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邢兆超  吕会元 《现代矿业》2013,29(8):112-113,119
通过对采空区冒落原因进行分析,采用对空区顶板和矿柱重点部位进行应力实时监测的方法,实现了空区冒落的提前预警,确保了空区治理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通过充填采空区,使废石得到利用,保证了井下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研制出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采空区智能化监测系统,实现空区无人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导轨自动伸入空区测量,将采集的点云数据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通过软件处理获得空区三维形态,将多期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空区相对变形状况。试验表明,系统可准确判断空区变形位置和体积,为采空区智能化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主要通过崩落上覆围岩处理采空区,对于未冒落充填完毕的大型“悬留”采空区,其地压安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除。该类空区的体积范围达到一定程度后,易发生突然冒落失稳,产生较大冲击地压,对于井下人员及生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以谢尔塔拉铁锌矿的“悬留”大型采空区为例,构建了一整套协同处置技术,分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封闭加井筒泄压方式处理采空区,同时构建了先进的微震监测网络,对岩层移动及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全天候跟踪监测分析和预警,实现了对空区的有效管控,对于存在该类“悬留”空区的矿山提供了可行的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拉么锌矿采空区稳定性及地表陡崖岩移观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学军  马光 《矿冶工程》1990,10(3):7-11,67
本文简要介绍了拉么锌矿采空区稳定性及地表陡崖岩移观测研究的方法及特点,文中根据井上井下的空间关系和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采矿结构的稳定性;阐述了地下开采引起山体失稳的有效防治措施及监测系统;并提出了空区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主要通过崩落上覆围岩处理采空区,对于未冒落充填完毕的大型“悬留”采空区,其地压安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除。该类空区的体积范围达到一定程度后,易发生突然冒落失稳,产生较大冲击地压,对于井下人员及生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以谢尔塔拉铁锌矿的“悬留”大型采空区为例,构建了一整套协同处置技术,分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封闭加井筒泄压方式处理采空区,同时构建了先进的微震监测网络,对岩层移动及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全天候跟踪监测分析和预警,实现了对空区的有效管控,对于存在该类“悬留”空区的矿山提供了可行的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余斌  张达  吴鹏  杨小聪 《中国矿业》2012,21(Z1):501-506
基于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方法的井下三维建模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矿山井下监测新技术。该技术对于井下工程结构数字化、井下构筑物变形量计算及稳定性分析、矿山辅助设计、采矿损失贫化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矿山应用实践证明,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系统,不受作业环境的限制,能够克服传统监测方法的观测数据少、效率低等问题,实现非接触式远距离高精度测量,从而快速建立井下构筑物的三维模型。尾矿库在线智能监测系统,利用遍布尾矿库各监测点的传感器实时,获取尾矿库的各项运行数据;再采用多信息融合技术将数据进行整合重组,送入尾矿库安全性分析模块进行计算,从而在线监控尾矿库的运行状态。当尾矿库出现安全隐患时,系统能及时判断并发出预警信号,提示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杜绝尾矿库溃坝及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同时,系统将尾矿库的运行数据进行互联网发布,相关矿山监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直观地了解尾矿库的运行状态。当发生尾矿库灾害事件时,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事件跟踪、辅助决策和应急指挥调度。  相似文献   

7.
事故发生前的预防是规避灾害发生和降低灾害危害的有效措施。建设羊拉铜矿变形区智能监测系统,对矿区变形区域及周边山体、井下巷道进行变形观测,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对山体和井巷变形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在线采集及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作为实现“绿色开采”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当前解决“三下一上”压煤问题,控制地表沉陷效果最好的矸石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其充填效果评价过去一直采用的是地表岩移观测的方式,但是采用地表岩移观测的方式周期往往较长、费用较高、劳动量大。为此,基于KJ216顶板压力在线监测系统,研制了采空区膏状充填体在线监测系统。对采空区膏状充填体长期受力、变形和水化程度进行长期监测,综合评价充填效果。实践证明该系统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事故发生前的预防是规避灾害发生和降低灾害危害的有效措施,通过羊拉铜矿变形区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对矿区变形区域及周边山体、井下巷道进行变形观测,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对山体和井巷变形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在线采集及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排山楼金矿露天转地下后,采用有底柱空场法开采露天境界外矿体,形成了大规模的连续采空区,对地表及井下安全生产埋下安全隐患。RG井下电视系统的空区顶板钻孔监测表明,空区顶板存在3~4段稳定性较好的岩层可作为冒落的控制层,利用钻孔冒落断面形状和350 m平硐观测冒落状况推测空区顶板冒落线形状,并根据冒落线形状提出了留设"L"型安全维稳矿柱、协调矿石回采和充填作业、爆破参数控制和调整排尾砂方向等维护顶板稳固性的技术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为从空区冒落投影线边缘向空区内部逐步渐进的充填处理技术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变形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在成功研制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变形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为了验证该系统的量程、精度、变形监测效果,选择中矿金业阜山矿1661采空区作为工业试验场地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测距量程达到83m,测量精度达到±2cm,对采空区变形监测效果良好,为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提高采空区的变形监测效果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测量机器人监测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描述测量机器人技术组成和变形监测主要方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测量机器人的监测方案,变形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软件设计,并针对三峡工程库区巴东滑坡进行了试验,指出用测量机器人监测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的可行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因巷道变形严重,巷道内传感器不能有效监测水害、有害气体和巷道变形量,造成矿井监测盲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马兰矿为研究背景,采用在线监测系统,为用户提供运行稳定、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的应用软件。研究表明,该系统对巷道顶板和采空区积水情况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三维激光探测技术在采空区测量中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空区严重影响矿山后续的开采规划,基于在大红山铜矿应用3D激光探测技术(CMS)采集矿山地下三维数据的实践,详细介绍了CMS技术在井下空区三维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的预处理及应用实践。该技术采用无接触的测量方式,不但可以精确获取采空区的空间几何参数,如长度、面积、体积、围岩及顶板的变形和变化关系,还大大提高了空区数据采集的安全性和效率,为空区安全评价与治理以及矿柱回采设计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屯煤矿金属井架变形监测难度大、人工监测存在滞后性、设备布置困难、现场环境恶劣等问题,设计一套金属井架变形监测系统,对金属井架的振动及部分受力进行监测,诊断金属井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预警。通过现场试验运行和理论分析,本监测系统能够完成对井架使用状态的实时监测、记录,为矿井维保人员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边坡稳定性自动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大地测量方法监测边坡稳定性存在的不足,研究了由计算机控制的带伺服电机驱动的高精度自动全站仪、高精度温度计、数字气压计、光电频率校准仪、数据采集与处理等专用仪器和软件组成的边坡稳定性自动监测系统.系统能自动按预先设定时间对多目标进行监测,取得精确距离值,并能用图形实时显示监测点的坐标值及变形值、移动速度等.比较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能快速而准确地发现边坡稳定性.系统还可用于大坝、高层建筑物、桥梁等需要重复监测变形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余乐文  张达  崔昊 《矿冶》2015,24(3):18-21
针对某矿特大采空区粉尘严重、水汽大等恶劣条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法满足需要,采用微波成像技术探测采空区三维形态,计算采空区体积,为采空区综合治理提供可靠数据,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基于TCA2003全站仪的变形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TCA2003全站仪及其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GeoBasic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进一步开发了适用于变形监测的“基于TCA2003全站仪的变形监测系统”。该系统对TCA2003全站仪进行二次开发,开发系统能够通过训练学习,能够按照测量计划完成自动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阶段使用的深度指示器(牌坊式和圆盘式)测量误差大,结构笨拙,易受钢丝绳打滑、蠕动或拉伸变形等影响,提出对新型深度指示器的探究。激光深度指示器系统测量精度高,集测量系统与监控系统于一体,对提升机的位置、速度以及加速度进行实时监控,不仅实现在提升机运行过程中的限位过卷保护、限速过速保护,避免过卷、过速等安全隐患的发生,而且可提高设备运行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