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我国制定出台了新环保法,各行各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目标。煤矿开采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开采之一,也必须提高环保标准。大恒煤矿根据采煤工艺方法的选择,从煤矿开采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对地表生态的影响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并进行了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014年乌克兰危机引发了欧美对俄罗斯的一系列能源制裁措施,俄罗斯毫不示弱地对欧美采取了反制裁措施。在国际能源战略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俄罗斯能源部于2014年2月正式发布了《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能源科技创新、能源出口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等战略方针。俄罗斯未来能源战略重心东移,为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中国应当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理性地处理问题与挑战,采取合理有度的应对措施,推进中俄能源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瑞  丁日佳 《中国矿业》2007,16(2):31-34
本文基于能源强度变化的全分解模型,从部门能源效率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动两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国能源强度下降和上升的原因,给出了不同时期不同部门能源效率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变化影响的量化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工业部门内各行业对总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的结论将为我国今后制定相应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林华选煤厂节能评估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利用能源,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进程,对林华选煤厂进行节能评估。通过对该厂节能评估前的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分析,提出了节能评估阶段主要的节能措施,得出节能评估后的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并分析了该建设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实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俭 《西北煤炭》2007,5(3):3-6
文章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内涵,以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结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纲要,提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能源行业革命性的变革,将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为我国能源矿产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铀等能源矿产自主供应能力不足,未来较长时间内能源矿产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居主导地位。受资源禀赋、工业化发展阶段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影响,我国承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和发达国家相比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能源矿产发展现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初步预测2030年前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将达到峰值45亿t标准煤左右,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将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85%左右。通过展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的发展方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国内能源矿产发展利用的顶层设计;二是大力提升国内油气资源自主供应能力;三是处理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与能源安全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俭 《中国煤炭》2007,33(9):5-7,10
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内涵,以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结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纲要,提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玉卓 《煤炭学报》2008,33(2):232-236
通过对同一市场中的两种不同能源进行价格博弈分析,得出了能源替代博弈的均衡结果,进而,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能源之间的价格、供应量不仅受自身功能和成本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另一能源相关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能源生产、能源进口和能源消费的超级大国,其能源发展对整个世界的能源格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详尽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能源消费和能源供给的发展现状、特征及趋势,从而揭示了中美两国之间上游竞争、中下游合作的能源关系。为了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全球性问题,中美两国在推进能源的循环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开发利用非常规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环保节能方面,有着更加广泛的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OT分析法的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WOT分析法,对影响我国能源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进行了思考,总结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政策层面着手,对中西方节能减排政策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从节能减排政策的目标、主体和手段等方面将中西方节能减排政策进行比较,寻出我国在节能减排政策领域的缺陷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建立健全融资政策、能源价格政策和节能减排考核问责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进而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我国煤层气产业相关的28份创新政策文本中的548条政策条文,结合三大类政策工具,进行归纳分析。供给类政策工具的使用体现了政府对煤层气产业创新的直接干预;环境类政策工具的使用为煤层气产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发展环境;需求类政策工具主要通过作用于煤层气输送环节,间接促进煤层气产业创新。政策工具的使用总量呈现增长趋势,以环境类政策工具的使用为主,供给类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缓慢增加。由于技术对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制约,在创新政策制定中应当进一步加强供给类政策工具的使用,同时增强政策工具尤其是环境类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此外,在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用政策工具组合的形式,综合解决各类关键性制约问题,促进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日本能源安全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顺利  杨殿 《中国矿业》2006,15(2):13-15
日本能源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积极拓宽能源获取渠道,特别是保证优质能源石油的安全供应,同时从安全和环境考虑,积极开发新能源和“省资源能源型”产业政策。对于中国而言,必须制定可持续的能源安全政策。实行能源消费结构升级战略,从主要利用国内资源,转向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保持适度自给率。  相似文献   

14.
刘春  姜德义 《矿业工程》2005,3(1):42-44
从德国能源的基本情况出发,重点从退出核能、减少褐煤的开采和利用以及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3个方面,对建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德国生态化的能源生产供应政策作了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节能减排是国家长久发展大计,也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煤炭行业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虽然其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目前煤炭行业普遍存在节能减排动力不足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经济学视角,用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方法,从企业、市场和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动力不足的原因。其次,本文相对应的分析了政府政策是如何从以上三个层面上解决节能减排动力不足问题,阐述了政策作为外部力量是如何为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提供外部推动力,进一步说明了节能减排政策存在的必要性,为今后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建筑耗能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一起构成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主要部门,而且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升趋势。为此,我国建筑能耗成为我国实现国家“十一五”能耗战略目标的巨大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挑战及目前我国推进建筑节能的主要政策制度基础上,探讨了目前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存在的政策制度障碍,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高峰 《资源与产业》2007,9(3):106-108
我国建筑耗能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一起构成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主要部门,而且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升趋势。为此,我国建筑能耗成为我国实现国家“十一五”能耗战略目标的巨大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挑战及目前我国推进建筑节能的主要政策制度基础上,探讨了目前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存在的政策制度障碍,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锦 《资源与产业》2013,15(4):82-86
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基于2005-2009年制造业内各产业能源消费数据,分析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原因,从能源消费的视角提出促进经济节能发展的产业选择标准。利用因素分解方法,对产业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与按照基期标准份额计算的产业标准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的差异进行分解,认为这一能源消费差别是由产业发展速度偏离和能源消费强度偏离造成的。并根据制造业内部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速度偏离和能源消耗强度偏离的区别,对制造业内部各产业进行分类,提出中国制造业节能发展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Mining and mineral extraction play a prominent part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mineral development has inevitable adverse impacts on loc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urban ecology. Consequently, the process of mining-led developmen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conflicts between corporate mining objectives, recipient community needs and governmental policy goal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Given thes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o-polit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mineral development, the critical research question is not only whether mining is a sustainable opera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but also what is the possible process and extent to achieve 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ining communities. Based on a previous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ility within mining communities, the current article aims at presenting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to mineral development, outlining a hierarchical indicator system for providing tools to assess the sustainability of mining communities, discussing the prevailing issues affecting mining community sustainability, and analysing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achieving better sustainability with mining communities in China.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weakness of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in Chinese mining communities is due to five major issues: mineral exhaus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mine safety and health noncompliance, bureaucratic impediments, and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possible responses to these issues, the analysis of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weakness of sustainability has revealed tha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ust be enhanced, economic instruments must be improved,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s must be promoted.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控制政策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开采总量控制是我国针对优势矿产资源实行一项重要政策,本文旨在对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文章运用政策前后对比等方法,从目标实现程度、公平公正性和政策效率三方面对这一政策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该政策在保护优势矿产、保障资源可持续供应、调整市场供需、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策目标;政策的实施增加了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国的利益,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政策执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减少和杜绝超指标生产现象。在评估的基础上,为使政策更为完善,本文建议开展需求预测研究以提高生产指标的科学性,加大执行力度,并提高环保因素在指标分配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