务和数据管理两方面入手,以实践案例探索如何发现数据价值并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