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露天建筑石料采石场由于特殊的开采方式,给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严重地影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为了有效地解决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在地质环境治理方面要始终坚持“边设计、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分析评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措施,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洁 《西部探矿工程》2021,(2):13-15,19
泾县新桥采石场关闭停产后,矿山地质环境至今未得到治理恢复,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了较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护和改善泾县新桥采石场的矿山地质环境,消除“三线三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对泾县泾川镇新桥采石场进行了地质研究,在分析其矿山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措施,希望对该矿山环境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未得到有效治理的废弃采石场容易引发地质和环境问题。以江西省石城县下茶坑废弃采石场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总结分析矿山土地资源、植被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针对各问题提出相应的恢复和治理方案,包括复绿、边坡治理、截排水、监测等工程。研究成果对类似矿山环境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区两线"的矿山复绿是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以秦岭北麓、陇海铁路沿线的废弃采石场为对象,分析了采石场发育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围绕采石场植被重建,制定了削坡、整平、草袋垒堰、挂网喷薄等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案,并依据工程投资估算的相关标准,提出了采石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工程费为2260万元。  相似文献   

5.
《露天采矿技术》2017,(9):94-96
通过对小龙潭矿区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归纳总结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特点,对治理工作进行探讨,以便为矿山后续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山前山矿分布者大面积的沉陷区、矸石山和采石场遗迹,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较为严重。西山矿区这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结合太原市打造集生态涵养、矿区遗址展示、山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城郊生态休闲旅游区这一理念,采用采区沉陷区房屋搬迁、设立特色地质公园、山地地质环境治理等科学技术对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通过探讨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综合技术模式,从根本上抛弃现污染后治理的旧的思维,为新矿井的建设提供一个集环境友好与安全生产为一体的新型矿山科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铜陵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铜陵矿区由于长期大规模的资源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截至2012年底,全市因采矿占用、破坏土地面积2085.9hm2;地下水均衡遭到破坏,最大降深达已达100余米;矿产资源开采诱发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不稳定边坡等地质灾害。铜陵市通过积极创新保证金制度、扎实推进矿山复绿行动、矿山地质环境对接城市建设、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开创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局面;总结了铜陵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还存在治理资金严重不足、治理责任主体不清等问题;提出国家应加大对铜陵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法律法规;铜陵市应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构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确认制度,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矿山占用和土地资源破坏、矿业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矿业开发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等。本文详细分析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矿山环境治理现状,指出存在矿山企业投资治理地质环境的积极性不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缺乏科学的技术标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执行不够顺畅、矿山地质环境监管比较薄弱等问题。建议从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标准、建立国家-自治区-企业联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机制、加强监管等几方面入手解决目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已是当务之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可以改变传统的矿山环境管理中管理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局面.建议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立法工作,合理测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数额的生态补偿标准,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返还形式,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损毁补偿赔付机制,严格矿山地质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更加严格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公众监督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力度.  相似文献   

10.
以凤凰山西麓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为实例,分析了该地区采石场开采造成的林地毁坏、边坡崩塌、水土流失等旅游区环境破坏现状,通过削坡、崩塌治理、生态治理等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案,成功恢复了该治理区的生态环境,为朝阳地区的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巩义市10个乡镇241个历史遗留矿山(采点)野外调查、综合调研,全面掌握历史遗留露天矿山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及含水层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纳分析。根据位置、矿种、残留资源及周边情况等现状特征,因地制宜、分区综合治理,全域共划分为43个治理区,其中重点治理(开发式治理)区8个,一般治理区35个。针对不同治理区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工程、生态及生物技术措施,消除地质灾害,修复地形地貌、土地及植被资源,切实解决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同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示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渭北嵯峨山一带历史开山采石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土地损毁,严重影响了大西安都市圈外围景观。以往治理工程多针对采坑底盘及工业广场等平缓场地,在原地形基础上进行植被修复,受损的地貌景观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废弃采矿用地也未得到充分的复垦利用。本次研究以嵯峨山CK1、CK2废弃采坑生态修复设计项目为依托,提出通过台阶式整治进行地貌重建、复垦利用废弃土地的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对废弃采石矿山开发式治理,修复工程产生的多余石料依规通过政府公共交易平台拍卖回收资金,形成“修复-利用-资金回收”闭环的废弃采石矿山修复模式,旨在为渭北“旱腰带”众多的废弃采石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开滦煤矿和遂昌金矿环境治理运作模式,分析发现开滦煤矿和遂昌金矿在矿山环境治理运作方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治理主导者、治理主体、投资主体与融资模式、实施步骤和实施策略以及治理开发方式等方面。研究发现,矿区土地性质、参与主体利益诉求、环境问题性质及规模、矿区区位、矿山资源禀赋以及可资利用的条件等要素是造成两个矿山环境治理运作模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开滦煤矿环境治理运作模式,主要适应于毗邻城市、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巨大、以大面积采空区塌陷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煤矿矿山废弃地的治理恢复;而遂昌金矿环境治理运作模式,主要适应于具有丰富矿山文化遗产资源和发掘价值、矿区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山区的金属类老矿山的治理恢复。  相似文献   

14.
冯朝斌 《中州煤炭》2023,(5):150-155
废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矿山因开采形成采坑8处,周边高陡边坡分布了大量危岩体,当雨季出现时极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同时,废弃采坑和高陡边坡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采取边坡修整工程、场地平整工程、排水沟工程、垫渣和覆土工程、生物工程等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修复整治等,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矿区地貌景观,减轻了对土地及地下水资源破坏,改善了矿区及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恢复耕地16.46 hm2、草地3.37 hm2、林地1.63 hm2,缓解了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业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矿山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设计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矿区土地复垦、含水层破坏修复、水土环境污染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矿区土地复垦监测与管护。研究对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矿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承德市是河北省矿业大市,由于历史上的无序开采或盗采,形成了数量较多的以铁矿、石灰岩矿、白云岩矿为主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严重破坏了矿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阻碍了美丽河北的实现进程。基于此,本文在对承德市8县3区59个典型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地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县区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类型、破坏规模、气候特点等影响因素,在每一县区选一有代表性的矿山迹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设计,为县区内其他迹地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据承德市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综合治理方案,提出强化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引导、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抓好专项治理和综合施策、破解治理难题等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地质环境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内蒙古林西县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生产能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分析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并提出治理方案。因地制宜,提出“一环两轴五区”的空间治理格局,采用“光伏+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将治理区划为沙生灌木区、光伏+牧草种植区、光伏+灌木经济林区、地道药材种植区与植被恢复区等五个主体功能区。通过治理,可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逐步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本文研究了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技术,分析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治理方案与生态修复治理方案,探索了“光伏+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为后续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我国矿山环境全面治理翻开新的一页,面对大量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将环保PPP模式移植到矿山环境治理领域,解决矿山环境治理资金不足困境,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环保PPP项目的应用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废弃矿山环境治理的实用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矿山环境治理PPP模式的自身特点,提出废弃矿山环境治理PPP具体应用机制:即矿山环境治理PPP项目采用FDBT/FDBOT模式;采用环保区域整体项目包,"二八模式"治理和环境效果付费的合作方式;设计了矿山环境治理PPP项目的利润回报机制;建立废弃矿山环境治理PPP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从法规、制度、专业人才多向度完善政府的矿山环境治理配套能力建设;协同公众力量,利用"互联网+"实现矿山的智慧治理。  相似文献   

19.
贾宗勇  杨晓文  关永平  董俊麟 《中州煤炭》2022,(1):154-158,164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露天矿山集中开采区、生态功能脆弱区及重要交通干线沿线为重点区域,优先对破坏生态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遗留矿山开展生态进行修复。以海东市乐都区迭尔沟采石场为例,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及综合分析,采取有效的工程手段,对开采后遗留的采坑、高陡边坡、弃渣堆积、植被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和修复,以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保障治理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修复已损毁的土地资源,提升历史遗留可山与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的和谐度,提升项目实施区域受益人群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区,采用综合判断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选择原则和特点,构建了环境治理率、水环境影响、三废排放、资源损毁、矿山开采状况、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条件7个指标与21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对指标权重值进行计算,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结果,分析分布位置、不同矿种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将全区矿山进行划分。较轻区包括4个亚区,较严重区包括20个亚区,严重区包括10个亚区。研究对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提了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