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宝德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7):110-111,118
概括了四村铁矿区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了矿区的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而对矿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概括了牛屎坑铅锌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了矿区的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进而对矿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河西金矿位于焦家金矿田,中生代两大花岗岩体接触带上,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本文分析了胶西北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构造带地质特征及河西矿区深部的成矿特征,指出了区域深部找矿的标志,可指导区域找矿工作,并进一步确定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南秦岭镇安地区金矿分布特征和成因类型,利用区域化探方法并结合岩石蚀变特征,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可进一步综合地物化遥找矿方法在该区开展金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红山金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总结出了矿床的成矿模式和矿区的找矿标志,并依据对红山金矿区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的研究,圈定Ⅰ号、Ⅱ号两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江西东乡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靶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苏锦 《采矿技术》2011,11(4):114-117
通过对江西东乡铜矿的区域成矿背景、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的研究,提出了"三带、两层、三异常"的找矿模型,为本区找寻富铜矿体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内铜矿体成矿的有利区段进行了预测,优选出4个找矿靶区,为该区深边部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重点查明了南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对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类型、品位及厚度变化特征进行了论述,总结了矿区的成矿规律和地质找矿标志,对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矿区岩性、构造、脉岩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几个方面逐层深入分析了矿区有利于金锑矿床成矿的地质因素,并结合矿区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矿石类型对矿区的成矿远景在深部找矿前景及外围找矿远景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永锋 《现代矿业》2013,29(3):59-62
通过综合分析东鱼库钼(钨)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和分带、找矿标志、成矿机理等地质特征,建立了东鱼库钼(钨)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对指导区域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藏申扎县甲不欠地区属念青唐古拉中、新生代铅锌银铜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较好,在重点分析甲不欠地区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地区铅锌矿矿体特征,分析了找矿标志,总结了成矿类型,为在该区域内开展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楸树湾铜钼矿主要赋存于雁岭沟组中,其中以赋存于爆发角砾岩中的不规则透镜状矿体为主,矿化呈脉状、细脉状、网脉状发育,品位低,矿化不稳定,围岩蚀变发育,矿体受构造破坏作用而形态不规则,膨缩、尖灭现象明显;其次为赋存于"格子状"断裂格局中的矽卡岩型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品位低,矿化较稳定,围岩蚀变发育。此外,矿床中赋存于花岗岩体/脉中的脉状、透镜状矿体及片岩型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围岩蚀变较发育。根据对矿区构造、矿化富集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床北坡矿段以构造角砾岩型铜/钼矿化,南坡矿段则以变质岩型矿化为主,其中深部具有隐伏斑岩体的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管流矿化的概念及其实施条件,对基于原矿管流矿化和中矿管流矿化方式的几类柱式浮选设备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管流矿化方式在诸如实现高效紊流矿化和优化设备结构形式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优化管流矿化实施条件的几点措施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红旗岭一带中生代铜镍成矿能力及主导因素,指出该区域中生代铜镍成矿能力极弱,印支期幔源铜镍成矿作用褪,燕山期幔源铜镍成矿微弱。红旗岭一带印支期镍成矿消褪,厚地壳、厚岩石圈条件及强挤压应力背景是主导因素,而燕山期镍不成矿,镍挣脱地心引力的能力弱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云南省东南部新寨锡矿资源勘查过程中形成的85个探矿工程编录资料,建立了三维空间数据库,对具有空间属性的锡品位数据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和矿化趋势分析,并绘制了矿化等值线图和矿化趋势图,认为新寨矿区矿化富集带走向与矿化趋势等值线走向均与地层走向方向一致,显示出赋矿地层对锡的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区南东浅部矿化富集带较北西深部矿化富集带锡矿化强度高,总体矿化趋势北西低南东高,结合地质背景推测矿区发育的向斜挠曲构造影响了锡的富集,远离向斜轴部锡品位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逆冲推覆构造间接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展布,其下盘发育的底板韧性剪切带、脆性逆断层及其叠加的晚期正断层构成了一套成矿构造组合。逆断层和正断层之间所夹即为矿体。断层侧列扩展造成矿体侧列分布,断层作用往北西方向逐渐减弱,造成矿体向北西倾伏至尖灭。热液成矿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脉状硅化,成矿作用较弱;第二阶段面状硅化-黄铁矿化,矿化强度和矿化规模均较弱,成矿贡献较小;第三阶段弥散状或脉状硅化-黄铁矿化,矿化强度和矿化规模均较强,形成工业矿体;第四阶段团块状和细脉状碳酸盐化,金成矿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牛鼻子梁铜镍矿是青海省西北缘阿尔金造山带最具有代表性的铜镍矿,矿区新发现了金矿化,重点对铜镍矿和金矿化特征、找矿潜力、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矿区内存在两期 矿化作用,早期是受晚泥盆世超基性岩控制的典型的岩浆熔离—贯入型铜镍矿化,晚期是受穿过岩体的EW向断裂控制的典型的构造蚀变型金矿化,均位于泥盆纪超基性—基性岩体中;②矿区铜镍矿的找矿远景较大, Ⅲ、Ⅳ、Ⅰ号岩体均有找矿潜力,新发现的金矿化找矿远景也较大;③矿区铜镍矿的找矿方向为Ⅲ号岩体南东侧伏段、Ⅳ、Ⅰ号岩体“岩盆”中心,金矿的找矿方向为已有含金构造蚀变带矿(化)体和圈定的1∶2.5 万地球化学金综合异常;④区内两期矿化的发现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金矿化的发现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区内铜镍矿找矿提供了新的契机,先期在金矿找矿方面取得突破,再开展铜镍矿的找矿工作,区 内找矿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白旭晖 《金属矿山》2018,47(10):146-150
为明确新疆阿舍勒铜矿区的找矿前景,详细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成矿预测理论,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Surpac软件构建了三维矿化域数字模型。根据块体模型Cu品位平面(XY)、纵剖面(XZ)、横剖面(YZ)投影等值线图,对铜矿化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矿化呈SSE-NNW走向,高品位矿化的连续性相对于低品位矿化差,高品位矿化呈不规则状、透镜状分布;铜矿化主要分布于760~840 m标高,高品位铜矿化具有缓倾性分布特征;矿区铜矿化由北向南具有向深部延伸的特点。根据上述分析,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通过对矿区进行1∶2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一条走向118°、长3.15 km、宽300~400 m的铜异常带,该异常带伴有锑、砷、金、银异常,多个异常区域呈串珠状分布,与所圈定的找矿靶区吻合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金鑫  余璨 《现代矿业》2020,36(6):30
大红山铜矿床属火山喷气—搬运沉积—变质改造型矿床,矿化丰富,成因复杂。在系统收集矿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工作、试验测试成果,对大红山铜矿区内的金、银矿化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黄铜矿、黄铁矿等矿物中的独立金、银矿物是矿床中伴生金、银的主要产出形式;②曼岗河时期海底火山喷气—沉积作用奠定了金、银矿化基本格架,金、银矿化主要赋矿层位为曼岗河组第3岩性段;③I号矿带各矿段金、银矿化显示出与铜、铁矿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I2、Ib、I3矿段中矿化强度最高;④金、银矿化层控特征显著,矿床演化过程严格受火山活动及岩相古地理控制,地层岩性、围岩蚀变、地球物理特征等共同组成了寻找大红山金、银矿化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19.
赣中西部地区铀矿化在沉积变质岩、花岗岩及火山岩中均有分布。通过分析认为,南华—寒武系的泥质、碳质、硅质板岩、碳质千枚岩、变质砂岩、云母片岩为赣中西部地区区域性的富铀地层、含铀岩石;5个产铀花岗岩体化学成分符合一般产铀岩体化学成分规律;火山岩矿化和凝灰岩本底数较高及副矿物铀含量较高相关,不具备铀成矿远景价值。无论是何种岩性的铀矿化都处于一定的良好地质环境中,基底地层大多是区域性的含矿地产;各类岩石中的铀矿化都与长期活动的区域性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元信息进行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成矿信息的多元性,目前用于成矿预测的信息主要有地质信息、物探信息、化探信息和遥感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信息对河台金矿床进行成矿预测,并且划出了找矿前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