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采用苯甲羟肟酸、C7~9羟肟酸和油酸分别对钽铌矿、石英、长石三种纯矿物进行可浮性研究.结果表明:苯甲羟肟酸对钽铌矿有较强的选择捕收能力,在pH6.0~10.0范围内捕收效果最好.苯甲羟肟酸与辅助捕收剂WT2以质量比3:1组合使用时,提高了分选指标,起到了"1+1>2"的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2.
苯甲羟肟酸与铌钽锰矿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苯甲羟肟酸与铌钽锰矿作用机理,认为苯甲羟肟酸对铌钽锰矿的捕收作用,主要在铌钽锰矿表面生成五元环螯合物,以化学吸附为主。根据铌钽锰矿晶体结构分析认为,Mn2+是铌钽锰矿的主要浮选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3.
苯甲羟肟酸与白钨矿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白钨矿、苯甲羟肟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浮选溶液化学等的研究表明,苯甲羟肟酸的最佳浮选区域为PH=7-10。用苯甲羟肟酸捕收白钨矿,在3.7<PH<13.7区间内,白钨矿定位离子为Ca^2 ,苯甲羟肟酸与白钨矿表面的Ca^2 发生,O,O螯合形成五元环螯合物,发生离子-分子共吸附作用,达到最佳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4.
浮选药剂的研究是金红石浮选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接触角测试及吸附量测试,研究了苯甲羟肟酸、水杨羟肟酸、辛基异羟肟酸对金红石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三种羟肟酸在金红石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苯甲羟肟酸、水杨羟肟酸、辛基异羟肟酸在pH值分别为6.5、6.5、5.5左右时,对金红石纯矿物具有较好的捕收性能。金红石与三种羟肟酸均发生化学吸附,但苯甲羟肟酸捕收性能最好,回收率达到82%。   相似文献   

5.
用浮选药剂的同分异构原理寻找浮选锡石和黑钨矿捕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杨醛肟能捕收黑钨矿和锡石,但未见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苯甲羟肟酸是水杨醛肟的同分异构体,有相似的官能团。根据浮选药剂的同分异构原理推测,苯甲羟肟酸亦应能捕收黑钨矿和锡石。通过实践证明苯甲羟肟酸不但能捕收黑钨矿和锡石,而且它的合成工艺简单,浮选效果好,在选矿工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该实例证明浮选药剂的同分异构原理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苯甲羟肟酸捕收白钨矿浮选溶液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浮选溶液化学的观点论述了白钨矿与苯甲羟肟酸溶解组分的logC -pH图 ,从理论上分析白钨矿表面的ζ -电位与矿浆 pH值的关系。浮选溶液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用苯甲羟肟酸捕收白钨矿过程中 ,当pH <1.3时 ,虽然白钨矿表面带正电 ,但苯甲羟肟酸没有解离 ,不利于苯甲羟肟酸阴离子的吸附 ;在 4.7相似文献   

7.
苯甲羟肟酸与黑钨矿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苯甲羟肟酸与黑钨矿作用机理,认为苯甲羟肟酸对黑钨矿的捕收作用,主要是与黑钨矿表面的Mn^2 生成五元螯合物,以化学吸附为主,Mn^2 是黑钨矿的主要浮选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8.
通过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苯甲羟肟酸与黑钨矿作用机理,认为苯甲羟肟酸对黑钨矿的捕收作用,主要是与黑钨矿表面的Mn2+生成五元环螯合物,以化学吸附为主.Mn"是黑钨矿的主要浮选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9.
羟肟酸由于其具有用量少、选择性强、捕收力强、浮选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氧化矿浮选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浮选捕收剂。针对传统酯-羟胺法生产羟肟酸过程中存在三废高,产品纯度低的问题,对羟肟酸的酰氯-羟胺生产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5℃,盐酸羟胺、氢氧化钠与苯甲酰氯的摩尔比为1.2:2.6:1,苯甲羟肟酸浓度为20%,反应时间为6h的条件下,产品纯度可达93.58%。该合成方法明显改善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三废的排放。通过氧化铅矿浮选试验对产品性能进行了考察,浮选试验表明,在苯甲羟肟酸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酰氯-羟胺法生产的苯甲羟肟酸与市售苯甲羟肟酸产品浮选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
苯甲羟肟酸对黑钨矿的捕收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苯甲羟肟酸与黑钨矿表面金属离子发生的螯合作用和产物 ,并通过红外光谱测定及分析羟肟酸、异羟肟酸中各功能团的原子净电荷和螯合产物的结构及稳定性 ,认为苯甲羟肟酸对黑钨矿的捕收 ,主要在表面生成五原子环螯合物 ,以化学吸附为主。同时从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能论证 ,黑钨矿表面的Fe2 + 能与羟肟酸形成更稳定的产物 ,是浮选中与捕收剂作用的主要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1.
砷(As)作为硫化矿中共伴生的主要有毒有害元素之一,选矿过程中主要以毒砂的形式存在于选矿产品中,经过冶炼系统处理后生成各类含砷物料,将这些含砷物料产品化是冶炼系统砷开路的有效途径,苄基胂酸就是砷开路的主要产品之一,主要用作浮选捕收剂,但因其捕收性较差,在细粒锡石浮选中逐渐被浮选性能更好的羟肟酸类药剂替代。为了进一步提高苄基胂酸对锡石的浮选效果,针对苄基胂酸浮选低品位细粒锡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单矿物浮选、吸附量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机理研究,查明了其对锡石的浮选捕收作用较差是苄基胂酸单一作用吸附比例较低、脉石矿物消耗了pH调整剂中的氢离子及脉石矿物直接影响了苄基胂酸在锡石矿物表面的吸附导致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强化苄基胂酸捕收性的研究,找到了两种能明显提高苄基胂酸在锡石表面化学吸附作用效果的活化剂A和B。通过优化苄基胂酸、pH值调整剂、活化剂、抑制剂组合及用量,在给矿含锡0.54%的情况下,使用苄基胂酸+活化剂B的组合药剂,获得了锡精矿品位7.864%、作业回收率82.19%的技术指标,在浮选作业回收率相当的条件下,较生产上使用的羟肟酸类药剂精矿品位提高了1.867个百分点。试验结果为...  相似文献   

12.
Reactive oily bubble, defined as air bubbles covered with a thin layer of kerosene containing collectors, was used to float a major rare earth mineral, bastnaesite from rare earth ores. Both fatty acid and hydroxamic acid were used to generate reactive oily bubbles. The flotation of bastnaesite with reactive oily bubble was investigated by zeta potential, zeta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nd induction time measurement and micro-flotation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a quicker attachment to bastnaesite and a stronger collecting power of reactive oily bubbles containing 100 ppm fatty acid than conventional air bubbles, resulting in an enhanced bastnaesite recovery. The flotation recovery of bastnaesite by reactive oily bubbles containing hydroxamic acid is lower than that by conventional air bubble flotation where the bastnaesite was pre-conditioned by hydroxamic acid in aqueous phase. During induction time measurement, no attachment is observed between bastnaesite particles and reactive oily bubbles containing hydroxamic acid, illu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or type in reactive oily bubble flotation technolog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reactive oily bubble technique than conventional bastnaesite flotation method only when proper collector is used to generate the reactive oily bubbles.  相似文献   

13.
黑钨矿、白钨矿及萤石异步浮选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羟肟酸为捕收剂,采用分批浮选试验方法,研究了柿竹园黑钨矿、白钨矿及萤石可浮性随浮选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根据浮选动力学基本原理,对白钨矿、黑钨矿及萤石的浮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选速度常数K值在浮选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调整剂柠檬酸可显著扩大矿物浮游速度之间的差异,在原有经典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改进导出了分速浮选动力学方程的一般形式,分速模型对浮选数据的拟合精度优于经典动力学模型。研究认为,异步浮选技术能实现矿物的个性化、差异性浮选,充分体现了"和谐的精细工艺技术"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某金锑矿为研究对象,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浮选试验,对含锑0.73%、金2.42 g/t的原矿,确定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2%时,采用单一的水玻璃作为脉石矿物抑制剂,以硝酸铅活化含锑矿物,混合使用乙基黄药和丁铵黑药优先浮选锑,组合采用硫化钠与硫酸铜活化浮锑尾矿中的载金矿物,混合使用Y89黄药和丁铵黑药浮金,浮金回路添加少量苯甲羟肟酸以强化浮选效果,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锑精矿品位50.67%、回收率78.43%;金精矿含金60.89 g/t、回收率80.52%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5.
黑钨细泥浮选新的工艺流程及药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水玻璃为主的组合抑制剂,BD单─抑制剂和以苯甲羟肟酸为主的混合捕收剂,处理柿竹园多金属矿白钨加温精选尾矿,品位含WO3为1.74%(质量分数),经一次粗选、三次扫选、三次精选,能获得精矿品位WO3>65%,回收率>90%(质量分数)的闭路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矽卡岩型黑白钨混合矿,在相关异步浮选分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起不同工艺条件与矿物可浮性变化规律关系模型,为解决浮选建模过程中遇到的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大滞后等难题,实现浮选过程的优化控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对矿物浮选累计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是Time > pH > 羟肟酸 > 柠檬酸。对于预测矿物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浮选指标,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较差,白钨矿和黑钨矿浮选累计回收率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05、0.827,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4、0.947。人工混合矿分离结果与单矿物浮选规律有很好的一致性,应用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于更好的掌握不同矿物之间的浮游规律,优化浮选工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任俊  卢寿慈 《矿冶》1997,6(4):38-41
通过对氟碳铈矿纯矿物和实际矿石的浮选试验以及吸附量测定的研究,阐述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萘羟肟酸对氟碳铈矿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对氟碳铈矿均具有良好的浮选选择性。两者相比,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浮选选择性好,而萘羟肟酸的浮选捕收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铅离子对水杨氧肟酸浮选金红石的活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杨氧肟酸是金红石的良好捕收剂。铅离子对水杨氧肟酸浮选金红石具有强烈的活化作用。通过动电应测定、洗涤—浮选试验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认为,水杨氧肟酸是与金红石表面的钛质点生成稳定的金属螯合物而吸附,铅离子起活化作用的机理主要在于使金红石表面钛质点与水杨氧肟酸作用的活性显著提高,从而大大活化了金红石的浮选。  相似文献   

19.
褐铁矿浮选的有效捕收剂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酸钠、731、苯甲羟肟酸、C7~9羟肟酸等几种代表性捕收剂对褐铁矿、萤石、高岭土、石英等纯矿物的浮选。结果表明: 油酸钠是褐铁矿的良好捕收剂, 当油酸钠用量为3×10-4 mol/L, pH值为6.5~10.5时, 褐铁矿可浮性最好。机理研究表明: 在试验pH值范围内, 油酸钠在褐铁矿表面产生了显著的吸附, 表面零电点由pH=8.0左右漂移至pH=3.0左右。在pH=2.0~4.0的范围内, 油酸根在褐铁矿表面发生静电吸附, 油酸分子在褐铁矿表面以氢键作用为主; 当pH=4.0~10.5时, 油酸根与褐铁矿表面铁质点间以化学作用为主, 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其作用产物为油酸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