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普特金铜铅锌矿为多金属矿床,研究它的成因和控矿因素对研究该矿床至关重要,并且对该类多金属矿床具重要意义。通过对该研究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变质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总结该矿床的成因和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火山沉积改造型矿床,并且该矿床矿体严格产于早泥盆世中期2次火山喷发的间歇期的火山—沉积碎屑岩地层内,认为该矿床为属于典型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2.
详细描述叶里克、老并铁矿床地质特征,两矿床主要矿体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矿床,从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物质成分、矿体的赋存地层等方面探讨矿床成因,为在该矿带进一步地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永平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平铜矿床的形成与海相火山—沉积作用有关。海底火山喷气的演化 ,由“黑烟囱”形成矿源层及矿层、“白烟囱”形成硅质岩及硬石膏作为盖层。燕山早期第二阶段岩浆侵入、活化原矿层和矿源层 ,形成矿液 ,往上搬运、交代、充填形成厚层矿体 ,矿床成因为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岩浆活化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4.
大清沟铁铜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基底为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官道口群碳酸盐岩,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发育,岩浆活动比较频繁;矿体多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矿体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或片理化带的控制。初步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原生沉积的铁质形成了太华群片麻岩含铁建造基底,局部富集成矿形成原生沉积变质铁矿床;古远古晚期岩浆热液交代,在片理化带内富集形成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床;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沿断裂上侵进入火山岩盖层形成火山沉积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在绢云石英片岩带附近形成闪长岩脉的同时形成热液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河北迁安市王孟庄铁矿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遵化穹褶束的东南部,其东南侧紧邻山海关台拱。处于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燕山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基底构造为复式紧密褶皱。矿体赋存于太古界迁西群三屯营组一段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质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该矿床矿石矿物较简单,原岩建造应属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喷发为主夹沉积碎屑及硅铁质岩建造。矿床成因是由于海底火山喷发,携带大量硅铁质,以沉积方式成矿,后经区域变质作用使硅铁富集而成,因此王孟庄铁矿为受变质沉积铁矿床—受变质硅铁建造铁矿床通称为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6.
且末县穷乃克纳克金矿位于阿尔金大断裂南缘,矿区属喀拉米兰(复合沟弧带)Cu-Zn-Au-石棉矿带。矿床经历了早期火山喷发及成矿物质的沉积,中期岩浆活动叠加富集,后期大规模韧性—韧脆性变形产生的变质热液使成矿物质再次叠加富集。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地层之中。该矿床的发现,为新疆东昆仑地区存在铜多金属成矿带提供了有利证据。特别是早石炭世托库孜达坂群内火山岩地层是该地区火山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矿区处于兴蒙华力西地槽褶皱系南兴安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中部,林西隆起东缘与大板—天山凹陷毗邻部位。阐述小北沟小城子矿段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区内与次火山岩同源的深部中基性—中酸性复合岩浆,这些岩浆在浅源岩浆房中同化混杂,间歇性喷发、分异演化,使含Cu、Pb、Zn、Sn、Ag元素的成矿溶液沿林西组地层裂隙及层间构造贯入形成矿体。矿床形成温度140~370℃,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故该矿床成因为次火山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河口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南段,挟持于红河断裂及水塘—曼蚌—沅江断裂之间,地质构造复杂,基性火成岩发育,成矿条件优越。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河口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铜矿体主要赋存于曼岗河组绿片岩(Pt_1dm~1)和肥味河组大理岩段(Pt_1df~3)内,发育浸染状、星点状及细脉状等沉积—热液改造型矿石构造;②矿床严格受控于岩相古地理、地层控制,含矿层自下而上发育变钠质熔岩→碳酸盐岩→凝灰岩的火山喷发—沉积韵律旋回,沉积物质随着演化逐渐增多,矿化增强;③矿床北段发育火山沉积—改造型矿化,矿体层位稳定、连续性好、规模大,南段以变质热液—改造型矿化为主,矿体形态复杂、富矿集中。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细丫口以南、矿区北段地层、构造出露地段及盐巴箐一带成矿潜力较好,是矿区下一步开展找矿勘探工作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指导大红山矿区深、边部找矿工作,在对该矿西矿段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段及矿体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Ⅰ~#、Ⅳ~#矿带的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并对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Ⅰ~#铜铁矿带主要赋存于曼岗河组石榴黑云片岩夹变钠质凝灰岩中,呈层状、似层状,Ⅳ~#铁矿带赋存于红山组角闪变钠质熔岩底部,呈似层状、透镜状;(2)Ⅰ~#、Ⅳ~#矿带具有显著的成矿专属性,Ⅰ~#矿带受控于曼岗河组地层火山喷发—沉积相岩性,Ⅳ~#矿带受控于红山组熔岩与侵入岩的接触带;(3)Ⅰ~#、Ⅳ~#矿带严格受控于火山喷溢中心及火山-沉积旋回,Ⅰ~#矿带属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矿床,Ⅳ~#矿带属火山气液+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铁矿床;(4)通过分别构建不同矿化类型的成矿模式,提出二道河、坡头—秀水及曼蚌一带为矿区下一步的关键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红泥坡铜矿位于四川拉拉铜矿田南部,主要赋存于古元古河口群的钠质火山岩系中,为与河口群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床,在分布上具有多层、成群及成带的特点。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常见膨胀、尖灭再现及分叉复合等现象,主要围岩蚀变为黑云母化、硅化、碳酸岩化及绿泥石化等。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岩体及构造因素控制,尤其断层与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大红山铁矿三选厂深部铜矿系列设计规模为240万t/a,处理含铁铜矿,在设计中,针对原矿性质不稳定的实际情况,吸取大红山铁矿一、二选厂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今后生产可能面临的问题,确定合理的流程、指标和设备选型,加强自动化控制,使选厂在短期内顺利达产达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河南省渑池地区含锂铝土矿(岩)层工艺矿物学分析,查明铝土矿的物质组成、嵌布特征、伴生锂分布特征和赋存状态,为矿产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该铝土矿Al2O3含量为54.8%,铝硅比值(A/S)为2.6,铝土矿层和粘土岩层中Li2O含量均高于伴生锂边界品位,粘土岩中锂更为富集;矿物组成除一水硬铝石之外,主要是以集合体形态产出的粘土矿物。采用稀酸解析、选矿测试和电子探针分析锂的赋存状态,查明矿石中锂主要是以类质同象置换形式赋存在伊利石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中;选矿富锂尾矿中Li2O可富集到0.57%左右,是锂综合回收利用的重点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金岭铁矿在矿区多年生产勘探和开采过程中,总结了该矿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的一些规律,并用这些规律在矿区内找矿,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大红山铁矿选矿厂半自磨系统选用进口8.53 m×4.27 m半自磨机,分级设备为3.0 m×7.3 m国产双层直线筛。设计中,吸收国外半自磨机"碎磨"理念、根据国内现有设备技术水平,结合大红山铁矿实际情况,进行了包括半自磨机设备规格确定、分级直线筛配置、渣浆泵和输送管道系统的合理设计,使选厂在短期内顺利达产。  相似文献   

15.
为高效利用锡铁山深部(-2 702 m)铅锌矿石资源,鉴于工艺矿物学对矿石浮选性能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和显微镜照相等测试分析技术,对该矿石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并探究了矿石的浮选特性。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其次为闪锌矿和方铅矿,还可见少量的磁铁矿、褐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可综合回收的有价矿物为铅、锌、硫及伴生金银,脉石矿物则以透辉石居多,其次是石英、方解石、绿泥石;方铅矿和闪锌矿分别呈中-细粒及中粒嵌布特征,大部分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在74μm以上,对矿物之间的解离十分有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粗的磨矿细度下,即可实现矿石中主金属铅锌的高效浮选,实验室利用现有生产工艺处理该矿石,可获得理想的选矿综合指标,试验结果可为生产现场进行深部矿石的选矿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影响选矿流程及选矿指标的因素较多,且因果关系往往呈非线性关系,使传统的数学建模方法难以利用。本文基于矿物工艺矿物学参数实现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初步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选矿指导专家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对选矿子模块进行了构建。重点研究了5个重要环节:子模块的基本结构、基本感知单元和多层感知器的构建、输入与输出的合理转变以及神经网络的功能构架。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最终建立了实用性很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选矿指导子模块并将其预测指标与实际选厂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遗传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此子模块可用来预测选矿流程或选矿试验的基础数据及产品指标,为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骆忠  李娜 《矿冶》2018,27(1):9-13
大红山铜矿西部矿体作为一期产能的接替工程,对大红山铜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西部矿体矿石的可选性开展试验研究,为今后该矿石的选别提供技术参数与工艺流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的浮选效果优于单一的捕收剂。当丁基黄药与丁基铵黑药以3∶1组合使用,总用量为60 g/t时,闭路试验可获得铜精矿铜品位30.12%,回收率96.95%的优良指标。与目前的工艺条件相比,铜精矿品位提高了6.93%,铜回收率提高了1.09%。  相似文献   

18.
磷硅酸盐型稀土矿是一类重要的稀土资源,该矿石矿物元素组成复杂,矿石结构嵌布紧密,主要含稀土矿物为菱黑稀土矿,其稀土元素理论品位低,且与脉石矿物可浮性相近,分选难度高,开发利用困难。针对某低品位磷硅酸盐型稀土矿开展矿物学及选矿技术研究,以形成适于低品位磷硅酸盐稀土矿开发利用的选矿技术。以REO品位为1.46%的某磷硅酸盐型稀土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浮选工艺,选用自主研发的浮选捕收剂RFS,经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闭路流程,获得了REO品位23.25%,REO回收率为78.03%的稀土精矿,为磷硅酸盐稀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某选矿厂氧化矿选矿选矿指标差,铅精矿含锌高,跑槽严重。通过技术改造,铅精矿铅品位提升20%,含锌量下降10%,锌金属回收率提升20%。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山池村矿区的主要成矿元素是Pb、Zn,成矿元素组合为Pb、Zn、Cu、Bi、Mo;以1∶10 000物化探异常工作成果为基础,对山池村矿区的物化探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特征表现为Ag、Pb、Zn组合异常,结合区内1∶50 000高精度磁法测量表明含矿岩体具有低阻、高极化率特征。根据成矿地质条件与物化探异常组合,确定AP1号异常区为本区重点找矿靶区;在靶区内布置3条激电测深剖面展开异常查证工作,在有利成矿部位实施1个钻孔,见到了6条铅锌矿体。根据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结合钻探工程的验证结果,指出AP1号异常区为下一步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