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简单实用的WO_3电改变色显示的驱动方式,并新设计了几个与显示电极面积相等或者2倍于显示电极面积的辅助电极。两种电极都用WO_3膜。预先让所有显示电极处于着色状态,而将想擦除的电极电荷移向辅助电极。没有增加麻烦的校整回路,也能够抑制由显示颜色不均匀所引起的显示质量恶化。  相似文献   

2.
张鸣超 《中国激光》1987,14(12):743-744
实验装置中激光器的放电体积为: V:340000(mm~3) 在主放电电极的垂直平面内安装二排针式预电离电极,每排由相距0.6mm的27个针电极串联而成。 放电回路为转移回路,如图1所示。电容C_1、C分别为38nF,35kV;18nF,30kV。SG_1和SG~2分别为主放和预放电回路的触发球隙,在SG_1中充  相似文献   

3.
陈冀君  徐申  孙伟锋   《电子器件》2008,31(2):423-427
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含负压的多路输出电源,用于PDP显示器Y电极驱动电路中.该电源按照Y电极驱动的不同条件要求,利用反激式结构,采用主从形式,通过耦合在变压器中的不同匝比,实现三路不同输出.同时论文中还对单端反激式电源的工作原理及负压产生电路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了主输出回路对从输出回路的影响,并且通过相关测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射频放电波导CO激光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对平行平板铝电极,中间以氧化铝陶瓷作为侧壁。放电区的长度为386mm,电极间距为2mm,放电宽度为2~20mm。电极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0℃~-30℃,由放在电极端口附近的热敏电阻进行监测。冷却的甲醇液体流经上下电极。射频电源频率为125MHz,经由一耦合回路馈入电极。为了使电极上的电压分布均匀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在实际情况下,所有“第三”回路的两端全部绝緣,由於第三回路終端处电流与电压波的反射,使回路間的近端和远端串音都大大增加。所得到的計算回路交叉的公式就是考虑进这项串音的。文中並提出由第一个增音机输出端到另一个增音机输入端經由第三回路所生串音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三维有限差分法,模拟运用短距回路电极引线测量U形钢筋混凝土建筑浅基础的工频接地电阻时,在不同布极方式下的地面电位分布,分析指出运用直线-三极法时,常用40 m回路电极引线测量U形建筑基础接地电阻的合理测量点及布线方向。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大尺度不规则接地系统进行短距接地电阻测量的理论认识,对U形建筑基础接地电阻的常规短距检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讨论高能气体放电泵浦脉冲激光器中用来产生高电压脉冲的回路,较详细的介绍了三电极触发放电间隙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包括主电极电压、触发脉冲极性、电极材料、充气压力的影响以及激光触发特性。然后介绍了适于测量高电压快速脉冲的三种分压器,即精密电容分压器、管状硫酸铜溶液电阻分压器和高阻抗测量探极。分别给出了它们的原理、特点及所达到的特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超微细电极的获得和工艺过程控制是电化学加工的关键,给出了超微细电极制备及其在高精度三维金属结构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结果.采用电化学腐蚀法制备微细电极,通过测量回路中的电阻变化值控制电极直径,加工出直径为3 μm~20μm的单个微细电极和直径为40 μm的微细群电极.在电极制备基础上,进行微细孔/缝结构小间隙加工和脉冲加工实验,获得了直径为110 μm的群孔和20 μm宽度的槽.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方法,应用ANSYS软件.模拟不同内电极结构和不同端电极厚度的RF MLCC在热冲击时的热应力分布。模拟结果显示:端电极倒角处、银电极与内电极引出端的接触处所受von mises热应力较大.是热应力下RF MLCC结构中最薄弱的部位:结构中的峰值热应力随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五次循环后的热应力约为首次循环的4.5倍;悬浮内电极结构银电极上的最大热应力远小于正常内电极结构;增加银电极厚度可以大大减小热应力,对于13层悬浮内电极结构的RF MLCC.银电极厚度增加一倍,其所受热应力最大值减少约50%。本次仿真结合了自由划分和映射划分,并且多次局部细化网格,消除了畸形网格,使得各次仿真的能量准则百分比误差均小于2%。为分析RF MLCC热失效机制、优化结构、提高其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斌 《电子世界》2011,(1):18-19
一、三极管的信号传输如图1所示是共发射极放大器输入信号回路和输出信号回路示意图,当三极管有基极电流后便有了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从图中可以看出,共发射极放大器中,三极管三个电极中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共用了发射极,共发射极放大器名称由此而来.正是由于有了基极电流,同时有了集电极和发射极电流,这说明加到三极管基极回路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利用溶液回路电流和红外热像监测,研究了电极距离对半导体激光电化学刻蚀速率和电化学横向钻蚀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极距离由15 cm缩短为5 cm后,回路电流数值增大,其变化率增加约15.4%,等量化学热生成时间至少缩短2/3,说明缩短电极距离使半导体激光电化学刻蚀速率加快;当电极距离分别为20、15、10和5 cm时,垂直晶向刻蚀50 μm直线凹槽,所得凹槽实际宽度分别为100、85、70和60 μm,其晶向影响受到明显抑制,横向钻蚀大幅减小.研究结果说明,通过电极距离调节这一简单方式,有可能解决激光电化学刻蚀速度慢、横向钻蚀严重等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给出了基于FPGA的交流伺服系统功率主回路的设计方法,并对主回路中具体参数进行了计算,根据所设计的主回路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功率主回路的设计是可行的,基于FPGA的交流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干涉原理和图像处理方法的浓度变化分布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数字全息干涉技术测量了电极过程中电极/溶液界面处溶液的浓度变化分布。以铁电极在0.5mol/dm3硫酸溶液中恒电位电流振荡的活化过程为例,测量了反应初始时刻1.6s内铁电极界面处的溶液浓度变化情况。由于在全息干涉测量中引入载波条纹,所以能够方便地应用傅里叶分析方法分析计算干涉条纹的动态变化。通过对全息干涉图像序列的分析计算得到了电极反应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所引起的物光相位变化,并把相位差分布用来描述浓度变化分布。计算结果显示,在反应进行到1.6s时,溶液浓度变化引起的物光峰值相位差为41.2rad,相应的溶液折射率改变量为0.0021。重建图像比较直观地再现了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浓度变化、扩散层厚度等信息,从而为动态半定量分析和检测浓度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针对造成PDM发射机调制推动电流过大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采用了Multisim软件,对PDM发射机的调谐回路进行了建模、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仿真模拟和分析.研究发现,当调谐回路中L2、C2并联,并且当他们不在工作频率处谐振时,就会引起调制推动电流变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刘必洋 《电声技术》2016,40(1):37-40
主要针对造成PDM发射机调制推动电流过大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采用了Multisim软件,对PDM发射机的调谐回路进行了建模、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仿真模拟和分析.研究发现,当调谐回路中L2,C2并联,并且当不在工作频率处谐振时,就会引起调制推动电流变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赵慧玲 《电子器件》2023,46(2):498-502
变风量空调系统包含多个控制回路,各组控制回路在运作时会产生强烈耦合效果,为保证系统稳定需要解耦控制回路,研究基于PID控制技术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多变量解耦回路控制方法。基于PID控制技术建立回路增益相对矩阵,根据相对矩阵对角理论推导空调多变量解耦方式,根据误差校正规则设置补偿信号控制系统解耦回路,完成解耦回路控制方法设计。实验以变风量空调系统为测试对象,运用所提方法和传统方法,对多变量回路进行解耦控制。设定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包含五组控制回路,分别为2组房间室温和管道静压,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和送风温度,当送风温度设定值为11℃、18℃以及14℃时,二氧化碳浓度设定值为400×10-6、700×10-6以及1 000×10-6时,在所提方法下进行解耦控制,不会受到其他回路的影响,能够具备较好跟随性,减少其他控制回路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志东  赵金良   《电子器件》2008,31(1):82-86
利用差分方法通过解二维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得到了液晶盒中液晶指向矢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透射光强的分布,我们发现,一方面,电极边缘处透射光强分布不同于电极中间处;另一方面,其它条件不变,逐渐减小电极间间隙宽度,会造成液晶屏相邻像素之间难以分辨.通过分析知道,这是由电极的边缘效应和 VA 显示模式自身电光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叠盖电极高性能SPRITE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扫出效应,载流子大量聚集在邻近电极的区域,但电极处的强复合作用使SPRITE读出区光生载流子数衰减很多,采用叠盖电极技术可以有效地阻载流子在地电极处的快速复合,读出区中光生非平衡载流子总数为无叠盖电极时的2.18倍,输出信号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对现有工艺的改变极小,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提高SPRITE探测器性能的有效办法。叠盖电极用于SPRITE探测器,可明显提高性能。  相似文献   

19.
KOH蚀液的PN结自致蚀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KOH碱性蚀液的PN结自致蚀停电化学腐蚀技术是制备硅三维微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本文详细研究了它在90℃的PN结自致蚀停的基本特性,并发展了一种简化的三电极系统。该新的系统既保持了双电极系统的简便性又具备四电极系统可防错误腐蚀终止的功能。新系统PN结偏置独立回路中的监测电流和电压均能给出明显的腐蚀终止指示。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用这种新的系统或四电极系统进行微机械加工时.加工样品的PN结结面应和腐蚀窗口面积接近,才能确保腐蚀终止指示的明显化。  相似文献   

20.
张焕明  叶梧  冯穗力 《电讯技术》2007,47(4):166-168
LDPC码译码采用的是BP算法,但由于回路的存在,使译码重复迭代,特别是短长度的回路使LDPC码的性能下降.为此,用树图法分析了LDPC码的回路及其特性,给出了求解回路长度和所经过节点的方法,非常适合于计算机进行求解.同时也用树图的方法来构造LDPC码,可以在树生成的过程中了解其中的回路数目及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