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矿岩的可崩性是影响自然崩落法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在眼前山铁矿进行开采技术条件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不同区域的节理裂隙条件与特征,分别采用RQD指标法、RMR岩体质量法等矿岩质量评价法对眼前山铁矿进行分区矿岩可崩性评价研究,确定了不同区域矿岩的可崩性级别,为自然崩落法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以岩体构造调查或岩石力学试验处的局部RMR 值来近似表征整个区域矿岩质量存在的片面性、经验性等缺点, 提出了一种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该方法以钻孔和岩体原位调查数据为基础, 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和地下水条件作为矿岩质量评价指标, 研究各指标的空间变异特性, 基于区域化变量最优估值理论及RMR评价体系, 将各指标插值到离散后的矿岩空间, 建立起评价区域矿岩质量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最后以该模型为基础, 应用Laubscher崩落图对矿区初始和持续崩落水力半径进行预测。该方法在普朗铜矿的应用实践表明: 普朗铜矿平均RMR值为42.27, 矿岩可崩性为较好~好, 持续崩落水力半径为21.6~22.6 m, 与生产实际相符, 为普朗铜矿采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大规模开采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我国某自然崩落法矿山试验矿块岩体节理裂隙实际调查。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岩体节理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岩体节理倾角和间距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节理岩体计算单元生成程序,进而预测崩落的块度及组成,为节理岩体的力学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方便而可靠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岩体削弱工程对矿体崩落进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内某矿的情况确定了岩体的力学参数与载荷条件,选用三维弹性有限元研究了阶段自然崩落法的各种岩体削弱工程对矿体崩落进程的影响,提出了矿体的破坏机理和判据,以及合理布置岩体削弱工程的原则,为相似条件矿山的阶段自然崩落法设计、生产和地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边界元法与离散元法耦合研究了自然崩落法矿岩崩落机制问题,计算了矿岩崩落过程与发展,拉底空间周围岩体中应力分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根据计算结果对采用自然崩落法矿块初始崩落区域,矿岩崩落轴线与节理裂隙产状关系,此外,还对改善崩落效果的拉底方式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某大型低品位钼矿的地质构造情况,收集了用于岩体稳定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参数,在此基础上推估了矿体的RMR值,对比分析了多种自然崩落法岩体可崩性评价方法,并利用Laubscher崩落图法绘制了矿山的可崩性预测图,得到了矿山初始崩落和持续崩落时的拉底水力半径,分析了不同拉底形状的优缺点并确定了最终拉底形态参数,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预测拉底参数下的矿石崩落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的拉底空间参数下能达到崩落预期,该矿具有自然崩落法开采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Laubscher 崩落图的矿体可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金川Ⅲ矿区的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性质试验,获得了表征矿山岩体工程质量的多种指标.在分析了这些指标后,选取节理间距、RQD值、地下水、结构面状态、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标建立了Ⅲ矿区的可崩性评价模型.由可崩性模型计算出各评价区域的MRMR值,然后根据Laubscher 崩落图计算每个评价区域的初始和持续崩落水力半径分别为7.0~11.1 m和18.1~24.1 m,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这些区域适合应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开采.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自然崩落采矿法矿体拉底参数的优化及其计算方法。同时建议采用顶板呈符合悬链线的反拱形的拉底方法。通过莫洛焦日纳亚矿的工业试验表明,这种新拉底方法具有能使岩体有效地自然崩落、改善矿石破碎质量和减少拉底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拉底是自然崩落法最灵活,最具有主动性的人为控制崩落的因素,它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岩体的可崩性,达到诱导持续崩落和降低矿岩大块率的目的。文中基于受拉条件下,岩体崩落是脆性破坏的事实,建立受拉条件下岩体崩落过程区损伤模型,作为岩体的崩落模型,将其嵌入到ANSYS后处理程序中,实现崩落过程区的自动搜索。以金川三矿区自然崩落为例,模拟分步拉底条件下,崩落过程区动态发展,界定了崩落区与损伤区,得出一些非常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引言与其他许多普通采矿方法不同,矿块崩落法主要依靠岩体内部的自然力来破碎和运送矿石。很明显,并不是每一个矿体都能令人满意地应用崩落法来开采。在矿山规划初期,应该与其他采矿方法比较,评价采用矿块崩落法的  相似文献   

11.
夜长坪钼矿床矿岩可崩性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省卢氏县夜长坪钼矿自然崩落法开采优化研究成果与夜长坪矿区岩体实际情况,采用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和可崩性指数法,对夜长坪钼矿的可崩性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氧化矿的可崩性指数为1.94,原生矿为3.90,含矿滑石为2.82;氧化矿属于"易崩"类型,原生矿和含矿滑石为"易到中等可崩"类型,研究结论为矿山扩建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矿体可崩性研究及其在自然崩落法采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矿体的可崩性是自然崩落法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分析了岩体原岩应力、节理裂隙分布及其力学性质对矿体可崩性的影响,结合矿石块度预测和矿岩崩落速率预测规律,给出了自然崩落法设计矿体开采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矿体的可崩性是自然崩落法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分析了岩体原岩应力,节理裂隙布及其力学性质对矿体崩性的影响,结合矿石块度预测测和矿岩崩落速率预测规律,给出了自然崩落法设计矿体开采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资料查阅和整理,文章介绍了自然崩落法矿岩崩落块度研究的不同方法,总结了相关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另外,对矿岩崩落块度预测研究现状进行了描述;最后提出未来矿岩崩落块度预测的可能研究方向在于岩体节理构造的精准探测和三维模型的精准构建,同时表征节理岩体崩落破坏的本构模型研究也是今后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杨清平  岑佑华 《采矿技术》2012,12(1):1-3,37
针对谦比希铜矿主矿体矿床条件,以地压显现规律、岩体冒落规律与散体流动规律适应性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分段卸压、让压崩落法试验研究,通过现场多次试验,成功系统地研发了适应该矿高效采矿方法与破碎矿岩巷道掘支技术,形成了包括分段卸压崩落法、分段卸压与让压组合崩落法、导流放矿技术、分流出矿崩落法以及破碎矿岩巷道稳固技术等完整的新型分段崩落法工艺技术体系,为国内同类金属矿山难采矿体以及深部高应力矿体的高效安全开采提供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自然崩落法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地下开采方法,在国外有较好的应用。为更好推广应用自然崩落采矿法,对自然崩落法进行综合评述,包括自然崩落法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放矿理论、矿岩流动特性、放矿控制、放矿生产计划、放矿管理等方面,以及自然崩落法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可以得出:前期放矿理论研究,以矿岩流动概率密度函数和放出体形态为主,对矿岩流动过程中品位的变化考虑不足;放矿计划以均匀放矿为目标,没能实现日出矿品位均衡,放矿管理不能进行放矿反馈控制和主动控制。自然崩落法发展趋势是放矿过程考虑出矿品位均衡,使用数据库管理及系统集成,实现放矿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7.
铜矿峪矿矿体崩落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岩体构造、地应力、完整岩石力学性质等地质及岩石力学条件对铜矿峪矿的岩体崩落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介绍了其分析方法和采场的岩体崩落状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平面相似原理,试验首次通过采用自主研制的可视化平面相似材料模拟平台,搭载先进的应力位移传感器及其采集设备,对崩落法开采上覆岩层移动及地表塌陷规律展开相似材料模拟研究,建立起大红山铁矿露天及井下崩落法开采平面相似模拟试验模型。通过试验,揭示出大红山铁矿井下崩落法开采上覆岩层冒落及其地表塌陷规律,首次发现由倒漏斗向正漏斗的敞开式塌陷,由应力传感器数据描绘出岩体内部应力转移规律,由位移传感器测定出本矿合理岩体移动角,该角度大于设计采用的岩体移动角,采用该岩体移动角重新划分二期可采矿体,通过模拟二期可采矿体,露天边坡未发生破坏,表明提高移动角具有可行性,对于指导矿山解放保安矿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诱导条件下节理岩体流变断裂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归纳出了节理岩体流变断裂3类不同破坏机制,确定了以分支裂纹扩展长度作为节理岩体破坏评判依据的3种破坏机制时的统一流变断裂破坏准则。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节理岩体在重力作用下产生自然崩落的3个必要条件为破坏条件、临空面条件和平衡条件,并推导和建立了岩体流变断裂破坏和自然崩落的判据数学表达式,最后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了计算机程序,为流变断裂型矿岩自然崩落规律研究和崩落速度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自然崩落法概述自然崩落法是一种特殊的采矿方法。它借助于拉底形成足够大的空间。以使拉底上方的矿石自然崩落;通过出矿口以适当的速度将崩落矿石放出、运走,保证崩落过程连续进行,崩落的矿石块度较均匀,从而便于装运。自然崩落法自从1895年在美国Pewa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